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林辉 钟李鑫 +7 位作者 蓝建宇 李涛 蒋全伟 谢鹏飞 谭昊 孙堂友 高松信 唐淳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共12页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具有高功率、远距离、非接触式、能信同传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革新性的能源传递方式,在消费电子产品、无人机、航天等领域展现巨大的应用潜力。分析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核心模块以及在地面、航天、水下等领域...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具有高功率、远距离、非接触式、能信同传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革新性的能源传递方式,在消费电子产品、无人机、航天等领域展现巨大的应用潜力。分析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核心模块以及在地面、航天、水下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最后,讨论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无线能量传输 能量补给 激光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
2
作者 吴志强 范智博 +2 位作者 郭警醒 张希帆 王艳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究城市干线交通系统连续路口协调控制方案对循环性交通拥堵的影响,规避不合理交通控制对出行的干扰,开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方法以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为研究场景,运用交通流元胞自动机NaSch模... 目的探究城市干线交通系统连续路口协调控制方案对循环性交通拥堵的影响,规避不合理交通控制对出行的干扰,开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方法以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为研究场景,运用交通流元胞自动机NaSch模型,采用开放边界条件,模拟不同交通控制参数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分析交通系统入口进车概率、各路口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绿时差和各路段长度对3条连续路段交通状态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中,进车概率增加对上游路段影响更大,将其控制在0.6以下,可减少停滞车数量与堵车概率;上游路口信号周期时长较短能减轻下游路段交通压力,而下游对上游影响较小,上游路口绿信比过大影响相邻下游路段的交通状态;信号周期时长设为90 s、绿信比设为0.6较适宜,低于0.5会大幅增加停车等待概率;上游路口的绿时差可适当缓解下游拥堵;路段长度增加会使本路段排队车辆数增多,但对其他路段影响较小。结论在3个连续路口的城市干线交通系统中,降低进车概率,合理调控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绿时差等参数,能减少路口交通排队,降低拥堵,这可为城市干线交通设计和连续路口的信号配时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干线交通 连续路口 协调控制 元胞自动机 交通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用涡扇发动机尾喷管战伤致推力损失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天宇 冯晓伟 +3 位作者 卢永刚 余春祥 王守乾 聂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2-359,共8页
针对亚音速巡航导弹威胁下防空反导的军事需求,通过对导弹各部件易损性与可研性分析,确定其搭载的低速弹用涡扇发动机尾喷管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动力学与航空发动机原理,分析尾喷管各处截面参数变化过程,提出了典型涡扇发动机尾喷管因... 针对亚音速巡航导弹威胁下防空反导的军事需求,通过对导弹各部件易损性与可研性分析,确定其搭载的低速弹用涡扇发动机尾喷管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动力学与航空发动机原理,分析尾喷管各处截面参数变化过程,提出了典型涡扇发动机尾喷管因破孔战伤气流泄漏而导致发动机推力损失的数学模型.以美国BGM-109C型“战斧”巡航导弹搭载的F107-WR-400系列弹用涡扇发动机为例,运用提出的模型计算了其尾喷管不同受击工况下该型发动机的推力损失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破孔将会对发动机造成不同程度的推力损失;破孔尺寸与发动机推力下降情况成非线性关系;相同战伤情况下发动机推力损失程度也与其工作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航导弹 涡扇发动机 尾喷管 破片战伤 推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极板内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电场监测研究
4
作者 刘星辰 闫二艳 +5 位作者 黄诺慈 杨浩 石小燕 郑强林 鲍向阳 向飞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1,共5页
小空间下强电场测量方法的研究是一个难点,借助谱线的Stark效应,选择合理的原子或离子,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测量。设计了一套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实验装置,通过针-极板放电产生强电场,试验He 447.1 nm谱线在不同放电电压下产生的强电... 小空间下强电场测量方法的研究是一个难点,借助谱线的Stark效应,选择合理的原子或离子,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测量。设计了一套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实验装置,通过针-极板放电产生强电场,试验He 447.1 nm谱线在不同放电电压下产生的强电场下的分裂情况,在谱线展宽难以直接通过观察谱线的方法得到的情况下,借助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析谱线的允许分量、禁止分量和场无关分量,求出对应的波长偏移量,由此得出电场大小。根据Mason公式,在能量等效的基础上,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小空间内强电场的测量。经分析,理论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可能是由氦气在被击穿时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的屏蔽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空间 强电场 氦原子 STARK效应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特征线提取的飞机位姿识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陈长俊 唐丹 +2 位作者 杨浩 游安清 潘旭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5,共9页
