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研究
1
作者 马海涛 《山西建筑》 2006年第24期312-313,共2页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分析了高速公路安全评价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的总体思路,从工程勘察的可靠性、路基边坡、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四个方面分别叙述了安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对促进...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分析了高速公路安全评价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的总体思路,从工程勘察的可靠性、路基边坡、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四个方面分别叙述了安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对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建设工程 安全预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瓜山铜矿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求林 廖国礼 +1 位作者 梁玉霞 王胜强 《采矿技术》 2015年第5期67-69 74,74,共4页
为探索矿山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方法,减少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频率,冬瓜山铜矿不断加强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根据违章行为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将违章行为划分为A、B、C、D 4个等级,并根据冬瓜山铜矿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明... 为探索矿山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方法,减少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频率,冬瓜山铜矿不断加强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根据违章行为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将违章行为划分为A、B、C、D 4个等级,并根据冬瓜山铜矿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明确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认定细则。实践证明,冬瓜山铜矿不安全行为管理取得明显效果,短时间内不安全行为查处率明显加大,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行为 矿山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煤矿顶板事故研究及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丽娟 李迎 +7 位作者 吕文陵 于振建 王新贵 郝海春 杨本高 高明忠 池明波 段宏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2,共9页
统计分析了2018—2022年顶板事故在全国煤矿事故中的占比、顶板事故的百万吨死亡率,以及不同事故等级、不同类型煤企、不同作业场所及作业时间的顶板事故发生情况,并对顶板事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顶板事故的诱发... 统计分析了2018—2022年顶板事故在全国煤矿事故中的占比、顶板事故的百万吨死亡率,以及不同事故等级、不同类型煤企、不同作业场所及作业时间的顶板事故发生情况,并对顶板事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顶板事故的诱发因素、发生的作业场所、发生的作业时间与顶板事故发生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强弱程度,揭示影响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2018—2022年,全国煤矿顶板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顶板事故在全国煤矿安全事故中占比仍然较大,呈多发趋势,特大事故也时有发生,民营企业煤矿顶板事故数量居高不下;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得到违规作业是导致顶板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采掘工作面是顶板事故发生的最主要作业场所,20:00—22:00是顶板事故发生的最主要作业时间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顶板事故 统计分析 诱发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尹庄尾矿库动力稳定分析及溃坝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全明 李玲 +1 位作者 张嘎 王云海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46-351,共6页
近些年,尾矿库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公共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型尾矿库由于连续运行数十年,尾矿库系统、周边环境、地形地质等都更加复杂。因此,开展尾矿库抗震能力计算和一旦溃坝造成危害程度的评估,对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安... 近些年,尾矿库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公共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型尾矿库由于连续运行数十年,尾矿库系统、周边环境、地形地质等都更加复杂。因此,开展尾矿库抗震能力计算和一旦溃坝造成危害程度的评估,对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减少尾矿库对周边设施的威胁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首钢矿业公司尹庄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对尾矿库浸润线和坝体位移日常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掌握了坝体内部渗流状况和坝体变形状况;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尹庄尾矿库动力稳定分析,得到了尹庄尾矿库抗震能力安全等级;定量计算了尾矿库不同溃坝模式造成下游淹没范围和致灾程度;提出了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和进一步降低尾矿库溃坝风险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动力稳定 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应力松弛区宽度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东 翟盛锐 王龙康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0,共4页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受力特点,理论研究了掘进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得出了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松弛区宽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松弛区的宽度与巷道高度、巷道埋深、煤层与顶底板的摩擦系数及煤岩材...