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型测温技术的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然 张志刚 安连锁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155,共5页
为了提高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电站锅炉需要进行燃烧优化。新型测温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电站锅炉状态监测水平,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包含炉内温度场测量结果的燃烧优化模型。由于缺少实际数据,对某电厂300 MW亚临界锅炉炉内煤粉的燃烧过... 为了提高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电站锅炉需要进行燃烧优化。新型测温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电站锅炉状态监测水平,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包含炉内温度场测量结果的燃烧优化模型。由于缺少实际数据,对某电厂300 MW亚临界锅炉炉内煤粉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工况下炉内的燃烧状态。利用大数据原理建立燃烧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该模型将测温技术与燃烧优化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准确预测锅炉运行参数变化对炉内温度场分布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测温技术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大数据 燃烧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重金属赋存对其释放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周玲妹 王晓兵 +4 位作者 郭豪 何浩 初茉 宋昭 张冠军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8-13,共6页
为解决煤中重金属释放对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分析了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式及迁移行为对煤炭分选、燃烧、气化和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矿物质赋存的重金属在分选过程中随灰分降低可大幅脱除,而以有机相赋存的重金属不易被脱除... 为解决煤中重金属释放对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分析了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式及迁移行为对煤炭分选、燃烧、气化和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矿物质赋存的重金属在分选过程中随灰分降低可大幅脱除,而以有机相赋存的重金属不易被脱除;煤高温转化过程中,有机结合态重金属比矿物结合态重金属更易挥发,后者挥发性受与之赋存的矿物种类影响。重金属在煤中赋存形式的研究手段主要有直接和间接2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组合使用多种方法。研究重金属的赋存和迁移行为有助于从源头控制煤中重金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热解过程有助于揭示有机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释放行为 赋存形式 煤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测温技术的电站锅炉燃烧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然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了提高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电站锅炉需要进行燃烧优化。以新型测温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包含炉内温度场测量结果的燃烧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作为燃烧优化控制算法进行优化。以某电厂30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的方法对... 为了提高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电站锅炉需要进行燃烧优化。以新型测温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包含炉内温度场测量结果的燃烧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作为燃烧优化控制算法进行优化。以某电厂30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的方法对燃烧优化控制算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锅炉运行参数受到扰动时的工况进行燃烧优化,验证了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锅炉运行参数受到扰动时,模拟退火算法作为优化算法,能够给出有效的燃烧调整指令,解决扰动产生的问题,使炉膛燃烧状态保持设定的优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燃烧优化 模拟退火算法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型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建军 张新 +3 位作者 张文龙 原海峰 刘彦鹏 党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5,共9页
通过多煤种掺配、配风方式、消旋拉杆位置、运行氧量、磨煤机出口温度、炉膛火焰温度、温度分布等优化调整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W型火焰锅炉燃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燃用无烟煤的机组R90明显偏高,是导致飞灰中碳质量分数偏高的重要原因... 通过多煤种掺配、配风方式、消旋拉杆位置、运行氧量、磨煤机出口温度、炉膛火焰温度、温度分布等优化调整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W型火焰锅炉燃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燃用无烟煤的机组R90明显偏高,是导致飞灰中碳质量分数偏高的重要原因;配风优化调整后,多处局部的CO体积分数由(3 000~5 000)×10^(-6)降低至350×10^(-6)以下,飞灰中碳质量分数降低,锅炉效率提高,NOx排放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燃用无烟煤时磨煤机出口温度可在118℃安全稳定运行;消旋拉杆优化调整后,锅炉效率提高,过热器减温水可降低10 t/h以上,飞灰中碳质量分数也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调整 锅炉效率 飞灰中碳质量分数 排烟温度 消旋拉杆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中镉的赋存对其在热解中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玲妹 郭豪 +5 位作者 初茉 畅志兵 王晓兵 张冠军 龚永强 曲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331,共9页
