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阶段中国都市圈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九兴 黄征学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第2期88-110,共23页
都市圈作为一种机制,对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利用常住人口、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等统计数据,采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分析方法,分析都市圈的常住人口变化和区域差异、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特征、城乡居民... 都市圈作为一种机制,对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利用常住人口、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等统计数据,采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分析方法,分析都市圈的常住人口变化和区域差异、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特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都市圈的常住人口变化、GDP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具有显著区域差异。最后提出推动都市圈的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人口规模 经济发展 城乡收入 区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 被引量:9
2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差异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思路研究
3
作者 滕飞 《中国能源》 2024年第9期14-21,共8页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具有资源型和老工业城市的双重属性,从资源开发利用、接续产业培育和城市综合转型的角度综合考虑,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快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是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产业...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具有资源型和老工业城市的双重属性,从资源开发利用、接续产业培育和城市综合转型的角度综合考虑,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快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是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建议今后一个时期,从国家层面加强全局统筹,综合施策,采取新的战略性举措,推动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迸发“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 转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分化视角下北方地区扩大开放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唯燊 李鑫 聂新伟 《经济研究参考》 2022年第6期90-102,共13页
对外开放是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激发北方地区的发展潜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北方在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与南方的差距逐渐拉大,北部沿海对外开放引领作用有所弱化,东北地区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激发北方地区的发展潜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北方在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与南方的差距逐渐拉大,北部沿海对外开放引领作用有所弱化,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领先地位全面衰落,西北地区对外开放基础条件有待加强,对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据此,本文从巩固北部沿海北方对外开放主引擎地位、重塑东北地区北方沿边开放前沿的优势、延续黄河中游扩大开放良好势头、提升西北地区对外开放基础能力四方面,描绘了提高北方地区开放水平的路径。最后,给出了制定特殊政策支持边境地区开放,优化进口税收政策促进北方创新,探索推动大连、天津、青岛建设北方自由贸易港群三条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分化 北方地区 扩大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构想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卢伟 申兵 +2 位作者 李大伟 王杨堃 公丕萍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7,共9页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总体层面、项目层面、规则层面、货币层面、文化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总体层面、项目层面、规则层面、货币层面、文化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五高”,即投入效益高、合作水平高、价值链位置高、市场瞄准程度高、整体联动性高。为此,需要推动“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领域迈向中高端,构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质量提升机制,探索创新完善经贸投资规则并推动标准“走出去”,构建金融高质量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机制,改进人文交流重点和策略强化“软实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经贸投资规则 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工业用水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党丽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1,共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内用水需求增长与空间失衡的矛盾制约了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Super SBM模型计算2005—2019年各省及地级市工业用水效率,并利用地理加... 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内用水需求增长与空间失衡的矛盾制约了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Super SBM模型计算2005—2019年各省及地级市工业用水效率,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工业废水排放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工业用水效率影响最大的是人均GDP,其次是研发经费占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增加值占比、工业用水量占比、水资源总量等;用水效率低等水平且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用水效率中等水平地区应以降低废水排放量为主,加大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用水效率高等水平地区应严格实行区域环境容量和浓度管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Super-SBM模型 GWR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市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滕飞 申红艳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68期13-18,48,共7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更注重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现阶段市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要紧扣"发展"主题,把握"协调"方向,打破...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更注重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现阶段市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要紧扣"发展"主题,把握"协调"方向,打破行政分割,合理分工,提升落后地区与优化发达地区并举,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促进市域各区县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市域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现代化北京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田林 吴自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4,共7页
清晰界定现代化北京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深入推进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发现和培育未来北京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引擎的重要前提,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经济距离、场强模型和引力模型以及国... 清晰界定现代化北京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深入推进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发现和培育未来北京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引擎的重要前提,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经济距离、场强模型和引力模型以及国家发改委“1小时通勤圈”理念,在区县尺度上划定了现代化北京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研究发现:(1)北京都市圈可以划分为核心圈层、紧密圈层与机会圈层3个层次;(2)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包含北京市的7个区,分别为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和通州;(3)紧密圈层包含北京市的8个区和天津市的3个区以及河北省的1个地级市(廊坊);(4)机会圈层包含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9个区/地级市。文章提出应从交通一体化建设、对内对外开放、产业空间分工优化和加强政策协调四方面入手,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北京都市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都市圈 北京都市圈 空间范围 空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党丽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12期5-10,34,共7页
本文从流域、省级、地市3个尺度,计算了1998年、2018年黄河流域各地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对技术水平、排污与水资源效率叠加分析的基础上,将流域划分为优先减排型、减排节水并重型、优先节水型和总量控制型,并针对各类型区提出节水方向... 本文从流域、省级、地市3个尺度,计算了1998年、2018年黄河流域各地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对技术水平、排污与水资源效率叠加分析的基础上,将流域划分为优先减排型、减排节水并重型、优先节水型和总量控制型,并针对各类型区提出节水方向和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效率处于高等水平,具有“东低西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工业节水应以提高工业重复水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排放为主,农业节水应以改变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提升灌溉设施与用水水平为主。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唯燊 《北方经济》 2022年第6期7-10,共4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土条件、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差异明显,塑造了鲜明产业特色,是全国重要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流域生态环境本底敏感脆弱,九省份资源化、重型化产业结构以及发展经济迫切需求,都使保护和...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土条件、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差异明显,塑造了鲜明产业特色,是全国重要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流域生态环境本底敏感脆弱,九省份资源化、重型化产业结构以及发展经济迫切需求,都使保护和发展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流域应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实现农牧业、能源产业和制造业转型发展,构建有地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流域经济绿色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实践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启示
11
