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0 MW机组锅炉掺烧劣质煤技术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玲妹 张冠军 +2 位作者 朱宪然 李皓宇 焦开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共7页
为了减少炉膛结渣,优化劣质煤掺烧和提高电厂收益,通过劣质煤掺烧比例、磨煤机组合方式、炉膛火焰温度、还原气体分布、SO_2质量浓度、结渣行为等现场试验,研究了600 MW亚临界机组锅炉掺烧劣质煤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机组可采用3台磨... 为了减少炉膛结渣,优化劣质煤掺烧和提高电厂收益,通过劣质煤掺烧比例、磨煤机组合方式、炉膛火焰温度、还原气体分布、SO_2质量浓度、结渣行为等现场试验,研究了600 MW亚临界机组锅炉掺烧劣质煤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机组可采用3台磨煤机掺烧中高硫分煤的方式安全运行,最大掺烧比例为37%,锅炉未出现明显的结渣现象;在最大掺烧比例时,烟气SO_2质量浓度明显上升,但脱硫系统仍有较大裕度;经济性评价表明尽管掺烧小幅增加了供电煤耗,但劣质煤价格低廉使发电成本明显降低。现场试验和经济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为同类型机组优化掺烧劣质煤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掺烧 数值模拟 结渣 经济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组调峰对汽轮机导汽管焊缝开裂的影响及动态应力测试技术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鑫 蔡文河 +1 位作者 董树青 王智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3-237,共5页
从近年来多台火电机组出现的高压导汽管焊缝开裂事故出发,结合电站异种钢焊接接头早期失效问题,阐述了火电机组调峰时疲劳载荷对金属部件失效的影响,首次提出了采用高温应变片对超临界机组的导汽管焊缝动态应力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对... 从近年来多台火电机组出现的高压导汽管焊缝开裂事故出发,结合电站异种钢焊接接头早期失效问题,阐述了火电机组调峰时疲劳载荷对金属部件失效的影响,首次提出了采用高温应变片对超临界机组的导汽管焊缝动态应力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对某调峰机组高压导汽管焊缝多点应变的实际测试,形成了一套从现场应变片布置到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路线,为下一步实现机组焊缝动态应力的在线监测、定量描述机组变负荷运行时疲劳载荷对承压管道焊缝开裂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调峰 汽轮机汽管 焊缝 疲劳载荷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煤粉锅炉炉膛传热分区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彦鹏 李斌 肖显斌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3,共6页
针对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布置和分级燃烧的特点,在苏联1973年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中分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区计算方法,建立新的一维炉膛换热模型。该模型将炉膛从冷灰斗底部到折焰角分成Ⅰ—Ⅴ5个区段,建立... 针对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布置和分级燃烧的特点,在苏联1973年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中分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区计算方法,建立新的一维炉膛换热模型。该模型将炉膛从冷灰斗底部到折焰角分成Ⅰ—Ⅴ5个区段,建立各区段的能量平衡方程。采用C语言编程,利用渐次逼近法迭代计算,能够得到沿炉膛高度方向上的烟气温度分布变化趋势和各区段的水冷壁热负荷。以某超临界600 MW机组煤粉锅炉为例,进行了炉膛传热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分区计算方法在3种典型工况下得到的炉膛出口烟温与设计值的偏差均小于零维模型计算的偏差。该模型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可为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煤粉锅炉 分区段方法 炉膛换热 一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耦合制氢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99
4
作者 曹蕃 郭婷婷 +4 位作者 陈坤洋 金绪良 张丽 杨钧晗 殷爱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87-2200,共14页
大规模开发利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清洁低碳能源转型的共识,但因其存在随机波动性和间歇性强的缺点,在风电渗透率高的地区或孤网系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风电耦合制氢技术可发挥氢能长周期大规模储能和多元化产品输出的优势... 大规模开发利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清洁低碳能源转型的共识,但因其存在随机波动性和间歇性强的缺点,在风电渗透率高的地区或孤网系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风电耦合制氢技术可发挥氢能长周期大规模储能和多元化产品输出的优势,在未来风电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综述近二十年来风电耦合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并网型和离网型风电耦合制氢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性进行评价,并针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从系统优化设计、运行策略制定以及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性评价等方面给出进一步发展方向建议。最后,根据我国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等提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风电耦合制氢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风电 并网 离网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混煤掺烧与优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英敏 张志刚 +2 位作者 张文君 朱宪然 叶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633-5638,共6页
