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宽带折线型TEM喇叭天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谢平 廖勇 徐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基于功率容量和口径匹配的考虑,设计了一种超宽带折线型TEM喇叭天线。相比传统恒阻抗TEM喇叭,主要改进在于采用了同轴到平板过渡的馈入结构,辐射极板改为两段折线形式。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对两种天线的输入、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和... 基于功率容量和口径匹配的考虑,设计了一种超宽带折线型TEM喇叭天线。相比传统恒阻抗TEM喇叭,主要改进在于采用了同轴到平板过渡的馈入结构,辐射极板改为两段折线形式。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对两种天线的输入、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960ps宽度的高斯脉冲激励,同轴平板过渡峰值功率传输效率达到85%;相比于恒阻抗喇叭,折线TEM喇叭辐射峰值电场提高30%,H面方向图主瓣宽度由80°压缩至60°,同时改善了700 MHz频带内的传输辐射特性,瞬态脉冲峰值功率容量达到15G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天线 TEM喇叭 功率容量 电压驻波比 特性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近场仿真及初步验模测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钟龙权 曹学军 +1 位作者 赵刚 林江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针对电磁耦合仿真结果的校验需求,建立了基于光纤电场传感器的验模测试实验系统,对某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近场耦合验模测试。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区域内,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呈现趋势性一致,并对部分区域与仿真结果不符合的原因进... 针对电磁耦合仿真结果的校验需求,建立了基于光纤电场传感器的验模测试实验系统,对某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近场耦合验模测试。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区域内,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呈现趋势性一致,并对部分区域与仿真结果不符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仿真模型优化和测试方法手段改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测量 光纤电场传感器 耦合 校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腔体复杂系统电磁脉冲耦合统计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璐瑶 马弘舸 闫二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44,共5页
以双腔体级联系统为实验对象,测量了系统的输出端感应电压,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随机拓扑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验证了随机拓扑模型的适用性;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脉冲参数及不同拓扑结构条件下多混沌腔体复杂... 以双腔体级联系统为实验对象,测量了系统的输出端感应电压,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随机拓扑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验证了随机拓扑模型的适用性;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脉冲参数及不同拓扑结构条件下多混沌腔体复杂系统的电磁耦合统计特性。研究表明,脉冲宽度和脉冲个数与概率峰值处的感应电压均存在一定的谐振特性,且脉冲频率越低,脉冲的耦合效率越高,采用串型的拓扑结构更加有利于系统的防护和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拓扑模型 电磁脉冲 复杂系统 电磁耦合 统计特性 混沌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MS-FDTD软件在运输机电磁特性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鲍献丰 李瀚宇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81,共4页
复杂电磁环境的研究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飞行器的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得飞行器电磁特性已经成为飞行器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将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并行三维时... 复杂电磁环境的研究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飞行器的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得飞行器电磁特性已经成为飞行器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将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并行三维时域全波电磁模拟软件JEMS-FDTD应用于运输机整机电磁特性仿真,计算并分析了飞机的电磁耦合散射特性,获得了飞行器在电磁脉冲照射下的时域/频域、近场/远场等电磁信息。计算中为保证精度采用了非均匀以及高阶FDTD计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并行计算 非均匀 高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表面电磁模态及其非线性优化
5
作者 王卫杰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30,共5页
