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精密实验的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煦 马云灿 +10 位作者 马骁 曹柱荣 喻寅 银颖 李晶 杨靖 孟立民 李军 陶天炯 杨昊 蒋均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具备极短脉冲宽度避免或缓解热效应、极高峰值功率密度适用于任意固体材料、极小焦斑尺寸实现微区精准去除或改性等三个方面的特性,满足精密诊断/测量实验涉及的各类难加工及特种材料的安全精密加工需求。高稳定性... 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具备极短脉冲宽度避免或缓解热效应、极高峰值功率密度适用于任意固体材料、极小焦斑尺寸实现微区精准去除或改性等三个方面的特性,满足精密诊断/测量实验涉及的各类难加工及特种材料的安全精密加工需求。高稳定性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器的应用,弥补了低重复频率飞秒激光难以实现高速扫描的不足,这为精密实验所需各类精密样品/样件的高效精密加工提供了重要能量源。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各研究所精密实验对精密样品的安全高效精密加工需求为切入点,分别以激光X射线精密靶材及结构、炸药材料微结构、超硬材料复合折射透镜结构、微型探头光纤精密固定结构、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等典型应用场景为例,介绍了高重频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难加工材料和特种材料安全高效精密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精密加工 金属材料 炸药材料 超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里德堡原子天线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贺青 李栋 +3 位作者 罗思源 贺寓东 李彪 王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近年来,基于自由电子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传统金属天线在带宽扩展、集成化、灵敏度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愈发明显,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天线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高能态原子,里德堡原子用作电磁波的传感接收时,可实现不受Johnson-Nyquis... 近年来,基于自由电子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传统金属天线在带宽扩展、集成化、灵敏度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愈发明显,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天线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高能态原子,里德堡原子用作电磁波的传感接收时,可实现不受Johnson-Nyquist噪声限制的高灵敏度探测,避免传统金属天线的尺寸效应实现超宽带频谱响应,通过全光学的信号读取手段可有效提高系统抗电磁毁伤性能。得益于以上优势,基于里德堡原子天线的电磁波测量技术近年来已经在多方面展现出超越传统金属天线的性能,并预期将对现代雷达和通信等无线电技术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和应用。本文主要综述里德堡原子的探测原理及其从直流到太赫兹的超宽带工作频谱研究进展,详细概述里德堡原子天线实现连续频率测量的国内外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堡原子 超宽带 原子天线 太赫兹 天线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基热电池阴极材料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马士平 李红亮 +2 位作者 徐荣睿 曹勇 崔艳华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2,共9页
LiFePO_(4)因具有高电位、热稳定好等优点被作为热电池潜在的候选阴极材料之一。通过微波水热法一步合成纳米片状LiFePO_(4),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XPS)、热重分析(TG)对其结构和形貌进... LiFePO_(4)因具有高电位、热稳定好等优点被作为热电池潜在的候选阴极材料之一。通过微波水热法一步合成纳米片状LiFePO_(4),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XPS)、热重分析(TG)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并通过镍金属骨架的使用提高其导电性,缺锂相Li_(0.6)FePO_(4)的构建提高了其放电比容量。电流密度为500 mA/cm^(2)时,N-LiFePO_(4)匹配LiCl-KCl熔盐电解质时,不但能够稳定保持2.0 V左右的初始放电电压,而且其放电比容量达294.93 mAh/g;电流密度为500 mA/cm^(2)时,缺锂相N-Li_(0.6)FePO_(4)匹配LiCl-KCl熔盐电解质的放电比容量为311.29 mAh/g。这项工作为LiFePO_(4)作为高比功率阴极材料应用于热电池体系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阴极材料 复合材料 LiFeP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太赫兹天文探测的微波动态电感探测器研究进展
4
作者 石佩玲 贺青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62,共16页