针对火电厂混煤掺烧的实际特点,建立火电机组混煤掺烧与优化系统。系统包括智能储煤模块、制粉优化模块和经济效益模块3个功能模块。系统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和专家规则对进厂煤种进行智能储煤;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粒子群优化(particle... 针对火电厂混煤掺烧的实际特点,建立火电机组混煤掺烧与优化系统。系统包括智能储煤模块、制粉优化模块和经济效益模块3个功能模块。系统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和专家规则对进厂煤种进行智能储煤;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制粉系统进行优化管理得到合理配煤比例,使混煤掺烧达到安全、经济和环保的作用;并设计掺烧收益模块,进行经济性分析。针对内蒙某电厂实际情况,开发火电机组混煤掺烧与优化系统。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可对各个煤种进行分类储煤,并得到最佳掺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掺烧 配煤方案 数学模型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 掺烧收益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水汽中有机物高温分解和腐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金绪良 曹蕃 郭婷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1,共4页
水汽中有机物的存在是造成热力系统腐蚀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研究锅炉水汽中有机物的高温分解特性以及对系统的腐蚀特性十分必要。通过高压釜动态模拟试验分析了电厂锅炉水汽中有机物分解特性,利用XRD、SEM等手段研... 水汽中有机物的存在是造成热力系统腐蚀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研究锅炉水汽中有机物的高温分解特性以及对系统的腐蚀特性十分必要。通过高压釜动态模拟试验分析了电厂锅炉水汽中有机物分解特性,利用XRD、SEM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指示试片的腐蚀特征和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高温下水汽中有机物分解会在金属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程度受水样pH的影响比较明显。提高水汽pH可以减轻有机物对金属表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水汽 热力系统 有机物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奥氏体耐热钢抗蒸汽氧化性的研究与使用现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骏 蔡文河 +3 位作者 杜双明 董树青 谌康 郑准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140,共8页
奥氏体钢内壁喷丸处理作为一种新的提高材料抗蒸汽氧化性的技术,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受热面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概述了传统奥氏体钢在蒸汽氧化过程中氧化皮的形成结构,材料临界Cr含量crit NCr对富Cr层形成的影响,以及氧化皮结构... 奥氏体钢内壁喷丸处理作为一种新的提高材料抗蒸汽氧化性的技术,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受热面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概述了传统奥氏体钢在蒸汽氧化过程中氧化皮的形成结构,材料临界Cr含量crit NCr对富Cr层形成的影响,以及氧化皮结构与临界Cr含量crit NCr的关系。奥氏体钢内壁喷丸处理提高抗蒸汽氧化性的机理为:喷丸在管子内表面形成一层微米级厚度的喷丸层,喷丸层中晶粒碎化、晶格畸变、位错增多,在蒸汽氧化过程中,为基体内的Cr原子向表面扩散提供短路通道,使喷丸层表面Cr浓度提高,以形成富Cr层,减小氧化速率,提高抗蒸汽氧化性。归纳得出国内外关于喷丸奥氏体钢与传统钢管在600~750℃温度范围内,抗蒸汽氧化性的顺序依次为:600~700℃温度下,喷丸SUPER304(S30432)>喷丸TP347H≈喷丸TP321H≈TP310HCbN(HR3C)>SUPER304≈TP347HFG>TP304≈TP347H>TP321H;700~750℃下,TP310HCbN(HR3C)>喷丸TP347H>喷丸TP321H。同时归纳了喷丸工艺中,各因素对喷丸效果的影响,喷丸层质量的金相和硬度评价方法,以及目前喷丸奥氏体钢的实际应用现状。最后分析了喷丸奥氏体钢关于加工、焊接以及使用寿命等仍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喷丸工艺向马氏体钢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奥氏体耐热钢 喷丸 氧化皮 抗蒸汽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废水烟道蒸发工艺协同脱汞效率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坤洋 郭婷婷 +2 位作者 贾西部 曹蕃 袁园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以某燃煤电厂6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脱硫废水(人工配制)烟道蒸发试验,探索了协同脱汞的可行性,并讨论了脱硫废水氯离子质量浓度与机组运行负荷等对脱汞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脱硫废...