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治疗康复后大脑再塑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晓钰 桑德春 王丽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治疗康复后大脑再塑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脑梗死发生于3天内的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年龄分为三组,第Ⅰ组20例,年龄45—54岁,第...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治疗康复后大脑再塑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脑梗死发生于3天内的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年龄分为三组,第Ⅰ组20例,年龄45—54岁,第Ⅱ组20例,年龄55—64岁,第Ⅲ组20例,年龄65—75岁;均采用镜像治疗,连续治疗6周;NIHSS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FMA对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第Ⅰ、Ⅱ、Ⅲ组治疗前梗死灶部分各向异性(FA)值分别为(0.43±0.09)、(0.40±0.05)、(0.33±0.07),明显低于对应侧正常脑组织FA值(P<0.05),经过6周镜像治疗后第Ⅰ、Ⅱ、Ⅲ组梗死灶FA值分别为(0.48±0.04)、(0.44±0.02)、(0.40±0.05),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FA值降低;各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DTT中CST分为1级(完整)和2级(受压或移位)两级,同组同CST分级的患者,治疗6周后其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各组CST2级的NISHH评分明显高于CST1级(P<0.05)。结论:DTT可直观地显现梗死病灶与纤维束走行之间的关系,可对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判定,结合镜像治疗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镜像治疗 脑卒中 偏瘫 大脑再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②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晓钰 桑德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皮质脊髓束(CST)受损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4例中老年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依年龄段分为A组(45-59岁)、B组(60-74岁)和C组(75岁以上),每组...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皮质脊髓束(CST)受损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4例中老年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依年龄段分为A组(45-59岁)、B组(60-74岁)和C组(75岁以上),每组各8例。患者于发病3 d内行3.0 T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检查。于入院时和发病后6周,分别测量梗死灶和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梗死侧FA值均较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降低(P〈0.05),康复治疗6周后梗死侧的FA值均比入院时增加(P〈0.05)。各年龄组患者CST 2级的NISHH评分均高于CST 1级(P〈0.05)。在同组同一CST级别的患者发病后6周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P〈0.05)。结论 DTT可直观显示纤维束走行及与病灶之间的关系,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即可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同时也可提示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梗死 康复治疗 弥散张量成像 年龄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LR2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和ADL能力改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卢利萍 桑德春 季淑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LR2训练后,偏瘫患者肌痉挛和ADL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LR2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LR2训练后,偏瘫患者肌痉挛和ADL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LR2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在入组时、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LR2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肌痉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9
4
作者 季淑凤 朱慧 何晓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7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吞咽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4周康复护理,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卒中...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7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吞咽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4周康复护理,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康复结局1年追踪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朴春花 桑德春 +6 位作者 恽晓平 刘松怀 闫岩 田沈 张晓钰 李欣 卢利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长期康复结局。方法人院康复治疗的老年初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5例,于住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年时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偏瘫侧肢体Brunnstrom...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长期康复结局。方法人院康复治疗的老年初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5例,于住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年时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偏瘫侧肢体Brunnstrom分级、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偏瘫侧踝关节活动度(ROM)、双侧股四头肌徒手肌力(MMT)、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巴氏指数(BI)、Zarit护理负担指数(ZBI)进行评定。结果经过3个月左右康复治疗及训练,出院时,患者偏瘫侧下肢Brunnstrom分级、上肢MAS改善(P〈0.05),ROM、BBS、BI及ZBI改善沪〈0.05)。出院后6~12个月,肢体运动功能指标相对稳定,而BBS、MMSE、BI、SAS、ZBI改善,SDS有波动(P〈0.05)。结论在鼓励患者尽早回归家庭或社区的同时,应强调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和接受定期指导,并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老年 康复 居家生活 功能评定 护理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康复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桑德春 李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近年来,脑血管病康复在基础理论研究、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机构及康复网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针对这些进展进行阐述,希望能给从事脑血管病康复的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康复 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康复本科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桑德春 朴春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99-1100,共2页