太赫兹波是介于微波和远红外区域之间的毫米/亚毫米波,波长从3 mm到30μm。自宇宙开始以来发射的所有可探测光子中,98%落在太赫兹和远红外区域,其中许多光子来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其他重要的发射来自大量的受激分子,这些分子在太赫兹范... 太赫兹波是介于微波和远红外区域之间的毫米/亚毫米波,波长从3 mm到30μm。自宇宙开始以来发射的所有可探测光子中,98%落在太赫兹和远红外区域,其中许多光子来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其他重要的发射来自大量的受激分子,这些分子在太赫兹范围内具有明亮的光谱发射特征。基于太赫兹的天文观测技术在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研究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对星际原子、分子和尘埃的太赫兹观测可以洞察宇宙星际介质的内部条件,并提供对恒星、行星、星系和宇宙本身起源和演化的独特观察窗口。近年来,许多大型天文望远镜不断部署基于微波动态电感探测器(MKID)的太赫兹探测器,MKID成为了太赫兹天文探测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阐述MKID的基础原理和应用在太赫兹探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MKID在多个太赫兹天文探测项目的应用总结,厘清MKID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架构,梳理MKID取得的突破,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电感探测器 天文探测 超导谐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封材料对弹载电子器件的防护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焦敏 陈小伟 +1 位作者 阮朝阳 屈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1-56,共6页
为了得到影响灌封防护效果的因素,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含电子元器件的弹体侵彻成层靶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信;并用此模型在改变灌封层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粘性等材料参数... 为了得到影响灌封防护效果的因素,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含电子元器件的弹体侵彻成层靶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信;并用此模型在改变灌封层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粘性等材料参数的各种情况下,对比电子器件的响应;总结出了灌封材料特性参数对电子器件响应的影响规律,得到材料粘性相关项能独立且明显地影响灌封防护效果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灌封防护 电子元器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特殊对象监测的电子传感器平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宇晓 樊惠隆 +2 位作者 唐丹 杨健 潘云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1,372,共5页
从安全反恐和连续监测角度出发,对运输过程中特殊对象的监测方法和探测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ESP的总体方案和设计思想,给出各传感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采取高可靠性的电子和机械工艺制作出ESP原型装置,通过初步测试,证明ESP方案和原理... 从安全反恐和连续监测角度出发,对运输过程中特殊对象的监测方法和探测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ESP的总体方案和设计思想,给出各传感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采取高可靠性的电子和机械工艺制作出ESP原型装置,通过初步测试,证明ESP方案和原理可行,传感器电路工作正常,可用于陆地运输过程中的敏感对象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反恐 电子传感器平台 特殊对象 连续监测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无线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贺青 李栋 +4 位作者 谷立 罗思源 贺寓东 李彪 王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5,共19页
近年来,量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中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磁传感器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里德堡原子是一种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因其拥有对外场响应灵敏、具备自校准并直接追溯到国际单位制的测量能力、不受传统天线尺寸效应的影响等特点,十... 近年来,量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中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磁传感器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里德堡原子是一种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因其拥有对外场响应灵敏、具备自校准并直接追溯到国际单位制的测量能力、不受传统天线尺寸效应的影响等特点,十分适合于无线电传感与探测。自2012年Shaffer等突破性地利用里德堡原子的电磁诱导透明效应测量微波电场强度的灵敏度及不确定度均远高于传统微波测量结果之后,近十年来,以里德堡原子超外差测量等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代表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对电磁波的频率、极化、相位、强度等多参数的测量,相关工程化的技术也蓬勃发展,有望对传统的无线电技术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对基于里德堡原子的无线电技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探测原理出发,梳理本领域的发展脉络,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堡原子 电磁诱导透明 无线电技术 原子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信系统螺纹连接界面的冲击传递特性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苏煜 李毅 +1 位作者 刘小玉 周春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大直径整体螺纹连接是引信安装在侵彻弹的弹体结构的主要形式,螺纹界面的冲击过载传递特性对于引信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空间螺纹界面冲击传递过程中涉及的几何非线性和复杂接触摩擦状态以及界面分离带来的二次或多次碰撞等问题... 