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震陷特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峻 石玉成 +2 位作者 王杰民 王强 钟秀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9-112,共4页
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震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可对试样施加任意波轴向荷载的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原状黄土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震陷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震陷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机地震荷载与等幅... 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震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可对试样施加任意波轴向荷载的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原状黄土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震陷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震陷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机地震荷载与等幅正弦荷载作用下黄土的残余变形随动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长趋势不同,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的震陷特性有明显的变化;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震陷临界动应力的影响不同,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的震陷临界动应力都比等幅正弦荷载作用下的大;不同卓越周期、峰值和持时的随机地震荷载对黄土的震陷临界动应力的影响也不相同;黄土的震陷与随机地震荷载的卓越周期、峰值和持续时间有关,其中随机地震荷载的卓越周期对黄土震陷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荷载 黄土 震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谷地形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盛志强 卢育霞 +2 位作者 石玉成 刘琨 万秀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2,202,共8页
震害现象显示在一些覆盖层很薄的基岩河谷山区地震动分布差异明显。为了厘清各形状要素的均质地形模型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侧重分析了河谷坡角、坡高及不对称坡体等要素对均质体河谷模型的地震动(PG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谷地形谷... 震害现象显示在一些覆盖层很薄的基岩河谷山区地震动分布差异明显。为了厘清各形状要素的均质地形模型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侧重分析了河谷坡角、坡高及不对称坡体等要素对均质体河谷模型的地震动(PG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谷地形谷底内部的地面运动幅值在坡角40°~50°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在高坡角的河谷内波衰减比较慢,波形相对较复杂;在深宽比较小时,高频和低频脉冲的地面加速度峰值都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且谷底地面各个位置PGA变化不明显,随着深宽比的增加,高频脉冲的地震反应变化复杂,出现谷底中心加速度幅值大于山脚;河谷的不对称形状对谷底PGA有影响,谷底PGA最大的位置靠近坡高小的一侧,且坡角大的一侧山脚附近谷底PGA要小一些,即坡度和高差越大,会很大程度地增加河谷两侧坡体的临空面,并增大地震加速度的放大系数,凸起地形对地震响应有放大作用,对它附近区域却有抑制作用,而且坡高、坡角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形 反应谱 地面峰值加速度 深宽比 坡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温对冻土动力特性及其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兰民 张冬丽 +1 位作者 吴志坚 马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5-205,共11页
地温是影响冻土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基于对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 1级大震在多年冻土区所造成的地表变形与地震破坏特征的定量调查结果 ,通过冻土的振动三轴实验 ,研究了地温对冻土动本构关系、动弹性模量、阻尼比... 地温是影响冻土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基于对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 1级大震在多年冻土区所造成的地表变形与地震破坏特征的定量调查结果 ,通过冻土的振动三轴实验 ,研究了地温对冻土动本构关系、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动强度等动力特性参数的定量影响规律 ;进而利用青藏铁路沿线 4个冻土剖面和该区 5 0年超越概率分别为 6 3%、10 %和2 %的场地基岩地震动时程 ,分析计算了不同地温下冻土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特征 ,研究了地温对冻土地面地震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应谱等的定量影响 ,为冻土区工程地基、路基以及地下工程震害防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地温 动力特性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触发武都区和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钟秀梅 陈文凯 +1 位作者 侯景瑞 袁中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56-360,共5页
汶川地震在甘肃省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武都区和文县的地质灾害尤为发育,占甘肃省灾害总量的75%,因此,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该区地质灾害点993处。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 汶川地震在甘肃省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武都区和文县的地质灾害尤为发育,占甘肃省灾害总量的75%,因此,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该区地质灾害点993处。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河流水系、烈度、高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①地震地质灾害在区域上具有沿河流水系成线状分布的特点;②地震地质灾害密度随烈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大部分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在高程1000~2000 m的中高山地貌区;④地形坡度是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灾害集中在坡度10°~40°的范围内;⑤坡向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也有影响,正南坡向和东南坡向的地质灾害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GI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文县上城台地的地震记录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卢育霞 刘琨 +2 位作者 姚凯 石玉成 李倩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393-397,共5页
