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电力系统下燃煤机组深度节能技术研究
1
作者 蒋寻寒 王文阳 +2 位作者 祝海义 吴仲 陈开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9-372,共4页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占比日趋增加,燃煤机组作为重要的能源压舱石,需要在更宽的负荷范围内运行。传统的宽负荷节能技术忽略了很多特殊工况与相应损失,需要有大的改进。基于低负荷下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需要与机理分析,系统梳理...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占比日趋增加,燃煤机组作为重要的能源压舱石,需要在更宽的负荷范围内运行。传统的宽负荷节能技术忽略了很多特殊工况与相应损失,需要有大的改进。基于低负荷下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需要与机理分析,系统梳理并指出了中低负荷下的特殊损失,以真正实现平均煤耗最低,同时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些重要问题,并结合全工况节能的先进理念,对于其中的部分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机组 节能 宽负荷运行 深度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真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7,共10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引领下,碳捕集技术正在大力发展,成为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由于化石燃料存量逐渐减少和价格持续攀升,寻求新型环保绿色燃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碳捕集耦合可再生能...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引领下,碳捕集技术正在大力发展,成为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由于化石燃料存量逐渐减少和价格持续攀升,寻求新型环保绿色燃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碳捕集耦合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等,将传统化石能源充分低碳利用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如合成气、甲烷、甲醇、甲酸等,可以大规模实现低碳减排,减少能源和化工原料缺口,增加经济收益,带动绿色产业强劲增长,符合国家绿色环保战略规划。通过分析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主流技术路线、主要设备及示范工程发展情况等,指出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并对其工业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合成气 甲烷 甲醇 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盛明珺 何智龙 +3 位作者 陈云 解翔 师玉鑫 童国庆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5-793,共9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其封装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封装技术在太阳能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电池的稳定性、寿命和性能。随着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迅速提升,器件的稳定性成为制约其产业化的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其封装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封装技术在太阳能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电池的稳定性、寿命和性能。随着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迅速提升,器件的稳定性成为制约其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介绍了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的研究现状,将封装工艺分为三类:玻璃-玻璃封装、无机材料封装、有机复合材料封装。然后,讨论了三种封装技术的封装方法、优势和发展。最后,总结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为制备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封装 稳定性 光电转换效率(P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低负荷下燃烧与汽水侧耦合模拟研究
4
作者 马启磊 彭志福 +5 位作者 姚杨 马仑 陈曦 韩磊 方庆艳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622-7633,I0038,共13页