大直径整体螺纹连接是引信安装在侵彻弹的弹体结构的主要形式,螺纹界面的冲击过载传递特性对于引信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空间螺纹界面冲击传递过程中涉及的几何非线性和复杂接触摩擦状态以及界面分离带来的二次或多次碰撞等问题,设计了螺纹连接试件并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通过大直径霍普金森杆的冲击实验测量数据验证有限元精细模型的有效性.从有限元仿真中获取整个螺纹结构件冲击响应的数值数据,对比内外结构的过载,并通过精细模型研究了预紧力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规律.最后针对现有薄层单元简化模型只能较好地模拟螺纹结构线性振动特性而无法准确模拟螺纹冲击传递特性的问题,提出考虑螺纹间碰撞作用的非线性薄层单元简化模型,丰富了螺纹连接简化模型的适用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与引信系统 螺纹连接 冲击过载传递特性 非线性薄层单元 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量子频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韦博 陈铭铭 +3 位作者 程序 蒋艺 饶云博 张亮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7-998,共12页
高度稳定的时钟对导航、通信和传感中的电子系统至关重要,时钟的核心就是频率标准,而以晶振作为频标难以满足高精作战和航天活动等要求。以基态原子或分子的跃迁频率作为参考的量子频标性能优于传统晶振。然而,以原子钟为主的现有量子频... 高度稳定的时钟对导航、通信和传感中的电子系统至关重要,时钟的核心就是频率标准,而以晶振作为频标难以满足高精作战和航天活动等要求。以基态原子或分子的跃迁频率作为参考的量子频标性能优于传统晶振。然而,以原子钟为主的现有量子频标,由于体积过于庞大无法满足战场调度等场景便携性的要求,或价格过于昂贵难以实现普适。随着太赫兹光谱学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铺垫,以硫化羰(OCS)为参考分子的太赫兹分子钟应运而生,其既能拥有比传统晶振高几个数量级的稳定度和准确度,又能大大减少器件尺寸和生产成本。但因现阶段技术限制,其指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突破,太赫兹量子频标将为现代化人们生产生活和科研探索提供关键性支持,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标准 晶振 量子频标 原子钟 太赫兹分子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信微光机电系统安全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笑 谢晋 +2 位作者 熊壮 张德 代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引信微小型化和智能化不断发展,电磁兼容性要求不断提升,对其安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微光机电系统(MOEMS)技术的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集成度高和可批量生产等特点,在引信安全系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引信MO... 随着引信微小型化和智能化不断发展,电磁兼容性要求不断提升,对其安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微光机电系统(MOEMS)技术的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集成度高和可批量生产等特点,在引信安全系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引信MOEMS安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展分析,介绍了引信MOEMS安全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MOEMS安全系统驱动方式、加工与封装工艺、激光起爆技术与安全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规律,归纳了当前引信MOEMS安全系统研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推动MOEMS安全系统在火炮引信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机电系统 引信安全系统 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 激光起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气相传输法生长碳化硅单晶原生表面形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潆心 胡小波 徐现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7-882,共6页
晶体的生长原生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出晶体生长机制和晶体缺陷分布的丰富信息。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拼接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物理气相传输法生长的4H、6H-SiC单晶原生小面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晶体的生长原生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出晶体生长机制和晶体缺陷分布的丰富信息。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拼接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物理气相传输法生长的4H、6H-SiC单晶原生小面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4H-SiC原生小面扩展后,其周边趋向于形成六边形的生长台阶;而6H-SiC原生小面扩展后,其周边趋向于形成圆形的生长台阶。