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层级传导,实现编管呼应--城市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的改革创新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董珂 张菁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4,共9页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是实现上下位规划衔接的纽带,是实现编制、实施、监督互动的基础。当前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主要不足是缺乏适度弹性。解决途径是:在总规编制中参照事权归属实现分层管控,参照空间基准实现分度约束;并按照分...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是实现上下位规划衔接的纽带,是实现编制、实施、监督互动的基础。当前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主要不足是缺乏适度弹性。解决途径是:在总规编制中参照事权归属实现分层管控,参照空间基准实现分度约束;并按照分层管控和分度约束对规划的审批、修改和监督规则,制定相应的行政程序。对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的改革创新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和严肃性的必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强制性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协同的海岸线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三亚湾为例
2
作者 翟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59-64,共6页
针对海岸线价值日益凸显但开发粗放无序的现实困境,以往从单一系统出发的解决方案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海岸线空间复杂、问题交织的特点。以三亚湾为例,提出要实现海岸线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基于“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以... 针对海岸线价值日益凸显但开发粗放无序的现实困境,以往从单一系统出发的解决方案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海岸线空间复杂、问题交织的特点。以三亚湾为例,提出要实现海岸线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基于“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以人为本、开放共享、活力导向、内外兼修”的原则,构建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化需求为出发点、以生态修复和文化传承为基础、以功能优化为目的、以交通支撑和景观提升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手段的多系统协同的海岸线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以人为本 多系统协同 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作用的再认识 被引量:69
3
作者 杨保军 张菁 董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4,共6页
城市总体规划应起到兼顾长远战略与近期实施的引领性作用,兼顾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兼顾政府事权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作用,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应不断保持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 城市总体规划应起到兼顾长远战略与近期实施的引领性作用,兼顾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兼顾政府事权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作用,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应不断保持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量质并重、坚持差异发展、坚持多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界面城市生活段的绿色景观与生态营造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利刚 王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
海陆界面城市生活段由于"边缘效应",具有独特的景观优势,容易吸引人和产业聚集,具有鲜明的发展优势。这类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常常拥有极为复杂且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该区域的绿色景观规划与生态营造极为重要。在宏观层面... 海陆界面城市生活段由于"边缘效应",具有独特的景观优势,容易吸引人和产业聚集,具有鲜明的发展优势。这类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常常拥有极为复杂且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该区域的绿色景观规划与生态营造极为重要。在宏观层面,应以"海陆一体"为起点,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总体格局;中观层面要塑造环境友好的"绿色空间体系";微观层面要以"生境重建"为目标,在各节点上实现建设中的生态修复。文章以天津生态城所在的区域为例,针对其海陆界面现状情况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其海陆界面的绿色景观与生态系统构建策略,以期为类似区域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界面 绿色景观 生态营造 天津生态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关系视角下北京新发地地区城市更新策略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洁 刘畅 李莹颖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0-96,共7页
