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PR算法的桥梁工程过度设计评估方法研究
1
作者 崔铁万 刘彬 甘明昔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针对目前桥梁工程设计存在过于保守、工程造价偏高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协同平台提出一种桥梁工程过度设计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多座已竣工不同结构类型桥梁的设计参数和设计指标构成数据库集,基于该数据库集采用多元多项... 针对目前桥梁工程设计存在过于保守、工程造价偏高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协同平台提出一种桥梁工程过度设计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多座已竣工不同结构类型桥梁的设计参数和设计指标构成数据库集,基于该数据库集采用多元多项式回归(Multivariate Polynomial Regression,MPR)算法对各桥梁设计指标样本集进行训练,得到若干设计指标预测模型,并将该预测模型内嵌入设计协同平台,最终通过设计指标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率来实现设计全过程过度设计量化评估。该方法在70多个工程项目中进行桥梁过度设计评估,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过度设计评估方法能够快速地识别桥梁工程项目潜在的过度设计问题,辅助设计人员优化设计方案、提升设计效率,从而及时预警设计缺陷、有效提升设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过度设计评估方法 多元多项式回归算法 设计参数 设计指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MBR工艺调试强化炼化废水脱氮除碳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春梅 张晓玉 +4 位作者 王业腾 孔繁鑫 贾建伟 陈进富 赵龙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以陕西省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试A/O-MBR中试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脱氮除碳处理效果,并基于活性污泥模型(ASMs)建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数学模型,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运行调试结果表明,优化运行参数后AO5工艺仍不... 以陕西省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试A/O-MBR中试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脱氮除碳处理效果,并基于活性污泥模型(ASMs)建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数学模型,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运行调试结果表明,优化运行参数后AO5工艺仍不能确保出水达标排放,而将原AO^(5)工艺改为A^(2)O^(4)工艺使缺氧区停留时间由4 h延长至8 h后,在好氧池填料投加比20%,缺氧池100%污泥内回流和200%硝态液回流条件下,出水COD、NH_(4)^(+)-N、TN分别为28.53、0.24、12.22 mg/L,满足《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中表2其他单位水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限值标准。此外,基于ASMs模型构建的Ind.ASM-Petrochem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模拟系统对COD和NH_(4)^(+)-N的去除,对TN的模拟则需要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MBR 脱氮除碳 停留时间 填料 Ind.ASM-Petroch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注浆法加固缺陷桩轴压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信贵 张怀 +4 位作者 张懿丹 罗冲 韩伟 严利娥 纪天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针对缺陷桩传统加固方法周期长、损耗高,以注浆加固法为主的微型加固工艺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钢管-注浆法微型加固方式,并进行室内模型桩轴压试验,考察了钢管比率、缺陷位置对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 针对缺陷桩传统加固方法周期长、损耗高,以注浆加固法为主的微型加固工艺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钢管-注浆法微型加固方式,并进行室内模型桩轴压试验,考察了钢管比率、缺陷位置对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总结了混凝土纵向应力分布规律与钢管Mises应力分布规律,对影响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参数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加固桩的极限承载力随钢管比率增大而增大,且在钢管比率增大至2.4%时达到最佳;中部缺陷加固桩与下部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提升幅度最高分别可达完整桩的4.5%与15.8%;钢管端部混凝土截面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随缺陷位置下移而逐渐明显,钢管Mises应力水平的提升分别与钢管比率以及钢管长度有关;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与注浆体强度成正比,增大钢管壁厚与钢管直径对承载力贡献不大,钢管-注浆法在处理深部缺陷时表现突出,极限承载力提升幅度最高可达31.20%;建议加固深部缺陷桩时,沿桩身通长设置钢管并将钢管嵌固于桩端稳定持力层内一定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桩加固 钢管-注浆法 轴压性能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熵权-可信性测度理论的冰碛体隧道围岩分级研究
