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8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康复领域研究应用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5
1
作者 孟丽君 李义庭 +2 位作者 孙莹炜 武雨 吴世彩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明确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若干原则。在康复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明确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若干原则。在康复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康复医学服务对象多为病、伤、残、老等群体的特殊性,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问题。从知情同意、隐私和数据安全、患者身心康复、合规监管、特定群体保护、促进公平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应用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与挑战,并根据《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等的原则,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多方协同和跨学科的合作、完善和细化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全社会的伦理宣教、健全问责机制、加大投入倾斜、促进公平等措施,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的研究应用能够健康发展,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康复医学 医学伦理 伦理治理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微平 马迎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选择曾就诊于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后居家的1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肾内科的8例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Nvivo 12.0软件和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选择曾就诊于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后居家的1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肾内科的8例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Nvivo 12.0软件和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2个主题:促进因素包括感知益处、良好的健康素养、互联网媒体潜在益处、医护人员的监督、充足的社会支持;障碍因素包括负面情绪严重、并发症的负面影响、重视程度不够、运动驱动力不足、运动时间场所等现实条件的约束、运动康复支持不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影响因素多样并具有个性化,应个性化给予运动康复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运动康复 相关因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康复效果评估: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个案研究
3
作者 陈予东 杜晓霞 +4 位作者 黄富表 叶长青 马琳 王云雷 吴晓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功能评定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多种评估工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任务导向训练、镜像训练和计算机认知辅助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舒尔特方格训练、双侧肢体协同性训练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采用f NIRS评估康复前后脑活状态的变化。结果综合康复1个多月后,患者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和空间忽略明显改善,步行恢复正常,运动、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脑部激活状态呈现积极变化。结论针对胼胝体损伤复杂症状,综合康复手段(特别是舒尔特方格、双侧协同训练及TMS)结合f NIRS评估脑激活,展现出显著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胼胝体 康复 经颅磁刺激 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海燕 秦晴 +19 位作者 刘叶 田益凡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目的探索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涉及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旨在提高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填报质量,为医保支付、医院绩效考核、康复学科评价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 目的探索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涉及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旨在提高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填报质量,为医保支付、医院绩效考核、康复学科评价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版)》相关规范,分析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和内容。系统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参考分类《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11,ICD-9-CM-3)、《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 Beta-3)进行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康复干预,形成规范化的术语体系和编码方法。结果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涵盖住院患者信息、住院信息、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四大板块。ICD-10/ICD-11是康复住院病案首页中的入院诊断和出院疾病诊断的标准和编码工具。ICD-11推荐的3大功能评定工具WHODAS 2.036项版本、简明示范残疾调查、通用功能领域以及ICF可用于康复功能评定和评定结果的编码。ICHI Beta-3和ICD-9-CM-3可用于病案首页中的手术和操作编码,也可用于康复干预项目的编码。结论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是对康复病历相关内容的总结,也是康复住院数据上报的工具,需要根据康复医疗的特点进行细化和优化,并且补充必要的数据。应该全面推动ICD-11/ICD-10、ICF和ICHI Beta-3/ICD-9-CM-3分类标准的应用,从而提升住院患者疾病和功能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基于ICD-11和ICF补充相关的功能评估结果数据,运用ICHI Beta-3/ICD-9-CM-3对康复干预进行编码。提升康复病历和康复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是康复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为基于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奠定了循证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案首页 数据标准化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益凡 荀芳 +19 位作者 叶海燕 刘叶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探讨康复领域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体系,聚焦康复电子病历的术语与编码标准、数据结构与重点内容。