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受力特点,理论研究了掘进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得出了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松弛区宽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松弛区的宽度与巷道高度、巷道埋深、煤层与顶底板的摩擦系数及煤岩材料的内摩擦角有直接关系,加大巷道高度、减小煤层与顶底板岩层的摩擦系数可有效增大应力松弛区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松弛区 宽度 影响因素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M-TOPSIS模型的房柱式采场布置方案优选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魏杰 李全明 +2 位作者 褚衍玉 王虎 史先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1-695,共5页
为解决地下石材矿山房柱式采场布置方案优选的难题,文章针对房柱式采场工艺特点,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因素构建采场布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 为解决地下石材矿山房柱式采场布置方案优选的难题,文章针对房柱式采场工艺特点,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因素构建采场布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建立EWM-TOPSIS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某地下石材矿山为例,运用EWM-TOPSIS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进行分析评价,计算得出各方案与正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确定采场布置方案的优越度顺序为方案Ⅰ优于方案Ⅱ,方案Ⅱ优于方案Ⅲ。EWM-TOPSIS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弥补了传统决策分析方法的不足,进一步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解决采场方案优选等决策分析难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房柱式开采 优劣解距离法(TOPSIS) 熵权法(EWM)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及导水裂隙带高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祝贺 李全生 +2 位作者 张国军 杨英明 孙长斌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7,共11页
掌握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及导水裂隙带演化特征,是对其进行源头减损设计及采后分区差异化地表生态修复的前提。以神东石圪台矿典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自主研发的模拟试验平台开展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及其自修复特征研究,并揭示了导... 掌握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及导水裂隙带演化特征,是对其进行源头减损设计及采后分区差异化地表生态修复的前提。以神东石圪台矿典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自主研发的模拟试验平台开展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及其自修复特征研究,并揭示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工作面宽深比、深厚比的关系,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上层2-2煤开采时,覆岩破坏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时相似;下层3-1煤开采时,由于煤层相对较厚,两煤层间的岩层破坏严重,裂隙发育,且引起2-2煤覆岩发生二次扰动破坏,裂隙进一步发育;两煤层间以及采区边界的岩层裂隙自修复程度较低,自修复难度较大。导水裂隙带高度随宽深比的增大总体呈降低趋势,随深厚比的增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开采 覆岩破坏规律 岩层自修复 导水裂隙带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开采上覆岩层损伤破断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祝贺 李晓斌 +3 位作者 张国军 刘新杰 杨英明 赵勇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科学认知煤层采后上覆岩层损伤破断特征是厘清覆岩井上下一体化联动规律及地表非连续变形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等手段并考虑分步开采引起的岩层损伤积累效应,开展上覆岩层损伤破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上覆低位岩层... 科学认知煤层采后上覆岩层损伤破断特征是厘清覆岩井上下一体化联动规律及地表非连续变形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等手段并考虑分步开采引起的岩层损伤积累效应,开展上覆岩层损伤破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上覆低位岩层因分步开采损伤积累效应,岩层悬空部分端部和中部的最大损伤点在推进方向上滞后最大拉应力点的距离分别约为0.3NL0和0.1NL0,低位岩层的初次破断将整体表现为偏“O-X”破断,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维相似模拟试验平台进行了试验验证。煤层上覆岩层的首次分步暴露均会产生损伤积累效应,从而导致其发生非对称破坏,地表出现偏态下沉是上覆各岩层非对称破断共同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岩层 分步开采 损伤积累 偏“O-X”破断 偏态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露天矿爆堆特征感知方法应用
9