4
作者 陈志敏 张政 刘耀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8-167,共10页
为解决多因素冰碛体隧道围岩分级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主观性问题,基于结构熵权法和可信性测度理论,以及适用于冰碛体围岩的分级指标,如土水含量、颗粒形态、冻融作用、地应力及含石量等,提出一套多因素、两层次的围岩分级指标体系。在此基... 为解决多因素冰碛体隧道围岩分级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主观性问题,基于结构熵权法和可信性测度理论,以及适用于冰碛体围岩的分级指标,如土水含量、颗粒形态、冻融作用、地应力及含石量等,提出一套多因素、两层次的围岩分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细化各分级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并提供各指标的建议评分区间和评语级别。结合主客观因素,建立围岩分级体系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西南某铁路隧道案例进行验证,该方法的围岩分级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显示出较强的包容性和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体隧道 结构熵权法 可信性测度 围岩分级 冻融循环 实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可控摇摆提离高墩桥梁设计建造综述——以南兰吉提克铁路桥为例
5
作者 贾俊峰 郦炎森 +2 位作者 郭彬立 郭河 庞伟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1011,共11页
可控摇摆提离桥梁是新型桥梁抗震体系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双柱式高墩在横桥向交替升降,使桥墩产生横向提离摇摆以控制传递到细长钢筋混凝土桥墩上的地震作用,同时在桥墩底部摇摆界面处设置消能器以限制墩柱摇摆提升及相应桥台面横向... 可控摇摆提离桥梁是新型桥梁抗震体系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双柱式高墩在横桥向交替升降,使桥墩产生横向提离摇摆以控制传递到细长钢筋混凝土桥墩上的地震作用,同时在桥墩底部摇摆界面处设置消能器以限制墩柱摇摆提升及相应桥台面横向移位。文章首先介绍了自复位摇摆桥梁结构和可控摇摆系统设计理念,对采用可控摇摆提离技术的南兰吉提克铁路桥的设计思想、构造及连接设计、实验研究,以及摇摆桥梁动力行为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和总结;然后,概括总结了南兰吉提克铁路桥筒体、桥墩及箱梁等主要构件的施工过程;最后总结了典型可控摇摆提离高墩桥梁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摇摆结构的自振周期与振幅相关联且非固定,自振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且非平稳存在,不能利用模态正交性分解结构的运动;可控提离高墩桥梁具有较好的地震稳定性,摇摆提离过程中的滞变阻尼效果相当明显,墩柱提离摇摆碰撞及附加消能减震装置可进一步抑制桥梁的地震响应,减小残余位移,增强桥墩自复位能力。该研究可为我国强震区韧性抗震桥梁设计及建造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抗震 可控摇摆提离桥梁 自复位摇摆 阻尼器 韧性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荚状磁性碳纳米管降解雷尼替丁性能研究
6
作者 段旭 艾伟 +2 位作者 宋海东 杜红霞 张军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研究通过简便的一锅煅烧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基催化剂,该催化剂为包裹Fe_(3)C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Fe_(3)C@NCNTs)。利用多种表征手段探究了材料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磁性能,该豆荚状磁性碳纳米管的特定结构既有利于电子... 本研究通过简便的一锅煅烧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基催化剂,该催化剂为包裹Fe_(3)C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Fe_(3)C@NCNTs)。利用多种表征手段探究了材料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磁性能,该豆荚状磁性碳纳米管的特定结构既有利于电子转移,又能防止Fe_(3)C在溶液中溶解。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典型胃药雷尼替丁(RNT)。当煅烧温度为800℃时,Fe_(3)C@NCNTs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得出在RNT初始浓度为1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3 g/L,PMS浓度为0.5 mmol/L、pH=7时,Fe_(3)C@NCNTs-800/PMS体系30 min内对RNT的降解效率达到97.68%,反应速率常数达0.1271 min^(-1)。此外,循环实验表明热处理有利于重塑Fe_(3)C@NCNTs的催化活性且对其晶型无明显影响。活性氧物种淬灭和捕获实验表明·OH、·SO_(4)^(-)、·O_(2)^(-)和^(1)O_(2)共同参与了RNT的降解,提出了该反应体系可能涉及的电子转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 过一硫酸盐 雷尼替丁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夏闲期残留肥料氮淋溶特性研究
7
作者 夏梦洁 王辉民 +3 位作者 雷霜 赵梦真 冯浩 周建斌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2,共9页
