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更新规划的框架体系与内在逻辑研究——以广深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姚之浩 田莉 +1 位作者 吴军 王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3,共10页
基于土地发展权配置的视角,以广深城市更新实践为例,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与管控内在逻辑、空间层次和内容框架。进而从城市更新背景、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两方面解释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与管控模式的差异。研... 基于土地发展权配置的视角,以广深城市更新实践为例,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与管控内在逻辑、空间层次和内容框架。进而从城市更新背景、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两方面解释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与管控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更新中的“政府—市场”关系、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实施主体选择决定了更新规划的框架体系和编制逻辑。广州城市更新由政府深度主导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更新规划管控要素广泛,强调更新专项规划的统筹引领和要素层级传导;深圳城市更新在政府统筹下坚持市场化运作,在规划管控等方面向市场分权。分析广深两地城市更新规划管控体系及更新绩效的差异,应深入理解更新规划背后的“技术—政策—实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规划 规划框架体系 规划编制逻辑 “政府—市场”关系 土地发展权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磁力中心”到“区域节点城市”——论新时代大城市新城建设的功能迭代与规划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素 赵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8,66,共7页
新时代的新城建设,在应对大城市(含超大、特大城市,下同)发展挑战中的作用与规划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田园城市、区域多中心主义、全球城市网络和“流空间”等理论概念,以“基础性”和“战略性”为视角,对国内外新城建设历程作回... 新时代的新城建设,在应对大城市(含超大、特大城市,下同)发展挑战中的作用与规划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田园城市、区域多中心主义、全球城市网络和“流空间”等理论概念,以“基础性”和“战略性”为视角,对国内外新城建设历程作回溯,并对发展趋势作阐释:一方面,新城作为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反磁力”中心的作用仍在延续;另一方面,新城的功能亦不断迭代,以至蜕变为“区域节点城市”。鉴于此,本文最后探讨新时代的新城认知更新和规划策略。由于大城市往往具有全球城市的链接特性,而先进生产服务业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和分散两种趋势,可在不同等级中心布局;某些重点新城作为市域的副中心,则可成为全球/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因而,在新时代的规划中,要主动谋划和引导新城功能迭代,发挥新城作为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与区域节点城市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新城规划建设 反磁力中心 区域节点城市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下城市街道空间更新实践与思考——以苏州市以人为本街道空间规划建设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施嘉泓 姚秀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89,共7页
立足“人民城市”理念,检视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所面临的新需求,提出街道空间需要进一步强化适应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在精准识别不同人群需求的基础上,更新提升街道空间的各项功能,注重结合人的需求、空间的功能及日常的生产生... 立足“人民城市”理念,检视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所面临的新需求,提出街道空间需要进一步强化适应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在精准识别不同人群需求的基础上,更新提升街道空间的各项功能,注重结合人的需求、空间的功能及日常的生产生活场景,以便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形成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结合苏州实践,认为:一是转变工作理念,在识别人群需求、构建活动场景的基础上,推动街道空间有机更新;二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搭建“市级统筹、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街道空间全过程协同;三是优化工作组织,以共同缔造为目标推动政府、专家、居民全面参与,打破街道边界、促进空间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街道空间 城市更新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中的“通勤”概念辨析及“通勤阈值”界定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峰清 张欣 赵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9,共7页
职住通勤问题是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常见研究命题,但既有研究存在概念误用引起的规划误判等问题。本文基于文献梳理,首先回顾了“通勤”多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和国内外概念源起,明确通勤是界定“职住分离”语境下的特定出行概念,并结合上海... 职住通勤问题是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常见研究命题,但既有研究存在概念误用引起的规划误判等问题。本文基于文献梳理,首先回顾了“通勤”多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和国内外概念源起,明确通勤是界定“职住分离”语境下的特定出行概念,并结合上海的经验研究案例,针对大数据语境下的通勤概念泛化可能带来的偏差进行分析;然后对“通勤”概念作了溯源,分析和提出了“通勤”发生的阈值界定准则;最后通过大数据辅助的实证研究,阐释了在准确把握“通勤”概念的基础上,合理界定“通勤阈值”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 职住关系 概念溯源 通勤阈值界定 规划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发展权与规划控制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民 王理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76,共10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土地发展权及其赋予程序。首先,介绍英美等国的相关制度和运作方式,并简要综述国内学界的研究观点。然后,基于我国的土地制度和空间治理改革进程,从公法和私法视角阐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土地发展权及其赋予程序。首先,介绍英美等国的相关制度和运作方式,并简要综述国内学界的研究观点。然后,基于我国的土地制度和空间治理改革进程,从公法和私法视角阐释土地发展权的界定,以及从法定主体和程序视角阐释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发展权授予。最后,探讨土地发展权赋予的规划控制机制,从“国土空间规划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土地发展权赋予与‘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以及“土地发展权行使与“规划管制””这3个层面展开阐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赋予地方政府空间开发权利和保护责任,地方政府实施空间开发,使空间资源具有土地资产属性,进而通过出让等程序将土地发展权赋予相关权利人”的认知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权与私权 土地发展权 空间开发权 规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城中村改造
