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胼胝体梗死的康复效果评估: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个案研究
1
作者 陈予东 杜晓霞 +4 位作者 黄富表 叶长青 马琳 王云雷 吴晓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功能评定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多种评估工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任务导向训练、镜像训练和计算机认知辅助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舒尔特方格训练、双侧肢体协同性训练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采用f NIRS评估康复前后脑活状态的变化。结果综合康复1个多月后,患者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和空间忽略明显改善,步行恢复正常,运动、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脑部激活状态呈现积极变化。结论针对胼胝体损伤复杂症状,综合康复手段(特别是舒尔特方格、双侧协同训练及TMS)结合f NIRS评估脑激活,展现出显著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胼胝体 康复 经颅磁刺激 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团队沟通合作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啸鹤 肖树芹 张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3-1480,共8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多学科团队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简称“医护治”)成员间沟通合作的阻碍因素及其原因。方法2022年7月至10月,以共享心智模型理论为指导,采用民族志方法,参与式观察12个康复评价会,半结构化访谈医生5例,护士10例,康复治... 目的调查脑卒中多学科团队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简称“医护治”)成员间沟通合作的阻碍因素及其原因。方法2022年7月至10月,以共享心智模型理论为指导,采用民族志方法,参与式观察12个康复评价会,半结构化访谈医生5例,护士10例,康复治疗师4例。结果呈现4个主题和9个子主题,包括设备(信息系统互操作性差、医护了解康复设备局限)、任务(成员参会时间压力大、学科间沟通制度不完善)、团队交互(信息共享不充分、角色/职责不熟悉、专业间理解差异)、团队成员(护士主动参与少、多学科相关知识局限)。结论脑卒中多学科团队医护治成员间的沟通合作受设备、任务、团队交互和团队成员等多种因素影响。提高信息系统互操作性,创造支持性环境,熟悉成员彼此角色/职责,加强学科间知识交叉,重视和支持护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高效沟通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团队 沟通 合作 共享心智模型 康复评价会 脑卒中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脑炎康复治疗1例报道
3
作者 杨宇琦 张通 +6 位作者 刘丽旭 何静杰 杨凌宇 公维军 孙新亭 童燕娜 柳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76-1077,共2页
报道1例33岁男性患者,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后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下降。通过个体化的康复治疗策略,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森林脑炎 康复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后遗症期康复疗效分析:2例报道
4
作者 张心怡 胡雪艳 +2 位作者 何静杰 杜晓霞 徐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1-984,共4页
目的观察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对2例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POEMS综合征患者,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针灸、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肌力、躯干平衡、站立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 目的观察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对2例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POEMS综合征患者,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针灸、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肌力、躯干平衡、站立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提高。其中,第1例患者Berg平衡量表得分由18分增加到28分,第2例患者改良Bathel指数由55分提高到70分。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患者的功能,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康复 周围神经损害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雪艳 江晓峰 +5 位作者 山磊 杨凌宇 陈予东 马琳 刘丽旭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观察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假... 目的观察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假刺激组(n=20)、低频组(n=20)和高频组(n=2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后两组分别采用1 Hz和10 Hz 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假手术组接受假刺激,每天1次,每周5 d,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2个月后,分别采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进行语言评估。结果治疗前,4组WAB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2个月,4组WAB测试各项评分均改善(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结束2个月低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和失语商(AQ)均改善(P<0.05),高频组复述、命名和AQ改善(P<0.05)。治疗结束时,低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AQ评分高于高频组(P<0.05)。治疗结束2个月,低频组自发言语评分高于高频组(P<0.05)。结论1 Hz和10 Hz rTMS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1 Hz rTMS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流畅性失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改良诺丁汉感觉功能评价量表的建立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宇琦 山磊 +1 位作者 厉含之 刘丽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对改良版诺丁汉感觉功能评价量表(revised Nottingham sensory assessment scale,reNSA)进行跨文化调试与信效度检验,建立本土化的中文版reNSA量表。方法:依据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循证医学委员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目的:对改良版诺丁汉感觉功能评价量表(revised Nottingham sensory assessment scale,reNSA)进行跨文化调试与信效度检验,建立本土化的中文版reNSA量表。方法:依据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循证医学委员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Committee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AAOS)推荐的跨文化调适过程指南,按照"翻译-整合-回译-小组评判-专家咨询-预测试-形成初步工具"的程序翻译并调试reNSA量表。对50例梗死后康复期患者进行量表测评,通过临界比率值(critical ratio value,CR)和同质性检验进行条目分析,通过Cronbach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进行信度分析;通过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tem 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ale 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和结构效度进行效度分析。结果:本次测评共回收问卷47份,回收率94.0%。量表纳入8个条目,CR值均>3.0,各个条目与总分的Pearson系数均>0.5。8条条目的整体Cronbachα系数为0.908,半分信度为0.949,重测信度为0.479—0.968。I-CVI和S-CVI分别为0.953和0.938;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3个,累积解释方差94.662%。此外,reNSA量表得分与Fugl-Meyer感觉评价量表(Fugl-Meyer sensory assessment scale)得分呈直线正相关性(r=0.729,P<0.001)。结论:本研究采用跨文化调试的方法建立中文版reNSA量表,信效度高,可为脑梗死的预后评估提供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感觉功能 量表 信度 效度 跨文化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卵圆孔未闭的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岳 马欣 +1 位作者 华扬 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分析并发卵圆孔未闭(PVO)的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CVD)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情况,探讨常见危险因素与PFO在脑缺血发生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70岁CICVD患者... 目的分析并发卵圆孔未闭(PVO)的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CVD)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情况,探讨常见危险因素与PFO在脑缺血发生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70岁CICVD患者,将其中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分为PFO组和非PF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其与PFO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共102例,其中PFO组61例(59.80%),非PFO组41例(40.20%)。PFO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阳性者所占比例(31.1%)高于非PFO组(9.8%)(P=0.011)。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家族史与CICVD患者伴有PFO具有相关性(严0.251,P=0.011)。结论CICVD并发PFO比例较高,PFO的存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卒中后上肢疼痛1例报道 被引量:2
8
作者 山磊 崔利华 杨宇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9-1190,共2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卒中后上肢疼痛的疗效。方法报道1例卒中后上肢疼痛患者的症状和体征,BTX-A注射的部位和剂量及预后。结果 BTX-A注射后患者上肢疼痛明显减轻,注射后4周时疼痛完全消失。结论 BTX-A注射对卒中后上肢...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卒中后上肢疼痛的疗效。方法报道1例卒中后上肢疼痛患者的症状和体征,BTX-A注射的部位和剂量及预后。结果 BTX-A注射后患者上肢疼痛明显减轻,注射后4周时疼痛完全消失。结论 BTX-A注射对卒中后上肢疼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痉挛 上肢疼痛 A型肉毒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患者适宜衣服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柳 方玉美 +1 位作者 张璐 薛利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85-1085,共1页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适合穿着何种衣服。方法根据患者穿着不同款式的衣服,观察偏瘫患者究竟穿何种衣服方便。结果和结论偏瘫患者适合穿着开衫、方扣、袖子散口的衣服,速度快,穿着成功率高。
关键词 偏瘫 服装样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