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以某燃煤电厂6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脱硫废水(人工配制)烟道蒸发试验,探索了协同脱汞的可行性,并讨论了脱硫废水氯离子质量浓度与机组运行负荷等对脱汞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脱硫废水喷射至烟道进行雾化干燥的协同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烟气中HCl含量,而且能促使更多Hg^0转化为较易被飞灰吸附的Hg^(2+),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和烟气汞的减排;废水中的氯离子对脱汞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当废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由21 250 mg/L增加至36 500 mg/L时,烟气中气态汞的协同脱除效率由95%降至58%;与机组低负荷运行时协同脱汞效率相比,高负荷条件下协同脱汞效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脱硫废水 烟道蒸发 氯离子 H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炉膛换热计算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皓宇 刘彦鹏 高智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80-185,共6页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炉膛校核热力计算,以前苏联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中分区计算方法为基础,通过结合煤粉燃烧一维阻塞流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区段——一维炉膛换热计算模型。该模型形式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得到沿炉膛高度方向...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炉膛校核热力计算,以前苏联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中分区计算方法为基础,通过结合煤粉燃烧一维阻塞流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区段——一维炉膛换热计算模型。该模型形式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得到沿炉膛高度方向烟气平均温度分布和区段水冷壁热负荷,而且还可以获得飞灰含碳量。以某66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为例,进行了炉膛传热热力计算。结果表明:与标准方法中的零维模型相比,该文所提出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误差较小,可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 一维模型 煤燃烧模型 炉膛传热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碱性吸附剂脱汞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柄 王海刚 +3 位作者 胡冬 陈坤洋 金绪良 殷爱鸣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8-213,共6页
燃煤电厂汞污染已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燃煤电厂最成熟的脱汞技术是活性炭喷射技术,但活性炭需要进一步改性且应用成本较高,因此,各类吸附剂脱汞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依托大唐阳城电厂7号机组碱性吸附剂脱除系统,利用安大略... 燃煤电厂汞污染已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燃煤电厂最成熟的脱汞技术是活性炭喷射技术,但活性炭需要进一步改性且应用成本较高,因此,各类吸附剂脱汞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依托大唐阳城电厂7号机组碱性吸附剂脱除系统,利用安大略湿化学取样方法(OHM)对NaHCO3干粉的汞脱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SCR的反应温度下NaHCO3能够将大部分Hg0和少量Hg2+转化为HgP,且当NaHCO3喷射量为480 kg/h时,HgP转化率已接近最大。所做研究为燃煤烟气脱汞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OHM汞采样 碱性吸附剂 脱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中间点过热度低问题研究
11
作者 刘彦鹏 高智溥 +2 位作者 高向阳 杨磊 李乐义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6,共5页
以某660 MW高效超超临界锅炉为对象,针对锅炉出现的中间点过热度低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燃烧调整等手段提高中间点过热度,改善机组运行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关小燃烧器中心风、调整内外二次风旋流强度、降低炉底漏风、使用下层磨煤机运行... 以某660 MW高效超超临界锅炉为对象,针对锅炉出现的中间点过热度低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燃烧调整等手段提高中间点过热度,改善机组运行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关小燃烧器中心风、调整内外二次风旋流强度、降低炉底漏风、使用下层磨煤机运行、灵活利用上层燃尽风等方法对中间点过热度的提高效果明显,其结论对同类型机组的设计与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中间点过热度 燃烧调整 旋流燃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参数发电机组腐蚀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12
作者 徐文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4,共3页
