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防科研机构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体系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志民 唐勇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79,共4页
根据情报研究的概念和内涵,提出科技情报研究体系由研究范畴、研究形式、服务模式、质量管理和人才队伍55个要素构成,并对各个要素的定义、内涵、特点和作用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关键词 科技情报 研究范畴 研究形式 服务模式 质量管理 人才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挖掘的大型科研院所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研究
2
作者 唐迪 《现代情报》 2009年第11期60-61,67,共3页
以本单位为例,分析了大型科研院所的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并根据现存体系的不足提出了针对重点学科的信息资源建设。阐述了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以资源挖掘为主的实现手段。
关键词 重点学科 信息服务 资源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知识库服务系统构建方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文忠 阮华 刘媛筠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论述了专题知识库服务需求起源,分析了几种个人数字图书馆软件和一些网站的个性化服务栏目的功能特点及对专题知识库系统功能设计的启发,阐述了专题知识库系统在知识服务中的应用前景,给出了总体设计的框架结构和效果框图。
关键词 专题知识库 信息服务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临界能源堆物理设计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茂生 师学明 +12 位作者 刘荣 鹿心鑫 朱通华 王新华 余泳 严钧 唐涛 贾建平 程和平 蒋洁琼 栗再新 杨永伟 吴宏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31,共11页
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包括聚变中子源和次临界能源堆,主要目标是生产电能。回顾了国内外混合堆的发展历史,给出混合能源堆设计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说明次临界能源堆以铀锆合金为燃料、水为冷却剂的设计思想。利用输运燃耗耦合程序MCORG... 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包括聚变中子源和次临界能源堆,主要目标是生产电能。回顾了国内外混合堆的发展历史,给出混合能源堆设计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说明次临界能源堆以铀锆合金为燃料、水为冷却剂的设计思想。利用输运燃耗耦合程序MCORGS计算了混合能源的燃耗,给出了中子有效增殖因数、能量放大倍数和氚增殖比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分析能谱和重要核素随燃耗时间的变化,说明混合能源堆与核燃料增殖、核废料嬗变混合堆的不同特点。论述了混合堆的热工设计并进行了安全分析。对于燃耗数值模拟程序,通过多家对算,保证其计算结果的可信性。针对次临界能源堆的特点,利用贫铀球壳建立了贫铀聚乙烯装置和贫铀LiH装置,并且专门设计加工了天然铀装置,开展铀裂变率、造钚率、产氚率等中子学积分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裂变混合堆 热工水力 燃料循环 中子学积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SP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媛筠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98,共4页
阐述了ASP作为当今流行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利用ASP技术实现的信息服务平台实例:实时咨询服务、原文提交服务、问卷调查统计3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提出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ASP技术 数字图书馆 信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科技查新质量的因素分析和如何确定恰当的查新点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华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本文就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以提高我院查新质量。首先论述了我院的查新现状,然后,从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分析了影响我院查新工作质量的主要原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查新员自身业务素质、客户... 本文就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以提高我院查新质量。首先论述了我院的查新现状,然后,从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分析了影响我院查新工作质量的主要原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查新员自身业务素质、客户人为因素两方面,而客观因素则包括数据库资源、工作时间等因素。查新点是贯穿整个科技查新报告的生命线,查新点应该是体现该查新课题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两个具体的查新案例着手,描述了确定恰当的查新点分析过程。最后,真对我院查新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查新 查新质量 影响因素 查新步骤 查新点 查新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镱光纤技术全球专利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玲玲 刘媛筠 王莹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19,共5页
