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水域应急搜救装备发展现状与趋势
1
作者 谢鹏 赵文强 +8 位作者 胡卫建 李伟华 朱仲本 韩世林 白桂强 韩莉 朱笑然 李立 尚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696,共9页
系统介绍了智能水域应急搜救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分析了智能救生圈、水面无人艇、缆控水下机器人、自主水下机器人及底栖/两栖机器人等关键装备的应用现状及无人救援领域智能规划、导航、控制和感知等等核心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 系统介绍了智能水域应急搜救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分析了智能救生圈、水面无人艇、缆控水下机器人、自主水下机器人及底栖/两栖机器人等关键装备的应用现状及无人救援领域智能规划、导航、控制和感知等等核心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域应急搜救装备将向无人化、集成化和多功能方向演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应急救援 智能水下装备 救援装备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Ms7.1级地震地表变形特征初步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闫纪元 冯军 +1 位作者 张雪华 李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402,共15页
对2024年1月23日02时09分05秒发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的Ms7.1级地震的震中(41.26°N,78.63°E)及周边区域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调查。观测结果显示,引发本次地震的断裂在震中区域并未大规模出露,地表变形以张性... 对2024年1月23日02时09分05秒发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的Ms7.1级地震的震中(41.26°N,78.63°E)及周边区域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调查。观测结果显示,引发本次地震的断裂在震中区域并未大规模出露,地表变形以张性裂隙为主,局部可观察到挤压鼓包、陡坎和砂土液化等现象,造成约5 cm的垂直位错,多条张性裂隙组成的裂隙带破坏公路、山体和房屋,在山区多伴随崩塌和滑坡现象。综合现场调查、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等信息,提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迈丹逆冲断裂东段。该区域未来的地震风险仍然较高,考虑到地表变形带来的潜在风险,建议加强牧区建筑的抗震能力建设以及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Ms 7.1级地震 地表变形:迈丹断裂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雯 陈文凯 +2 位作者 周中红 高娜 陈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228,共7页
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造成生命损失的地震次数为143次,占成灾地震(有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地震)的25%。成灾地震... 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造成生命损失的地震次数为143次,占成灾地震(有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地震)的25%。成灾地震平均每年发生9. 45次,而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 38次。(2)中国大陆致死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突出,重特大地震对累计地震死亡人数作用明显,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呈高度集中的特点。(3)中国大陆地震灾害分布广,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28个省份发生过成灾地震,因地震导致有人员死亡的省份有18个,其中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因地震灾害导致的累计人员死亡占全国的比例高达90%。地震灾害总体呈现中小地震在多震省份生命损失较小,在少震省份生命损失反而较大。(4)5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累计人员死亡高达34. 66万人,其中城市直下型地震贡献率高达71%。(5)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布受人口密度影响显著,以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与地震发生频次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灾害 生命损失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区域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雯 陈文凯 +2 位作者 周中红 高娜 孙艳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4-290,共7页
以地震灾害生命损失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了国内51例地震的人员死亡数据,并对5类具有代表性的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M <5.5级地震,5类模型的多数评估结果基本都在合理范围内;5.5≤M <6.0... 以地震灾害生命损失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了国内51例地震的人员死亡数据,并对5类具有代表性的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M <5.5级地震,5类模型的多数评估结果基本都在合理范围内;5.5≤M <6.0级地震,5类评估模型结果误差较小且在合理范围内的模型为基于震中烈度和适用特定区域的模型;6.0≤M <7.0级地震,5类模型的多数评估结果不在一个数量级;M≥7.0级地震一般需采用特定适用范围的评估模型和专家经验参与,才可能会得到相对准确的评估结果,但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2)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不适用于城市直下型地震生命损失评估,对于此类地震5种模型的评估结果都出现了较大偏差.3)在空间上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存在分区现象,评估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生命易损性模型 快速评估 适用性评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2次中强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崔子健 李志雄 +1 位作者 陈章立 邵志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法对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2次中强地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辽宁岫岩5.4级地震前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0,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88,表明二者均表现出较强的震源机制相似性... 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法对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2次中强地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辽宁岫岩5.4级地震前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0,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88,表明二者均表现出较强的震源机制相似性,具有发生强震的背景条件,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岫岩5.4级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前郭震群序列前期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5次强震发生后其值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出震源机制相似性的减弱,这对中强震群后续趋势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地震 前郭地震 前震序列 谱振幅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全球和中国地震活动及灾害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刚 侯建盛 +1 位作者 李洋 谢霄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21,共9页
列出了2013年中国境内5.0级以上和国外7.0级以上的地震目录,总结了当年中国大陆地区和国外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的基础数据信息和灾害信息,结合该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事件发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 列出了2013年中国境内5.0级以上和国外7.0级以上的地震目录,总结了当年中国大陆地区和国外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的基础数据信息和灾害信息,结合该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事件发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归纳了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列出了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 中国 全球 地震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现场倒塌建筑物的搜救策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亦纲 张媛 李志伟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4期477-483,共7页
