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发展与要素优化配置——对嘉兴“飞地抱团”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胡航军 张京祥 唐爽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42,共11页
城乡两大场域能否突破制度壁垒、构建面向共同富裕的社会经济循环,是当前中国转型发展的根基性命题。在此过程中,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是促进城乡融合共富的重要途径。在回溯我国城乡要素循环关系演变的基础... 城乡两大场域能否突破制度壁垒、构建面向共同富裕的社会经济循环,是当前中国转型发展的根基性命题。在此过程中,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是促进城乡融合共富的重要途径。在回溯我国城乡要素循环关系演变的基础上,对实践中普遍采用的以要素资本化驱动城乡融合的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在目标导向、影响效应与增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基于对共同富裕背景诱致的城乡要素互动全新逻辑的判断,提出了基于资本社会化理念的城乡融合与要素循环理论机制。结合浙江嘉兴“飞地抱团”的实践探索,具体剖析了该理念在要素运作转移、空间配置利用、增益分配共享等环节的路径创新,并就相应的空间规划与治理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共同富裕 要素优化配置 要素资本化 资本社会化 嘉兴飞地抱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实践
2
作者 王兰 张钰彤 +1 位作者 贾颖慧 刘晓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病媒传染病是一种控制和预防难度较高的传染病,由蚊鼠等媒介生物传播,与城乡空间关联紧密,但当前风险评估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空间要素。我国正在建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以通过调整空间要素来影响媒介生物的活动,从而减少病媒传染病风险... 病媒传染病是一种控制和预防难度较高的传染病,由蚊鼠等媒介生物传播,与城乡空间关联紧密,但当前风险评估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空间要素。我国正在建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以通过调整空间要素来影响媒介生物的活动,从而减少病媒传染病风险。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计算、以共边率为核心指标、融入多元影响因子的病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需明确不同病媒的特点野外栖息地,基于其与建设用地的交互界面长度计算共边率;同时纳入景观多样性和人口密度等因子,测算、明确传染性疾病的高风险区。以云南省云龙县为例,采用提出的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病媒传染病类型进行了风险评估,并相应提出优化建议。该方法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建设边界划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病媒传染病 健康影响评估 风险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规划条件制度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阙权鸿 文超祥 朱查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作为空间管控重要依据的规划条件制度尚未发挥应有作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回顾了1984年以来规划条件制度经历的初设、博弈、整合、改革等4个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规划条件制度优化的现实需要... 作为空间管控重要依据的规划条件制度尚未发挥应有作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回顾了1984年以来规划条件制度经历的初设、博弈、整合、改革等4个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规划条件制度优化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条件是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修复进行规划引导与管控的重要手段,是使用国土空间的权利义务、规划许可,以及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的重要依据”的论断。适应“全域全要素”的空间特征,以规划分区为基础将规划条件划分为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两大类型进行制度构建。面向“全过程”的管控要求,从出具的科学性、变更的严肃性以及监督的有效性3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完善规划条件政策工具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条件 规划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 制度设计 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转译”渐进式更新机制研究——以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袁雨龙 于涛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模式逐渐成为当今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主流。探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螺旋转译”理念,指出渐进式更新有螺旋上升之义,应呼应网络变化动态调整规划。调研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访谈梳理街区更新的行动者类...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模式逐渐成为当今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主流。探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螺旋转译”理念,指出渐进式更新有螺旋上升之义,应呼应网络变化动态调整规划。调研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访谈梳理街区更新的行动者类型和目标,构建行动者网络,发现其“螺旋转译”过程存在导致更新规划难以实施落地的问题。最后,根据荷花塘“螺旋转译”渐进式更新机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推动更新规划的理念创新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转译 渐进式更新 行动者网络 历史文化街区 南京荷花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区非对称尺度跨界治理的机制与路径--以深圳南山区和香港地区为例
5
作者 魏昱昊 于涛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45,共8页
由于尺度的不对称,大都市区低层级政府推动跨界治理的过程受到制约。以深圳南山区和香港地区为例,发现非对称尺度的跨界治理存在两个过程,其一是政府间的纵向尺度重构以促进跨界资本和人才流动;其二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间的横向多中... 由于尺度的不对称,大都市区低层级政府推动跨界治理的过程受到制约。以深圳南山区和香港地区为例,发现非对称尺度的跨界治理存在两个过程,其一是政府间的纵向尺度重构以促进跨界资本和人才流动;其二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间的横向多中心治理以服务跨界人才“安居”和“乐业”所需。且伴随各个过程分别存在特殊政策产业园区、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平台和生活性服务场所作为空间载体。最后提出应当遵循以尺度重构发挥各层级政府优势、以多中心治理稳固跨界合作根基、以平台载体建设服务跨界要素等具体路径,从而推动大都市区非对称尺度的跨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跨界治理 非对称尺度 尺度重构 多中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与体会--基于技术发展的思考