掺镱光纤作为新一代高功率激光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在高端制造等民用领域及定向能新概念武器等军事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针对掺镱光纤技术发展情况调研、技术产业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及技术专利发展态势分析,以系统全面的总结... 掺镱光纤作为新一代高功率激光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在高端制造等民用领域及定向能新概念武器等军事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针对掺镱光纤技术发展情况调研、技术产业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及技术专利发展态势分析,以系统全面的总结掺镱光纤技术的发展态势,并对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与专利布局提出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镱光纤 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 专利 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晕及其相位补偿数值模拟与定标规律研究
8
作者 江少恩 孙景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41,共5页
本文对激光通过大气传输引起的热晕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相位补偿的方法对热晕进行校正。从计算结果中得到经过相位补偿后,光束质量有较好的改善,Strehl比有所提高。从模拟结果中还总结出补偿后的热晕的定标规律公式,发现热晕... 本文对激光通过大气传输引起的热晕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相位补偿的方法对热晕进行校正。从计算结果中得到经过相位补偿后,光束质量有较好的改善,Strehl比有所提高。从模拟结果中还总结出补偿后的热晕的定标规律公式,发现热晕经补偿后的功率阈值提高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晕 相位补偿 校正 定标规律 激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从边缘力量如何成为未来主流?——基于技术-应用-生态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安蓉 陈悦 +2 位作者 吴滨 曹晓阳 韦结余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24,共15页
颠覆性技术会对主流技术轨道以及行业市场格局乃至国际竞争规则产生颠覆性效果,如何从边缘力量成为未来主流,对于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创新理论构建技术-应用-生态(TAE)框架,对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路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 颠覆性技术会对主流技术轨道以及行业市场格局乃至国际竞争规则产生颠覆性效果,如何从边缘力量成为未来主流,对于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创新理论构建技术-应用-生态(TAE)框架,对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路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颠覆性技术由边缘力量到未来主流是一个系统变革,具有由萌生→丛生→递归的技术生成动态演化轨迹、由初始场景→中阶场景→目标场景→未来场景的应用跃迁路径,以及树状→环状→网状的创新生态变革过程,并受到技术的融合发展、技术-应用的深层互动,以及后发优劣势动态转换的竞争机制等综合作用,从边缘力量到未来主流存在技术分叉、应用跃迁、生态协同三大后发优势转换的临界条件。最后从重视技术科学、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化创新生态、把握政策时机等方面得到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应用-生态(TAE) 边缘力量 未来主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顶点同轴圆锥形及圆盘形传输线的电参数计算公式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盛义 冯晓晖 +2 位作者 周之奎 谢卫平 孙承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用安培环路定理、高斯定理推导了共顶点同轴圆锥形及圆盘形两种重要的理想传输线电参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电场、电感、电容及阻抗的解析表达式或数值求解方法;用实例验证了推导的公式和介绍的方法;应用验证后的公式或方法对一个设计...  用安培环路定理、高斯定理推导了共顶点同轴圆锥形及圆盘形两种重要的理想传输线电参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电场、电感、电容及阻抗的解析表达式或数值求解方法;用实例验证了推导的公式和介绍的方法;应用验证后的公式或方法对一个设计进行了估算,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顶点同轴圆锥线 圆盘形传输线 磁绝缘传输线 电参数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层圆盘锥形磁绝缘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盛义 王文斗 +3 位作者 曹文彬 林其文 冯晓晖 孙承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0-804,共5页
根据磁绝缘特征将PBFAZ加速器的 4层圆盘锥形磁绝缘传输线结构分成几段串联的集中电感 ,结合磁绝缘临界电流、空间电荷限制流、Mendel磁压力平衡及丝阵内爆动力学等计算模型 ,并引入主要的结构参数 ,建立 4层圆盘锥形磁绝缘传输线的等... 根据磁绝缘特征将PBFAZ加速器的 4层圆盘锥形磁绝缘传输线结构分成几段串联的集中电感 ,结合磁绝缘临界电流、空间电荷限制流、Mendel磁压力平衡及丝阵内爆动力学等计算模型 ,并引入主要的结构参数 ,建立 4层圆盘锥形磁绝缘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其它模型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绝缘传输线 等效电路模型 空间电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三种导体构形中相对论电子形成的空间电荷限制流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盛义 孙承纬 冯晓晖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408,共5页