与一般倒塌建筑物的搜救不同,地震灾害现场的搜救将可能面对大量的、类型复杂、倒塌情况复杂的建筑物,制定科学的搜救策略对于快速有效的营救被困人员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几年有关地震现场搜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现状分析,并在... 与一般倒塌建筑物的搜救不同,地震灾害现场的搜救将可能面对大量的、类型复杂、倒塌情况复杂的建筑物,制定科学的搜救策略对于快速有效的营救被困人员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几年有关地震现场搜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搜救分区、搜救目标的优选、具体营救方案制定几个方面,对如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科学的搜救策略制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现场 倒塌建筑 搜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新疆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现状与对比
8
作者 高小其 刘耀炜 +9 位作者 陆明勇 王琼 杨晓芳 朱成英 陈玲 李艳萍 李新勇 许秋龙 史杰 郭伟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9-285,共7页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地震地下流体前兆研究的国家之一。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并和中国新疆开展的该项工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双方的优势和特点。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新疆 地下流体 观测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0年中国大陆地震人员伤亡基本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南燕云 刘亢 +2 位作者 高博伟 张雪华 李亦纲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大陆2011—2020年地震人员伤亡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伤亡与震级、烈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2017年人员伤亡地震频次较高,但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013、2014年。区域上人员伤亡地... 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大陆2011—2020年地震人员伤亡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伤亡与震级、烈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2017年人员伤亡地震频次较高,但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013、2014年。区域上人员伤亡地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两省,死亡、受伤人数分别占死亡、受伤总数的90.57%、86.32%。地震人员伤亡数、单次地震伤亡数与震级、极震区烈度呈正相关关系,且不同区域各烈度档优势伤亡分布区间基本一致,但不同区域相同震级伤亡成灾概率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人员伤亡 伤亡特征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的呼吸:稀有气体揭示地震的秘密
10
作者 路畅 李营 +7 位作者 周晓成 陈志 天娇 李中平 郭正府 徐胜 郑国东 吕瑞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5-1318,共4页
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中强地震,经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就造成了近7万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2.15亿元。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地震预测还是尚未解决... 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中强地震,经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就造成了近7万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2.15亿元。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地震预测还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在已有的研究中,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地球化学手段在地震领域已经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地球“呼吸”中的气体与地震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其中的稀有气体,例如氦气、氡气等。这些稀有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常见,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科学界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济损失 稀有气体 地震监测 地震预测 地震观测技术 中强地震 特大地震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云南红河县M_(S)5.0地震震害特征
11
作者 刘绍昌 代博洋 +1 位作者 杨健强 王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5,共8页
2022年11月19日云南省红河县(23.37°N,102.26°E)发生M_(S)5.0地震,打破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1世纪以来未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记录。本文结合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和灾情资料收集整理,详细阐述了灾区的建筑物震害、生命线工... 2022年11月19日云南省红河县(23.37°N,102.26°E)发生M_(S)5.0地震,打破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1世纪以来未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记录。本文结合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和灾情资料收集整理,详细阐述了灾区的建筑物震害、生命线工程震害、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及原因分析,并与云南相近震级历史地震震害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灾区受灾规模小,余震少,灾害损失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特征 M_(S)5.0 红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标准及指导性文件综述
12
作者 曲旻皓 李立 +4 位作者 王建平 程永 高杨 王学瀚 黄新杰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6,204,共5页
自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简称INSARAG)成立30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巨灾国际救援经验,形成了一套覆盖国际救援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到撤离阶段的国际救援全流程全要素的协调工作... 自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简称INSARAG)成立30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巨灾国际救援经验,形成了一套覆盖国际救援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到撤离阶段的国际救援全流程全要素的协调工作机制,并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指南、指导性文件和推荐性技术文件,规范救援能力和队伍建设,强化国际救援协调和现场救援的效率。该文系统介绍了INSARAG标准和技术文件组成体系架构,并阐述了各标准及技术文件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搜救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并讨论其对我国灾害救援工作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城市搜救咨询团INSARAG INSARAG标准架构 INSARAG指南 INSARAG指导性文件 INSARAG推荐性技术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灾民行动力差异的多模式协同疏散路径规划
13
作者 陈娜 刘一鸣 +1 位作者 秦向南 刘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190,共9页
为提高自然灾害发生后大规模灾民的疏散效率,保证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疏散完成时间最短和平均风险度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私家车和应急公交车协同疏散的应急疏散路径规划模型。模型将灾民分为高行动力和低行动力2个群体,采用不同的疏... 为提高自然灾害发生后大规模灾民的疏散效率,保证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疏散完成时间最短和平均风险度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私家车和应急公交车协同疏散的应急疏散路径规划模型。模型将灾民分为高行动力和低行动力2个群体,采用不同的疏散策略,并以某地突发泥石流为例,采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改进蚁群算法能有效求解该模型;在疏散过程中多模式协同疏散具有更高的疏散效率,与只考虑应急公交车的疏散方案相比,案例的平均疏散完成时间缩短了11.6 min,平均风险度也更低,且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所疏散的人数也更多。研究结果可为突发事件应急疏散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行动力 多模式协同 应急疏散 路径规划 改进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果斯泥火山活动与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高小其 王海涛 +7 位作者 高国英 高歌 王中道 陆明勇 桑丽荣 杨晓芳 郭卫英 许秋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4-472,共9页
