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等音乐教育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彪 赵塔里木 魏兵兵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5,共7页
本文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分析了高等音乐教育规模、布局、结构、院校类型、专业在不同生态区域的发展现状,同时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区域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各生态区域的院校类型和专业布局结构差异较大,开设音乐... 本文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分析了高等音乐教育规模、布局、结构、院校类型、专业在不同生态区域的发展现状,同时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区域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各生态区域的院校类型和专业布局结构差异较大,开设音乐类专业的院校数和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华东和中南区域开设音乐类专业的院校及专业布点远高于西北区域,高等音乐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为了促进高等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合理配置资源,优化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进而实现高等音乐教育生态区域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音乐教育 生态区域 音乐类专业 布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阈中的土家族婚俗仪礼音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宇京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6,共8页
婚俗仪礼音乐文化是土家族传统人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极为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信息。以往很多相关研究的文字表述大多局限于哭嫁音乐的本体描述层面,其实土家族婚俗仪礼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说媒、骂媒、哭嫁、陪十姊妹、... 婚俗仪礼音乐文化是土家族传统人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极为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信息。以往很多相关研究的文字表述大多局限于哭嫁音乐的本体描述层面,其实土家族婚俗仪礼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说媒、骂媒、哭嫁、陪十姊妹、陪十弟兄、拜天地、进洞房、回门等。文章的主旨就其中骂媒、哭嫁、陪十姊妹、陪十弟兄等仪礼环节中具有显在意义的音乐文化事象,作文化人类学意义层面的初描式阐释,以期更多高层次学术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具体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土家族 婚俗仪礼 音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传统情歌及婚姻习俗
3
作者 和云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167,共11页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以女性为主体的一妻多夫制婚姻习俗;江边方言区的情歌则兼具东、西两个方言区婚姻民俗。总体而言,文章试图以情歌为示例,陈述和解读一个相对复杂的民族、地域、文化“三交”史实及婚俗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传统情歌 婚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楚遗风——湖北跳丧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耘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76,共6页
楚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楚先民创造的楚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跳丧——至今仍流行于古老的荆楚大地上的古老丧葬歌舞,是楚文化园地里的一支奇葩.一、荆楚跳丧探源1.荆楚古风古代楚国,祀神祭祖之风盛行.每逢祭祀必举行歌乐舞蹈,... 楚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楚先民创造的楚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跳丧——至今仍流行于古老的荆楚大地上的古老丧葬歌舞,是楚文化园地里的一支奇葩.一、荆楚跳丧探源1.荆楚古风古代楚国,祀神祭祖之风盛行.每逢祭祀必举行歌乐舞蹈,称为乐神.东汉王逸曰:"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引自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九歌》中的《国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 楚文化 歌舞 楚国 原始图腾 九歌 湖北 中国文化 丧葬 祭祀歌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祥的草原
5
作者 阿古拉泰 好必斯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白的天鹅
6
作者 阿古拉泰 好必斯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5,共5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