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引领、数据赋能--全国城市交通跟踪监测与评估
1
作者 赵一新 曹雄赳 +1 位作者 伍速锋 付凌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9-125,共7页
通过智慧化和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升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和评估水平。首先,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庞大但监测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并强调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城市交通监测的重要性。其次,回顾国内外城市交通监测理论与实... 通过智慧化和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升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和评估水平。首先,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庞大但监测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并强调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城市交通监测的重要性。其次,回顾国内外城市交通监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包括城市交通年报的编制和大范围城市群的交通状况监测报告。介绍全国主要城市交通监测技术方面的探索,包括技术路线、数据来源、指标筛选、算法优化和效果回顾等。结果显示,报告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广泛关注,大量城市也出台了相应改善措施,全国层面的交通监测让交通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透明化,进而推动城市交通治理。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从监测走向决策支持,开展精细化交通治理研究等。通过智慧化和数据化手段提升城市交通监测评估水平,为我国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监测与评估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心地区TOD站点周边空间规划方法研究——以贵阳市S1线数博大道站为例
2
作者 高淑淇 霍伟 马书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绿心地区TOD开发建设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有关于城市绿心地区TOD周边片区的空间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绿心地区TOD开发建设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有关于城市绿心地区TOD周边片区的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较为匮乏.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首先从空间营造、产业发展、交通出行、人群画像四大方面对城市绿心地区TOD开发优势进行分析.其次对城市绿心地区TOD站点周边空间规划方法进行探索,总结为四大方面:一是打造“融心-引绿-营境”的绿色空间结构,二是构建“高端-健康-智慧”的绿色产业体系,三是发展“高效-便捷-多元”的绿色交通方式,四是营造“宜人-低密-活力”的绿色人居环境.最后通过贵阳市S1线数博大道站的规划实践,总结出城市绿心地区TOD站点周边片区的空间规划要点.研究以期为TOD理论以及城市绿心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以及进一步指导城市绿心地区TOD站点周边的规划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心地区 TOD 优势 规划方法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物流枢纽经济规划技术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苏腾 郭轶博 +1 位作者 罗霄 张乐诗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3-219,共7页
枢纽经济已成为国家及省市关注的发展重点,但目前其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体系尚未建立。基于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从货运物流的角度论证物流、枢纽和经济的关联性,从物流成本的角度指出物流枢纽经济衔接不畅是造成物流成本... 枢纽经济已成为国家及省市关注的发展重点,但目前其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体系尚未建立。基于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从货运物流的角度论证物流、枢纽和经济的关联性,从物流成本的角度指出物流枢纽经济衔接不畅是造成物流成本偏高的关键因素,其根源之一即交通规划、物流规划和产业规划3类规划缺乏融合,未能形成合力。以现有研究为基础,提出物流枢纽经济规划编制总体框架,明确量化分析、集聚发展、多式联运、产业耦合和政策配套5大技术要点,并结合湖北襄阳的规划实践探索具体方法,助力枢纽经济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经济 物流 成本 规划 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街道理念下的有轨电车线路规划设计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子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27,共6页
有轨电车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交通方式,它创造了一种促进城市更新、重塑城市空间、重整街道的轨道都市新形式。但目前我国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内容主要参照地铁、轻轨系统来开展,很少考虑与城市规划、街道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有轨电车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交通方式,它创造了一种促进城市更新、重塑城市空间、重整街道的轨道都市新形式。但目前我国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内容主要参照地铁、轻轨系统来开展,很少考虑与城市规划、街道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整合,导致难以发挥有轨电车系统应有的功能作用。文章结合有轨电车系统的特征与功能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有轨电车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引入完整街道理念,提出有轨电车线路规划设计方法,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有轨电车的功能作用并促进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完整街道理念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建设用地竖向规划系统优化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泽生 盛志前 +1 位作者 钟远岳 周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118,共8页