在某600MW发电机组大修过程中,发现汽轮机低压缸的叶片和隔板发生了腐蚀。从腐蚀形貌,腐蚀产物成分和工作情况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汽轮机产生腐蚀的原因为氯离子腐蚀,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低压缸 氯离子 腐蚀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SD-Teager时频分析的引风机转子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贵基 孙军科 +5 位作者 王晓龙 伍小林 周福成 崔彦亭 吴韬 胥佳瑞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27,167,共8页
为了自适应确定奇异谱分解(SSD)信号处理过程的奇异谱分量个数,实现信号自动分解处理,融合互信息判据对SSD的迭代停止条件进行改进。然后结合Teager能量算子解调优良的时频分辨能力以及信号特征跟踪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SSD-Teager时频... 为了自适应确定奇异谱分解(SSD)信号处理过程的奇异谱分量个数,实现信号自动分解处理,融合互信息判据对SSD的迭代停止条件进行改进。然后结合Teager能量算子解调优良的时频分辨能力以及信号特征跟踪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SSD-Teager时频分析的引风机转子故障诊断方法。通过仿真信号分析验证所提方法对于含噪多分量信号的处理能力,并利用现场实测引风机转子不对中故障振动信号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呈现信号的整体时频特征,与传统的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相比分析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风机转子 故障诊断 改进奇异谱分解 Teager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处理对S30432钢650℃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智春 蔡文河 +3 位作者 韩哲文 王建国 董树青 蒋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目的提高S30432钢的抗蒸汽氧化性能。方法对S30432钢管进行内表面喷丸处理。在蒸汽氧化实验平台上,对喷丸和未喷丸的S30432钢管进行蒸汽氧化实验,对比研究了其在650℃水蒸汽中的氧化行为。用分析天平测量了试样的增重变化,通过扫描电镜... 目的提高S30432钢的抗蒸汽氧化性能。方法对S30432钢管进行内表面喷丸处理。在蒸汽氧化实验平台上,对喷丸和未喷丸的S30432钢管进行蒸汽氧化实验,对比研究了其在650℃水蒸汽中的氧化行为。用分析天平测量了试样的增重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氧化皮表层形貌和氧化层显微结构。结果未喷丸的S30432钢管氧化增重呈抛物线规律,而喷丸后的试样具有完全抗氧化性。未喷丸S30432钢试样表面生成富Fe氧化物,在200 h左右发生失稳氧化,氧化皮快速增厚,500 h时氧化皮厚度达到13μm。喷丸处理后,氧化皮富Cr且很薄,约0.5μm,具有良好的保护性。结论喷丸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S30432钢的抗蒸汽氧化性能,通过抑制失稳氧化的发生,使表面快速生成完整的富Cr氧化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0432钢 蒸汽氧化 喷丸 氧化皮 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燃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加护 王小涛 +1 位作者 高硕 张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0-446,共7页
为了探究掺烧生物质燃气对燃煤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选取某电厂亚临界300 MW锅炉作为研究对象,搭建生物质燃气与煤粉的混合燃烧模型,对纯燃煤工况和混燃工况开展数值模拟,其中混燃工况按锅炉总输入热量的20%计算生物质燃... 为了探究掺烧生物质燃气对燃煤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选取某电厂亚临界300 MW锅炉作为研究对象,搭建生物质燃气与煤粉的混合燃烧模型,对纯燃煤工况和混燃工况开展数值模拟,其中混燃工况按锅炉总输入热量的20%计算生物质燃气量,通过改变生物质燃气的喷口位置分析炉膛内的速度场、温度场、烟气组分及污染物NO_x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纯燃煤工况相比,掺烧生物质燃气后炉膛最高温度、出口烟温和NO体积分数降低;在不改变炉膛总体结构的情况下,生物质燃气喷口位置对炉膛温度分布和NO排放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掺烧 生物质燃气 烟气组分 污染物排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沉积转化特性及对灰熔融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海平 时浩 +2 位作者 李昕耀 蒋炎飞 刘彦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7-266,共10页
Na_(2)SO_(4)是加剧高碱煤沾污结渣特性的重要中间物质。为阐明炉内固相Na_(2)SO_(4)生成转化机理及对灰熔融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气相反应动力学分析了Na_(2)SO_(4)(g)的生成,总结了渣层不同温度下Na_(2)SO_(4)的沉积和转化特性,通过灰熔... Na_(2)SO_(4)是加剧高碱煤沾污结渣特性的重要中间物质。为阐明炉内固相Na_(2)SO_(4)生成转化机理及对灰熔融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气相反应动力学分析了Na_(2)SO_(4)(g)的生成,总结了渣层不同温度下Na_(2)SO_(4)的沉积和转化特性,通过灰熔融性和高温矿物演变实验研究了Na_(2)SO_(4)的高温转化及对灰熔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SO_(4)(g)是气相Na的主要赋存形式。900℃及以下Na_(2)SO_(4)(g)大量凝结并沉积,中低温渣层中的Na_(2)SO_(4)稳定存在。渣层温度沿径向升高,沉积于高烟温区域灰渣外层的Na_(2)SO_(4)熔融,并发生高温转化,与飞灰中石英、刚玉等矿物发生铝硅酸化反应,1 000℃左右大量生成钠长石,硫酸钠含量高时生成钠霞石,高于1100℃进一步转化为钙钠长石、青金石、蓝方石等矿物。Na_(2)SO_(4)高温下转化为低熔点含钠铝硅酸盐,其助熔共晶效应导致灰熔融温度大幅降低,加剧结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SO_(4) 反应动力学 固相沉积 矿物转化 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600MW机组锅炉结焦原因分析及预警软件开发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彦鹏 李皓宇 +3 位作者 李兴旺 高智溥 黄治军 肖海平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124,共7页