选取文县上城台地三个不同高程强震台同时记录到的汶川大地震的9次余震记录,研究场地的地震反应和波的传播效应。通过对比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加速度时程等地震动参数,全面分析了地震动放大效应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震动特征与震源... 选取文县上城台地三个不同高程强震台同时记录到的汶川大地震的9次余震记录,研究场地的地震反应和波的传播效应。通过对比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加速度时程等地震动参数,全面分析了地震动放大效应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震动特征与震源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山脚,山顶的峰值加速度明显放大,并且山顶的地震动在场地卓越周期附近放大最显著;多数地震记录显示山顶处垂直白水江河谷分量的峰值加速度比值大于平行河谷分量比值;地震动绝对持时从山脚、山腰到山顶依次增长。总之,地形条件和其上覆松散层共同作用造成了上城台地的地震动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文县 地震记录 地形效应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骆驼城土遗址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石玉成 李舒 刘琨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5-260,共6页
以甘肃高台地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骆驼城土遗址为研究对象,对其依次采用实地勘察、室内土工试验、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四种手段进行了研究。将可靠度理论引入有限元动力分析中,利用APDL语言编制程序,使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一千次的抽... 以甘肃高台地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骆驼城土遗址为研究对象,对其依次采用实地勘察、室内土工试验、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四种手段进行了研究。将可靠度理论引入有限元动力分析中,利用APDL语言编制程序,使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一千次的抽样数值模拟后进行抗震概率性分析。从而实现了土遗址抗震安全性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和手段。计算结果对于骆驼城土遗址抗震防护及加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类似土遗址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城 土遗址 抗震分析 可靠度理论 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冈石窟的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钟秀梅 秋仁东 +1 位作者 陈永明 石玉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共7页
选取云冈石窟中的典型石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的石窟计算模型,首先输入水平方向地震荷载,计算了石窟岩体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石窟的立柱部分和入口处易产生较大位移;石窟周围,尤其是洞窟开挖的薄壁部位,容易形成压应... 选取云冈石窟中的典型石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的石窟计算模型,首先输入水平方向地震荷载,计算了石窟岩体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石窟的立柱部分和入口处易产生较大位移;石窟周围,尤其是洞窟开挖的薄壁部位,容易形成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的集中区,是石窟围岩容易破坏的地方。再输入竖向和横向的地震荷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竖向地震荷载对石窟拉应力的影响较横向地震荷载更为显著,但竖向地震荷载产生的压应力值远较横向地震荷载的为小;而横向地震荷载比竖向地震荷载更容易引起最大剪应力集中,即更容易导致石窟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地震荷载 动力响应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5.12汶川大地震看甘肃农村民房质量问题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兰 王兰民 石玉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92-196,共5页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建筑物设施是地震灾害系统中最主要的承灾体。通过5.12汶川大地震看甘肃农村住宅现状,目前,甘肃农村大多数房屋未经正规设计、施工,自行建造,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抗震能力普遍低下...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建筑物设施是地震灾害系统中最主要的承灾体。通过5.12汶川大地震看甘肃农村住宅现状,目前,甘肃农村大多数房屋未经正规设计、施工,自行建造,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抗震能力普遍低下。因此存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完善农村民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增强农民建房抗震防震意识;加强培养农村民房建设村镇管理人才体系;加强农居建筑市场的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民房建筑布局、建筑用料、结构形式及施工技术,借此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村民房建设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农村民房 质量与安全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滑坡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侯景瑞 袁中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398-402,共5页
通过结合对汶川地震Ⅶ~Ⅺ烈度区内30 00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区内中大型滑坡遥感解译,利用地震烈度分区、发震断裂展布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多个GIS图层,分析了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GIS手段的最临近程度方法地... 通过结合对汶川地震Ⅶ~Ⅺ烈度区内30 00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区内中大型滑坡遥感解译,利用地震烈度分区、发震断裂展布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多个GIS图层,分析了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GIS手段的最临近程度方法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模型。研究表明:⑴整体和每一类型的滑坡频度都随着地震烈度而指数增加,而且面积在10 000~100 000 m2的地震滑坡在各个烈度区都是发生频度最大的;⑵地震滑坡在距离发震断裂较近的地方更为集中,但是在垂直和平行于发震断裂的两个方向上地震滑坡频度的衰减是不相同的,垂直方向较平行方向衰减更快;⑶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25°~40°坡度范围;⑷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1.0~1.5 km高程内,约占研究区内滑坡总数量的42%;⑸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在东、东南和南三个方向,约占地震滑坡总数的一半。通过最临近程度方法进行建模对研究区地震滑坡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汶川地震 影响因素 最临近程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高低层地震反应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坤 张令心 刘洁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建筑物高低层的地震反应是有差异的。