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餐饮点评数据的长春市商业中心空间效率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吕静 徐凯恒 +1 位作者 李鲁冰 王爱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3期55-60,共6页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的大样本、易获得的优势,为研究城市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数据支撑。本文通过2016年大众点评网的餐饮数据,对商业中心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对点评数据拟合进行相关性分析...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的大样本、易获得的优势,为研究城市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数据支撑。本文通过2016年大众点评网的餐饮数据,对商业中心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对点评数据拟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空间句法对城市形态的定量分析,剖析长春市商业空间分布与现状城市形态结构之间的矛盾;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疏解原有城市形态中心功能以完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建议,以期增强长春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评数据 空间句法 空间效率 形态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形势与政策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欧心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6,共6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向纵深方向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建设,市域(郊)铁路发展获得各方面高度重视。但是回顾过去各地发展实践,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存在脱节、部分地区对市域(郊)铁路的发展模式定位出现... 随着我国城镇化向纵深方向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建设,市域(郊)铁路发展获得各方面高度重视。但是回顾过去各地发展实践,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存在脱节、部分地区对市域(郊)铁路的发展模式定位出现失准、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巨额补贴加大债务风险等,既影响市域(郊)铁路自身可持续发展,也很难适应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都市圈高水平建设需要。下一步立足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思路,把适配供需关系、调整发展模式、激发市场活力等纳入推动市域(郊)铁路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在规划、土地、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出台更为有力、有效的支持政策,推动重点项目创新突破,实现我国市域(郊)铁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市域(郊)铁路 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评价方法及应用——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胜庆 刘花 +2 位作者 顾宇忻 刘明敏 王新宁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45,共11页
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对交通的新要求,以及当前交通评价存在的若干不足,提出以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定性协同、定量协同、权重判定和协同评价四个阶段,并通过广州市的实践经验,阐述各个阶段技术方法。其中,定... 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对交通的新要求,以及当前交通评价存在的若干不足,提出以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定性协同、定量协同、权重判定和协同评价四个阶段,并通过广州市的实践经验,阐述各个阶段技术方法。其中,定性协同是研究用地性质、产业功能、国土空间、交通主导方式四者之间关系,明确不同国土空间分区的主导交通方式;定量协同是研究国土空间分区的主导交通指标目标值;权重判定是确定国土空间分区内部若干主导交通指标的权重;协同评价是以交通小区为统计单元,借助城市交通模型,对比国土空间分区的主导交通指标现状值与目标值,结合权重进行汇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分区 国土空间 主导交通指标 协同评价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条块”结合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胜庆 王新宁 欧心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3,共6页
分析现有交通规划编制方法存在的不足,剖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面临的新要求,在既有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条”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新增协同规划方法(“块”编制方法),探索构建“‘条块’结合、互动反馈”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明... 分析现有交通规划编制方法存在的不足,剖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面临的新要求,在既有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条”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新增协同规划方法(“块”编制方法),探索构建“‘条块’结合、互动反馈”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明确主要编制技术流程包括调查评估与现状分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方案制定和近期建设规划,并根据“条块”结合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技术流程,在现状调研和交通调查、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评价、协同规划方案构建等方面形成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协同规划 “条块”结合 编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的高铁枢纽选址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娟 黎明 王有为 《中国铁路》 2021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作为国家空间政策的重要抓手,高铁枢纽选址应遵循“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烟台中心城区为例,建立高铁枢纽选址的“交通、产业、空间”主要指标体系和选址模型,分析“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 作为国家空间政策的重要抓手,高铁枢纽选址应遵循“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烟台中心城区为例,建立高铁枢纽选址的“交通、产业、空间”主要指标体系和选址模型,分析“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时序特征、空间特征,厘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和重力模型组合的方法,研判烟台市区未来“交通、产业、空间”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从发展关系来看,2006—2016年“交通、产业、空间”未实现同步发展,总体呈现“核心区最高、东西两翼次之、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2)从未来发展来看,烟台南站北部地区适于建设新的城市中心,能推动空间优化和产业升级;(3)选址潍烟高铁烟台南站能促进未来烟台城市空间拓展,据此提出基于“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的高铁选址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系统 产业系统 空间系统 耦合协调度 高铁枢纽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