6
作者 杜宝东 周婧楠 +1 位作者 金丹 曹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3-160,共8页
随着全国首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陆续进入收尾阶段,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迈向深水区。“首轮编制”“复杂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重特点决定了改革初期的规划编制技术体系必然要面临“法理”“管理”“学理”等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和挑... 随着全国首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陆续进入收尾阶段,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迈向深水区。“首轮编制”“复杂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重特点决定了改革初期的规划编制技术体系必然要面临“法理”“管理”“学理”等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新规制完善的技术性难点、多层次多领域推进的同步性难点和管理方式重塑的变革性难点等。在制度体系新旧交替、学科体系多元融合、技术体系爆发式延展的混沌之际,提出下一阶段的国土空间规划应沿着“系统完善规划体系、有效服务市场需要、适应存量时代需求、持续引领技术前沿、显性服务民生福祉”的方向延续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体系 技术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绿色的城市更新模式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天 耿慧志 +9 位作者 陆化普 王世福 沈国强 冷红 赵炜 吕慧芬 李海涛 李芬 靳小龙 王学斌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9,共8页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八大路径。当谈及中国城镇化进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并正处于重大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话题涉及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人的绿色福祉,因此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的研讨。我身为此次讨论的引导者,希望为各...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八大路径。当谈及中国城镇化进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并正处于重大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话题涉及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人的绿色福祉,因此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的研讨。我身为此次讨论的引导者,希望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启发。首先,全球的碳排放形势异常紧迫,同时中国已经积极响应《全球21世纪可持续议程》,并提出国家“双碳”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低碳绿色 引导者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立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元 文超祥 朱查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8,共7页
跨区域立法作为解决区域之间重大关切事项的有效手段,在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跨区域立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跨区域立法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从自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跨... 跨区域立法作为解决区域之间重大关切事项的有效手段,在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跨区域立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跨区域立法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从自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跨区域开发建设、跨区域空间治理3个方面探讨了跨区域立法的重要领域。从跨区域立法的启动机制、立法模式、立法流程、立法监督、立法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中跨区域立法程序的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立法 国土空间规划 立法协作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新进展、新挑战与新举措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凯 杜宝东 +1 位作者 周婧楠 金丹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24,共10页
回顾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着力调整优化区域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 回顾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着力调整优化区域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在逆全球化、人口转型和气候变化等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京津冀下一步的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总体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的主线,从能级再提升、空间再提质、领域再突破、机制再创新4个方向持续推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高质量协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十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镇化如何回应青年诉求
10
作者 申明锐 李晓江 +7 位作者 张京祥 田雄 孙新华 张梦洁 李志刚 陈前虎 宋维尔 刘亭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0,共7页
网络上的县城感与现实中的青年人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县域占我国近90%的国土面积,贡献40%的GDP,承载着超50%的常住人口。面广量大的县域向来是大国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完成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配置、... 网络上的县城感与现实中的青年人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县域占我国近90%的国土面积,贡献40%的GDP,承载着超50%的常住人口。面广量大的县域向来是大国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完成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最为基础的空间单元。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强调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县域县城于此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产业配套 新型城镇化 国土面积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振兴 补短板 空间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