基于1991—2006年间对新疆霍尔果斯泥火山的系统观测,初步发现了泥火山活动与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活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对预测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及震级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能对泥火山的动态进行长期监测,会得到更加有研究意... 基于1991—2006年间对新疆霍尔果斯泥火山的系统观测,初步发现了泥火山活动与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活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对预测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及震级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能对泥火山的动态进行长期监测,会得到更加有研究意义的资料;并认为泥火山具有一定的映震性能的原因可能与该泥火山处于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近震源区、构造上处于霍尔果斯背斜轴部及泥火山物质来自地层相对深处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火山 中强地震 脉冲现象 新疆 霍尔果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技术在地震废墟搜索救援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涛 尚红 +3 位作者 许建华 刘亢 张媛 王金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破坏性地震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被掩埋在建筑废墟内,因此,被困人员的搜索救援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地震现场的搜索效率直接关系到地震救援工作的成功率,是提高被困人员生命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强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往往余... 破坏性地震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被掩埋在建筑废墟内,因此,被困人员的搜索救援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地震现场的搜索效率直接关系到地震救援工作的成功率,是提高被困人员生命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强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往往余震频发、废墟内环境危险而又复杂,这些都给救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威胁着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搜救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地震救援装备机器人化的研究设想,目的是提出地震救援人员对辅助搜索救援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同时介绍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与国内多家院所合作完成的地震现场搜索救援机器人系列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所做的工作可为提高现场搜索救援效率,以及地震救援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与产业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现场 救援装备 废墟搜索 救援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谢英情 李岩峰 +2 位作者 张建国 李西 刘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0-358,共9页
在论述发震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利用GIS综合分析了宁洱震区的构造、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地表形变带、强震动、震源机制、重要宏观异常等发震构造标志。结果表明,NW向普洱断裂是宁洱6.4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部分余震可能与NE向孟连—... 在论述发震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利用GIS综合分析了宁洱震区的构造、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地表形变带、强震动、震源机制、重要宏观异常等发震构造标志。结果表明,NW向普洱断裂是宁洱6.4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部分余震可能与NE向孟连—墨江断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洱地震 构造背景 发震构造 滇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及其关键标准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虹 宋富喜 +5 位作者 闻明 彭碧波 谢霄锋 王建军 李蕊 曲旻皓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4-170,共7页
为明确中国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更好地指导地震应急救援的标准化工作。在充分调研国内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应急救援响应和应急救援恢复3个方面对中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 为明确中国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更好地指导地震应急救援的标准化工作。在充分调研国内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应急救援响应和应急救援恢复3个方面对中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英国、德国等标准研究机构及协会颁布的近200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进行归纳和研究。结合中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的特点,提出中国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结构和急需编制的关键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地震灾害 应急救援 标准体系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及获取建议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海鹰 李志雄 +2 位作者 张涛 冯军 张小咏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全面获取地震灾区包括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损毁、道路桥梁破坏、次生灾害分布、尚存医疗设施、可调配救援力量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及... 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全面获取地震灾区包括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损毁、道路桥梁破坏、次生灾害分布、尚存医疗设施、可调配救援力量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快速部署救援力量,提高生命救援效率,高效应对大震巨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进行初步归纳,并对开展大震巨灾信息获取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应急救援 信息 需求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应力作用与地震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陆明勇 郑文衡 胡志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计算仿真方法研究了动态应力的作用及其与地震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形成的应力波,在遇断层时多次反射并发生半波损失,反射的应力波叠加或干涉而形成的动态应力使围压减小和波...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计算仿真方法研究了动态应力的作用及其与地震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形成的应力波,在遇断层时多次反射并发生半波损失,反射的应力波叠加或干涉而形成的动态应力使围压减小和波动.地震动态应力使围压产生低值波动,一方面使围压减小、摩擦力减小;另一方面,使裂纹串通、介质松动、接触面变平,降低摩擦系数、减小剪切强度.由此均导致抗剪强度降低,从而触发地震.动态应力作用时间短,触发地震大小与动态应力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触发地震位置、过程与孕震体断层产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 动态应力作用 低值波动 地震机制 断层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期关键时间阶段划分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海鹰 孙刚 +1 位作者 欧阳春 刘晶晶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69,197,共5页
在研究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预案,以及汶川、玉树、盈江、彝良和海地、东日本等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将地震应急期划分成应急启动、紧急救援、过渡性安置等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工作及其先后次序进... 在研究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预案,以及汶川、玉树、盈江、彝良和海地、东日本等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将地震应急期划分成应急启动、紧急救援、过渡性安置等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工作及其先后次序进行了梳理。在实际抗震救灾工作中,这3个阶段不是互不相干、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时间相关性。这就需要指挥者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优先考虑,同时兼顾各项相关工作,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应急期 时间阶段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