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期刊载文的伦理学审查情况分析——以《中国学校卫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苗苗 顾璇 +1 位作者 汤建军 李红影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3期34-36,42,共4页
通过查阅《中国学校卫生》近5年纸质期刊,查看文章“对象与方法”中有无“知情同意”或“获得伦理学审查”等信息。结果显示,获得伦理学审查或知情同意的文章884篇,各年份获得伦理学审查、知情同意及总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通过查阅《中国学校卫生》近5年纸质期刊,查看文章“对象与方法”中有无“知情同意”或“获得伦理学审查”等信息。结果显示,获得伦理学审查或知情同意的文章884篇,各年份获得伦理学审查、知情同意及总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6.29,43.58,219.83,P<0.01)。各年份获得伦理学审查、知情同意的心理学研究及总体检出率(χ^2=107.55,16.80,58.66);获得伦理学审查的干预性研究及总体检出率(χ^2=44.40,18.46);获得伦理学审查的涉及生物样本的研究检出率(χ^2=1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今后应不断加强引导和教育,加强科研人员及编辑的伦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表论文 伦理委员会 知情同意 人体受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蚌埠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心理亚健康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顾璇 李红影 +1 位作者 汤建军 万宇辉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1,28,共5页
目的研究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心理亚健康症状的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蚌埠市中学生3330名,使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 目的研究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心理亚健康症状的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蚌埠市中学生3330名,使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乡镇、城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84.46±23.38)、(188.10±24.00)、(192.09±23.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15,P<0.01);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91.48±25.24)、(186.37±2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8,P<0.01);学习日住校与不住校的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85.75±23.25)、(190.33±2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4,P<0.01)。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初中生(64.1%)低于高中生(68.9%),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6,P=0.002);不同性别、户籍、是否独生和学习日是否住校中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72、1.231、0.485、3.557,P均>0.05)。有心理亚健康症状的中学生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得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症状的中学生(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高中生、乡镇学生、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低健康技能是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健康素养是中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从提高健康素养入手,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素养 亚健康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3
作者 蒋德勤 姚荣英 +1 位作者 袁长江 胡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3所大学在校学生6176名(男生3285名,女生289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分析采用Pearso...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3所大学在校学生6176名(男生3285名,女生289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2%;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1.7%,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21.7%、13.9%和15.0%;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5%,其中3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14.7%、22.6%和7.3%;睡眠时间短、缺乏运动、吃早餐频率低、偏食、吸烟和饮酒频率高行为均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报告率较高;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亚健康 健康危险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初中阶段行为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红影 袁长江 +5 位作者 姚荣英 陶芳标 胡传来 朱鹏 汤建军 刘佳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初中阶段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早产儿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整群抽取蚌埠市1所重点中学、3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59人,以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并评... 目的分析早产儿初中阶段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早产儿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整群抽取蚌埠市1所重点中学、3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59人,以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并评定学生的行为问题,以自编的问卷调查早产儿父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儿童出生情况(包括早产史)、母亲妊娠史等。共调查早产儿257名,足月产对照2903名,对两组行为问题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产儿在初中阶段品行问题和焦虑的检出率较足月产对照儿童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母亲职业、家庭类型、家庭气氛、教育子女方、父母教育子女态度、父母教育方式、母亲怀该儿童时的孕次、母亲孕期服用保胎药、儿童出生时窒息情况和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除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外,其他因素均与对照组相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出生时窒息和母亲孕期服用保胎药为行为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母亲职业为教师、医务人员、技术人员、机关人员的和父母亲教育态度一致是早产儿童初中阶段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会对初中阶段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不利影响,需针对影响早产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早产儿青春期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问题 早产 初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