为实现复杂情况下的飞机位姿识别,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特征线提取的位姿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3D模型进行图像渲染,通过添加背景形成数据集,为提高算法鲁棒性进行了数据集增强。特征线提取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目标深度特征,利用热... 为实现复杂情况下的飞机位姿识别,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特征线提取的位姿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3D模型进行图像渲染,通过添加背景形成数据集,为提高算法鲁棒性进行了数据集增强。特征线提取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目标深度特征,利用热力图获取飞机特征线。结合飞机特征线、飞机3D模型以及n线透视方法解算目标位姿。该方法建立的飞机特征线提取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准确率约为91%。叠加了各类噪声后,准确率为84%。飞机位姿通过EPnL算法与非线性优化进行求解。在目标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实验得到的平均预测角度误差约为0.57°,平均预测平移误差约为0.47%。图像叠加各类噪声后,得到的平均预测角度误差约为2.11°,平均预测平移误差约为0.93%。提出的飞机位姿识别方法在复杂背景、各类噪声影响下可以较精准地预测飞机位姿,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特征线提取 位姿识别 数据集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基近红外锥形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吕梦瑶 王浩淼 +5 位作者 贺钰雯 周智雨 宋梁 杜维川 武德勇 唐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08,共10页
基于GaAs衬底的近红外波段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大功率研究方面,因为可以同时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优良特性,主振荡功率放大器结构的锥形半导体激光器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GaAs基锥形... 基于GaAs衬底的近红外波段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大功率研究方面,因为可以同时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优良特性,主振荡功率放大器结构的锥形半导体激光器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GaAs基锥形激光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讨论了激光器器件结构设计(包括脊形区、锥形区以及布喇格光栅等的设计)和外延层优化在理论研究及实验方面取得的进展;围绕高功率、高光束质量、高亮度、窄线宽应用需求,总结整理了锥形激光器的研究进展与性能特征;对本团队关于锥形激光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展望了锥形激光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锥形半导体激光器 器件结构设计 外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电磁辐照移除危险空间碎片的机理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黄诺慈 闫二艳 +3 位作者 杨浩 鲍向阳 刘星辰 何琥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06,共5页
针对当前空间碎片数量急剧增长问题,探究基于强电磁辐照的主动清除手段的可行性,以多层隔热结构作为典型危险空间碎片模型,重点关注其电磁响应敏感的金属镀层部分,通过构建复杂多环境因素物理场,在S波段强电磁辐照和真空环境下进行了验... 针对当前空间碎片数量急剧增长问题,探究基于强电磁辐照的主动清除手段的可行性,以多层隔热结构作为典型危险空间碎片模型,重点关注其电磁响应敏感的金属镀层部分,通过构建复杂多环境因素物理场,在S波段强电磁辐照和真空环境下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0^(-3)Pa量级的真空环境下,强电磁脉冲与多层隔热结构金属镀层发生相互作用,引发放电现象并产生等离子体,同时伴随着宏观动力学特性的改变。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探讨研究了可能的物理过程,包括强场击穿导致材料点放电、面闪络引起材料网状放电和镀层损伤、粒子吸收微波能量导致材料变形以及等离子体烧蚀引起材料损毁等。该研究为利用强电磁脉冲辐照主动移除危险空间碎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照 空间碎片 隔热材料 放电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中子管Penning源诊断及仿真研究
8
作者 叶龙建 董攀 +3 位作者 李杰 张东东 陈宇航 胡志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Penning离子源因为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伴随中子管中。基于实验室所用的潘宁(Penning)离子源,分析其电离时的伏-安特性;通过CCD相机拍摄观察离子源内部等离子体分布情况;采用光谱法诊断氢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密度... Penning离子源因为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伴随中子管中。基于实验室所用的潘宁(Penning)离子源,分析其电离时的伏-安特性;通过CCD相机拍摄观察离子源内部等离子体分布情况;采用光谱法诊断氢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密度和温度。基于实验测试用的Penning离子源结构,建立H2分子碰撞电离的全局模型,分析离子源的工作参数与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与离子源的运行压强、磁场和功率密切相关;电子密度随功率增加逐渐增加、随磁场强度和压强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因此需将磁场强度控制在0.03~0.05 T,压强控制在(0.2~2)×10^(-2)Pa之间;电子温度随功率增加逐渐增加、随压强增加逐渐减小。