作者 文扬 《中国能源》 2024年第12期78-89,共12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市场工具,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度建设是确保碳交易市场能够实现有经济效率减排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梳理了美国SO2排污权交易、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和韩国碳排放权交易等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政策实践... 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市场工具,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度建设是确保碳交易市场能够实现有经济效率减排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梳理了美国SO2排污权交易、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和韩国碳排放权交易等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政策实践。根据国际实践的典型经验,对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行了思考,提出要按时序分行业优化设计配额分配方式、制定严格审查和高额处罚的监管体系、建立合理的碳配额市场价格调控措施,以确保碳交易市场的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制度 国际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我国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体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史育龙 卢伟 +1 位作者 滕飞 孙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作为重要的经济外交手段,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工具。由于两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晰,而且各自在相对独立的体系中运作,没有形成分工配合... 作为重要的经济外交手段,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工具。由于两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晰,而且各自在相对独立的体系中运作,没有形成分工配合、协同推进的局面,也难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研究在明确"一带一路"建设赋予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的新任务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的体系现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发展合作体系总体框架和重点建设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援助 开发合作 开发性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演进历程、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 被引量:104
13
作者 黄征学 蒋仁开 吴九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土地用途管制阶段、生态要素用途管制阶段、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阶段、国... 研究目的: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土地用途管制阶段、生态要素用途管制阶段、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阶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阶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与行政体制改革的相契合、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契合、与各类空间政策相契合、与信息融合相契合;(3)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机制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考虑不同层级政府的分工、不同部门的分工,建立指标+空间+清单的管理模式;创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探索建立可交易发展权的政策设计;(4)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在空间用途管制中的作用,强化依法管制、依法治国、高效治理等要求,并做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从提高制度协同配合效率角度审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把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机构改革、技术调整、空间规划和政策延续等关键内容;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共同提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用途管制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制度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进展、问题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8
14
作者 史育龙 卢伟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2期11-21,共11页
作为重要的经济外交手段,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工具。由于两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晰,且两者在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中运作,使两者在支撑&qu... 作为重要的经济外交手段,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工具。由于两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晰,且两者在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中运作,使两者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上没有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协同推进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研究总结了我国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的体系现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制定战略,统筹管理体系,完善开发性金融体系,形成对贸易、商业投资和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机制,拓展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软实力输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援助 开发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 开发性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及重点 被引量:27
15
作者 黄征学 王丽 《中国土地》 2020年第8期16-18,共3页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规划、管制、标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体制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阐...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规划、管制、标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体制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阐释了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并提出了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土空间 体制机制 技术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难点及建议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征学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4,共6页
规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以来,国家不断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协调规划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以来,规划管理机构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更加明确。但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依然面临四大难点,即规划... 规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以来,国家不断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协调规划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以来,规划管理机构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更加明确。但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依然面临四大难点,即规划衔接机制不健全、规划审批机制不协同、规划期限与层级不一致和规划实施协同性不高。针对这些难点,本文认为要从编制、审批、实施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的融入机制,特别是要重视发挥规划评怙和年度计划的作用以及重新归类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弥合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期限和层级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以畅通两大规划信息平台为突破口,提高规划的协同性,提升规划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体制 发展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实施的难点及建议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征学 吴九兴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0,32,共6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用途管制制度以来,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认识逐渐清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但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存...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用途管制制度以来,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认识逐渐清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但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存在4个主要维度的难点。文章在详细分析这些难点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创新自然资源管理方式、协调同一空间内各类要素管制制度、统筹谋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和加快制定不同区域准入规则4个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政策演进 试点实践 实施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基于产业分工合作的视角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8-89,共12页
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是稳定国内制造业比重的主战场。2003-2019年间,长三角制造业整体稳中有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区域外,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这主要源于沪浙苏皖四地存在明显的产业发展梯度,... 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是稳定国内制造业比重的主战场。2003-2019年间,长三角制造业整体稳中有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区域外,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这主要源于沪浙苏皖四地存在明显的产业发展梯度,产业转移承接使得上海与其他三地的分工专业化水平逐步上升,但浙苏皖作为共同承接者,分工专业化水平有所下降。进一步言之,中心区27个城市所处的分工阶段并不一致,都市圈内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产业分工更多是产业内分工,而与圈外城市多是开展产业间分工。新发展格局下,推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率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制造业垂直分工,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以信息技术为制造业赋能,突破都市圈产业分工合作限制,推动产业政策和规则对接,加快建立区域统一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一体化 制造业 产业分工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8
19
作者 党丽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7期33-40,共8页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评价,有利于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本文从流域、省域、地市域3个尺...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评价,有利于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本文从流域、省域、地市域3个尺度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8年流域农业用水减少,工业用水基本稳定,居民生活、生态用水有所增加;流域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平不断提升;流域地表水利用率高达71.6%,未来工业节水方向应是提高工业重复水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未来农业节水方向应将增设节水灌溉设施、改变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提升用水水平等作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利用率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公丕萍 卢伟 《北方经济》 2021年第10期7-11,共5页
从地缘经济角度来看,南亚始终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过去8年来,我国与南亚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投资合作规模显著扩大,但政治、安全、债务等维度风险挑战依然存在并有所加剧。未来,应将... 从地缘经济角度来看,南亚始终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过去8年来,我国与南亚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投资合作规模显著扩大,但政治、安全、债务等维度风险挑战依然存在并有所加剧。未来,应将缓和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不对称性失衡加剧趋势、挖潜南亚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化合作和安全领域合作,推动产能合作结构升级,支撑推动我国在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建设转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南亚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