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地区地震磁扰动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霞 冯丽丽 +2 位作者 赵玉红 刘磊 苟智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4,112,共7页
以青海地区8个测点磁通门秒采样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结合该区域中强地震背景进行分析。基于极化背景场变化特征提取震磁异常在研究区实际应用中取得以下认识:多台站同步极化高值异常对于2个月以内青海地区5级左... 以青海地区8个测点磁通门秒采样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结合该区域中强地震背景进行分析。基于极化背景场变化特征提取震磁异常在研究区实际应用中取得以下认识:多台站同步极化高值异常对于2个月以内青海地区5级左右及以上地震有一定映震能力,且异常具有一定信度;测点密度均匀分布情况下,震中位置基本位于极化高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磁扰动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青海地区 震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短临异常跟踪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冯丽丽 李霞 +1 位作者 赵玉红 张朋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0,共9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021年10月下旬青海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10月27日异常台站最多,并在门源祁连至兴海地区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6×10^(4) km^(2)...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021年10月下旬青海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10月27日异常台站最多,并在门源祁连至兴海地区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6×10^(4) km^(2)的高值异常区;此外,2021年7—11月青海地区8项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出现准同步异常变化。结合青海及周边地区历史震例的分析结果,认为2021年11月23日至2022年1月23日,青海西北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区内可能发生5.6~6.4级地震。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出现后的73天,震中位于预测区的边缘,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与预测意见一致,但震级超出预测意见上限值0.5级。此次地震前基于地球物理观测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开展的短临异常跟踪分析过程,对中国大陆西部地震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短临异常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 地下流体异常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门源6.9级地震前后b值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瑛霞 朱益民 +3 位作者 余腾 李启雷 张丽峰 余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5-1161,共7页
为探讨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后b值变化特征,选取震前10 a进行时间扫描发现,震前震源区b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震后出现小幅回升,可能与震后应力释放有关。利用青海测震台网2000年以来的小震目录,在最小完备震级基础上进行b值空间扫描和... 为探讨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后b值变化特征,选取震前10 a进行时间扫描发现,震前震源区b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震后出现小幅回升,可能与震后应力释放有关。利用青海测震台网2000年以来的小震目录,在最小完备震级基础上进行b值空间扫描和Δb值计算发现,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域边缘,且震前1 a震源区Δb值变化不显著,表明门源地震的应力积累主要发生在2021年之前。对余震序列b值变化进行分析认为,早期b值变化可为后期余震的位置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B值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前玉树地震台井水温异常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苏维刚 刘磊 +2 位作者 袁伏全 赵玉红 孙玺皓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2-396,共5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_(7.4)地震,震中位于(34.59°N,98.34°E),其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高倾角走滑型(张喆,许立生,2021)。玛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是东昆仑断裂的一条分支断裂(王未来等,2021...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_(7.4)地震,震中位于(34.59°N,98.34°E),其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高倾角走滑型(张喆,许立生,2021)。玛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是东昆仑断裂的一条分支断裂(王未来等,2021)。玉树地震台位于甘孜—玉树断裂附近。玛多地震震中和玉树地震台均位于巴颜喀拉次级地块内,玉树地震台位于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此次地震震中处于玉树地震台的NE方向,距巴颜喀拉地块北边界85 k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 水温 异常特征 地震前兆 玉树地震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西部强震前超低频磁场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冯丽丽 冯志生 +8 位作者 樊文杰 管贻亮 贺曼秋 李霞 何畅 廖晓峰 艾萨·伊斯马伊力 袁文秀 李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9-375,共17页
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大陆西部的磁通门磁力仪秒采样观测资料开展了5—100 s频段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分析,并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极化高值在经向和纬向均无明显的形态和幅值变化,且极化高值与地磁外源... 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大陆西部的磁通门磁力仪秒采样观测资料开展了5—100 s频段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分析,并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极化高值在经向和纬向均无明显的形态和幅值变化,且极化高值与地磁外源场扰动无关。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8次极化高值异常事件,利用插值方法得到了极化高值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18次高值异常与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15次强震的时空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地磁场出现多台同步极化高值现象后的半年内,高值区可能发生M6.0以上强震;高值现象出现后,多个高值区均有可能发生强震;后续强震的震级与高值区面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极化 强震 中国大陆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西藏米林M_(S)6.9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特征
6
作者 李霞 冯丽丽 +6 位作者 赵玉红 刘磊 苟智栋 樊文杰 贺曼秋 廖晓峰 艾萨·伊斯马伊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4-594,I0001,共12页
基于中国大陆65个地磁台站秒采样观测资料,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提取了2017年西藏米林M_(S)6.9地震震中及附近区域超低频电磁异常信号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米林M_(S)6.9地震前在青藏高原出现了大范围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 基于中国大陆65个地磁台站秒采样观测资料,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提取了2017年西藏米林M_(S)6.9地震震中及附近区域超低频电磁异常信号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米林M_(S)6.9地震前在青藏高原出现了大范围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异常过程共持续9天;高值异常开始于2017年10月30日,高值持续3天之后出现短时间下降,随即转折上升,再次出现高值异常并持续了4天,在此过程中各高值台站的时序曲线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的形态。空间分布图显示高值异常在中国大陆西部区域反复出现,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的交界处。异常呈“出现-扩大-收缩-消失-扩大-消失”的演化过程,10月31日异常面积达到最大值。异常过程结束后10天发生了西藏米林M_(S)6.9地震,震中距离10月31日异常阈值线5 km。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异常与米林地震具有较强的时空相关性,是可靠的地震电磁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磁扰动异常 西藏米林M_(S)6.9地震 电磁辐射信号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率累加法提取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指标
7
作者 李霞 冯丽丽 +2 位作者 赵玉红 刘磊 苟智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利用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青海地区磁通门秒采样观测资料,通过速率累加法分析连续数据的逐日变化速率,再根据需要对分析时段进行累加计算,识别数据资料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分析异常变化与强震的关系,梳理总结青海地区磁通门秒数据谐波振幅... 利用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青海地区磁通门秒采样观测资料,通过速率累加法分析连续数据的逐日变化速率,再根据需要对分析时段进行累加计算,识别数据资料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分析异常变化与强震的关系,梳理总结青海地区磁通门秒数据谐波振幅比的特征规律,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异常认识。结果表明,地磁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通过速率累加处理后的曲线持续上升为正常,持续下降和水平波动为异常;当异常持续时间大于1 a,同时异常曲线数量超过1/2时,台站周围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高,曲线周期范围主要集中在20~170 s内;震级与震中距成正比,即震级越高,震中距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谐波振幅比 速率累加法 异常判据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