冬小麦-夏休闲是黄土高原旱地典型的种植模式,夏闲期间为该地区雨季,加上土壤表面裸露,一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肥料氮的淋失特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大型渗漏池(3 m×2.2 m×3 m)上采用^(15)N示踪技术于第一季(2014年)小麦播... 冬小麦-夏休闲是黄土高原旱地典型的种植模式,夏闲期间为该地区雨季,加上土壤表面裸露,一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肥料氮的淋失特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大型渗漏池(3 m×2.2 m×3 m)上采用^(15)N示踪技术于第一季(2014年)小麦播种前基施^(15)N肥料(150 kg·hm^(–2)),测定小麦收获后^(15)N肥料被小麦吸收和土壤残留的量,之后连续3年(2015—2017年)夏季休闲期间测定第一季小麦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15)N肥料在0~200 cm土壤剖面中的^(15)N丰度及含量变化,旨在研究残留肥料氮连续多年在夏季休闲期间的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小麦对当季^(15)N肥料的利用率(吸收量/施氮量)为53.9%,一季小麦收获后残留于0~100 cm土壤中的肥料氮平均为施氮量的36.3%。第一年夏季休闲前残留肥料氮主要累积在0~40 cm土层,^(15)NO_(3)^(–)-N多累积在80 cm以上土层;而休闲后60~100 cm土层残留肥料氮显著增加,80~100 cm土层^(15)NO_(3)^(–)-N累积量显著增加。随着年限增加,残留肥料氮及^(15)NO_(3)^(–)-N持续向土壤深层迁移;在正常降水条件下,一个夏季休闲期间残留肥料氮向下迁移的速度平均为20 cm。夏季休闲期间0~100 cm土壤中残留肥料氮减少,100~200 cm土壤中增加,同一年休闲前后0~200 cm土壤剖面残留肥料氮累积总量损失小,说明残留肥料氮在土壤剖面的再分配是其迁移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旱地 夏季休闲 渗漏池 ^(15)N 残留肥料氮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更换预应力筋自复位双柱墩桥梁抗震设计及数值验证
8
作者 庞伟 江昊 +2 位作者 贾俊峰 朱安静 边嘉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828,共10页
为提升桥梁工程的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性及结构可修复性,提出一种配置可更换曲线预应力筋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及其结构与构造。以某市政桥梁工程为背景,研究并确定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的抗震性能目标、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基于OpenSee... 为提升桥梁工程的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性及结构可修复性,提出一种配置可更换曲线预应力筋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及其结构与构造。以某市政桥梁工程为背景,研究并确定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的抗震性能目标、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基于OpenSees软件平台建立了摇摆自复位双柱式墩数值模型,分析墩顶水平往复加载条件下墩柱的抗震能力,验证了基于所提出的基于直接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得到的预应力筋初始张拉应力、配筋率以及消能部件面积比等关键设计参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柱墩在墩顶加载偏移率达5%时,其抗侧刚度和水平承载力基本不降低;卸载后残余偏移率仅为0.17%,具有优异的自复位能力。本文提出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结构及其抗震设计方法可以实现预期抗震性能目标,可根据该方法得到结构合理设计参数。本文研究可为高烈度区市政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自复位桥梁 可更换预应力筋 抗震设计 性能目标 残余偏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RO+MVR技术在西北某化工园区污水再生利用案例中的设计应用
9
作者 唐章程 贾建伟 +2 位作者 党晓宏 杨坤 李学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4,共5页
西北某化工园区拟对其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准IV类水标准的尾水进行再生水回用,设计工艺拟选用CDRO+MVR的处理工艺,达标产水经送水泵房送至各用水点。反渗透浓水进一步浓缩后采用MVR设备蒸发结晶,结晶产品通过分盐处置最终形成工业级氯... 西北某化工园区拟对其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准IV类水标准的尾水进行再生水回用,设计工艺拟选用CDRO+MVR的处理工艺,达标产水经送水泵房送至各用水点。反渗透浓水进一步浓缩后采用MVR设备蒸发结晶,结晶产品通过分盐处置最终形成工业级氯化钠及硫酸钠,剩余杂盐外运至危废处置中心集中处理,实现近零排放。本工程的设计实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回用 CDRO MVR 近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内养护高性能胶砂水化进程及微观结构研究
10
作者 魏熠 张永明 李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181,共7页