基于Jackson双层界面模型,从热力学角度计算了4H、6H-SiC单晶的Jackson因子α分别为33.15和31.87,故导致4H、6H-SiC单晶原生小面台阶形貌差异的是生长界面的粗糙程度和生长温度。原生面上的微管缺陷是生长台阶的起源,借助原子力显微镜对多个微管进行了测试。由测试结果可知,微管直径分布在760 nm–6.0 um之间,相应的伯格斯矢量绝对值分布在5c^14c,微管直径与伯格斯矢量平方值的商D/B2分布在11.1~23.6 nm^(–1)之间,即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获得的微管结构数据不严格遵守Frank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原生小面 微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对平板焊接形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卫之 陈聪 +1 位作者 陈虎 程焰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1,40,共4页
小束流电子束焊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真空器件、传感器等精密焊接领域。本文采用1 mm厚不锈钢薄板,分析了电子束堆焊焊缝的组织形貌,研究了不同电子束焊工艺参数对焊缝形貌的影响。试验表明,电子束堆焊焊缝晶粒明显细化,焊缝成分... 小束流电子束焊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真空器件、传感器等精密焊接领域。本文采用1 mm厚不锈钢薄板,分析了电子束堆焊焊缝的组织形貌,研究了不同电子束焊工艺参数对焊缝形貌的影响。试验表明,电子束堆焊焊缝晶粒明显细化,焊缝成分与母材基本一致,焊缝区域有断续状δ铁素体析出。随着束流的增大,熔深和熔宽呈线性增加;离焦量绝对值增大时,焊缝熔深明显减小,表面熔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电子束功率越大,焊缝的熔深与表面熔宽也越大;在相同的电子束功率下,加速电压越大,焊缝的熔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电子束焊 组织形貌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工程系统中电磁干扰的诊断和控制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冉红艳 《兵工自动化》 2002年第4期26-29,共4页
电子工程系统中电磁干扰分信息传导干扰和电磁噪声传导干扰。传导干扰的电磁传输通道有电容传输耦合、电阻传输耦合、电感传输耦合,和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辐射干扰。电磁干扰源可通过频谱分析仪,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带宽来测试。辐射源... 电子工程系统中电磁干扰分信息传导干扰和电磁噪声传导干扰。传导干扰的电磁传输通道有电容传输耦合、电阻传输耦合、电感传输耦合,和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辐射干扰。电磁干扰源可通过频谱分析仪,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带宽来测试。辐射源可通过近场测试方法,用电流卡钳检测共模电流和用近场探头检测机箱泄漏来诊断。其测试诊断步骤依序为:传导发射测试、辐射辐射测试、共模电流测量和机箱泄漏检查。解决电磁干扰的途径包括机箱屏蔽、电路滤波和电缆保护3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工程系统 电磁干扰 诊断 控制 电磁兼容性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同构与拓扑等效辨析
14
作者 莫李平 陈桂鹏 李志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0-1448,共9页
在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的推演过程中,通过拓扑等效或拓扑同构来识别结构不同但性能相同的拓扑,以避免重复研究,但拓扑等效与拓扑同构的内涵存在显著区别,容易导致混淆。为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准确识别性能相同拓扑的方法。推导出... 在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的推演过程中,通过拓扑等效或拓扑同构来识别结构不同但性能相同的拓扑,以避免重复研究,但拓扑等效与拓扑同构的内涵存在显著区别,容易导致混淆。为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准确识别性能相同拓扑的方法。推导出拓扑同构的必要条件为其邻接矩阵的行列式相等,并进一步推导出拓扑等效的充要条件为元件组成相同且简单回路一一对应;从拓扑子图的角度分析两者关系,发现拓扑同构是拓扑等效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而拓扑等效是性能相同拓扑的充要条件。基于此,建议实际应用中优先采用拓扑等效识别性能相同的拓扑。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实现等效拓扑自动判定的方法,为快速、准确识别性能相同的变换器拓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换器 同构 等效 图论 深度优先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15
作者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极高分辨力雷达成像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蔡英武 杨陈 +8 位作者 曾耿华 黄祥 王成 江舸 李如忠 陶荣辉 张健 周传明 姚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共3页