农产品批发市场地区城市更新的实施逻辑是结合市场转型升级的路径和阶段,适时调整地区空间布局、空间供给和管控措施,促成市场转型升级与城市发展减量提质“相向而行”。文章以北京新发地地区为例,从空间蓝图、空间产权、空间管控、空... 农产品批发市场地区城市更新的实施逻辑是结合市场转型升级的路径和阶段,适时调整地区空间布局、空间供给和管控措施,促成市场转型升级与城市发展减量提质“相向而行”。文章以北京新发地地区为例,从空间蓝图、空间产权、空间管控、空间政策四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空间治理问题及其对地区持续更新行动形成的挑战。同时,以促进多元要素集聚、打造对外展示平台为更新目标,从融入区域格局和缝合板块边界两个层面明确更新路径,构建了“单元控规+动态更新规划+城市设计”的更新管控体系以及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和立体分层出让的更新保障机制,促进了新发地地区的整体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互动发展 农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新发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导向的近郊城镇组团空间规划策略--以苏南地区N组团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昆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近郊城镇组团由于城乡功能叠加、空间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元,探索其绿色低碳的空间规划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南地区的近郊城镇组团N组团为例,探讨其面临的现实困境、不同情境下的减碳潜力,根据基准场景、强化场景和超强化场景下... 近郊城镇组团由于城乡功能叠加、空间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元,探索其绿色低碳的空间规划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南地区的近郊城镇组团N组团为例,探讨其面临的现实困境、不同情境下的减碳潜力,根据基准场景、强化场景和超强化场景下N组团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潜力测算结果,从区域、组团、单元三个层面着手,提出绿色低碳导向下的空间规划策略,包括构建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打造组团状整体空间模式、创建“近零碳”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 近郊城镇 空间规划策略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一体”的绿色低碳“规建治”路径——以广州南沙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昆 谭静 +2 位作者 孟惟 徐夏晗 刁彩虹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以广州南沙区为例,讨论多层次、一体化绿色低碳规划建设治理技术路径。首先,梳理国家政策对城区、街区、社区、建筑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在绿色低碳建设的要求,以及国内不同地区的绿色低碳建设实践经验和当前面临的重点问题。其次,立足不同... 以广州南沙区为例,讨论多层次、一体化绿色低碳规划建设治理技术路径。首先,梳理国家政策对城区、街区、社区、建筑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在绿色低碳建设的要求,以及国内不同地区的绿色低碳建设实践经验和当前面临的重点问题。其次,立足不同空间层次的作用,提出“城区层面查找短板问题—街区层面注重规划引领—社区层面完善精细治理—建筑层面体现技术应用”的绿色低碳规划建设技术路径,明确各空间层面的工作重点。最后,总结广州南沙区在城区层面(南沙全区)通过城市体检查找绿色低碳短板,在街区层面(庆盛枢纽片区)通过绿色低碳创建工作明确因地制宜的规划引领策略,在社区层面(港式社区)面向人群使用特点总结绿色低碳的建造技术要点,在建筑层面(青年公寓)归纳绿色低碳的建造要点,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不同空间层次的绿色低碳规划建设提供思路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施策 空间层次 绿色低碳 规划建设治理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视角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策略与实践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宁 田川 +3 位作者 程小文 李刚 莫罹 林永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34,共7页
生态系统保护提升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首要举措。随着生态系统保护提升工作上升为系统工程,流域单位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要抓手。文章结合南昌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基于流域分区探讨生态空间系统分析、系统管控... 生态系统保护提升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首要举措。随着生态系统保护提升工作上升为系统工程,流域单位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要抓手。文章结合南昌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基于流域分区探讨生态空间系统分析、系统管控、系统治理的实践路径,力图实现流域的分级管控及系统构建,以及坑塘、湖汊等特色生态要素的保护提升,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态功能空间识别、分类保护及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提供逻辑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流域 生态系统保护 生态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城区建设的“四因制宜”技术路径探索——以某粤港融合片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昆 谭静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2,共7页
尽管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路径是全面而广泛的,但是不同空间基础、不同功能定位的绿色低碳城区建设的技术重点却呈现出明显差异。自然基础条件、人口构成特点、城市建设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绿色低碳城区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 尽管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路径是全面而广泛的,但是不同空间基础、不同功能定位的绿色低碳城区建设的技术重点却呈现出明显差异。自然基础条件、人口构成特点、城市建设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绿色低碳城区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文章提出因地、因人、因时、因财“四因制宜”的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路径,并以某粤港融合片区为例,构建基于岭南特色、粤港融合、青年友好、无界社区、城市建设初期、产业导入旺期、更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加完备的绿色低碳城区制度的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体系,并明确该片区绿色低碳城区“四因制宜”建设的相应技术要点,以期为我国相似地区的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提供思路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因财制宜 粤港融合 绿色低碳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阶段省级空间规划的重要使命和总体思路
10
作者 董珂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3,共10页
