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1
作者 田沛 范荣富 +1 位作者 王洪岩 彭明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9-1186,共8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北京博爱医院6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尿路感染分为对照组(n=551,未并发尿路感染)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北京博爱医院6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尿路感染分为对照组(n=551,未并发尿路感染)和观察组(n=83,并发尿路感染)。统计尿路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3.09%(83/634)。观察组尿液样本中共分离出12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0株(62.99%),革兰氏阳性菌26株(20.47%),真菌21株(16.54%)。主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对第二、三代头孢,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等中等耐药,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高度敏感。主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其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等高度敏感。检出的致病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无明显耐药。观察组女性、糖尿病、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占比高于对照组(χ^(2)>5.043,P<0.05)。女性、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和神经源性膀胱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且革兰氏阴性菌呈多重耐药。女性、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和神经源性膀胱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尿路感染 菌群分布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2
作者 张晓芳 刘方竹 季晓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2期132-13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方法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5只。以液氮冷冻法制作大鼠AMI模型,以传代、诱导多次的MSCs作为移植细胞,注入移植组梗死部位,对照组注入等量DME...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方法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5只。以液氮冷冻法制作大鼠AMI模型,以传代、诱导多次的MSCs作为移植细胞,注入移植组梗死部位,对照组注入等量DMEM液。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移植组于术后4周处死,移植部位行BrdU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结果部分移植细胞α-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术后4周,移植组大鼠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移植部位组织切片可见BrdU标记阳性的细胞核。结论传代、诱导多次的大鼠MSCs体外能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移植入AMI模型的受损心肌后能存活并有助于改善宿主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同种异体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