 从Poisson方程及空间电荷限制流假设出发,推导了三种导体构形中相对论电子形成的空间电荷流密度的一般方程,给出了求解方法及解的基本特征、平板形阳极空间电荷限制流的具体表达式,研究了同轴圆筒形及共顶点同轴圆锥形导体空间电荷限...  从Poisson方程及空间电荷限制流假设出发,推导了三种导体构形中相对论电子形成的空间电荷流密度的一般方程,给出了求解方法及解的基本特征、平板形阳极空间电荷限制流的具体表达式,研究了同轴圆筒形及共顶点同轴圆锥形导体空间电荷限制流关系表达式的极性效应、空间电荷密度及电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限制流 平板形 同轴圆筒 共顶点同轴圆锥 极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ICF玻璃靶丸的化学镀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文彬 张新超 +2 位作者 卢苇 周元林 戴亚堂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7-1300,共4页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ICF玻璃靶丸表面包覆了一层磁性的Ni-P合金镀层,制备出磁性ICF玻璃靶丸。研究了化学镀主盐质量浓度、还原剂质量浓度、络合剂质量浓度、施镀温度及镀液pH值对沉积速率与镀液稳定性的影响,获得了化学镀制备磁性ICF玻璃...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ICF玻璃靶丸表面包覆了一层磁性的Ni-P合金镀层,制备出磁性ICF玻璃靶丸。研究了化学镀主盐质量浓度、还原剂质量浓度、络合剂质量浓度、施镀温度及镀液pH值对沉积速率与镀液稳定性的影响,获得了化学镀制备磁性ICF玻璃靶丸的最佳工艺为:主盐硫酸镍30 g/L,还原剂次亚磷酸钠30 g/L,络合剂柠檬酸钠50 g/L,pH值10,温度(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玻璃靶丸 磁性 化学镀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化学镀磁性ICF玻璃靶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文彬 周元林 +2 位作者 卢忠远 戴亚堂 卢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37-1040,共4页
在300,700和1 000℃温度下,对化学镀Ni-P合金涂层后的磁性ICF玻璃靶丸进行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热处理后化学镀ICF玻璃靶丸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镀ICF玻... 在300,700和1 000℃温度下,对化学镀Ni-P合金涂层后的磁性ICF玻璃靶丸进行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热处理后化学镀ICF玻璃靶丸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镀ICF玻璃靶丸经过热处理后,Ni-P涂层晶化为晶态合金层,涂层的组成颗粒直径和磁性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可望用于磁悬浮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玻璃靶丸 化学镀 磁性涂层 热处理 晶态合金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绝缘稳态电路编码中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的计算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晓辉 丁伯南 +1 位作者 宋盛义 王文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2-496,共5页
从层流模型出发,根据线电压和线电流,给出了磁绝缘稳态时传输线极间的电磁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考虑空间电子效应后处于磁绝缘稳态的传输线等效分布电感和电容,以改进磁绝缘稳态的电路单元模型。利用该方法,模拟计算了... 从层流模型出发,根据线电压和线电流,给出了磁绝缘稳态时传输线极间的电磁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考虑空间电子效应后处于磁绝缘稳态的传输线等效分布电感和电容,以改进磁绝缘稳态的电路单元模型。利用该方法,模拟计算了Z加速器的MITL-A在磁绝缘稳态时的等效分布电感和电容。结果表明,等效分布电容随空间电子效应的增强而变大,而等效分布电感随空间电子效应的增强而变小;且线电压越低,等效分布电感和电容随空间电子效应的增强变化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绝缘稳态 层流模型 空间电子效应 分布电参数 电路编码 磁绝缘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绝缘传输线无损磁绝缘形成过程的电磁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晓辉 章林文 丁伯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1-795,共5页
通过分析空间电子与极间电磁场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以及磁绝缘传输线(MITL)横截面上的电磁场总能量变化,给出了量化无损磁绝缘形成过程始末时刻线电压和线电流关系的电磁模型。将模型应用于Z加速器的MITL-A发现:磁绝缘形成过程将导致线... 通过分析空间电子与极间电磁场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以及磁绝缘传输线(MITL)横截面上的电磁场总能量变化,给出了量化无损磁绝缘形成过程始末时刻线电压和线电流关系的电磁模型。将模型应用于Z加速器的MITL-A发现:磁绝缘形成过程将导致线电流增加和线电压降低;如果初始时刻的线电流无限大,则终止时刻的线电压和线电流与初始时刻相同;当终止时刻的空间电子电流在线电流中的比例小于10%,则MITL-A终止时刻的线电压和线电流较初始时刻的变化在5%以内。这些现象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绝缘形成过程 电磁场能量 空间电子动能 磁绝缘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正割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非线性效应
17
作者 陶世兴 杨丽玲 +3 位作者 赵新才 胡腾 李建中 彭其先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69-2671,共3页