深度调峰背景下,水冷壁壁温及管内工质特性对低负荷下锅炉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借助Fluent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ctions,UDF)双向迭代耦合策略,开展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在低负荷下燃烧与汽水侧耦合模拟,探究锅炉配风... 深度调峰背景下,水冷壁壁温及管内工质特性对低负荷下锅炉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借助Fluent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ctions,UDF)双向迭代耦合策略,开展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在低负荷下燃烧与汽水侧耦合模拟,探究锅炉配风方式、磨煤机组合方式对炉内燃烧、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工质温度、传热系数及管壁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锅炉出口氧量、飞灰含碳量、水冷壁温度、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与现场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耦合模拟结果可靠。缩腰和均等配风方式下飞灰含碳量最低;倒塔配风下管内工质出口温度最高、正塔次之、缩腰再次之、均等最低;均等和缩腰配风下管壁温度沿高度逐渐升高,而倒塔配风下壁温度较高且高温区范围较大。投运ABC或BCD磨时,炉内温度分布相对均匀,且飞灰含碳量较低(ABC磨:1.03%、BCD磨:1.26%);ABC磨下管内工质温度升高最快、工质温度最高,DEF磨下管内工质温度增加最慢、工质温度最低;DEF磨下管壁温度明显低于ABC磨和BCD磨。该研究可为锅炉实际低负荷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 耦合模拟 燃烧侧 汽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自监督学习的弱标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邢海波 李杰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针对数据样本弱标记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自监督学习的新方法,在无故障标记样本中提取潜藏故障特征。该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时域编码器和频域编码器来分别提取时域和频域的特征表示;然后设计了一种时频自监督学习... 针对数据样本弱标记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自监督学习的新方法,在无故障标记样本中提取潜藏故障特征。该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时域编码器和频域编码器来分别提取时域和频域的特征表示;然后设计了一种时频自监督学习模型来增强时域与频域特征之间的相互预测能力;最后为了优化该模型的学习过程,设计了一种新型交叉相关矩阵损失函数,有效提升了模型对复杂故障模式的捕捉能力。采用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故障公开数据集和帕德博恩大学轴承公开数据集进行方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少数故障标签(5%故障标记)的数据下取得了优异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时频域特征 自监督学习 弱标记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长径比生物质圆柱颗粒阻力模型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汪靖良 江茂强 +4 位作者 方庆艳 马仑 马启磊 彭志福 殷春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72-4382,I0021,共12页
生物质颗粒常用于煤粉锅炉掺烧发电,颗粒呈现为大粒径和长圆柱体的特点,目前缺乏这类颗粒相关的阻力模型。该文针对常用生物质秸秆颗粒(长径比为L/D=9:1的长圆柱体),采用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对固定颗粒绕流特性及阻力模型开展... 生物质颗粒常用于煤粉锅炉掺烧发电,颗粒呈现为大粒径和长圆柱体的特点,目前缺乏这类颗粒相关的阻力模型。该文针对常用生物质秸秆颗粒(长径比为L/D=9:1的长圆柱体),采用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对固定颗粒绕流特性及阻力模型开展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在较宽雷诺数(10≤Re≤800)和入射角(0°≤θ≤90°)范围内,拟合阻力系数(C_(D))的新关联式。结果表明:1)在雷诺数范围为(500≤Re≤800)及入射角度θ≤15°时,圆柱绕流呈现不稳定状态。圆柱体投影面积在θ=15°达到最大后开始减少,而入射角的变化,导致背风面形成较小的回流区,从而减小颗粒表面上的压力差,C_(D)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少。而雷诺数的增加同样使得压差阻力变小,因此C_(D)呈现递减趋势;2)对于长圆柱体颗粒,Hölzer和Sommerfeld的一般关联式在0°<θ<90°中间角度的阻力系数估计过高,其程度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加剧;3)新拟合阻力关联式与原始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1.8%,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为6.7×10^(-2),为长圆柱体生物质大颗粒气固两相动力学提供更精确的阻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体颗粒 高长径比 生物质 阻力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双切圆锅炉低负荷下燃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彭志福 韩磊 +5 位作者 周福 潘存华 马启磊 马仑 杨敏锐 方庆艳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5-251,共7页