作者 于鑫鑫 张曌 马赛赛 《露天采矿技术》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针对当前爆堆形态特征信息采集过程中,现场采用激光扫描仪存在的扫描作业滞后、劳动强度大、扫描存在视野盲区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露天矿爆堆特征感知方法,并通过对爆堆特征信息采集方案的设计、基于爆堆特征模型的... 针对当前爆堆形态特征信息采集过程中,现场采用激光扫描仪存在的扫描作业滞后、劳动强度大、扫描存在视野盲区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露天矿爆堆特征感知方法,并通过对爆堆特征信息采集方案的设计、基于爆堆特征模型的物料量计算、爆堆重构模型精细校验等一系列系统化研究,提出了爆堆特征信息采集和信息分析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实现了爆堆特征信息的实时、快速、精准采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爆堆信息采集可以较以往现场采集时间缩短4 h以上,且爆堆重构模型的平面中误差m=±0.13 m,高程中误差m_(z)=±0.26 m,均满足行业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爆堆特征 无人机航测技术 信息感知 抛掷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WCPSO算法的喷浆机械臂运动轨迹优化
10
作者 石灿 檀子良 +4 位作者 雷超 李允旺 徐寒飞 胡乔炜 计振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5,共11页
针对传统喷浆机械臂轨迹规划算法存在多路径段间过渡突变、频繁启停导致喷浆效率不高和喷浆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惯性权重及加速度系数的粒子群优化(AIWCPSO)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实现喷浆机械臂运动轨迹优化。提出了改进多段轨... 针对传统喷浆机械臂轨迹规划算法存在多路径段间过渡突变、频繁启停导致喷浆效率不高和喷浆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惯性权重及加速度系数的粒子群优化(AIWCPSO)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实现喷浆机械臂运动轨迹优化。提出了改进多段轨迹规划算法,采用直线加圆弧轨迹的过渡策略,将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替换成圆弧运动,通过正弦加减速启停算法规划机械臂末端启停处的轨迹,以防止加速度突变,中间段的直线和圆弧轨迹进行匀速轨迹规划,实现机械臂末端匀速光滑运动;通过AIWCPSO算法在运动学约束下对运动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喷浆时间和速度,提升喷浆机械臂工作效率和喷浆均匀度。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喷浆轨迹规划算法相比,改进多段轨迹规划算法喷浆平均效率提高了25.42%,喷浆轨迹均匀度明显改善;采用AIWCPSO算法优化后,喷浆效率提高了1.3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喷浆机械臂 多段轨迹规划算法 正弦加减速启停算法 自适应惯性权重及加速度系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运动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复杂条件下冲击地压主动防治技术 被引量:19
11
作者 于正兴 姜福兴 +2 位作者 李峰 朱权洁 魏全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 35,35,共5页
为解决深井复杂条件下冲击地压防治问题,以古城煤矿2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厚关键层强冲击倾向性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利用宏观评价法对工作面进行评价并划分危险区域等级,结合微地震监测与应力在线监测采取强预卸压和强支护... 为解决深井复杂条件下冲击地压防治问题,以古城煤矿2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厚关键层强冲击倾向性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利用宏观评价法对工作面进行评价并划分危险区域等级,结合微地震监测与应力在线监测采取强预卸压和强支护技术措施进行防治。措施实施后表明,回采过程中部分卸压区域会再次产生高应力集中,采动应力达到18 MPa,采取主动强预卸压解危措施后可将危险消除。据此提出基于主动强预卸压解危措施、主动强支护和主动强监测构建的冲击地压主动防治体系,能有效降低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强冲击地压 预卸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透气性煤层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中心体致灾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国磊 王泽东 +2 位作者 曲效成 崔嵛 尹永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85,共10页
为有效揭示低透气性煤层回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提高监测和防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基于瓦斯赋存状态和开采扰动等因素建立了突出灾害中心体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方法,验证了该理论假设,揭示了中心体致... 为有效揭示低透气性煤层回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提高监测和防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基于瓦斯赋存状态和开采扰动等因素建立了突出灾害中心体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方法,验证了该理论假设,揭示了中心体致灾机理,并验证了微震与突出危险的关联性。相似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在煤壁距中心体60~20 m时中心体逐渐孕育和发展,至20~10 m时中心体突出风险急剧升高,该范围即宏观的中心体突出临界区域,是重点防治时期和位置,该结论在寺家庄矿15112回采工作面基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_(1)值的试验中得到验证,突出灾害中心体致灾机理假设也得到验证。结果表明:吸附瓦斯在节理、裂隙等非均质性的孔洞中由于局部煤体破碎且渗透性升高而大量解吸为游离瓦斯,与煤粉混合成具有高能量的气固两相流体,形成突出灾害中心体;中心体在低透气性煤层中是客观性存在的,且赋存于多个位置,采动效应提供了外在动力,导致煤层应力环境和瓦斯状态发生变化,易诱发中心体突出;从中心体致灾的角度得到微震与突出危险间具有较良好的拟合关系,说明微震是有效的突出危险监测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突出监测及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煤与瓦斯突出 突出灾害中心体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