本文对一栋2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平面地震反应分析,并对一栋在汶川大地震中带有器物反应现象的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三维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了各楼层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时程曲线及... 建筑物高低层的地震反应是有差异的。本文对一栋2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平面地震反应分析,并对一栋在汶川大地震中带有器物反应现象的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三维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了各楼层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时程曲线及反应谱曲线。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验证了"随楼层增高,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越强烈"的现象,初步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高低层 器物的反应 时程分析 反应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甘肃滑塌灾害特征及减轻对策刍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永明 滕光亮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451-455,共5页
汶川地震在甘肃南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滑塌灾害。本文在武都区附近地震滑塌灾害统计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主要类型和发育特征;论述了甘肃地震滑塌灾害的展布主要受地形、岩性、地震烈度、人类工程活动和植被发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在空间... 汶川地震在甘肃南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滑塌灾害。本文在武都区附近地震滑塌灾害统计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主要类型和发育特征;论述了甘肃地震滑塌灾害的展布主要受地形、岩性、地震烈度、人类工程活动和植被发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地震烈度高的陇南灾区地震滑塌密度相对较大;节理发育的厚层(块状)岩层滑塌较为突出;黄土滑塌较为突出。进而提出了山区地震滑塌灾害减轻的注意事项以及甘肃省不同区域滑塌灾害减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陇南地区 滑塌灾害 影响因素 减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特大地震“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震害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坤 张令心 刘洁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6,121,共6页
在汶川特大地震现场,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资料,在各种文献和网上又补充收集了大量此类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了各烈度区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典型现象;探讨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与烈度的关系;找... 在汶川特大地震现场,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资料,在各种文献和网上又补充收集了大量此类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了各烈度区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典型现象;探讨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与烈度的关系;找出各烈度区的共性内容。旨在使我国的地震烈度表在"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方面更便于地震烈度评定,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特大地震 人的感觉 器物的反应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区三水准超越概率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与场地放大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滕光亮 陈永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443-445,455,共4页
通过对甘肃省158个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分析,讨论了不同的超越概率下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场地条件对基岩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结果对甘肃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取值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甘肃 地震安全性评价 峰值加速度 三水准设防 场地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居地震安全技术网络服务系统的内容和原理
14
作者 夏坤 袁中夏 +1 位作者 蔡宗文 贾冠华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1期85-91,共7页
针对目前农村房屋建造技术不科学,并且人们获取地震安全知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网络环境面向用户的"农居地震安全技术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内容。该系统包含了信息自动筛选、处理分析及信息整编等关键技... 针对目前农村房屋建造技术不科学,并且人们获取地震安全知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网络环境面向用户的"农居地震安全技术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内容。该系统包含了信息自动筛选、处理分析及信息整编等关键技术,可实现农居建造的抗震设防、场址选择、基础及结构选型的自动组合、合理筛选,为农民工匠、基层技术人员提供农居地震安全方面的初步技术信息。同时,本中还介绍了农居地震安全咨询软件的设计目标、主要内容和功能,重点讨论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居地震安全 网络环境 信息咨询软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长宁M_S6.0地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尹欣欣 郭安宁 +1 位作者 赵韬 李少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5-1220,共6页
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MS6.0地震,余震发育。本文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数据基于CAP方法计算了28°~29°N,104°~105°E范围内的14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MS6.0地震,余震发育。本文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数据基于CAP方法计算了28°~29°N,104°~105°E范围内的14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全球矩心矩张量目录和部分前人研究结果中该区域的共27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将研究区域按0.1°×0.1°划分成25个应力网格,最终得到9个网格的应力分布结果,大多数应力场方向稳定,根据主震所在应力网格点得到主震的断层类型为主逆冲型。本文研究成果为四川长宁地区的孕震机理、活动构造以及地震趋势判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反演 CAP震源机制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饱和黄土液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峻 王兰民 +2 位作者 王平 王谦 魏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7,共4页