通过模型可知,在Penning离子源的工作区间内,电子平均温度小于10 eV,电子密度数量级为10^(10)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ning离子源 离子诊断 氢等离子体 数值分析 全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核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述明 夏佳文 +4 位作者 王毅韧 彭现科 黄洪文 郑春 丁文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核事业的前提、基础和生命线。先进可靠的核安全技术是保持并提高本质安全的基石,开展核安全技术战略研究对于建设核科技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总–分–凝–综”的思路,通过院士访谈、实...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核事业的前提、基础和生命线。先进可靠的核安全技术是保持并提高本质安全的基石,开展核安全技术战略研究对于建设核科技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总–分–凝–综”的思路,通过院士访谈、实地调研、会议研讨、资料调研等多种途径,对我国核安全技术体系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核安全技术进展明显,核安全业绩良好;但也面临核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有待深化、核安全软件研发统筹不足、核安全高精尖装备受制于人等瓶颈问题。为持续推进核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核大国向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建议进一步完善核安全标准体系;统筹资源、集中攻关,推进自主化核安全软件高质量发展;强化“政产学研用”结合,解决高端核安全装备“卡脖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技术 标准体系 核安全软件 核安全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多注电子束高效率引入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乐乐 黄华 +2 位作者 刘振帮 王淦平 袁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3,共5页
强流相对论多注速调管相对于单注速调管具有导流系数低,输出功率高和效率高的优点,并且可以明显降低引导磁场强度,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多注电子束引入漂移管效率低的问题,影响了多注速调管的整管效率,限制了其稳定高效运行和应用... 强流相对论多注速调管相对于单注速调管具有导流系数低,输出功率高和效率高的优点,并且可以明显降低引导磁场强度,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多注电子束引入漂移管效率低的问题,影响了多注速调管的整管效率,限制了其稳定高效运行和应用推广。论文采用粒子仿真软件CHIPIC对多注速调管二极管爆炸发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寻找影响多注速调管引入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阴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出三种两段式新型多注阴极结构并进行冷阴极爆炸发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参数下,常规结构由于底座边缘的不必要的环形电子束发射,只能达到82%的引入效率,而三种新型阴极结构通过抑制不必要电子发射,引入效率都可以提高至95%以上,最高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注速调管 强流多注电子束 阴极结构 二极管 引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建力 王君涛 +14 位作者 彭万敬 刘航 汪丹 马毅 付博 于益 冯昱骏 张黎 阮旭 靳全伟 易家玉 叶先林 孙殷宏 王伟平 高清松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14,共19页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科学研究、空间碎片清除、军事应用等领域。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具有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全电驱无限弹仓的特点,近年来,各类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围绕着同时实现高功率、高效率、高光束质量这一总目标发展迅...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科学研究、空间碎片清除、军事应用等领域。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具有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全电驱无限弹仓的特点,近年来,各类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围绕着同时实现高功率、高效率、高光束质量这一总目标发展迅速。详细综述了国内外高平均功率块状固体激光、高功率可见光波段激光、高峰值功率激光、高功率光纤激光、碱金属蒸气激光等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 高平均功率块状固体激光器 高平均功率光纤激光器 碱金属蒸气激光器 高功率绿光激光器 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工作特性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淦平 李飞 +2 位作者 金晓 宋法伦 张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0,共5页