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健康信息互操作性标准(HL7)等相关组织发布的电子病... 目的探讨康复领域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体系,聚焦康复电子病历的术语与编码标准、数据结构与重点内容。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健康信息互操作性标准(HL7)等相关组织发布的电子病历标准架构,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框架,基于《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并依据《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构建康复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和内容以及数据标准。结果康复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应严格遵守电子病历结构,分为临床文档、文档段、数据组和数据元四个层次,包含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干预信息和费用信息4大内容领域。康复电子病历在传统临床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与康复治疗相关的内容。WHO-FICs参考分类的应用为康复电子病历疾病和健康功能描述以及康复干预提供诊断标准、功能描述工具、编码工具和术语词表索引工具。研究详细说明了康复电子病历在4个主要类别的数据结构和内容范畴,细化了电子病历中康复内容的填报颗粒度,为康复电子病历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填报指导。结论康复电子病历的标准化对于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康复电子病历的发展必须以国家和国际标准为基础,在通用的电子病历数据结构和标准下,构建纳入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康复干预等核心数据的康复电子病历数据体系,提升康复电子病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电子病历 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和ICD-11的中国5种肢体残疾相关标准比较研究
6
作者 叶海燕 杨亚茹 +6 位作者 邱卓英 王忠彦 陈迪 宋桂芸 王方永 田益凡 刘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2-780,共9页
目的 系统比较5种在保险、工伤、司法鉴定和残疾评定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肢体残疾相关标准,从定义、编码、分类、分级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各标准的架构和方法,为肢体残疾标准的整合与优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 目的 系统比较5种在保险、工伤、司法鉴定和残疾评定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肢体残疾相关标准,从定义、编码、分类、分级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各标准的架构和方法,为肢体残疾标准的整合与优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版》(ICD-11),分析《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军残标准)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对比5种标准中肢体残疾方面的定义、编码方式、分类体系、分级标准和评估方法。结果 依据ICF分类架构与分类方法,在身体功能和结构层面,肢体残疾主要涉及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相关功能(b7),包括关节和骨骼功能(b710-b729)、肌肉功能(b730-b749)和运动功能(b750-b789);在活动与参与层面,主要涉及活动(d410-d499)与自理能力(d510-d599)。相关疾病多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01),神经系统疾病(08),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或结缔组织疾病(15),发育异常(20)和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2)等。对5种肢体残疾相关标准的分析发现,仅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对肢体残疾进行明确界定,但术语系统仍与ICF存在一定差距。在编码体系上,仅保险标准采用ICF编码,其余4种残疾标准采用自拟的编码方法。肢体残疾标准中细分项目并没有完全覆盖ICF中与肢体残疾相关的所有类目。在分级方式方面,残疾分类分级标准采用4级制,其余4种标准均分为10级。在评估方法方面,5种标准均侧重于对身体结构、功能的评估,并且注意到日常活动能力的评定,但没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 2.0)的综合功能评估方法。结论 中国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了不同的肢体残疾标准,标准的定义和结构与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应该根据ICF和ICD-11与肢体残疾相关的内容,修订完善肢体残疾的相关内容,涉及定义、分类、分级、编码及评估等问题,并强调引入WHODAS 2.0作为综合功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 分类 分级 评定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门诊病历数据标准化研究
7
作者 刘叶 秦晴 +19 位作者 叶海燕 田益凡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分析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结构和标准,为提升康复门诊医疗质量、制定医保支付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依据《门(急)诊诊疗信息页质量管理规定... 目的分析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结构和标准,为提升康复门诊医疗质量、制定医保支付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依据《门(急)诊诊疗信息页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框架,确定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框架和数据内容,探讨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标准。结果构建了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框架,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过程信息、诊疗信息以及费用信息4项内容。通过应用WHO-FICs的参考分类ICD-10/ICD-11、ICF和ICHI Beta-3可以标准化制定康复门诊病历的诊断标准和术语,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功能描述和评估以及康复干预的编码,以提升康复门诊病历数据的上报质量,进而提升康复质量控制水平。结论康复门诊病历结构化和数据标准化是实现康复数据共享的基础。WHO-FICs分类标准用于康复门诊病历的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干预等领域的术语和编码以及评估,为实现康复门诊数据的共享与互联互通以及优化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门诊病历 标准化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研究
8
作者 何照楠 纪雨菲 +2 位作者 卢守四 关泽 孟丽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11,691,共7页