利用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兰州、固原、潼关地区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液化试验。通过对饱和黄土液化的动应力、动应变和动孔压发展特点等问题的对比和分析,研究了我国不同地区饱和原状黄土的液化特性。研究表明:(1)黄土液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利用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兰州、固原、潼关地区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液化试验。通过对饱和黄土液化的动应力、动应变和动孔压发展特点等问题的对比和分析,研究了我国不同地区饱和原状黄土的液化特性。研究表明:(1)黄土液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旦发生液化,抗液化强度将迅速丧失;(2)黄土的区域性结构特性对黄土液化的影响非常明显,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的黄土,其液化强度是不同的。而不同地区间黄土的干密度等物性指标对黄土液化的影响远小于区域性结构特性的影响;(3)基于黄土的结构破坏特性和液化特性,给出了饱和黄土的液化破坏应变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液化 饱和 动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室内液化试验饱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平 王谦 +2 位作者 王兰民 马海萍 王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0,共5页
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的三大典型震害之一,是黄土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截至目前,室内动三轴液化试验仍是研究黄土液化的主要方法,而试样饱和度的高低是影响黄土液化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首先从土的性质和饱和的主要指标对砂土和黄土饱和... 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的三大典型震害之一,是黄土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截至目前,室内动三轴液化试验仍是研究黄土液化的主要方法,而试样饱和度的高低是影响黄土液化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首先从土的性质和饱和的主要指标对砂土和黄土饱和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而后通过对现行的主要饱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归纳总结了黄土室内液化试验饱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结合黄土本身大孔隙、弱胶结的特性,就现行主要饱和方法对黄土饱和的适用性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每一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反压饱和方法在黄土饱和中的应用现状,对该方法在黄土饱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液化 饱和方法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粒含量对甘肃黄土抗液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兰 王兰民 石玉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6,共5页
甘肃黄土是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土壤,它具有砂土的某些特性,又具有粘土的某些特性,存在一定的粘塑性。通过对含粘粒黄土所做的实验研究,包括:粘粒含量不同的原状土样所做室内的动三轴试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化学分析和电... 甘肃黄土是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土壤,它具有砂土的某些特性,又具有粘土的某些特性,存在一定的粘塑性。通过对含粘粒黄土所做的实验研究,包括:粘粒含量不同的原状土样所做室内的动三轴试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化学分析和电镜扫描,试验结果分析对比后,得出了含粘粒黄土抗液化性能的特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粘粒颗粒级配不同,也引起黄土动力稳定性的变化;(2)液化强度与粘粒含量并非呈单调增加关系,无论固结压力如何,粘粒含量Pc=15%左右时抗液化性能最低;(3)粘粒含量为一定值时,液化孔压比偏大,偏离这一值时,液化孔压比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粒含量 液化影响 黄土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某黄土场地液化势评价及地基处理措施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谦 王兰民 +2 位作者 袁中夏 王平 王峻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92-296,共5页
尝试应用了室内研究——反应分析的液化可能性估计方法与地震剪应力时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处于黄河Ⅳ级阶地的兰州东岗某工程场地的饱和黄土液化势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饱和黄土在超越概率为50年63%、10%和5%地震作用... 尝试应用了室内研究——反应分析的液化可能性估计方法与地震剪应力时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处于黄河Ⅳ级阶地的兰州东岗某工程场地的饱和黄土液化势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饱和黄土在超越概率为50年63%、10%和5%地震作用下均会产生完全液化;同时,根据对夯实后重塑黄土的液化势评价结果,我们提出可用夯实法对地基进行抗液化处理;强夯至干密度dρ≥1.6g/cm时,上述地震作用下该场地饱和黄土仅产生轻微或中等液化,地基抗液化处理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液化 液化势评价 地基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的湿陷和震陷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中夏 王兰民 王谦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4-98,共5页
黄土的湿陷性和震陷性分别是黄土在遇水和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岩土灾害。黄土湿陷性评价及防治已经相对成熟。有些专家试图联系二者,以便解决黄土震陷性的工程评价和处理。本研究中,作者分析了黄土湿陷性与震陷性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研究认... 黄土的湿陷性和震陷性分别是黄土在遇水和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岩土灾害。黄土湿陷性评价及防治已经相对成熟。有些专家试图联系二者,以便解决黄土震陷性的工程评价和处理。本研究中,作者分析了黄土湿陷性与震陷性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研究认为,二者的产生都基于黄土的亚稳态结构,都是黄土架空结构破坏所引起,但其触发机制却是不同的。湿陷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吸力丧失,而震陷性主要由黄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土体剪切破坏所导致。因此,关于二者之间的联系还不存在坚实的物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 震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