介绍了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DSRD)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开关内部的物理过程,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开关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区材料的击穿阈值越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越大输出电压上升速率越快;基区高的电场击穿阈值或低的掺杂浓度会增... 介绍了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DSRD)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开关内部的物理过程,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开关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区材料的击穿阈值越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越大输出电压上升速率越快;基区高的电场击穿阈值或低的掺杂浓度会增加器件关断时间和最大工作电压;考虑各参数的影响,基于高击穿阈值的DSRD是实现快脉冲输出的理想器件;缩短正向泵浦时间可有效抑制预脉冲,当正向泵浦时间小于200 ns时,输出脉冲波形基本不变;为了获得理想的脉冲前沿,反向电流应在达到峰值时完成对注入电荷的抽取。设计了单前级开关的DSRD泵浦电路,研制了基于DSRD的快脉冲产生系统,输出脉冲前沿约4 ns,电压约8 kV,电压上升速率约2 kV/ns,满足FID开关器件对触发电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脉冲发生器 高功率半导体断路开关 快前沿脉冲 脉冲功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奋 张勇 +9 位作者 鞠炳全 陆巍 徐莎 吴朝阳 丁恩燕 雷禄容 张新凯 方翔鹤 杨周炳 王冬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3-46,共4页
以实现GW级高功率微波源长时间稳定运行为目标,利用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小型化Marx型脉冲功率源平台开展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基本结构及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 以实现GW级高功率微波源长时间稳定运行为目标,利用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小型化Marx型脉冲功率源平台开展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基本结构及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装置基本情况,接着给出了测试系统布局及各参数测试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研究结果:所研制的L波段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在输出功率大于1 GW、重复频率10 Hz的条件下实现了超过55 min的长时间稳定运行,输出微波模式稳定,无竞争模式出现,中心频率为1.57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磁控管 衍射输出 长时间运行 模式竞争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导开关的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佳斌 王凌云 +2 位作者 何泱 冯传均 谢卫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49,共6页
为实现激光二极管对气体开关的触发,采用从主回路开关两侧取电的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气体开关结构,并对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进行了初步实验,实现了激光二极管输出能量83μJ条件下40 kV/8 kA三... 为实现激光二极管对气体开关的触发,采用从主回路开关两侧取电的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气体开关结构,并对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进行了初步实验,实现了激光二极管输出能量83μJ条件下40 kV/8 kA三电极气体开关的可靠触发,证明了技术可行性。但实验中的实测光导开关的工作寿命仅约数百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激光二极管触发 光导开关 工作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光照相散射定量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清刚 毛朋成 +3 位作者 王文远 孔令海 杨波 许海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0-125,共6页
高能MeV闪光照相所针对的客体通常具有极高的面密度。当X射线穿过客体时,直穿X射线的强度将被极大衰减,到达成像面的直穿信号可能被散射“噪声”所淹没,若直接对图像进行反演将严重影响照相重建精度。从散射抑制角度出发,目前主要采用... 高能MeV闪光照相所针对的客体通常具有极高的面密度。当X射线穿过客体时,直穿X射线的强度将被极大衰减,到达成像面的直穿信号可能被散射“噪声”所淹没,若直接对图像进行反演将严重影响照相重建精度。从散射抑制角度出发,目前主要采用网柵相机即阵列型准直孔阻挡散射,但网栅相机的应用效果受光源位置稳定性影响较大,且网栅不易加工。提出了一种可实时定量散射强度的照相方案,该方案利用狭缝准直器对散射的抑制能力不随散射强度变化而改变这一特点,对现有照相布局进行小改进,利用已知客体实验结果标定狭缝准直器对散射的抑制能力,进一步自洽确定待测客体的散射量大小。基于蒙卡方法的仿真照相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低面密度客体标定散射抑制系数时,高面密度客体散射强度的估计值与模拟真实值偏差可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X射线 闪光照相 成像方案 图像反演 散射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相对论多注电子束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淦平 金晓 +3 位作者 李春霞 黄华 刘振帮 李乐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2,共5页
研制了基于爆炸发射的扇形和圆柱形多注阴极系统,并开展了强流相对论多注电子束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扇形多注阴极由于发射端面电场分布严重不均,电子束主要由尖端发射,束斑畸变明显,当每注扇形电子束进入到多注扇形漂移管内时,在空间... 研制了基于爆炸发射的扇形和圆柱形多注阴极系统,并开展了强流相对论多注电子束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扇形多注阴极由于发射端面电场分布严重不均,电子束主要由尖端发射,束斑畸变明显,当每注扇形电子束进入到多注扇形漂移管内时,在空间电磁场的作用下电子束会绕束心旋转,导致束斑的畸变和束流的损失;圆柱形多注阴极发射端电场分布相对均匀,电子束斑畸变较小,每注电子束在多注漂移管内绕束心的旋转不会引起束斑的畸变和束流的损失;由于阴极杆和多注阴极柱的发射,多注电子束品质较差,进入多注漂移管时存在电子束轰击管壁现象,造成束流的损失甚至截止。采用大内径磁场可增大阳极筒内半径,明显提高束流的传输效率。目前,采用功率约6.5GW、传输效率约89%的相对论多注电子束驱动的多注速调管,可实现GW量级的微波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强流相对论多注电子束 束斑畸变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空间重复频率微波脉冲击穿概率理论与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杨浩 闫二艳 +4 位作者 聂勇 余川 鲍向阳 郑强林 胡海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2-96,共5页