目的:基于PMC指数模型量化分析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2024年我国国家层面颁布的10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对政策进行文本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以PM... 目的:基于PMC指数模型量化分析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2024年我国国家层面颁布的10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对政策进行文本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以PMC指数模型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政策样本PMC指数并绘制PMC曲面图。结果:通过政策文本挖掘,构建出包含9个一级变量、31个二级变量的PMC指数模型,按照政策评价划分标准,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PMC指数均值为5.66,处于可接受水平。一级变量中,政策评价、主要任务、政策对象PMC指数均值≥0.8,得分较高;政策性质、创新价值链、保障措施>0.4,得分较低。结论:目前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政策作用对象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重点产业为主,较少关注科技创新重点人群或团队。政策任务覆盖范围较全面,但存在政策保障措施和创新价值链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专项政策;增强创新主体多元性,打造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提高政策执行保障,完善相应配套机制;贯通全链条创新,构建“需求-研发-转化-产业”协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C指数模型 科技创新 康复 政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工伤康复医院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9
作者 周亚斌 密忠祥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6,共4页
为推动新时期工伤康复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职业劳动者的生命健康,笔者聚焦国内工伤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行业特点、政策规章等开展研究,并以最具康复医疗行业代表性、拥有全市工伤康复总床位75%的北京市某三甲工伤康复定点医... 为推动新时期工伤康复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职业劳动者的生命健康,笔者聚焦国内工伤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行业特点、政策规章等开展研究,并以最具康复医疗行业代表性、拥有全市工伤康复总床位75%的北京市某三甲工伤康复定点医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与政策研究,指出当前工伤康复医院发展工作中还存在工伤康复意识不强、相关政策滞后、医疗规模匮乏、项目设置不科学、结算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瓶颈,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与建议,即新时期工伤康复医院应加大政策宣传、规范工伤标准、科学更新目录、强化机构建设、改进信息系统等,为国家进一步健全工伤康复医院相关政策机制、提高工伤康复医疗资源效率做出科学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康复 康复医院 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院护士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小慧 魏娜 肖树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9期892-894,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医院护士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03名康复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护士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 目的探讨康复医院护士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03名康复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护士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常模(P<0.01);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的评价明显低于常模(P<0.01)。护士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护士的生理状况影响其对应对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应对方式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成分分析水负荷参数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东亮 马迎春 +3 位作者 任建伟 王磊 赵景新 吝许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86-2591,共6页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PD)是当前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解决透析患者水负荷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体成分分析(BCM)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转归的影响仍有争议。目的研究BCM中的水负荷(...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PD)是当前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解决透析患者水负荷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体成分分析(BCM)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转归的影响仍有争议。目的研究BCM中的水负荷(OH)参数与MHD和P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博爱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透析的3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将患者分为MHD组(n=188)和PD组(n=146)。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收集BCM相关参数。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透析治疗参数、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多次随访结果的平均值,随访期间记录终点事件,首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ACM),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CVE)、复合不良事件(CAE)、外科手术或骨折(SOF)。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终点事件与BCM参数的相关性,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ACM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患者ACM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1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9.9(18.0,36.0)个月,随访截至2022-09-30,其中MHD组176例,PD组135例完成了随访。MHD组透析龄、体质量、目标体质量、脂肪组织含量、脂肪含量、脂肪组织指数高于PD组,OH低于PD组(P<0.05)。MHD组体质量平均值、目标体质量平均值、收缩压平均值、脂肪组织含量平均值、脂肪组织指数平均值高于PD组,OH平均值、水负荷标准差(OHs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OH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低于PD组。MHD组CVE、CAE、SOF的发生率分别为16.5%(29/176)、39.2%(69/176)、4.0%(7/176),PD组分别为45.9%(62/135)、83.0%(112/135)、8.2%(11/135)。