在深度调峰背景下,现有煤电机组常需在低负荷下运行。基于此,对某1 000 MW双切圆锅炉在低负荷下燃烧及NO_(x)排放特性开展了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模拟与现场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负荷下,正塔配风飞灰含碳量最高,... 在深度调峰背景下,现有煤电机组常需在低负荷下运行。基于此,对某1 000 MW双切圆锅炉在低负荷下燃烧及NO_(x)排放特性开展了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模拟与现场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负荷下,正塔配风飞灰含碳量最高,缩腰和均等配风方式下飞灰含碳量最低,但4种配风方式下锅炉出口NO浓度差异相对较小。BCD磨下飞灰含碳量最低、NO浓度最高,DEF磨下飞灰含碳量最高、NO浓度最低。燃尽风风率为15%和20%情况下,飞灰含碳量维持在1.0%左右,但当燃尽风风率达到25%时,飞灰含碳量增加到2.5%左右,而NO浓度随着燃尽风风率增加轻微降低。现场试验表明,均等配风和缩腰配风方式下飞灰含碳量相对较低,过热蒸汽温度较高,且均等配风方式下锅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配风方式,达到93.39%。综上所述,推荐低负荷运行时采用ABC磨(或BCD磨)、燃尽风风率控制在20%左右且均等配风方式运行,可达到高效低NO_(x)燃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双切圆燃烧 低负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甲醇耦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系统研究
8
作者 张彬怡 孙少东 +3 位作者 姚谦 蔡文河 张惠宇 李成新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8-4669,共12页
针对某大型煤化工厂产生的约15000 m^(3)/h(标准工况)非渗透气作为废气燃料直接火炬燃烧导致的能源浪费问题,提出在原有煤制甲醇系统中引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系统,开展煤化工与SOFC和透平发电技术耦合技术研究。使用仿真软件... 针对某大型煤化工厂产生的约15000 m^(3)/h(标准工况)非渗透气作为废气燃料直接火炬燃烧导致的能源浪费问题,提出在原有煤制甲醇系统中引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系统,开展煤化工与SOFC和透平发电技术耦合技术研究。使用仿真软件Aspen Plus建立煤制甲醇耦合SOFC系统的工艺流程,模拟SOFC进气温度、电流密度、气体利用率以及制甲醇流程弛放气循环比例对系统功率、效率的影响,并计算该耦合方案的经济成本。结果表明,与原煤制甲醇系统相比,非渗透气回收100%,其中85%用于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额外产生13000 kW的电力,综合能量利用率提升2%,该系统在能源有效利用和缓解化工厂用电压力方面具有优越性,为现代煤化工产业绿色转型与SOFC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甲醇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二甲醚对胺类少水吸收剂CO_(2)捕集性能及分相机理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侯大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9,共9页
化学吸收法是重要的CO_(2)捕集技术,其中少水吸收剂因具有捕集速率较快、CO_(2)吸收负荷较高和再生能耗较低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以1,3-丙二胺(DAP)/四甲基乙二胺(TMEDA)/H_(2)O为基础的化学吸收剂具有良好的CO_(2)捕集性能,而利用物理... 化学吸收法是重要的CO_(2)捕集技术,其中少水吸收剂因具有捕集速率较快、CO_(2)吸收负荷较高和再生能耗较低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以1,3-丙二胺(DAP)/四甲基乙二胺(TMEDA)/H_(2)O为基础的化学吸收剂具有良好的CO_(2)捕集性能,而利用物理溶剂替换部分H_(2)O所得胺类少水吸收剂可进一步降低再生能耗。在DAP/TEMEA/H_(2)O中加入二乙二醇二甲醚(DMEDEG),制得胺类少水吸收剂DAP/TEMEA/DMEDEG/H_(2)O。研究了m(DMEDEG):m(H_(2)O)对DAP/TEMEA/DMEDEG/H_(2)O CO_(2)吸收、解吸性能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DAP/TMEDA/DMEDEG/H_(2)O的反应和分相机理,并研究了DAP/TMEDA/DMEDEG/H_(2)O的腐蚀性和再生能耗。结果表明,将DAP/TMEDA/DMEDEG/H_(2)O中DAP+TMEDA质量分数固定为50%,当m(DMEDEG):m(H_(2)O)为1:9时,DAP/TMEDA/DMEDEG/H_(2)O具有最大CO_(2)循环负荷(3.549 mol/kg);DAP与CO_(2)反应主要生成氨基甲酸酯(DAPCOO-),并且中间产物(DAP+COO-)更容易使TMEDA质子化;一定条件下腐蚀20#碳钢试片7 d,DAP/TMEDA/DMEDEG/H_(2)O的缓蚀率为-1.035;相同条件下,DAP/TMEDA/DMEDEG/H_(2)O的再生能耗(4.13 GJ/t左右)略低于质量分数为30%的单乙醇胺的再生能耗(4.20 GJ/t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类少水吸收剂 CO_(2)捕集 二乙二醇二甲醚 分相机理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峰机组汽轮机初凝区低压缸材料的点蚀行为研究
10
作者 慕晓炜 闪志刚 +6 位作者 李大才 陈皓 刘德胜 匡磊 崔晓峰 张达光 贺明鹏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1,共7页
火电厂深度调峰是新能源快速发展情况下的必然趋势,由此导致汽轮机初凝区前移、低压缸腐蚀加剧。通过电化学测试、试样失重以及金属表面形貌特征分析(金相显微镜、SEM、EDS、XRD等),研究了模拟初凝区条件下,Cl^(–)、SO_(4)^(2–)、CH_(... 火电厂深度调峰是新能源快速发展情况下的必然趋势,由此导致汽轮机初凝区前移、低压缸腐蚀加剧。通过电化学测试、试样失重以及金属表面形貌特征分析(金相显微镜、SEM、EDS、XRD等),研究了模拟初凝区条件下,Cl^(–)、SO_(4)^(2–)、CH_(3)COO^(–)(乙酸根)3种阴离子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Cl^(–)与SO_(4)^(2–)质量浓度比下汽轮机低压缸材料2Cr13钢的点蚀特性。试验结果表明:2Cr13钢随阴离子离子质量浓度升高而腐蚀速率相应增加,最大腐蚀速率出现在为2:1时,其值为0.09523 g/(m^(2)·h);各试样都观察到点蚀现象发生,点蚀数量随着阴离子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也随之增加;随着的变化,Cl^(–)与SO_(4)^(2–)在2Cr13钢金属表面由位点竞争吸附效应变化到相互协同效应,导致均匀腐蚀与点蚀均加剧;初凝区中氯离子和硫酸根会促进2Cr13钢的腐蚀,电厂实际运行中应当采取防止凝汽器管泄漏、有效清除阳树脂碎颗粒等措施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R13钢 调峰 点蚀 汽轮机 初凝区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调峰运行的复合高压供汽系统研究