为探究高吸水性树脂(SAP)作为内养护剂,对低水胶比高性能复合胶砂体系水化进程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将不同掺量的预吸水SAP掺入水胶比0.25的水泥-粉煤灰-矿渣复掺胶砂体系,分别采用等温量热法、化学结合水法、X射线衍射(XRD)测试胶砂体系... 为探究高吸水性树脂(SAP)作为内养护剂,对低水胶比高性能复合胶砂体系水化进程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将不同掺量的预吸水SAP掺入水胶比0.25的水泥-粉煤灰-矿渣复掺胶砂体系,分别采用等温量热法、化学结合水法、X射线衍射(XRD)测试胶砂体系的水化性能,并采用强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胶砂体系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AP会延长水化诱导期,降低体系早期的累积放热量和放热速率,但会增大总放热量;在早期反应中,SAP会降低胶砂体系水化程度,但其释水功能能够促进后期水化,提高总水化度;胶砂早期强度随SAP掺量增加而降低,后期则随掺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SAP掺量超过0.3%时,试件抗压强度损失显著增大;SAP的加入未改变水化产物种类,但增加了胶砂硬化浆体中AFt和Ca(OH)_(2)的含量,增大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外部层的扩散范围,边缘由密实转为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SAP) 低水胶比 内养护 水化进程 微观形貌 等温量热法 化学结合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废水物料分离机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苏玉军 张克磊 +4 位作者 寇晓峰 常莺娜 陈强 郑虎鹏 李卫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62-66,共5页
为提高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废水高值化利用水平,生产废水经蒸发、冷凝后,作为生产用水循环利用,解决废水污染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1],本技术在结合物料分离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沉淀+预处理+超滤分离”技术,通过对小试样机关键... 为提高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废水高值化利用水平,生产废水经蒸发、冷凝后,作为生产用水循环利用,解决废水污染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1],本技术在结合物料分离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沉淀+预处理+超滤分离”技术,通过对小试样机关键零部件进行选型,确定了沉淀采用竖流沉淀池,预处理采用袋式过滤器,超滤采用3E-NF01膜,浓缩液经过预热换热器处理后得到蛋白粉,浓缩澄清滤液回用至前端锉磨机进水。试验结果表明,变频泵频率控制在40~50Hz、运行压力0.1Mpa时满足能耗最低,间歇运行满足运行4min冲洗30s时效果最佳,0.5m^(2)平方实验膜面积分离作业结束后,152min回收率累计达到25.06%,蛋白粉中蛋白含量约为79%左右,澄清液pH、浊度、COD、悬浮物去除率分别为6、98.410%、91.025%、94.418%,小试试验装置膜无明显污堵现象,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物料分离 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机始发井深基坑力学和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慧 李波 +1 位作者 王志鹏 王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4-248,共5页
为探究盾构机始发井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的应力、变形和土压力分布规律,通过对工程原型进行概化,在典型土层条件下,采用停机-开挖-支护的模拟方式开展了方形基坑和圆形基坑两种方案共2组离心模型试验,从地连墙的弯矩和其后土体的... 为探究盾构机始发井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的应力、变形和土压力分布规律,通过对工程原型进行概化,在典型土层条件下,采用停机-开挖-支护的模拟方式开展了方形基坑和圆形基坑两种方案共2组离心模型试验,从地连墙的弯矩和其后土体的水平位移、基坑外侧土压力分布以及地表沉降等角度,对比分析了两种盾构机始发井深基坑开挖过程的工程特性。结果表明:地面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逐渐增加,形成沉降槽状;地连墙土压力变化呈非线性,随着基坑开挖不断深入的,离地表较近处的土压力逐渐变大,而深处的土压力则逐渐减小;在第5步开挖时2组模型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均达到最大值,圆形基坑是方形基坑的1.4倍,同时地连墙的弯矩也达到最大值,圆形基坑比方形基坑小320 kN·m。研究成果可为深埋隧道深基坑的优化设计和开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始发井 深基坑 支护结构 离心模型 变形 弯矩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寒冷地区浅层地道风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东 刘春阳 +3 位作者 赵克鑫 安周建 彭建明 赵周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7-325,共9页
