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虹桥枢纽地区规划回顾及优化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德高 孙娟 +1 位作者 葛春晖 郭祖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43,共9页
2010年虹桥枢纽建成投用,如今已成长为国内站城融合发展的典范地区。基于虹桥枢纽地区长期规划实践,回顾枢纽选址、功能定位和空间设计历程,总结规划经验;进一步监测更新时代虹桥枢纽地区人、企、房的演变特征与趋势。研究发现,人群维度... 2010年虹桥枢纽建成投用,如今已成长为国内站城融合发展的典范地区。基于虹桥枢纽地区长期规划实践,回顾枢纽选址、功能定位和空间设计历程,总结规划经验;进一步监测更新时代虹桥枢纽地区人、企、房的演变特征与趋势。研究发现,人群维度上,“到站即是目的地”人群比例逐步增加,枢纽周边居住和就业人群双增长,以中青年、技术型人群为主;企业维度上,产业类型经历三轮迭代,逐步脱虚向实,区域关联强度日益增加;建筑维度上,由存量空间更新的特色场所不断涌现。为更高质量推动虹桥枢纽地区动态优化,在研判虹桥枢纽地区人群和企业需求变化基础上,提出主动推动存量楼宇更新,主动创新空间更新政策,主动交互多元信息流供给即时空间优化解决方案等规划建议。展望未来,枢纽地区作为多元信息汇聚的中枢,建议采用信息流前置的工作方式,为枢纽地区规划建设的动态优化提供即时智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桥枢纽地区 跟踪监测 动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企业的中微观集聚特征及邻近性机制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4座典型城市的实证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京祥 李镝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7,共12页
在创新型经济重构空间使用逻辑的背景下,以解析城市内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选址为出发点,构建创新企业集聚的邻近性框架,运用中小型创新企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苏州4座典型的创新型城市进行研究,透视创新在空... 在创新型经济重构空间使用逻辑的背景下,以解析城市内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选址为出发点,构建创新企业集聚的邻近性框架,运用中小型创新企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苏州4座典型的创新型城市进行研究,透视创新在空间利用上的新变化和新需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集聚趋势。在我国内城更新与新城开发同步推进的城镇化语境下,创新企业的集聚兼具回归城区和近郊生长的双重动力,而且低密度、品质高的新兴园区与创新人才的需求形成了较好契合。(2)结构演化。创新企业的集聚结构与城市的空间转型、功能演化形成紧密互动。城市的区域职能分工、空间结构对企业的集聚有深刻影响。创新企业的集聚强度由中心向外围衰减,形成半径为1~3 km的核心-边缘结构。(3)区位逻辑。除政策、产业等传统因素外,创新企业不仅侧重于向“年轻集群”和应用导向的科研集群集聚,而且呈现出明确的生活指向,品质、氛围等软性因素成为不可忽视的高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企业 创新人群 空间演化 区位选择 长三角典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创新时代的城市远景战略规划——以杭州2050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德高 孙娟 +1 位作者 马璇 陈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3-52,共10页
在知识-创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动力与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依托知识与人才实现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知识-创新时代的理论认知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关联性研究,提出知识-创新时代城市远景战略规划的核心框架,... 在知识-创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动力与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依托知识与人才实现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知识-创新时代的理论认知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关联性研究,提出知识-创新时代城市远景战略规划的核心框架,并结合杭州2050实践,提出城市发展动力、空间价值、区域协同、全球网络是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杭州在创新城市、魅力城市、联盟城市、平台城市方面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时代 远景战略规划 创新城市 魅力城市 联盟城市 平台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导向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方法探索 被引量:15
4
作者 伍敏 郝辰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94,共6页
以往的城市设计根据编制内容与空间层次的差异,可以分为总体规划层面的结构型总体城市设计、控规层面的概念型城市设计和修规层面的实施型城市设计三个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为了更加彰显地域特色,有效指导实施,提出了景观风貌... 以往的城市设计根据编制内容与空间层次的差异,可以分为总体规划层面的结构型总体城市设计、控规层面的概念型城市设计和修规层面的实施型城市设计三个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为了更加彰显地域特色,有效指导实施,提出了景观风貌规划或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这一新的规划类型。这一规划属于总体城市设计的范畴,但其关注的焦点、编制的内容及成果的形式与总体城市设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手法。基于此,文章在总结若干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与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风貌规划 实施导向 成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总体规划中区域协同的探索——来自武汉大都市区的思考
5
作者 李晓江 郑德高 +3 位作者 孙娟 马璇 孙晓敏 张一凡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2-18,共7页