基于特殊的SiC周期性结构,理论分析了SiC表面特殊电磁模态的激发特性,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周期性结构的红外辐射/吸收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该周期性结构在电磁波照射下可以支持多种电磁模态的激发,并且多种电磁模态之间存在相互... 基于特殊的SiC周期性结构,理论分析了SiC表面特殊电磁模态的激发特性,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周期性结构的红外辐射/吸收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该周期性结构在电磁波照射下可以支持多种电磁模态的激发,并且多种电磁模态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现象,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果。基于非线性优化算法,分别对结构在单个频率整个角度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吸收特性,以及整个研究频段内的垂直方向红外辐射/吸收特性进行了优化。优化的结果显示,相比于原来的结构,优化后结构的等效发射率/吸收率有较显著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磁模态 SIC 非线性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时域电场积分方程方法在动态海面二维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星月 刘阳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2-77,共6页
采用并行时域电场积分方程方法对动态海面的二维瞬态散射特性进行研究。为了保证该方法的后期稳定性,时间基函数和空间基函数采用二阶B样条基函数和三角基函数,矩阵元素采用时间维度精确解析、空间奇异部分精确解析进行计算;为了减少对... 采用并行时域电场积分方程方法对动态海面的二维瞬态散射特性进行研究。为了保证该方法的后期稳定性,时间基函数和空间基函数采用二阶B样条基函数和三角基函数,矩阵元素采用时间维度精确解析、空间奇异部分精确解析进行计算;为了减少对无限海面进行截断带来的边缘效应,入射波采用锥形调制高斯脉冲;结合信息传递接口(MPI)技术和稀疏矩阵压缩存储技术,对不同时刻的海面进行瞬态散射分析。大量的数值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在计算动态海面的二维瞬态散射问题时的正确性,还可以保证后期的稳定性,提高计算效率,减少对计算机内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电场积分方程方法 时间步进方法 动态海面 并行计算 电磁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脉冲频率与重频对限幅器热损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振国 周海京 +1 位作者 马弘舸 王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5-199,共5页
基于PIN限幅器的电路与器件物理混合模式(Mixed-Mode)模型,考虑大功率微波作用下器件的高温强电场多物理过程,模拟分析了频率及重频等微波脉冲参数对限幅器热损伤过程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微波脉冲损伤PIN限幅器存在"... 基于PIN限幅器的电路与器件物理混合模式(Mixed-Mode)模型,考虑大功率微波作用下器件的高温强电场多物理过程,模拟分析了频率及重频等微波脉冲参数对限幅器热损伤过程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微波脉冲损伤PIN限幅器存在"拐点"频率,"拐点"频率的微波脉冲附近需要更多的能量(脉宽)损伤器件;重频脉冲前一个脉冲作用后,器件峰值温度近似负指数关系快速下降,器件处于高温时更容易损伤,热积累效应使重频脉冲较单个脉冲更容易毁伤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波频率 重频 热积累损伤 PIN限幅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限幅器的非线性效应对成像雷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海 杨晓炜 +1 位作者 江舸 徐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0-194,共5页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当电子学系统的关键器件遭受功能或物理损伤而发生非线性效应时,会导致电子学系统的探测性能下降,严重时可能使系统无法实现预期的功能。以一种对地成像雷达的限幅器为对象,研究了限幅器损伤后的非线性特性信号模型构...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当电子学系统的关键器件遭受功能或物理损伤而发生非线性效应时,会导致电子学系统的探测性能下降,严重时可能使系统无法实现预期的功能。以一种对地成像雷达的限幅器为对象,研究了限幅器损伤后的非线性特性信号模型构建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它对雷达信号处理的影响。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典型电子学系统在关键器件发生非线性变化的情况下,会明显降低成像雷达的性能,如成像不能聚焦和分辨率下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效应 限幅器 成像雷达 复杂电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负媒质结构改善Ku波段天线辐射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平 廖勇 陈世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6,共5页
基于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产生原理,采用金属细线和裂环谐振器结构,针对12.5GHz频率开展双负媒质结构设计.通过特殊边界条件下犛参数计算以及Nicolson-Ross-Weir方法,完成等效参数的提取,获得介电常数、磁导率、折射率实部均为负值,且... 基于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产生原理,采用金属细线和裂环谐振器结构,针对12.5GHz频率开展双负媒质结构设计.通过特殊边界条件下犛参数计算以及Nicolson-Ross-Weir方法,完成等效参数的提取,获得介电常数、磁导率、折射率实部均为负值,且折射率接近于0的左手材料特性.将双负媒质结构加载于Ku波段圆锥喇叭口面进行仿真优化,提高天线增益2.17dB,在11~13GHz频带范围内,加载天线的增益均有所改善.实验结果表明,口面加载双负媒质结构后,天线增益提高1.51dB,后向辐射减小5.7dB,辐射特性获得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负媒质 左手材料 喇叭天线 辐射特性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高功率微波效应测试中功率密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10
作者 钟龙权 苗宇 +8 位作者 赵刚 林江川 孙健 吴皓 秦风 严志洋 刘忠 戈弋 张莹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161,共7页
