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InSAR约束和余震精定位的发震构造研究——以2023年甘肃积石山M_(W)6.0地震为例
1
作者 姚远 赵志芳 +4 位作者 姜金钟 王光明 张帅 赖志滨 郑定昌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508,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W)6.0地震,本文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处理了覆盖震源区域的Sentinel-1A SAR影像,得到此次积石山地震的同震地表形变场,并联合余震精定位数据,基于小震断层面拟合方法和弹性半空间...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W)6.0地震,本文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处理了覆盖震源区域的Sentinel-1A SAR影像,得到此次积石山地震的同震地表形变场,并联合余震精定位数据,基于小震断层面拟合方法和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型建立了积石山地震断层几何参数,对本次地震的滑动分布进行了反演,并计算了断层面库仑应力变化,评估了此次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2023年积石山地震为逆冲兼走滑型地震,发展断层并未破裂到地表,InSAR形变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升、降轨同震地表形变场均以抬升形变为主,升轨最大雷达视线方向(LOS)位移约7.0 cm,降轨最大LOS位移约6.8 cm;联合小震断层面拟合与断层几何参数反演显示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6—15 km,发震断层面倾向NE,走向为323°,倾角50°;破裂主要集中在地下4—8 km深度范围内,最大滑移量出现于地下5.7 km处,约0.2 m,滑动分布模型显示此次地震运动方向以逆冲为主,矩震级为M_(W)5.8,震中位于拉脊山南缘断裂上。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显示此地震的发生增加了拉脊山南缘断裂、拉脊山北缘断裂、倒淌河—临夏断裂东段未来的地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W)6.0地震 InSAR同震地表形变场 余震序列精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2
作者 谭智 姜金钟 +1 位作者 石磊 李永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将频率域重力反演和近震体波走时反演相结合,采用优化的顺序策略,实现了速度模型与密度模型的相似性耦合。理论模型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实际观测数据试验都显示,联合反演有效提高了密度结构的垂向分辨率。重力数据的引入,更好地约束了地壳浅层(地下5 km以内)P波速度结构,明显改善了体波射线分布稀疏地区的横向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结构耦合 交叉梯度 顺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云南芒市M_(S)5.0地震震源深度测定及其发震机理探讨
3
作者 顾慧冬 姜金钟 +5 位作者 李姣 常玉巧 杨跃文 王光明 张帅 姚远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1-631,共21页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近震波形资料和两种区域速度模型,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23年12月2日云南省芒市地震序列中M_(S)5.0主震和4次M_(L)≥3.5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然后采用sPL深度震相进一步测定了震源深度,最后综合震源深度、地震烈...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近震波形资料和两种区域速度模型,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23年12月2日云南省芒市地震序列中M_(S)5.0主震和4次M_(L)≥3.5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然后采用sPL深度震相进一步测定了震源深度,最后综合震源深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重定位等结果探讨了此次芒市地震的发震机理。结果表明:芒市M_(S)5.0主震为走滑型地震兼具正断分量,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Ⅰ为走向89°,倾角78°,滑动角−20°,节面Ⅱ为走向183°,倾角70°,滑动角−167°;4次M_(L)≥3.5余震为走滑兼逆冲型或逆冲型地震,其最佳双力偶机制解均存在NE走向节面,该节面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平均值约为247°,65°,26°,与芒市地震序列震中分布走向和地震烈度长轴走向比较一致;M_(S)5.0主震与4次M_(L)≥3.5余震的震源深度均在5—7 km范围内,说明震区内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浅部。鉴于此次主震发生在水库库区且地震时库区处于高水位、震源分布较浅且主余震震源机制解明显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推测库区流体作用可能促进了此次地震的发生,且主震破裂引起局部应力调整所导致的邻近断层滑动使得本次地震序列余震的优势分布方向沿NE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市地震序列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解 sPL 深度震相 发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复地震估算石屏—建水断裂带深部滑动速率
4
作者 王光明 姜金钟 +3 位作者 郑定昌 赵小艳 彭关灵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7-563,共17页