加强老年病康复本科教学是提高老年病康复水平,解决老年化社会的一个途径。本文重点介绍老年病康复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针对老年病康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老年病 康复 本科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综合促醒方案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徐俊峰 孙岚 +2 位作者 张春龙 汤涛 王征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70-973,977,共5页
本文介绍了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方案,并附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成功促醒的案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该促醒方案的特点为:早期促醒,取穴主要以头面部对称部位同名穴为主,头部电针跨中线应用,使用调幅、变频,瞬间刺激和持续... 本文介绍了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方案,并附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成功促醒的案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该促醒方案的特点为:早期促醒,取穴主要以头面部对称部位同名穴为主,头部电针跨中线应用,使用调幅、变频,瞬间刺激和持续刺激相结合的高强度刺激,同时配合中药、西药、运动疗法、感官刺激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案。在促醒的同时强调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性,早期康复可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减少促醒后的功能障碍,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持续植物状态 促醒 早期康复 脑外伤 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 感官刺激 综合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患者的内隐记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利萍 恽晓平 桑德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8-950,共3页
目的研究脑损伤患者的内隐记忆特点。方法 24例脑损伤患者(病例组),24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均接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中残图命名和残字辨认测验。结果两项测验均表现为病例组内隐记忆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两项测... 目的研究脑损伤患者的内隐记忆特点。方法 24例脑损伤患者(病例组),24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均接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中残图命名和残字辨认测验。结果两项测验均表现为病例组内隐记忆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两项测验内隐记忆与知觉闭合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内隐记忆可能与枕叶、额叶、颞叶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残图命名 残字辨认 知觉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评估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38-539,共2页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成像,对大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几何结构进行研究,重建脑部白质神经连接,可直观地显示脑内病变对白质纤维形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对DTI...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成像,对大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几何结构进行研究,重建脑部白质神经连接,可直观地显示脑内病变对白质纤维形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对DTI在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卒中 白质纤维束 损伤 临床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31
11
作者 何晓葳 季淑凤 李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3-495,共3页
老年人便秘已成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饮食、生理性老化、缺乏锻炼、用药不当、精神心理因素、肛周疾病等均可引起便秘的发生。采取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指导、加强功能锻炼、重视排便训练及腹部被动按摩等个体化的、针对... 老年人便秘已成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饮食、生理性老化、缺乏锻炼、用药不当、精神心理因素、肛周疾病等均可引起便秘的发生。采取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指导、加强功能锻炼、重视排便训练及腹部被动按摩等个体化的、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降低,减少便秘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后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便秘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骑马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欣 桑德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55-757,共3页
日本研发的骑马治疗仪器是以骑马治疗为理论基础,应用虚拟现实原理、6轴平行机制和运动捕捉技术,复制马慢步时马鞍的三维运动模型,目前对老年人提高肌肉力量,改善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帮助。希望今后结合现代物理康复技术和... 日本研发的骑马治疗仪器是以骑马治疗为理论基础,应用虚拟现实原理、6轴平行机制和运动捕捉技术,复制马慢步时马鞍的三维运动模型,目前对老年人提高肌肉力量,改善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帮助。希望今后结合现代物理康复技术和人机互动技术,拓展到康复医疗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马治疗 康复 老年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字辨认测验的信度
13
作者 卢利萍 恽晓平 桑德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隐记忆评定方法之一残字辨认测验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对象形字和非象形字进行残化处理,产生两套残字辨认测验。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对78名健康中青年受试者进行残字辨认测验;用平行版本间隔14 d对其中20名受试者进行复本再测... 目的探讨内隐记忆评定方法之一残字辨认测验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对象形字和非象形字进行残化处理,产生两套残字辨认测验。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对78名健康中青年受试者进行残字辨认测验;用平行版本间隔14 d对其中20名受试者进行复本再测。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及分半信度。结果象形字、非象形字内隐记忆启动效应无显著性差异(t=1.006,P>0.05)。象形字、非象形字残字辨认测验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63和0.729,重测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85和0.771,分半信度ICC分别为0.792和0.789。结论残字辨认测验具有满意的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残字辨认测验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