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更新区域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铎 兰祥滔 +1 位作者 刘子琪 何正国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如何科学、合理地识别和划定更新区域,是实施城市更新计划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十分关键的技术议题。在梳理城市更新理念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更新区域识别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构建城市更新区域识别系统,明确城市更新... 如何科学、合理地识别和划定更新区域,是实施城市更新计划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十分关键的技术议题。在梳理城市更新理念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更新区域识别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构建城市更新区域识别系统,明确城市更新区域识别的数字技术路径,提出针对土地、设施、生态、文化4类更新区域的识别方法,并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城市更新区域识别的精准性和一致性,有助于促进城市更新和管理向更科学、合理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用地区域识别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重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规划机遇
2
作者 龙瀛 赵慧敏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1,共10页
以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渗透于城市系统中,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驱动城市空间重构的核心动力。本文旨在厘清AI驱动下城市空间重构的现有研究... 以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渗透于城市系统中,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驱动城市空间重构的核心动力。本文旨在厘清AI驱动下城市空间重构的现有研究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归纳,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物理空间数字化升级、社会空间流动性重塑与数字空间交互渗透3个维度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系统总结了空间重构在产业、商业、居住等领域的具体表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述了面向这一变革的智能测度方法、内在机理认知及规划应对策略。结果表明,多源大数据和AI技术为空间重构的精准测度提供了方法创新;空间重构的内在机理表现为复杂的时空演变、多维度的影响因素和正负交织的外部效应。本文认为,AI在为城市规划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数字鸿沟、算法偏见等挑战。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亟需在理论、方法与实践层面进行系统性响应,以引导城市空间向更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城市空间重构 第四次工业革命 智慧城市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市科学:技术、计算、变革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龙瀛 赵慧敏 张业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共12页
技术发展推动了城市科学的进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推动城市科学进入新城市科学阶段。本文归纳总结了新城市科学的发展脉络,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并将以城市作为实验室的新城市科学归纳为以下3个维度:(1)新的城市科学方面,海量、高... 技术发展推动了城市科学的进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推动城市科学进入新城市科学阶段。本文归纳总结了新城市科学的发展脉络,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并将以城市作为实验室的新城市科学归纳为以下3个维度:(1)新的城市科学方面,海量、高密、高频的新数据,主动城市感知等新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方法的发展促进了研究范式的转变;(2)新城市的科学方面,技术带来了城市本体,即个体日常活动、社会组织和城市空间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试图刻画这些变革的时空规律;(3)未来城市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将驱动未来城市的变革,城市科学家开始对未来城市空间原型进行推演并对其创造方式进行创新。城市科学工作者应抓住时代机遇,共同推进新城市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科学 第四次工业革命 颠覆性技术 城市规划 未来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网络融合视角的城市创新空间组织演变——基于北京市专利数据的分析
4
作者 聂晶鑫 唐永伟 刘合林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91,共12页
信息网络多重影响下,研究需融合地理视角与网络视角以准确理解城市创新空间组织特征。以北京市为例,利用专利申请数据,基于地理—网络融合视角探索城市创新空间组织结构与模式演变。研究发现:地理—网络融合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空间结构演... 信息网络多重影响下,研究需融合地理视角与网络视角以准确理解城市创新空间组织特征。以北京市为例,利用专利申请数据,基于地理—网络融合视角探索城市创新空间组织结构与模式演变。研究发现:地理—网络融合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空间结构演变经历孕育、成长到相对成熟三阶段,结构的均衡性与离心性不断提升;其组织逻辑是地理集聚与网络集聚的互促叠加,前者趋缓但显著,后者持续加强但有限;整体遵循“据点集聚、有限分散的向心集聚、地理—网络耦合集聚”的演进模式。研究认为,城市创新空间的研究和规划引导应转变单一地理空间分析思维,重视多尺度功能协同和创新网络的强动态重塑作用。并基于多源数据准确刻画创新空间演变规律,提出规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空间组织 专利数据 网络结构 模式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融入气候适应性规划
5