为探究地道风技术在中国西北严寒地区的应用潜力,该文以兰州某浅层地道风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工况性能进行实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换热性能与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兰州地区-2.0 m浅层土壤夏季6—9月份平均温度17.7℃,冬季12—3月份平... 为探究地道风技术在中国西北严寒地区的应用潜力,该文以兰州某浅层地道风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工况性能进行实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换热性能与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兰州地区-2.0 m浅层土壤夏季6—9月份平均温度17.7℃,冬季12—3月份平均温度4.5℃,6、7、12、1月份具有较强的换热潜力。兰州地道风系统夏季不易出现冷凝水,出口新风温度皆处于室内舒适温度范围内,无需进行二次降温;冬季地道风系统的出口温度和湿度曲线变化更为平缓。12、1月份使用地道风预热,热泵COP可提升28.1%~30.3%,降低能耗22.0%~23.3%。模拟结果表明地道风系统换热效率受地域与季节变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道风 换热性能 寒冷地区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心机和数值模拟的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慧 李从安 +1 位作者 李波 王志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14-118,共5页
依据实际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工程特性进行模型概化,得出适合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超深基坑开挖过程支护结构工程的受力和变形分布规律特征。同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圆形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 依据实际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工程特性进行模型概化,得出适合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超深基坑开挖过程支护结构工程的受力和变形分布规律特征。同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圆形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模式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涨肚型变形”;并且随着基坑深度的加深,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最大值点逐渐下移;地表沉降呈凹槽形沉降形式,随着开挖的进行,沉降槽底部向着远离基坑的方向发展;地连墙背后土压力变化值呈非线性,开挖初期,土压力沿深度变化很小,但随着开挖的进行,土压力变化量逐渐增大;数值分析与离心模型试验的开挖支护结构变形特征结果较相近。研究成果可为基坑开挖设计切实有效的支护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开挖 支护结构 变形 离心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D模式优劣势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蕾 朱江水 +1 位作者 谢东 张建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为顺利推广应用水安全保障导向的开发(WOD)模式,有必要深入分析WOD模式的运行机制、优势和劣势,并加以完善与改进。采用对比分析法对WOD模式的优劣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优势包括不增加政府负债、支持项目总体进行打包开发、一体化实施、支... 为顺利推广应用水安全保障导向的开发(WOD)模式,有必要深入分析WOD模式的运行机制、优势和劣势,并加以完善与改进。采用对比分析法对WOD模式的优劣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优势包括不增加政府负债、支持项目总体进行打包开发、一体化实施、支持资金来源多元化等,劣势包括行业跨度大、见效周期长、土地开发风险大、不易实现自平衡等。针对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政府承担部分项目资本金、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优势、推动公益类项目和可开发经营性用地打包开发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尽早介入等。采用WOD模式丰富了现有水安全保障项目投融资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但应试点先行、依法合规,稳妥有序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D模式 优势 劣势 试点先行 稳妥推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铁9号线盾构法隧道管片预埋滑槽设计研究及探讨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杜峰 《隧道建设》 201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为解决地铁隧道机电设备安装阶段打孔对管片结构的损伤问题,以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为背景,对盾构法隧道管片预埋滑槽设计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相关的受力计算分析及试验验证,认为在地铁盾构法隧道内设计预埋滑槽的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为解决地铁隧道机电设备安装阶段打孔对管片结构的损伤问题,以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为背景,对盾构法隧道管片预埋滑槽设计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相关的受力计算分析及试验验证,认为在地铁盾构法隧道内设计预埋滑槽的方案是安全可靠的,实施是可行的,可在相同类型工程中加以推广应用,以达到方便施工、易于维护和节能环保的绿色建造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铁9号线 盾构法 隧道 管片预埋滑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景与叙事:旅游公路观景台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勇 李树繁 +1 位作者 冯义虎 苏一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30-134,共5页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自驾游热度稳中有升。