在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对区域问题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武汉大都市区的提出弥合了市域和城市圈两大空间层次之间的巨大跨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定量、定性相结合划定武汉大都市区范围的基础上,借鉴案例城市的先发经验,针对... 在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对区域问题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武汉大都市区的提出弥合了市域和城市圈两大空间层次之间的巨大跨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定量、定性相结合划定武汉大都市区范围的基础上,借鉴案例城市的先发经验,针对武汉自身的特征问题,制定常规性框架和针对性举措相结合的区域协同范式。通过5个共同战略和3项协同举措的提出,明确了武汉大都市区实质性建设的管控指引要求,解决了多方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共性与特性 成长型特大城市 常规性框架 针对性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线性城市滨水空间模式探讨——以永州冷水滩湘江两岸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杭小强 吴耀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9,共5页
功能雷同、缺乏连续的滨水开敞空间和道路交通不成体系是当前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线性滨水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永州冷水滩湘江两岸城市设计,从功能、景观和交通等方面对大尺度线性... 功能雷同、缺乏连续的滨水开敞空间和道路交通不成体系是当前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线性滨水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永州冷水滩湘江两岸城市设计,从功能、景观和交通等方面对大尺度线性城市滨水空间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大尺度线性滨水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 线性滨水空间 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地理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思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葛春晖 张振广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7-43,共7页
武汉城市圈提出了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体化大都市圈的发展设想,但至今仍然存在着非核心功能难以疏解、人口经济产业不断向心集聚、外围城市培育不足与人口流出等发展难题。文章从经济地理视角进行分析,发现单中心集聚型城市圈功能向... 武汉城市圈提出了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体化大都市圈的发展设想,但至今仍然存在着非核心功能难以疏解、人口经济产业不断向心集聚、外围城市培育不足与人口流出等发展难题。文章从经济地理视角进行分析,发现单中心集聚型城市圈功能向心集聚只是阶段性特征,武汉城市圈形成了一体化的都市区与弱联系的外围区两大层次,其中都市区是核心功能区,外围区是特色功能集聚区,强调价值认同。基于此,文章提出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策略,包括强化整个区域协同的共同价值观引领、关注一体化的大都市区建设、关注全域差异化的功能疏解及关注从城镇等级体系向功能特色体系转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 功能疏解 协同规划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位论的上海新城发展评估与策略 被引量:14
8
作者 葛春晖 朱郁郁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3期4-9,45,共7页
特大城市空间生长过程中,新城的发展与建设对空间结构的组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以来的新城规划与建设实践,评估新城发展存在目标不清、圈层差异不足、廊道引导不足等问题。基于区位理论总结全球城市新城空... 特大城市空间生长过程中,新城的发展与建设对空间结构的组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以来的新城规划与建设实践,评估新城发展存在目标不清、圈层差异不足、廊道引导不足等问题。基于区位理论总结全球城市新城空间发展特征,以此为依据提出新城发展应重点关注三大策略:一是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明晰新城发展目标;二是依据功能疏解的圈层差异重塑新城发展模式;三是依托廊道地区梳理新城空间发展重点,以期为下一阶段上海城市空间及新城规划工作提出若干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 区位理论 区域一体 圈层 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049广州空间发展方针的战略思考
9
作者 郑德高 陈阳 陈海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0-35,共6页
自2000年广州战略提出“八字方针”以来,空间发展方针成为广州乃至国内诸多大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核心。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从更长远的时间坐标、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出发,重新审视广州空间发展的历史基因、现实挑... 自2000年广州战略提出“八字方针”以来,空间发展方针成为广州乃至国内诸多大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核心。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从更长远的时间坐标、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出发,重新审视广州空间发展的历史基因、现实挑战与未来选择。从市域扩张导向的“中心-外围”模式,走向区域开放协同的“湾区-流域”模式,提出“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的空间发展方针,聚焦“三脉”“三轴”“三核”,构建广州战略空间新图景,旨在为新时期我国超大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广州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景战略 空间发展方针 超大城市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