6
作者 叶裕民 仝德 +8 位作者 李锦生 田莉 汪明峰 陈宏胜 冯长春 田光明 王世福 赵炜 李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2,共6页
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与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城市建设的三大工程,即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紧密关联。城中村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涉及数千万流动人口,实... 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与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城市建设的三大工程,即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紧密关联。城中村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涉及数千万流动人口,实质上是涉及数亿人生活质量、创新能力和社会经济联动改造的一场城市革新,这是未来影响中国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特大城市 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国式现代化 三大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性住房建设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人居环境规划治理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团队 田莉 +4 位作者 杨滔 来源 刘晨 梁印龙 杨鑫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1,共8页
生态文明与信息化时代给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立足国家与地方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对“人居环境”到“智慧人居环境”的内涵拓展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国内外智慧人居环境实践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基于“系统认知... 生态文明与信息化时代给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立足国家与地方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对“人居环境”到“智慧人居环境”的内涵拓展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国内外智慧人居环境实践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基于“系统认知—实践需求—理论构建—研究方向”的思路,搭建了智慧人居环境规划治理的研究框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从智慧人居1.0到3.0阶段发展的建议,对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智慧人居环境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明俊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0,53,共8页
本文从本体论、功能论、建构论的视角,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制度中的3个基本议题:(1)在立法本体方面,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法是关于规制土地使用的法,是关于规范规划权力的法,是关于建构空间秩序的法。(2)在法律性质方面,提出国土空间规... 本文从本体论、功能论、建构论的视角,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制度中的3个基本议题:(1)在立法本体方面,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法是关于规制土地使用的法,是关于规范规划权力的法,是关于建构空间秩序的法。(2)在法律性质方面,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法律是以行政法为主体,并兼有经济法、社会法、环境法功能的综合法,以发挥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3)在立法模式方面,建议采用二元主干立法的模式,以更好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是从横向角度对开发与保护行为进行统一规范的立法,而《国土空间规划法》则是从纵向角度对各级政府及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统一授权的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立法 立法本体 法律性质 立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权转移”辨析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理 赵民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3,共11页
通过辨析既有研究观点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发展权转移”在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的适用性。首先简要介绍美国发展权转移制度的缘起与运作过程。然后立足于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特点,从“基于用地指标的发展权转移”和“基于容积率的发展... 通过辨析既有研究观点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发展权转移”在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的适用性。首先简要介绍美国发展权转移制度的缘起与运作过程。然后立足于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特点,从“基于用地指标的发展权转移”和“基于容积率的发展权转移”这两个层面,综述国内学界的主要观点;与此相应,还梳理了两类“发展权转移”的政策导向及实践并对其作简要评述。研究发现,跨区域指标交易市场存在着内生悖论,因而以用地指标为载体的“发展权转移”政策既有成效,也有其特定性。在城市建成区内,我国规划管控中提出的“异地补偿”和“容积率奖励”为形式的“发展权转移”,实质上是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这与美国等土地私有制国家的相关运作有着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发展权转移 增减挂钩 中国与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智慧技术集成研究——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
10
作者 杨钦宇 余婷 +2 位作者 郑筱津 汪淳 田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4,33,共13页