11
作者 鲁丛明 张攀 +2 位作者 吕博 罗杨 徐挺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07-512,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应调峰运行的中高压复合供汽系统。主体采用压力匹配器,利用主蒸汽抽再热蒸汽实现对外供热,当负荷降低时,采用中调门参调的方式,结合蒸汽压缩机压缩提压,以维持进入匹配器的再热蒸汽压力在设计点压力,让压力匹配器在低负荷... 提出了一种适应调峰运行的中高压复合供汽系统。主体采用压力匹配器,利用主蒸汽抽再热蒸汽实现对外供热,当负荷降低时,采用中调门参调的方式,结合蒸汽压缩机压缩提压,以维持进入匹配器的再热蒸汽压力在设计点压力,让压力匹配器在低负荷下始终处于设计点运行,满足对外供汽的流量要求,并对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分析预测。以某300 MW机组为例,进行调峰模式下经济性分析,中高压复合供汽系统相比常规的压力匹配方式,维持额定供汽流量机组调峰运行时,最低上网负荷可由80%降到40%,锅炉的输出热量减少280 MW,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量38 t/h。通过中高压复合供汽系统的应用,让热电联产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有显著的减煤降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解耦 中调门 蒸汽压缩机 蒸汽匹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随源动的电网友好型风光氢储大基地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12
作者 吴瑊 何冰琛 +4 位作者 张勋奎 丁浩植 米增强 王劲松 李君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259-6269,I0011,共12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新能源接入比例迅速上升,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达30%,实际可靠容量占比仅为5%,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实现经济可行前提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重点研究方向。以火电为...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新能源接入比例迅速上升,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达30%,实际可靠容量占比仅为5%,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实现经济可行前提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重点研究方向。以火电为基荷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多年,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提出在计及电源侧投资经济性前提下,以风光氢储大基地对标火电机组出力稳定性、频率调节能力量化实际可靠容量,实现电-氢双能源送出、荷随源动的能源大基地容量优化配置,并分析能源供应商参与源-荷双侧投资对促进电力系统向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目标快速转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氢能 储能 灵活性调节 功率-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调峰及低负荷运行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党岳 樊小朝 +1 位作者 王志强 李超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4,共4页
阐述了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锅炉水动力计算,确定直流锅炉干态运行下限,辅助锅炉最小流量限制、机组滑压曲线以及锅炉燃烧方式使机组在30%~50%额定负荷区间变动时,锅炉燃烧稳定且干态运行,水冷壁壁温可控,... 阐述了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锅炉水动力计算,确定直流锅炉干态运行下限,辅助锅炉最小流量限制、机组滑压曲线以及锅炉燃烧方式使机组在30%~50%额定负荷区间变动时,锅炉燃烧稳定且干态运行,水冷壁壁温可控,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炉膛负压控制系统、送风控制系统、一次调频系统等调节特性良好,汽轮机和脱硫系统各参数稳定,能够实现机组在低负荷工况下不转态安全稳定运行。为超临界直流锅炉30%工况下锅炉干态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撑,对电厂运行人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锅炉 深度调峰 干态 智能滑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光消纳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栗占伟 樊东方 +2 位作者 曾超 何雯倩 何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13-2725,共13页