2021年以来川滇菱形块体连续发生的中强地震预示该块体可能进入强震活跃阶段,位于块体东南缘的石屏—建水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基于重复地震估算得到断层深部滑动速率及其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对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一定... 2021年以来川滇菱形块体连续发生的中强地震预示该块体可能进入强震活跃阶段,位于块体东南缘的石屏—建水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基于重复地震估算得到断层深部滑动速率及其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对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研究利用云南地震台网2009—2021年的波形记录和震相到时信息,通过波形互相关技术在石屏—建水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识别出12组包含4个及以上地震的重复地震序列.基于重复地震估算出石屏—建水断裂带5.0~16.8 km深度范围内的滑动速率为1.9~11.4 mm·a^(-1),平均值为5.7 mm·a^(-1),中值为5.25 mm·a^(-1).石屏—建水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滑动速率差异较大:断裂带西段深部滑动速率均值(4.2 mm·a^(-1))与浅层滑动速率(2.8~5.3mm·a^(-1))基本一致;而东段深部滑动速率均值(9.4mm·a^(-1))约为浅层滑动速率的2倍.根据强震孕育过程的变形模式分析,石屏—建水断裂带西段目前可能正处于强震孕育的震间阶段,而石屏—建水断裂带东段可能处于强震孕育的震前阶段,但可能还未进入亚失稳阶段;石屏县城和建水县城之间的区域可能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结合地质构造、速度结构等方面分析,认为石屏—建水断裂带东段强震危险性较高,建议对该区域进行强化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断层滑动速率 石屏—建水断裂带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盐津地区两种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演 姜金钟 +3 位作者 王光明 张帅 何德强 周青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2020年9月—2021年1月,云南盐津地区出现了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获取更完备的地震目录和更准确的震源参数,利用2020年1月—2021年2月云南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事件的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采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到了1340次地震事件... 2020年9月—2021年1月,云南盐津地区出现了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获取更完备的地震目录和更准确的震源参数,利用2020年1月—2021年2月云南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事件的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采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到了1340次地震事件。利用联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进行重定位,获得了检测目录中351次地震的精确位置,对精定位后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津地区发生的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先后发生的2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沿两条不同走向和倾角的断裂分布,其中2020年9—10月的M_(L)3.9震群型地震序列发生在NNW走向、倾角约为75°的盐津—筠连断裂;2021年1月的M_(L)5.2孤立型地震序列发生在近SN走向、断层线与盐津—筠连断裂呈约30°夹角且倾角约为50°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地区 地震检测 匹配定位方法 双差重定位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漾濞M_(S)6.4地震中土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效果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贺素歌 冉华 +3 位作者 周青云 于江 罗伟东 白仙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9-806,817,共9页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观烈度1~2度,对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效果进行评估;就抗震加固工作及烈度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抗震加固 土木结构 烈度评估 地震灾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盐津2个地震序列震源参数测定及发震构造探讨
7
作者 顾慧冬 姜金钟 +5 位作者 李姣 张演 杨跃文 王光明 张帅 姚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2021年1月23日云南盐津发生M L5.2地震,在此次地震前后该区域已经发生了多次中小地震。为了更好地评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及识别发震构造,利用云南和四川地震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和2种速度模型反演了盐津M L≥3.5地震的震源... 2021年1月23日云南盐津发生M L5.2地震,在此次地震前后该区域已经发生了多次中小地震。为了更好地评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及识别发震构造,利用云南和四川地震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和2种速度模型反演了盐津M 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sPn深度震相测定了盐津M L5.2地震的震源深度,最后采用双差定位法对盐津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①最大震级为M L5.2的“孤立型”地震序列发震断层为逆断层,走向近SN向、倾向东、倾角约50°,是一次沿断层面自下而上破裂较为充分的浅源地震;②最大震级为M L3.9的“震群型”地震序列发震断层为走滑型断层,走向为NNW向、倾向北东、倾角约为80°,该序列内3次M 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略有差异,可能是由于该区域复杂的断层结构和应力环境影响所致;③最大震级为M L3.9的“震群型”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可能为盐津—筠连断裂,而最大震级为M L5.2的“孤立型”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可能为华蓥山断裂与盐津—筠连断裂共同作用产生的一条未知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重定位 SPN震相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白仙富 杨志全 +3 位作者 胡斌 杨理臣 戴雨芡 杨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8-1424,共17页