MHD组CVE、CAE发生率低于PD组(χ^(2)=32.009,P<0.001;χ^(2)=60.1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组细胞外水平均值/细胞内水平均值(OR=57.974,95%CI=1.393~2413.247)为CVE的影响因素(P<0.05),OHd(OR=1.255,95%CI=1.076~1.462)为CAE的影响因素(P<0.05);PD组患者年龄(OR=1.029,95%CI=1.008~1.052)为CVE的影响因素(P<0.05),OHd(OR=1.962,95%CI=1.355~2.842)为CAE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患者ACM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PD组ACM发生率高于MHD组(χ^(2)=7.145,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HD组ACM的影响因素(HR=1.070,95%CI=1.019~1.123),舒张压平均值(HR=0.942,95%CI=0.854~0.992)、OHsd(HR=3.612,95%CI=2.072~6.296)是PD组ACM的影响因素。结论PD患者首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MHD患者,且PD患者较MHD患者OH更明显,BCM所得OH值的波动可以预测PD患者的A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肾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体成分分析 不良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闭环·精准:神经调控技术重塑卒中康复
12
作者 刘丽旭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3-1077,共5页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我国卒中负担沉重,幸存者多遗留运动、认知等功能障碍,而传统康复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此背景下,神经调控技术正以融合化、闭环化、精准化为主要趋势,引领卒中康复领域的革新。其中,脑...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我国卒中负担沉重,幸存者多遗留运动、认知等功能障碍,而传统康复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此背景下,神经调控技术正以融合化、闭环化、精准化为主要趋势,引领卒中康复领域的革新。其中,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当前研究热点,凭借“意念-动作”闭环等独特机制,在卒中康复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潜力。不过,单一神经调控技术的效果较为有限,而多模态融合策略可通过技术协同进一步提升康复疗效,逐渐成为了应用和研究的新趋势。神经调控技术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神经可塑性与功能性重组,其中BCI与其他设备联合构成的闭环调控系统,在卒中康复中表现突出。目前,神经调控领域仍面临疗效异质性、响应机制不明确等挑战。未来发展应聚焦个体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随着神经调控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卒中的个体化精准康复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神经调控技术 脑机接口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与核心胜任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萧敦武 王玉帛 +2 位作者 李晨 纪雨菲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0-1171,共12页
目的调研国内外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情况,分析康复治疗相关职业核心胜任力,对完善我国康复治疗职业体系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联合国区域划分原则、国家/地区人类发展指数情况,搜集国际劳工组织(ILO)、全球17个区域代表性国家/地区康复治... 目的调研国内外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情况,分析康复治疗相关职业核心胜任力,对完善我国康复治疗职业体系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联合国区域划分原则、国家/地区人类发展指数情况,搜集国际劳工组织(ILO)、全球17个区域代表性国家/地区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情况,采用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分析康复治疗相关职业、技师的核心胜任力。结果获取到ILO、15个国家/地区的职业分类或类似文件;除中国将康复治疗人员归为技师外,上述文件均将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康复治疗亚专业职业设立为正式的全日制职业;ILO、14个国家/地区还将康复治疗亚专业职业明确为专业性职业。技师的核心胜任力仅涉及RCF极少数胜任力和活动,康复治疗亚专业职业的核心胜任力涵盖了RCF绝大部分胜任力和活动;康复治疗各亚专业职业核心胜任力涉及到的RCF胜任力和活动存在差异。结论康复治疗人员与技师、康复治疗各亚专业职业之间核心胜任力不同,中国应将康复治疗各亚专业职业设立为正式的全日制职业。中国康复治疗相关教育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应开展康复治疗职业资格准入立法工作,逐步推动康复治疗人员成为专业性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人员 职业分类 胜任力 专业性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性眩晕手法治疗与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双园 吕振 张军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出现运动错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产生扭曲的自身运动错觉。既往研究~([1])发现脑力劳动人群眩晕的患病率为体力劳动人群的2倍多,40~60岁为高发年龄段,女性更容易患病,城市患者占71%,且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患病率... 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出现运动错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产生扭曲的自身运动错觉。既往研究~([1])发现脑力劳动人群眩晕的患病率为体力劳动人群的2倍多,40~60岁为高发年龄段,女性更容易患病,城市患者占71%,且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加。颈性眩晕是指由颈部位置改变引起的眩晕或起源于颈部的眩晕,通常与颈椎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功能锻炼 手法治疗 脑力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李响 刘鹏举 刘鹿 李迪 窦攀 杨婷婷 史文丽 闫凤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30,共16页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存在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又是影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识别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并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或干预可...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存在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又是影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识别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并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或干预可能改善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短期和长期的临床预后。因此,制定规范化的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十分必要,对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血管疾病 营养支持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杜科涛 张鸣生 密忠祥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6,共3页