针对窄带高功率微波(HPM)效应试验的辐射场准确测试需求,分析补充了功率密度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分量,提出了一个参数更为全面的乘式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模型。采用B类评估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信息对各分量进行了一组赋值,计算得到了相... 针对窄带高功率微波(HPM)效应试验的辐射场准确测试需求,分析补充了功率密度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分量,提出了一个参数更为全面的乘式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模型。采用B类评估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信息对各分量进行了一组赋值,计算得到了相对形式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给出了评估测试环境影响、位置偏差等分量不确定度半宽度的实验方法,为HPM效应功率密度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合理评定提供了参考,为实现其全部分量基于实测数据客观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提供了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高功率微波 功率密度 测量不确定度 效应测试 环境影响 位置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行波阵列纵向宽角扫描特性
11
作者 廖勇 谢平 +1 位作者 马弘舸 孟凡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1,共5页
利用机械调节波导宽边尺寸可变化波导波长,从而实现变频波束扫描相同的效果,针对窄边辐射波导行波阵的波束扫描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实现宽角波束扫描为目标,着重分析了不同辐射缝隙间距下变化宽边所能得到的最大波束扫描范围。设计了通过... 利用机械调节波导宽边尺寸可变化波导波长,从而实现变频波束扫描相同的效果,针对窄边辐射波导行波阵的波束扫描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实现宽角波束扫描为目标,着重分析了不同辐射缝隙间距下变化宽边所能得到的最大波束扫描范围。设计了通过变化宽边尺寸实现宽角扫描的X波段窄边辐射波导缝隙阵,设计波束扫描范围指向波导馈入端,避开阵列法向辐射(此方向辐射效率较低),实现了29°的连续波束扫描范围,在波束扫描范畴内增益下降小于3dB,辐射效率大于62%;设计缝隙宽度3mm,波导长度约1m(缝隙数40),单根波导缝隙天线可实现高功率微波功率容量70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行波阵 宽角扫描 功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A模型的受损限幅器模型建立方法
12
作者 杨晓炜 张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针对限幅器遭受功能或物理损伤而发生的非线性效应,给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分析的受损限幅器非线性效应研究新视角,并从该视角出发,提出了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首先测得受损限幅器幅频响应序列,将其转化为零均值实平稳序列;然后计算该序列... 针对限幅器遭受功能或物理损伤而发生的非线性效应,给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分析的受损限幅器非线性效应研究新视角,并从该视角出发,提出了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首先测得受损限幅器幅频响应序列,将其转化为零均值实平稳序列;然后计算该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估计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的阶数;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模型的表达式,并采用最终预测误差(FPE)准则对该表达式进行校验。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效应 限幅器 ARMA模型 复杂电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
作者 许州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6,共2页
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学术会议、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同时于201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常德召开。本次"两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简称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学术会议、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同时于201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常德召开。本次"两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简称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总装备部电磁兼容及防护技术专业组、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由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兵工学会复杂辐射场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微波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湖南华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 高功率微波 光电科技 应用专业 微波学报 学术会议 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道编码中交织器的盲识别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丽 谌稳固 +1 位作者 黄雨佳 陈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2-257,共6页