城镇开发边界是空间增长底线的管控工具,与人类活动和人居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需要人居环境科学和智慧技术有机结合。现有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背后的理论支撑研究不足,对人居环境全系统尤其是人的因素关注不够,... 城镇开发边界是空间增长底线的管控工具,与人类活动和人居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需要人居环境科学和智慧技术有机结合。现有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背后的理论支撑研究不足,对人居环境全系统尤其是人的因素关注不够,同时各类技术探索相对碎片化,缺乏对边界划定全流程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应用。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内核,从人的需求、人居环境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出发,提出系统耦合“双评价”、系统动力学模型、城镇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及多情景地理模拟等关键技术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智慧技术集成框架,科学支撑城镇发展需求预测、国土空间格局研判和城镇用地布局调控,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智慧技术集成 人居环境科学 双评价 系统动力学模型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开西安城墙历史保护的成功密码
11
作者 于洋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西安城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城垣,在20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历次拆城浪潮后成功保留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是我国在遗产保护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成功经验的代表。在对西安城墙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将详细剖析保护规... 西安城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城垣,在20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历次拆城浪潮后成功保留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是我国在遗产保护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成功经验的代表。在对西安城墙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将详细剖析保护规划得以顺利实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思考其中的得失。希望通过对这段尘封历史的探寻与反思,能够起到以史为镜的作用,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历程 规划实施 西安城墙 反思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技术赋能空间公平治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斌 叶嘉安 +7 位作者 陈军 周素红 朱介鸣 田莉 石晓冬 马向明 李志刚 段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4,共6页
2015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灵魂和主人,是城市最根本、最重要、最能动... 2015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灵魂和主人,是城市最根本、最重要、最能动的因子。“人民城市”的理念,回应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新征程中对城市形态的新需求,体现了新时代包容共生的城市文化新品质,也是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国家治理体系 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 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人居环境理论模型与应用探索——复杂系统视角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莉 于江浩 杨滔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8,共11页
人居环境是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动态性、开放性、不确定性是其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居环境领域的智慧工具应用为其系统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针对“信息技术替代专业”的“科学主义”与“信息技术无用论”的“经验主义”倾向,... 人居环境是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动态性、开放性、不确定性是其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居环境领域的智慧工具应用为其系统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针对“信息技术替代专业”的“科学主义”与“信息技术无用论”的“经验主义”倾向,本文从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相结合的视角,在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人居环境的“冰山模型”。首先,回顾复杂性的起源、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对智慧人居环境复杂性系统进行解构与剖析。在此基础上,就智慧人居环境冰山模型中的智慧化1.0、2.0和3.0版本逻辑进行剖析,探讨了其在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了智慧技术在人居环境规划治理中的应用特征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系统 智慧人居环境 冰山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开发区的尺度演化与元治理思考——以上海张江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启轩 赵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共11页
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开发区探索了多种基于尺度重组的治理手段。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结合尺度理论与元治理概念,回溯上海张江高新区的设立和发展历程,从尺度视角分析张江高新区治理体制和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总结其治理中存在... 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开发区探索了多种基于尺度重组的治理手段。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结合尺度理论与元治理概念,回溯上海张江高新区的设立和发展历程,从尺度视角分析张江高新区治理体制和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总结其治理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探讨新发展阶段国家级开发区转型中的元治理策略。研究发现:张江高新区在国家政策和地方诉求的双重影响下,经历了“初期创设、聚焦张江、自主创新”等多个发展阶段;从尺度视角看,张江的管理主体多次重组、管理手段日趋精准,空间结构上则呈现总体泛化与核心集聚并存的特征。着眼于高质量发展,提出要从元治理角度明晰各级政府权责,协调好开发区与行政区的关系,从而推进开发区与城区的融合发展和高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张江高新区 尺度演化 元治理 历史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