为了探明重金属镉元素在低阶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在铝甑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400~800℃)新疆淖毛湖煤和宝日褐煤热解过程中镉的迁移转化行为。提出了"原煤热解行为-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重金属镉的释放行为-FactSage... 为了探明重金属镉元素在低阶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在铝甑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400~800℃)新疆淖毛湖煤和宝日褐煤热解过程中镉的迁移转化行为。提出了"原煤热解行为-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重金属镉的释放行为-FactSage模拟"这一技术路线,首先在TGA反应器中考察了2种低阶煤的热解特性,其次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和电子扫描电镜研究了重金属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然后在铝甑反应器中研究重金属镉在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行为,最后结合FactSage热力学模拟计算,分层次系统地揭示重金属镉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决定了其在煤热解中的挥发性:2种低阶煤中有机结合态的镉元素比例均较高,导致低温时镉元素即可随着有机质的热分解而逸出;宝日褐煤中铁锰结合态镉元素较多,且大多分布于煤颗粒表面,受热容易分解从而导致其挥发;高温时宝日褐煤由于其SiO2含量较高,高温下熔融硅酸盐可与气态的镉元素发生反应,使镉元素的挥发率降低,而淖毛湖煤由于其含有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较多,可与矿物形成低温共熔物而导致镉元素释放率持续增加。另外,FactSage化学热力学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现象相符。计算表明镉是一种易挥发的元素,低温时煤中的镉元素几乎全部以气态单质镉的形式挥发,镉不与煤中Si,Al,Cl,Fe和碱金属等元素反应,但是这些矿物对镉元素进行吸附或包裹会影响镉元素在热解中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镉 释放行为 热解 赋存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束式除雾器结构优化数值模拟及高效除雾器研制 被引量:8
6
作者 邱桂芝 张志刚 +4 位作者 宋寅 郭婷婷 王海刚 贾嘉 王鹤麒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0,共7页
为配合烟尘超低排放改造,基于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管束式除雾器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将双筒结构引入管束式除雾器,通过改变筒体结构和叶片结构参数,分析得到了管束式除雾器对不同粒径液滴的脱除... 为配合烟尘超低排放改造,基于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管束式除雾器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将双筒结构引入管束式除雾器,通过改变筒体结构和叶片结构参数,分析得到了管束式除雾器对不同粒径液滴的脱除效率和除雾器压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筒结构+多级串联是提高除雾效率,特别是提高小液滴脱除效率的有效方法;曲线型叶片出口角、叶长和叶片数变化会对除雾效率和压降造成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3种高效管束式除雾器型式并经冷态试验台验证,其中1种优选构型已在某电厂300 MW机组除雾器改造中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除雾器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在机组50%~100%的宽负荷范围内,烟尘排放质量浓度均小于5 mg/m3(标态,干基,6%O_2),机组满负荷时除雾器最大阻力小于30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束式除雾器 数值模拟 烟气脱硫 除雾效率 烟尘超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气氛下煤和生物质灰熔融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冠军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65-69,共5页
为了揭示还原气氛下煤和生物质灰在高温转化过程中的熔融特性,利用灰熔融性测试、高温在线XRD,考察了生物质添加对灰熔融特征温度的影响,探讨了矿物相的分解、还原和相变反应,SiO_2-CaO二元相图验证了硅酸盐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 为了揭示还原气氛下煤和生物质灰在高温转化过程中的熔融特性,利用灰熔融性测试、高温在线XRD,考察了生物质添加对灰熔融特征温度的影响,探讨了矿物相的分解、还原和相变反应,SiO_2-CaO二元相图验证了硅酸盐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麦秸明显降低了灰熔融特征温度,软化温度和变形温度呈现单调的下降趋势。当生物质质量分数达到50%时,灰的流动温度和半球温度达到最低值。生物质的高硅含量使其具有较高的ΔT_(FT-DT)值,同时高K_2O含量又使其变形温度较低。高温时,碳酸盐和硫酸盐发生分解反应,铁氧化物和硫酸盐被还原为金属态铁和硫化物,简单氧化物与SiO_2合成硅酸盐。灰的熔融特征温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无定型物的生成速率和软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气氛 生物质 灰熔融 HT-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泡沫铝合金压缩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苗莉莉 王晓茹 +2 位作者 石阳 崔玉舸 张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29,共6页
对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的不同孔径、不同材质的Al-Si和Al-Mg泡沫铝合金进行了压缩试验和电磁屏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铝镁合金泡沫铝压缩过程中无明显断裂阶段,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泡沫铝合金整体表现出较好的塑性特征;同... 对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的不同孔径、不同材质的Al-Si和Al-Mg泡沫铝合金进行了压缩试验和电磁屏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铝镁合金泡沫铝压缩过程中无明显断裂阶段,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泡沫铝合金整体表现出较好的塑性特征;同种材质的泡沫铝材料中,随着孔隙率P的增加,泡沫铝的屈服强度σ_(0.2)以及弹性模量E均随之下降,但孔径大小对屈服强度σ_(0.2)以及弹性模量E的影响较小;随着孔隙率P的降低或者孔径的减小,泡沫铝的反射损耗与吸收损耗增大,从而泡沫铝的电磁屏蔽能力升高,研究表明泡沫铝的电磁屏蔽能力与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无关;孔隙率的变化对泡沫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相对于改变其他条件对电磁屏蔽的影响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压缩性能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