近年来,国内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就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1)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及专业人员教育与培训;(2)加强临床康复... 近年来,国内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就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1)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及专业人员教育与培训;(2)加强临床康复一体化;(3)加强康复医疗质量控制;(4)推动康复医学科技创新;(5)依据自身优势学科合理规划康复特色;(6)充分利用互联网+康复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康复医学科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注意焦点的康复策略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月 张通 +3 位作者 刘惠林 刘建华 朱晓敏 赵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06-1213,共8页
目的观察外部注意焦点策略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2024年7月至12月,选择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康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给予基于外部注意... 目的观察外部注意焦点策略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2024年7月至12月,选择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康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给予基于外部注意焦点策略下的步行训练,共3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步速、步频、步行周期、TUGT时间、BBS和FMA-LE评分均明显改善(|t|>3.098,P<0.01);且试验组的步速、步频、步行周期和FMA-L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572,P<0.05)。结论外部注意焦点策略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外部注意焦点策略 步行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SSVEP的脑机接口辅助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夏小茜 康晓宇 +7 位作者 贾凌云 王倩惠 张琳瑶 张若晴 王艺铮 吴晓莉 陈小刚 刘丽旭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7-1096,共10页
目的评估基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辅助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为... 目的评估基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辅助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发病2周~12个月的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每个项目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 d,持续2周,总训练次数为10次。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10次BCI辅助康复训练(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持续2周,总训练次数为10次),通过MI和SSVEP双模态闭环系统控制外骨骼机械手执行抓握任务。主要结局指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次要结局指标:采用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肌张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状态。所有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结束2周后(随访期)完成上述指标评估。结果共纳入36例卒中偏瘫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及量表评估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结局指标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均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FMA-UE评分:F=58.519,P<0.001;mBI评分:F=129.935,P<0.001)和时间×组别交互效应(FMA-UE评分:F=19.551,P<0.001;mBI评分:F=15.661,P<0.001);两组评分均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且试验组干预后(FMA-UE评分:P=0.049;mBI评分:P=0.035)和随访期(FMA-UE评分:P=0.005;mBI评分:P=0.002)的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次要结局指标分析显示,两组干预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趋势更明显,但两组在HAMA、HAMD评分及MAS分级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外,试验组的BCI反馈准确率由干预前的(65.97±14.70)%提升至干预后的(76.34±1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对于卒中偏瘫患者,基于MI-SSVEP的BCI辅助康复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机接口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位点经颅磁刺激技术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康复治疗
19
作者 吴晓莉 杜晓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9-696,共8页
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为脑卒中康复提供新策略,但单位点经颅磁刺激难以精准调控脑卒中后双侧半球功能交互异常的复杂网络。双位点经颅磁刺激(DS-TMS)技术通过同时或序贯刺激关联脑区实现神经网络动... 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为脑卒中康复提供新策略,但单位点经颅磁刺激难以精准调控脑卒中后双侧半球功能交互异常的复杂网络。双位点经颅磁刺激(DS-TMS)技术通过同时或序贯刺激关联脑区实现神经网络动态平衡,其作用机制涉及跨半球相互作用及半球内各脑区相互作用,为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干预策略。本文系统综述DS-TMS技术原理和分类及其在脑运动网络间功能连接中的作用机制和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康复治疗进展,探讨临床转化前景,为优化参数和选择个性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康复 经颅磁刺激 神经元可塑性 功能连接(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脊髓电刺激系统在慢性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丁新浩 郝梓良 +2 位作者 赵凯旋 边靖 白金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9-715,共7页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2020年将疼痛定义为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慢性疼痛指持续或复发超过3个月的疼痛。慢性疼痛病因...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2020年将疼痛定义为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慢性疼痛指持续或复发超过3个月的疼痛。慢性疼痛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损伤 不愉快的感觉 慢性疼痛 闭环脊髓电刺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