以某600 MW机组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为对象,针对其掺烧劣质煤出现的屏式受热面底部结焦问题,对焦块进行了SEM、XRD分析,对煤灰成分、灰熔点进行了测试,认为低灰熔点煤掺配比例不当是导致结焦的主要原因,并从精准配煤掺烧的角度提出解决... 以某600 MW机组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为对象,针对其掺烧劣质煤出现的屏式受热面底部结焦问题,对焦块进行了SEM、XRD分析,对煤灰成分、灰熔点进行了测试,认为低灰熔点煤掺配比例不当是导致结焦的主要原因,并从精准配煤掺烧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根据不同混煤的测试数据建立了灰熔点蚁群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与现场测量的屏底烟温进行比较,获得了不同混煤的最大掺配比例曲线。同时,开发了电站锅炉结焦预警软件平台,在该平台的指导下,运行人员根据不同的负荷,最高已经将掺烧比例由原来的15%~20%提高至40%以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结焦 灰熔点 配煤掺烧 神经网络 预警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水冷壁管的泄漏原因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9
18
作者 谌康 蔡文河 +4 位作者 杜双明 董树青 高大伟 杨志博 李旌鑫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67,共6页
某电站锅炉水冷壁管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数次泄漏,利用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检测等方法对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管段化学成分、硬度满足标准要求,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轻度球化。泄漏点位于同一根管的... 某电站锅炉水冷壁管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数次泄漏,利用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检测等方法对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管段化学成分、硬度满足标准要求,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轻度球化。泄漏点位于同一根管的多处横向裂纹处,裂纹起裂于向火侧内壁中部位置的螺旋附近。水冷壁管内壁存在垢层,炉水在氧化铁垢下方和螺旋的缝隙内发生介质浓缩,该处溶解氧和介质浓度急剧增加,产生电化学腐蚀。向火侧管壁承受较大的交变热应力,在热疲劳载荷作用下,在内壁腐蚀缺陷处起裂扩展,裂纹经过疲劳和腐蚀的共同作用,发生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壁管 腐蚀 介质富集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模型的柴油机空气管理系统故障诊断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英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10280-10286,共7页
柴油机作为重要的动力机械,其性能监测和故障诊断得到重视。而柴油机空气管理系统故障包括进气系统漏气、堵塞和废气再循环(EGR)阀卡涩等,故障将会导致排放恶化和经济性下降。针对空气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柴油机作为重要的动力机械,其性能监测和故障诊断得到重视。而柴油机空气管理系统故障包括进气系统漏气、堵塞和废气再循环(EGR)阀卡涩等,故障将会导致排放恶化和经济性下降。针对空气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数学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的融合模型,针对进气歧管漏气、中冷器堵塞,EGR阀卡滞等故障进行诊断研究。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建立EGR流量模型、充气系数模型和基于数据驱动建模的方法建立充气系数模型、进气压力波动幅值模型,利用奇偶方程法进行残差生成器的设计并生成三个残差信号,通过仿真分析可得到故障和残差值之间的映射矩阵,最后,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故障诊断系统能准确地诊断出空气管理系统的漏气直径为5 mm、堵塞至进气流量减少10%和EGR阀卡滞故障在关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管理系统 数学模型 数据驱动 融合模型 奇偶方程 结构化残差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光伏并网系统大扰动电压振荡机制及优化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尚文 杨海超 +2 位作者 郑超 李惠玲 杨明玉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光伏发电并网规模持续增长,改变了电力系统大扰动后的动态特性。文章建立了计及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功能的光伏发电系统机电暂态仿真模型。针对故障后联系阻抗显著增大的光伏弱交流并网系统,分析了光伏低电压穿... 光伏发电并网规模持续增长,改变了电力系统大扰动后的动态特性。文章建立了计及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功能的光伏发电系统机电暂态仿真模型。针对故障后联系阻抗显著增大的光伏弱交流并网系统,分析了光伏低电压穿越的恢复过程对系统行为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因光伏频繁进入LVRT引起系统电压周期性振荡的机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缓解应对措施。最后,面向西藏中部光伏高渗透实际电网,仿真复现了大扰动后系统振荡现象,验证了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低电压穿越 弱交流并网系统 周期性振荡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