高斯型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已有解析解,而对于一些锁模激光器发射的双曲正割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尚未有解析解。为了研究高功率双曲正割脉冲在单模光纤中的传输特性,文中借助于分步傅里叶方法分析了峰值功率5 000 W的双曲正割脉冲在... 高斯型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已有解析解,而对于一些锁模激光器发射的双曲正割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尚未有解析解。为了研究高功率双曲正割脉冲在单模光纤中的传输特性,文中借助于分步傅里叶方法分析了峰值功率5 000 W的双曲正割脉冲在初始啁啾为1.7 rad/s,色散长度0.64 m,非线性长度1.53 m时1 m长的光纤中的脉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其色散感应脉冲展宽的定性特征与高斯脉冲近似一致,但色散感应的频率啁啾沿脉冲不再是纯线性变化,若输入脉冲峰值功率过大,会引起频谱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傅里叶法 双曲正割脉冲 频率啁啾 频谱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地址翻译技术浅析
18
作者 汪波 潘俊宇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8期64-65,共2页
针对网络地址翻译(Net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在操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通过相应应用示例,阐述NAT技术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主要包括:地址映射、加载共享、地址移植和地址重寄。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免去改... 针对网络地址翻译(Net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在操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通过相应应用示例,阐述NAT技术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主要包括:地址映射、加载共享、地址移植和地址重寄。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免去改变每个站点IP地址的麻烦,且不影响老用户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地址翻译 INTERNET TCP/IP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主客体作用诱导的金纳米棒可控自组装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军燕 齐利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128,共7页
纳米结构基元的可控自组装是自下而上构筑功能材料及纳米器件的有效途径。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具有独特的等离激元特性,而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实现其可控自组装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文利用环糊精(CD)与吸附于金纳米棒表面的十六烷... 纳米结构基元的可控自组装是自下而上构筑功能材料及纳米器件的有效途径。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具有独特的等离激元特性,而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实现其可控自组装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文利用环糊精(CD)与吸附于金纳米棒表面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主客体作用,实现了金纳米棒(GNR)在水溶液中的可控自组装。通过调节α-CD的浓度可以分别实现金纳米棒肩并肩组装或头对头组装,初步揭示α-CD与CTAB的超分子作用是金纳米棒组装的主要诱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α-CD诱导金纳米棒组装的机理如下:在α-CD浓度较低时,GNR表面的CTAB吸附层部分被α-CD/CTAB超分子复合物取代,从而发生缓慢的肩并肩组装;在α-CD浓度较高时,GNR表面的CTAB吸附层大量被α-CD/CTAB复合物取代,并且GNR两端的CTAB几乎完全被取代,因而发生快速的头对头组装。借助于α-淀粉酶对α-CD的水解作用,可以利用该组装体系实现对溶液中微量淀粉酶的检测。这种基于主客体作用的自组装策略为非球形纳米基元的可控自组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纳米粒子自组装 主客体作用 Α-环糊精 Α-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大型激光项目HiPER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功 李志民 黄桂学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4-503,共10页
高功率激光能源研究(HiPER)项目由英国科研委员中心实验室理事会组织发起,是欧盟致力于以高能量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为基础,发展清洁聚变能源技术为目标的大型研究项目。其设计意图是发展激光驱动的惯性聚变技术,使欧洲在惯性聚变能的... 高功率激光能源研究(HiPER)项目由英国科研委员中心实验室理事会组织发起,是欧盟致力于以高能量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为基础,发展清洁聚变能源技术为目标的大型研究项目。其设计意图是发展激光驱动的惯性聚变技术,使欧洲在惯性聚变能的研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借助HiPER激光装置所提供的极端实验条件,使其在极端物态科学研究领域具备其它国家没有的能力。目前它已由初期的泛欧项目发展成为一个全球聚变能科研合作的典范,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作者从HiPER的研制背景、项目规划与管理、技术进展、对外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力图全面地反映出HiPER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最后对HiPER项目进行了总结,这对从事激光装置及聚变能开发的科研人员可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高功率激光能源研究 研究背景 项目规划 设计现状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