综合考虑有效初始电子产生理论、雪崩电子击穿理论等过程中的击穿延迟时间,探讨了开放空间微波脉冲的击穿延时概率分布,提出了重复频率微波脉冲击穿概率模型,定义了基于概率模型的微波脉冲击穿阈值。利用S波段微波准光学反射聚焦系统对... 综合考虑有效初始电子产生理论、雪崩电子击穿理论等过程中的击穿延迟时间,探讨了开放空间微波脉冲的击穿延时概率分布,提出了重复频率微波脉冲击穿概率模型,定义了基于概率模型的微波脉冲击穿阈值。利用S波段微波准光学反射聚焦系统对一定气压大气击穿过程进行了模拟,监测击穿放电发光时刻作为击穿时间,分别在铯137放射源存在与否情况下开展了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种子电子产生率相较于提高电离率是增大脉冲击穿概率更有效的方法;重复频率过程中,若存在累积效应,击穿延时概率分布曲线将左移并趋于稳定,击穿后的气体在短时间内容易再次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初始电子 击穿延迟时间 统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锁模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理论研究
18
作者 王少奇 邓颖 +9 位作者 李超 王方 张永亮 康民强 薛海涛 罗韵 粟敬钦 胡东霞 郑奎兴 朱启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72,共6页
根据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建立了基于可饱和吸收体被动锁模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中红外超短脉冲在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中形成的物理机制,数值模拟了被动锁模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中中红外超短脉冲的演化过... 根据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建立了基于可饱和吸收体被动锁模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中红外超短脉冲在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中形成的物理机制,数值模拟了被动锁模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中中红外超短脉冲的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掺Er^(3+)增益光纤长度,可饱和吸收体不饱和损耗对被动锁模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产生中红外超短脉冲的影响,并给出了参数设置范围。研究发现:当小信号增益系数、可饱和吸收体不饱和损耗、腔内净色散量为一定值,掺Er^(3+)氟化物光纤长度在一定范围时,才会出现稳定的锁模脉冲,且随着掺Er^(3+)氟化物光纤长度增加脉冲宽度变窄、光谱变宽、峰值功率增高;当掺Er^(3+)氟化物光纤长度、腔内净色散量、小信号增益系数为一定值时,可饱和吸收体不饱和损耗在一定的范围时可以得到稳定的锁模脉冲,且随着可饱和吸收体不饱和损耗的增加脉冲宽度变窄,光谱先变宽后变窄变化范围不大,峰值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超短脉冲 中红外 氟化物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MV阳极杆箍缩二极管数值模型实验研究
19
作者 冯元伟 马勋 +1 位作者 屈俊夫 李洪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147,共6页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RPD)具有小焦斑、高亮度的特点,是闪光X光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Marx发生器和脉冲形成线技术路线产生1 MV高电压脉冲驱动RPD,开展了不同结构参数二极管实验研究。基于RPD物理过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箍缩物...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RPD)具有小焦斑、高亮度的特点,是闪光X光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Marx发生器和脉冲形成线技术路线产生1 MV高电压脉冲驱动RPD,开展了不同结构参数二极管实验研究。基于RPD物理过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箍缩物理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 MV电压下,RPD阴极等离子体平均扩散速度、阳极等离子体平均扩散速度分别为2,0.6 cm/μs时,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实验结果。在阳极杆直径一定的情况下,二极管数值模型表明减小阴极孔径可以使二极管更快进入强箍缩状态,但过小的阴极孔径会导致二极管间隙过早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照相 闪光X光机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 阻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航迹的引导误差校正方法研究
20
作者 路大举 张大勇 +3 位作者 曾砾堂 张凯 杨浩 张佩宇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8-1094,共7页
在探测目标尺寸小且距离远时,由于光电系统的视场角很小,有效的目标前级引导是光电系统跟瞄目标的前提。目标引导的本质是将大地坐标系下的目标点转换至光电系统局部坐标系下,转换过程中引入一系列旋转和平移参数,其准确程度决定了最终... 在探测目标尺寸小且距离远时,由于光电系统的视场角很小,有效的目标前级引导是光电系统跟瞄目标的前提。目标引导的本质是将大地坐标系下的目标点转换至光电系统局部坐标系下,转换过程中引入一系列旋转和平移参数,其准确程度决定了最终的目标引导精度。提出基于无人机航迹的光电系统引导误差校正方法,通过围绕光电系统周围无人机航迹数据,求解引导数据计算过程中坐标变换的最优参数,进而提高目标引导精度。在本项目搭建的实验装置上实现了方位引导标准方差小于0.052°,俯仰引导标准方差小于0.04°,最大误差不超过0.7°。目标前级引导的引导精度越高,光电系统捕获目标速度越快,对于提高目标处置相应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引导 引导误差 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