省级空间规划应体现落实中央精神的贯彻能力,立足自身禀赋的创制能力,针对市县单元的统筹能力。在外部百年未有大变局、内部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有必要强化有为政府的作用,发挥省级行政单元的统筹协调功能。从国家视角,需要统筹发展与... 省级空间规划应体现落实中央精神的贯彻能力,立足自身禀赋的创制能力,针对市县单元的统筹能力。在外部百年未有大变局、内部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有必要强化有为政府的作用,发挥省级行政单元的统筹协调功能。从国家视角,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确定发展目标战略;从自身视角,需要顺应自然与经济两类规律,选择空间组织模式;从地方视角,需要运用政府与市场两股力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空间规划 发展目标战略 空间组织模式 资源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中和的规划响应 被引量:22
11
作者 冯长春 赵燕菁 +6 位作者 王富海 曾祥坤 王志高 王昊 谭纵波 董珂 唐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1,共7页
在规划变革的新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将碳中和融入到规划体系之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深入研究减排增汇的理论方法和规律机制及规划技术。这是一个多维度的... 在规划变革的新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将碳中和融入到规划体系之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深入研究减排增汇的理论方法和规律机制及规划技术。这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问题,既要考虑气候变化周期,又要考虑区域产业和人口增减变化等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规划变革 规划响应 区域产业 规划体系 减排增汇 国土空间规划 多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到中流击水——国土空间规划青年笔谈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伟 岳文泽 +24 位作者 吴燕 唐燕 黄玫 张磊 许景权 徐勤政 何子张 丁奇 谭迎辉 刘合林 车乐 邵华 林永新 纪立虎 席广亮 陈鸿 相欣奕 牛强 罗亚 史文正 郭健 刘芳 伍灵晶 陈宏胜 张杨 《城乡规划》 2021年第6期1-29,共29页
"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本轮规划改革恰逢... "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本轮规划改革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使其面临更多挑战。若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容易只见危机和变局,不见新机和新局,难免陷入迷茫、悲观之中而无所作为;若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就会发现"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危机孕育着新机,变局预示着新局。因此,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目标,迫切需要一套"连续、稳定、转换、创新"的规划知识供给体系和工作支撑体系,而这套体系应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相互开放、协同,不断发展演进的适应"生态文明新时代和空间治理现代化"的体系。为此,组织来自不同机构、不同学科、不同地域背景的中青年学者围绕国土空间整体性治理议题从不同维度、视角和切入点聚焦规划工作的价值观念、主要原则和理论技术等核心问题,展开观点性讨论交流,以期助力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共识的凝聚和任务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改革 整体性治理 多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社会双需求下的江南小城镇生态格局构建——以无锡洛社镇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昆 王秋杨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122,共7页
从自然与社会双需求出发,探究江南小城镇生态格局构建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技术要点。提出面向自然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科学保护”,以发挥最大生态价值;面向社会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提质升级”,以更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生态空间... 从自然与社会双需求出发,探究江南小城镇生态格局构建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技术要点。提出面向自然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科学保护”,以发挥最大生态价值;面向社会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提质升级”,以更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生态空间需求;面向自然与社会双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精细管控”,以便在自然生态空间边缘区和镇乡建设空间边缘区实现生态空间的健康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社会矛盾突出的无锡洛社镇,探索江南小城镇自然与社会双需求下生态格局构建的具体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相似地区的小城镇生态格局构建提供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小城镇 生态空间 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 生态格局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空间与生态灌区的融合重构——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14
作者 黄珂 胡晶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4期40-44,共5页
在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空间在国内各大城市蓬勃兴起,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功能空间中令人期待的新经济空间和支撑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空间平台。新经济的崛起会带来社会生产组织的变迁,也将推动城乡功能和空间组织的重构。... 在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空间在国内各大城市蓬勃兴起,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功能空间中令人期待的新经济空间和支撑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空间平台。新经济的崛起会带来社会生产组织的变迁,也将推动城乡功能和空间组织的重构。本文研究了创新空间类型、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探索创新功能的战略选择和创新空间的模式转型,通过创新空间与生态灌区的融合重构,为创新活动提供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生态灌区 多元 融合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