“双碳”背景下,综合考虑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和运行策略,有助于提高风光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保障系统经济性和安全运行。在储能系统规划阶段,针对风光协同消纳的不同应用场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成本考虑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双碳”背景下,综合考虑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和运行策略,有助于提高风光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保障系统经济性和安全运行。在储能系统规划阶段,针对风光协同消纳的不同应用场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成本考虑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以弃风、弃光和储能投资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功率平衡、支路潮流以及火电、风电和光伏出力等构建约束条件,对不同场景下储能系统容量进行规划,从而减少弃风弃光,实现对风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在储能系统实际运行阶段,针对储能系统SOC均衡度较差和运行策略实现较难的问题,提出储能系统功率优化分配双层运行策略。根据调度系统为消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下发的储能系统功率指令,在上层基于储能电池子系统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 SOC)和充放电能力选择最优充放电电池子系统,在下层以电池单元SOC均衡为目标实现功率优化分配,并基于AOE(activity on edge)控制组态通过Excel编写配置文件实现该策略,具有使用难度低、编写简单、控制过程形象直观、计算与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对减缓电池老化、降低用户运行策略实现难度、有效消纳风光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容量优化配置 运行策略 剩余电量均衡 A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炉膛温度场的超超临界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9-1695,共7页
火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燃烧温度场分布不均,会导致炉膛受热面超温、爆管以及形成烟气走廊等问题。通过对运行过程中锅炉温度场分布的判断,及时关注其运行状况并进行燃烧调整,以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以某发电厂660... 火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燃烧温度场分布不均,会导致炉膛受热面超温、爆管以及形成烟气走廊等问题。通过对运行过程中锅炉温度场分布的判断,及时关注其运行状况并进行燃烧调整,以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以某发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例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各受热面温度以及燃烧器处壁温变化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制粉系统各粉管风速及煤粉浓度的偏差、燃烧器内和外二次风风量及强度、直流风风量大小的调整以及炉膛贴壁风的测量,发现不同磨煤机运行组合方式以及二次风配风方式等因素对锅炉运行存在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壁温超温、燃烧器温度以及受热面还原性气氛等方面,进而影响锅炉的经济运行;调整后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壁温超温现象消失,燃烧器不存在烧损情况,NOx生成量也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壁温超温 燃烧调整试验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给水流量大幅波动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寻寒 徐钟宇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9-383,共5页
以配置单台给水泵的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机组在中低负荷(一般在65%负荷以内)下给水流量波动大的问题。指出机组在中低负荷下锅炉侧进入两相流不稳定状态所产生的扰动,同时给水泵的特性曲线在中低负荷区间过于平缓,两... 以配置单台给水泵的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机组在中低负荷(一般在65%负荷以内)下给水流量波动大的问题。指出机组在中低负荷下锅炉侧进入两相流不稳定状态所产生的扰动,同时给水泵的特性曲线在中低负荷区间过于平缓,两种因素相结合造成了给水流量的剧烈波动。通过重新开发给水泵水力模型,对给水泵进行改造,使其扬程特性曲线更为陡峭,可以抑制给水流量的波动,显著提高机组中低负荷运行时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另外,通过分析扰动的来源与性质,指出锅炉设计需要相应改进,以降低扰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 汽轮机 给水泵 流量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速磨煤机特征分类及劣化分析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元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9-1195,共7页