研究了分组交织、卷积交织和螺旋交织三种交织器参数盲识别模型,结合秩准则算法与高斯约当消元法,对于各交织器的交织深度、交织宽度、交织偏差、交织步长等参数的盲识别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基于解交织理论和软信息,提出了一种盲解交织... 研究了分组交织、卷积交织和螺旋交织三种交织器参数盲识别模型,结合秩准则算法与高斯约当消元法,对于各交织器的交织深度、交织宽度、交织偏差、交织步长等参数的盲识别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基于解交织理论和软信息,提出了一种盲解交织的通用方法,提高了算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使其更适用于实际信道。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在较高误码率下三种交织参数盲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和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通信 信道编码 交织器 盲识别 秩准则 高斯约当消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功率放大器经典两盒模型的最优选取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雨佳 韩永前 +1 位作者 黄丽 陈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5-251,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选取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最优行为模型并获取指纹特征的方法。针对Wiener模型和Hammerstein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最优行为模型选取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学分析。并对实际系统的功率放大器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算... 提出了一种选取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最优行为模型并获取指纹特征的方法。针对Wiener模型和Hammerstein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最优行为模型选取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学分析。并对实际系统的功率放大器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即首先根据训练集得到放大器的行为模型系数,再采用多种评判标准,通过分析测试集、训练集的误差得到最优行为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选取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最优行为模型,且拟合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功率放大器 行为模型 指纹特征 WIENER模型 HAMMERSTEI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薄片模型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雪松 鲍献丰 +1 位作者 刘德赟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47,共5页
将一等效薄片模型嵌入到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中,以快速而有效地解决复合材料薄片在电磁计算中的多尺度问题。在该嵌入式薄片模型中,薄片不需要被剖分网格,而是被嵌入到相邻的网格间,从而可以使用相对较大的网格剖分周围物体,进而可... 将一等效薄片模型嵌入到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中,以快速而有效地解决复合材料薄片在电磁计算中的多尺度问题。在该嵌入式薄片模型中,薄片不需要被剖分网格,而是被嵌入到相邻的网格间,从而可以使用相对较大的网格剖分周围物体,进而可节省大量的计算资源。在这一模型中,薄片被等效为一段传输线,并用其频域的导纳矩阵代替。使用数字滤波器理论以及逆Z变换可将频域的导纳矩阵转换到时域,并将其嵌入到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中。该嵌入式薄片模型被用来计算一单层碳纤维复合材料薄片的反射以及透射性能,并与其解析解进行对比,从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收敛性以及高效性。该模型被用来计算三种具有不同电参数的单层碳纤维复合材料薄片的屏蔽性能,以研究各电参数对其屏蔽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薄片模型 碳纤维复合材料 屏蔽性能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脉冲内间隔对限幅器热损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明 马弘舸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5,共4页
基于物理模型法研究PIN限幅器二极管的微波脉冲热效应,研究了间隔1~20ns的两个微波脉冲构成的组合脉冲与单个长脉冲对于器件峰值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带有间隔的组合脉冲相对于长脉冲温升更明显,不同型号二极管的最佳时间间隔不同,... 基于物理模型法研究PIN限幅器二极管的微波脉冲热效应,研究了间隔1~20ns的两个微波脉冲构成的组合脉冲与单个长脉冲对于器件峰值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带有间隔的组合脉冲相对于长脉冲温升更明显,不同型号二极管的最佳时间间隔不同,与I层厚度成正相关的作用。分析了脉冲间隔的热效应机理,是载流子恢复引起下一个脉冲的尖峰泄漏加速升温,以及P区温度升高使得本征载流子浓度增加引起电热正反馈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限幅器 组合脉冲 热损伤 器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
作者 许州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6,共2页
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学术会议、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同时于201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常德召开。本次'两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简称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 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学术会议、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同时于201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常德召开。本次'两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简称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总装备部电磁兼容及防护技术专业组、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由北京理工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技术 重点实验室 复杂电磁环境 电子学 电学 电磁兼容技术 中物院 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