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CCAR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瑞霞 《金融监管研究》 2017年第9期29-47,共19页
金融危机后,为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能力,美国银行业开始以压力测试为基础,全面评估银行各项业务及资产的抗风险能力,进而在风险预测基础上优化业务及资产结构。本文借鉴美国银行业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压力测试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商业... 金融危机后,为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能力,美国银行业开始以压力测试为基础,全面评估银行各项业务及资产的抗风险能力,进而在风险预测基础上优化业务及资产结构。本文借鉴美国银行业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压力测试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动态、前瞻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从宏观经济分析、压力情景设置、损失估计与收入预测,到全面业务规划、资本规划与风险规划,从风险偏好、风险限额,到各资产组合经营管理的有机衔接。同时,本文还以某大型商业银行各类风险数据、资产负债数据、收入支出数据等为样本,对构建的拨备前净收入预测模型及各类风险的损失估计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模型拟合优度和稳定性较高,敏感性较强,整体预测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使商业银行预测正常情况和危机情况下的资本、收入和风险情况,也可以预测未来两年每一类资产、每项业务的收入、风险与资本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 压力测试 资本充足率 全面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风险计量框架最新修订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基于《巴塞尔Ⅲ最终改革方案》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冯乾 游春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共8页
为了简化操作风险计量框架,提升资本计量的可比性和风险敏感性,巴塞尔委员会于2017年12月在《巴塞尔Ⅲ最终改革方案》中提出操作风险新标准法。新标准法使用业务指标衡量操作风险暴露,并采用分层法和边际系数来计算业务指标参数,同时引... 为了简化操作风险计量框架,提升资本计量的可比性和风险敏感性,巴塞尔委员会于2017年12月在《巴塞尔Ⅲ最终改革方案》中提出操作风险新标准法。新标准法使用业务指标衡量操作风险暴露,并采用分层法和边际系数来计算业务指标参数,同时引入基于损失数据的内部损失乘数作为损失调节因子。新标准法的实施对银行财务报表的精细化规范管理、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及操作风险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但对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我国银行业应以新标准法实施为契机,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制度,加快推进损失数据收集系统建设,完善操作风险信息披露机制,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风险 资本计量 最新修订 巴塞尔Ⅲ 最终改革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监管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瑞霞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8期20-34,共15页
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监管改革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美国推出的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监管改革计划,要求银行在不同压力情景下对损失与收益进行动态估计,对资本进行前瞻性规划,以保证银行在各类压力之下仍有足够的资本保持正常运... 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监管改革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美国推出的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监管改革计划,要求银行在不同压力情景下对损失与收益进行动态估计,对资本进行前瞻性规划,以保证银行在各类压力之下仍有足够的资本保持正常运作。本文梳理分析了美国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压力情景设置、损失估计、拨备前净收入估计、资产负债表及风险加权资产估计、监管资本估计、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风险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监管机构关于银行全面资本分析审查报告的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监管现状,建议监管机构借鉴美国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监管改革的理念、框架和方法,将全面风险管理、第二支柱、组合管理以及压力测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银行监管与风险管理体系,促使银行全面、审慎地认识与应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 压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商行发展、地理区位与区域创新——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考察
4
作者 陆文香 冯乾 苏磊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38,共19页
城商行地理空间差异是理解我国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29个省(区、市)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城商行空间差异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城商行的空间集聚水平和竞争强度指标,实证研究了城商行对区域创新... 城商行地理空间差异是理解我国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29个省(区、市)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城商行空间差异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城商行的空间集聚水平和竞争强度指标,实证研究了城商行对区域创新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城商行的空间地理集聚水平对区域创新呈正向促进作用,但其竞争指数抑制了区域创新;城商行的区域创新效应在不同的地理区位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中部、南方,以及人口密度较高的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创新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文章结论对推进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我国“十四五”期间发展区域金融,优化地方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商行 集聚水平 竞争强度 区域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