针对Simhash算法特征分类过程存在局部敏感hash、目前中速磨煤机劣化分析算法精准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中速磨煤机特征分类及劣化分析算法。首先,该算法基于Simhash机制结合余弦定理和矩阵相似性设计特征分类方法;然后,基于八邻域机制... 针对Simhash算法特征分类过程存在局部敏感hash、目前中速磨煤机劣化分析算法精准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中速磨煤机特征分类及劣化分析算法。首先,该算法基于Simhash机制结合余弦定理和矩阵相似性设计特征分类方法;然后,基于八邻域机制结合自适应阈值设计中速磨煤机劣化分析判别规则。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使得中速磨煤机的特征参数辨识度、故障关联性以及健康状态预测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且相较于目前主流机器学习算法,在均方根误差(RMSE)损失较小的情况下,计算效率显著提升,所提算法的准确性和健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磨煤机 特征分类 劣化分析 Simhash 自适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15钢TIPTIG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志宝 郭新芳 +5 位作者 姜海峰 蔡文河 杜双明 张学星 董树青 万夫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5,共5页
基于全自动+脉冲送丝全氩弧焊接方法,研究了新型回火马氏体耐热钢G115厚壁管道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经焊后热处理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焊缝晶粒呈现出等轴晶和柱状晶两种不同的形貌,热影响区中粗晶区和细晶区均呈现... 基于全自动+脉冲送丝全氩弧焊接方法,研究了新型回火马氏体耐热钢G115厚壁管道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经焊后热处理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焊缝晶粒呈现出等轴晶和柱状晶两种不同的形貌,热影响区中粗晶区和细晶区均呈现为等轴晶形貌,其晶粒尺寸远小于母材等轴晶的晶粒尺寸,在热影响区未发现液化裂纹。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满足标准技术要求,焊缝常温冲击吸收能量平均达到60 J,高于目前焊条电弧焊焊缝的冲击吸收能量,有效解决了G115钢焊缝韧性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全自动脉冲送丝氩弧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柱塞泵冲击信号分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杰 庞靖 +3 位作者 陈悦 李敬豪 张海滨 周同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7,共8页
针对多缸体柱塞泵冲击信号难以分离且机械故障判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柱塞泵冲击信号分离模型。模型根据谱峭度最大原则对原始信号进行自适应带通滤波处理,根据二次包络谱峰值结合最优谐波能量和算法自动搜索柱塞泵的转速... 针对多缸体柱塞泵冲击信号难以分离且机械故障判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柱塞泵冲击信号分离模型。模型根据谱峭度最大原则对原始信号进行自适应带通滤波处理,根据二次包络谱峰值结合最优谐波能量和算法自动搜索柱塞泵的转速数据,根据转速对柱塞泵的单次循环大周期进行分割,以提取每个大周期内的各个密封阀单次冲击信号;判断每次单个冲击的起始时刻,设计周期时变滤波器组,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单一缸体的冲击信号,并计算相应的特征指标;采用实际柱塞泵振动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具有明显冲击的三缸泵振动信号,采取分离模型分析出其转频为3.7566 Hz,信号周期为5.12 s,设计出6个周期时变滤波器组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了每个密封阀的冲击信号的有效分离,便于后续对每个阀体进行独立监测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多源冲击信号的分离提取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带通滤波 冲击信号 包络解调 信号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初始状态对P92钢细晶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勇 王家庆 +2 位作者 刘俊健 杜成超 赵晓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5-78,84,共5页
本研究以新旧P92钢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快速热处理方法制备了细晶热影响区棒状试样,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显微硬度、蠕变实验对比了两种细晶区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揭示了管道初始状态对P92钢细晶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本研究以新旧P92钢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快速热处理方法制备了细晶热影响区棒状试样,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显微硬度、蠕变实验对比了两种细晶区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揭示了管道初始状态对P92钢细晶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92新管细晶区相比,P92旧管细晶区的位错密度低,析出相粗大,降低了其硬度和蠕变抗力。蠕变过程中,P92旧管细晶区的Laves相析出倾向更大,促进蠕变空洞的形成,加速蠕变断裂,缩短了其蠕变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2耐热钢 LAVES相 硬度 蠕变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