给出了一种载频0.14 THz、带宽5 GHz的极高分辨力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样机。系统采用Ka波段毫米波信号二倍频后作为样机收发链路的谐波混频本振,以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作为发射信号,接收时采用去斜接收。利用该太赫兹雷达进行了成像试验... 给出了一种载频0.14 THz、带宽5 GHz的极高分辨力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样机。系统采用Ka波段毫米波信号二倍频后作为样机收发链路的谐波混频本振,以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作为发射信号,接收时采用去斜接收。利用该太赫兹雷达进行了成像试验并得到了1维距离像与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结果。结果表明,THz雷达样机实现了3 cm的高分辨力,其ISAR像清晰,反映了目标的细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宽带雷达 极高分辨力 ISA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火花开关电极烧蚀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谢昌明 谈效华 +4 位作者 杜涛 唐兵华 尚绍环 李蓉 李正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8-255,共8页
采用Mo,WCu和W分别作为三种气体火花开关的主电极材料,进行放电条件下电极烧蚀实验,研究开关电极烧蚀率和烧蚀形貌,分析电极烧蚀特征。结果表明,Mo,WCu和W开关的主电极烧蚀率分别为3.32×10-2 C-1·m-2,2.63×10-2 C-1·... 采用Mo,WCu和W分别作为三种气体火花开关的主电极材料,进行放电条件下电极烧蚀实验,研究开关电极烧蚀率和烧蚀形貌,分析电极烧蚀特征。结果表明,Mo,WCu和W开关的主电极烧蚀率分别为3.32×10-2 C-1·m-2,2.63×10-2 C-1·m-2和1.74×10-2 C-1·m-2,W开关主电极烧蚀率最小。实验后开关的主电极中心烧蚀严重,呈现明显裂纹和烧蚀坑。Mo主电极表面呈现明显熔融态,阴极表面形成大量裂纹(宽度达10μm)和孔隙(孔径达10μm);WCu和W主电极表面形成少量圆球状W突起(粒径达20μm及以上)。开关外壳内壁沉积了喷溅颗粒。WCu开关外壳沉积颗粒较大(粒径达10μm),Mo开关外壳沉积颗粒居中(粒径为2μm),W开关外壳沉积颗粒最小(近1μm)。因此可优先选用具有优异抗烧蚀性能的W作为气体火花开关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火花开关 电极材料 电极烧蚀 烧蚀率 微观形貌 能谱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4 THz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邓贤进 王成 +13 位作者 林长星 陈琦 周传明 张健 刘仓理 姚军 肖仕伟 苏伟 刘杰 吴尚昀 黄庆钟 张茜梅 颜军 肖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0-1432,共3页
介绍了0.14THz超高速无线通信实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验结果。从太赫兹电子学出发,基于太赫兹半导体器件和宽带数字调制解调技术,采用一种"低频段高速矢量调制+谐波混频+放大"的太赫兹高速信息传输技术路线,在国内首... 介绍了0.14THz超高速无线通信实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验结果。从太赫兹电子学出发,基于太赫兹半导体器件和宽带数字调制解调技术,采用一种"低频段高速矢量调制+谐波混频+放大"的太赫兹高速信息传输技术路线,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了0.14THz 0.5km 10Gb/s高速信号实时传输和软件化事后解调,同时进行了4路高清视频信号的传输与解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超高速无线通信 电子学 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信号分选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72
19
作者 李合生 韩宇 +1 位作者 蔡英武 陶荣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35-2040,共6页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信号分选是雷达侦察干扰的核心技术,也是雷达截获领域一个从未停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现问题。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雷达信号分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包括雷达对抗电磁环境模拟、基于软件处理...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信号分选是雷达侦察干扰的核心技术,也是雷达截获领域一个从未停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现问题。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雷达信号分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包括雷达对抗电磁环境模拟、基于软件处理的雷达信号主分选计算负担估计、雷达信号分选算法、雷达信号分选的硬件实现技术、基于脉内特征参数的雷达信号分选及雷达信号分选仿真模型及评估。指出了目前这一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如高精度雷达参数测量技术、复杂信号分选的并行实现算法与硬件实现技术、高密集雷达脉冲流中的捷变频雷达信号分选与干扰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对抗 信号分选 脉冲描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杨文彬 张丽 +2 位作者 刘菁伟 刘欢锐 唐兵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7,共7页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而成的单原子层结构,这一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化学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石墨烯/高...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而成的单原子层结构,这一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化学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石墨烯/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石墨烯三元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电池、电容器、光伏材料、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