我国规划体系中,重“平面”轻“竖向”的现象长期存在,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管理困难的问题在山地城市中尤为突出,主要成因是竖向规划系统不完善,包括总体规划阶段基于竖向视角的可行性考虑缺失、详细规划阶段竖向方案深度不足、规划管... 我国规划体系中,重“平面”轻“竖向”的现象长期存在,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管理困难的问题在山地城市中尤为突出,主要成因是竖向规划系统不完善,包括总体规划阶段基于竖向视角的可行性考虑缺失、详细规划阶段竖向方案深度不足、规划管理阶段竖向规划缺乏弹性和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契机,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管理3方面提出竖向规划要点和优化思路。总体规划阶段:完善用地选取、重大交通廊道竖向可行性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场地开发、地下空间影响,以土石方平衡优化校核竖向方案;规划管理阶段:搭建动态管理平台,提出“刚弹结合”的管控指标,满足各层级竖向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差异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规划系统 场地竖向规划 地下空间土石方 土石方平衡 竖向规划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实验的右转车辆驾驶员注视行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之红 赵莉 许旺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机非混行的特征使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驾驶员的注视行为研究是指导驾驶员安全右转、减少冲突的重要手段。依托驾驶员倾向性实验,采集了109名驾驶员的问卷数据,将驾驶员分为保守型和激进型两类,并选择6名不同类别的驾驶员进行了实... 机非混行的特征使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驾驶员的注视行为研究是指导驾驶员安全右转、减少冲突的重要手段。依托驾驶员倾向性实验,采集了109名驾驶员的问卷数据,将驾驶员分为保守型和激进型两类,并选择6名不同类别的驾驶员进行了实车眼动实验,对不同倾向驾驶员在右转过程中的注视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保守型驾驶员主要分布于大部分女性和高驾龄人群,激进型驾驶员主要分布于大部分驾龄较短和年龄在30岁左右的人群;机动车右转过程中驾驶员视点路径呈线性分布,保守型驾驶员在右转时注视点密度和注视强度明显高于激进型驾驶员,激进型驾驶员在右转时忽视右侧区域,导致与行人冲突中存在更多的盲区和危险点。研究为解决右转车辆与过街行人冲突的核心问题提供理论基础,训练驾驶人的视觉搜索和危险感知能力,提高驾驶员驾驶技术,减少机动车右转与过街行人交通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注视行为 人车冲突 眼动实验 驾驶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制模式下三亚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的思考
7
作者 李晗 周乐 陈仲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19-123,共5页
2016年“街区制”概念首次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倡导开放住宅区、窄马路、密路网的规划建设理念,是对近年来城市建设中相对粗放的建设模式进行的重要纠偏。“街区制”模式再次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城市交通更加关注人性... 2016年“街区制”概念首次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倡导开放住宅区、窄马路、密路网的规划建设理念,是对近年来城市建设中相对粗放的建设模式进行的重要纠偏。“街区制”模式再次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城市交通更加关注人性化、精细化的设计。在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过程中,“街区制”尤为重要。本文正是从“街区制”模式出发,梳理国内外关于“街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街区制”模式下交通规划的思路及设计要点,从规划、设计、管理三个层面提出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恢复老城区活力和吸引力的具体方案,并通过具体实施评价验证了其良好的效果,其规划设计思路和工作方法可作为类似项目的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制 老城区 交通改善 交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特征与布局引导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霍伟 李超 高淑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3,共9页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对建国以来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揭示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重构过程、空间现状格局及空间演化机制。研究发现,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格局演进趋势从向城郊扩散转为向主城集聚,且不同类...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对建国以来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揭示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重构过程、空间现状格局及空间演化机制。研究发现,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格局演进趋势从向城郊扩散转为向主城集聚,且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产业空间分布各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的机制包含四大方面:时代变革促进产业结构重组,政策制度变迁引起地理空间重构,资本逐利影响企业行为选择,智力密集资源促进产业空间集聚。最后提出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发展的引导策略:产业发展上培育顺应时代的新兴产业;在空间布局上,依托智力资源布局相关产业,建设多种形式的创新空间,同时优化整体的空间组织模式与空间布局,形成"城区/开发区—科技园/创新型街区—创新单元"3种层次的创新型产业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产业 空间格局 演化特征 布局引导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街区,大战略 被引量:13
9
作者 曾九利 王引 +5 位作者 胡滨 孔令斌 王英 郑国 李锴 沈莉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80,共6页
曾九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本论坛主持人): 2016年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 曾九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本论坛主持人): 2016年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文件的发布使得“街区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 城市规划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 住宅小区 设计研究院 常务理事 都市规划 管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