随着自驾游需求的增高,消费者对旅游公路及服务区、观景台等附属设施品质的期望值也逐渐升高。然而,现阶段针对旅游公路观景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评价体系及个别观景台的设计实践。尝...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自驾游热度稳中有升。随着自驾游需求的增高,消费者对旅游公路及服务区、观景台等附属设施品质的期望值也逐渐升高。然而,现阶段针对旅游公路观景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评价体系及个别观景台的设计实践。尝试从主客观融合视角,以景观叙事理论为基础,探讨公路观景台景观叙事的建构方法。从设计师和体验者的综合视角出发,试图形成从局部到整体、主观判断与理性校正相结合的公路观景台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叙事 设计方法 自驾游 观景台 美景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西北地区老城区LID措施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元元 刘碧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80,93,共5页
全球各地持续的土地开发,加速了不透水表面的建设,改变了自然环境本身的水文循环途径,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老城区由于自身局限性,不仅不能合理利用雨洪资源,造成雨水资源浪费,还常处于逢雨必涝的困境中。对此,以甘肃省庆阳市西... 全球各地持续的土地开发,加速了不透水表面的建设,改变了自然环境本身的水文循环途径,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老城区由于自身局限性,不仅不能合理利用雨洪资源,造成雨水资源浪费,还常处于逢雨必涝的困境中。对此,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老城区南大街片区为例,通过SWMM建模,模拟各重现期下不同LID措施方案构建效果,比选适合研究区的最佳LID措施方案。结果表明,组合措施削减作用最佳,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的削减率分别在68.71%、68.90%以上,峰现时刻推迟10~15 min,且管网超载削减率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地区老城区LID措施优化布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老城区 SWMM L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对龙首矿露天转地下安全顶柱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尔丞 魏昭君 +4 位作者 沈彦丞 刘吉祥 李菊红 张春阳 田小龙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5,126,共12页
为了探索爆破振动影响下龙首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顶柱的稳定性演化规律,结合矿区现状建立了对应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计算获取了安全顶柱最危险截面位置,随后以最上部中段开采为例构建了最危险截面位置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根据爆破参... 为了探索爆破振动影响下龙首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顶柱的稳定性演化规律,结合矿区现状建立了对应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计算获取了安全顶柱最危险截面位置,随后以最上部中段开采为例构建了最危险截面位置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根据爆破参数和等效弹性边界的计算,得到掏槽眼、辅助眼和周边眼传递到开挖轮廓面上的爆破荷载峰值。将爆破荷载等效到开挖面后,开展了针对安全顶柱稳定性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每段延期爆破都产生了位移和振速峰值,且距离爆破位置最近的安全顶柱内监测点位移最大;以爆破作业位置为中心,振动速度向四周岩体球形扩散。根据爆破振速与岩石损伤判据,安全顶柱总体处于无损伤或轻微损伤状态。此外,最大主应力低于岩体抗拉强度,安全顶柱未形成明显地拉裂破坏塑性区。总体上来说,安全顶柱的设计厚度能够满足露天转地下开采需要。然而与数值模型相比,实际地质条件更为复杂,随着开采继续,仍需观察和监测安全顶柱的变化,从而确保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安全顶柱 爆破振动 数值模拟 稳定性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花城与创新形势下深圳城市公园绿化设计研究--以香蜜公园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玉萍 陈飞 朱薇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5期125-128,共4页
通过对深圳多个新建城市公园绿化景观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生态花城与创新形势下深圳新建城市公园绿化苗木的主要特征及相应的典型品种。以香蜜公园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植物造景手法。最后,分析了目前深圳城市公园绿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深圳多个新建城市公园绿化景观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生态花城与创新形势下深圳新建城市公园绿化苗木的主要特征及相应的典型品种。以香蜜公园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植物造景手法。最后,分析了目前深圳城市公园绿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花城 城市公园 苗木特征 植物造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