作者 冷红 颜文涛 +5 位作者 陈天 詹庆明 翟国方 杨晓春 何宝杰 彭翀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17,共6页
以人工智能助力气候适应性规划。气候变化是当前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于城乡生命线系统的运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适应气候变化的形势... 以人工智能助力气候适应性规划。气候变化是当前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于城乡生命线系统的运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适应气候变化的形势愈加严峻。面对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明确提出减缓和适应的策略,中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也提出“主动适应、科学适应、系统适应、协同适应”的总体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生命线系统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适应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巨型城市区域”时代再造“省城”——以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例
6
作者 袁奇峰 赵渺希 +2 位作者 魏立华 黄铎 魏宗财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2-112,共11页
岭南自古就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海洋文化亚区,中心城市广州则是千年商都、世界大港,具有世界海洋城市的特征。本文回顾总结了广州历版战略规划中的“得”与“失”,辨析出广州城市结构从“市区-市域-区域”的跨越。跳出广州,在区域统筹发展... 岭南自古就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海洋文化亚区,中心城市广州则是千年商都、世界大港,具有世界海洋城市的特征。本文回顾总结了广州历版战略规划中的“得”与“失”,辨析出广州城市结构从“市区-市域-区域”的跨越。跳出广州,在区域统筹发展背景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向“巨型城市区域”演化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深入广州,揭示了广州两层经济、城市包容、社区折叠的社会经济特征,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民间经济环境的对策。本文依据华南理工大学团队的咨询方案,提出了在“巨型城市区域”时代再造省城的宏大命题,给出了“拉住佛山”的广佛同心战略,“联动东莞”的狮子洋战略,以及重新定义“黄金内湾”以南沙“协同深圳”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巨型城市区域 狮子洋战略 广佛同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操作性——“行为导控”视角下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反思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奕松 黄明华 +1 位作者 郑晓伟 寇晓楠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5,共9页
分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困境,认为其根源在于以客观空间为对象的终极蓝图与计划解构式规划编制实施路径,难以适应规划作为各类行为导控依据并落实用途管制意图的改革初心。由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土空间与行为互动的社会关系及动态过... 分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困境,认为其根源在于以客观空间为对象的终极蓝图与计划解构式规划编制实施路径,难以适应规划作为各类行为导控依据并落实用途管制意图的改革初心。由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土空间与行为互动的社会关系及动态过程内涵,在行为导控视角下提出协调用途秩序与活力、约束空间行为底线及适应动态实施的规划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探讨面向行为导控的编制实施策略,包括支持引领行为方向的内容体系,规制行为底线的用途管制规则,以及适应行为过程的动态实施机制,以期规划在揭示空间使用规律的前提下,维系国土空间整体格局协调并为多元价值演绎提供路径与机会,体现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与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空间使用行为 行为导控 规划编制实施 用途管制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居视角下的中国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钮心毅 朱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80,共10页
使用百度迁徙数据测度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居形成的全国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选取春节前、平日百度迁徙数据,以全国地市为空间单元,将春节前与平日城际出行特征进行比较,从中分离出迁居人口分布、流向,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了... 使用百度迁徙数据测度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居形成的全国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选取春节前、平日百度迁徙数据,以全国地市为空间单元,将春节前与平日城际出行特征进行比较,从中分离出迁居人口分布、流向,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了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作用因素。研究发现,在人口迁居视角下,我国人口城镇化形成了南北分异的空间格局。南方是城镇化进程中迁居人口流动的高值聚类区,北方是迁居人口流动的低值聚类区。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得出了与“秦岭-淮河”线基本相符合的南北分异特征,这与我国社会经济东中西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人口迁居形成的人口城镇化南北分异现象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作用差异有关,也与南北方的省内城镇化进程差异有关。南方各地市的格局是由大规模的迁往三大城市群的跨省城镇化,并伴随着迁往省会城市的省内城镇化两者带动形成。北方各地市的格局是迁往三大城市群迁居的跨省城镇化、迁往省会城市的省内城镇化趋势均较弱而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人口迁居 空间格局 城际出行 百度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