地震滑坡是最常见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之一,不仅带来环境恶化,通常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备受关注。为了解地震滑坡研究发展趋势,凝练地震滑坡定量评估科学问题,文章对区域地震滑坡定量评估起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 地震滑坡是最常见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之一,不仅带来环境恶化,通常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备受关注。为了解地震滑坡研究发展趋势,凝练地震滑坡定量评估科学问题,文章对区域地震滑坡定量评估起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50多年学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面临着新的社会需求。(2)地震滑坡是地震动力、地质特征和地貌条件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地震滑坡现象只有考虑成因机理与动力过程方可解释,地震滑坡成因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强震条件下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3)地震滑坡发育特征、成因机理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基础研究推动了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研究。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包括地震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地震滑坡易损性定量评估、地震滑坡危害性定量评估等内容。(4)在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形成的系统性和时空分布规律性、改进和完善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开拓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防治战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定量评估 风险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T的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白仙富 戴雨芡 +2 位作者 聂高众 徐硕 曾宁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2-650,共19页
如何预测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是快速评估中的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DT的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快速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步骤:(1)定制路段单元,将路段作为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评估的基本单元,... 如何预测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是快速评估中的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DT的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快速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步骤:(1)定制路段单元,将路段作为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评估的基本单元,利用GIS将评估区内的道路划分成路段,制作每条路段两侧180m的缓冲区;(2)对路段进行地震滑坡属性赋值,统计各缓冲区范围内不同地震滑坡敏感性水平的像元数量,将统计结果作为对应路段的地震滑坡属性;(3)路段可通行性空间分布推断,利用MDT模型计算道路可通行性,最后进行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制图。利用该方法对我国2008年汶川M_(S)8.0、2014年鲁甸M_(S)6.5和2012年彝良M_(S)5.6、M_(S)5.7地震灾区进行研究。其中,汶川地震灾区用来进行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快速评估方法的建立和方法有效性的评价,鲁甸地震灾区和彝良地震灾区则用来对所建立方法在相似区域可移植性的评价。通过计算P值来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显著性,并通过计算kappa值来评价模型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出的道路可通行性是判断地震灾区道路是否因地震滑坡中断的良好指标;在允许一定误差的情况下,利用MDT模型进行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快速评估的方法可以移植到其他相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道路可通行性 MDT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云南芒市M_(L)4.0震群序列研究
10
作者 杨云存 姜金钟 +3 位作者 刘克骧 王华柳 孙自刚 杨铭昌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的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震相报告文件以及川滇地区高分辨率公共速度模型2.0版,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相对定位法对2023年云南芒市M_(L)4.0震群序列中442次地震进行重定位,利用CAP方法反演了地震...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的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震相报告文件以及川滇地区高分辨率公共速度模型2.0版,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相对定位法对2023年云南芒市M_(L)4.0震群序列中442次地震进行重定位,利用CAP方法反演了地震序列中M_(L)≥3.5地震震源机制解,研究了芒市M_(L)4.0震群序列的发震机理,探讨该震群是前震序列还是普通震群。双差定位法获得了363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震中走向呈NE向,地震序列呈三角形形态分布。CAP波形反演M_(L)4.0地震最佳双力偶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45°,倾角70°,滑动角-61°;节面II走向167°,倾角35°,滑动角-143°,矩震级为M_(W)3.91,最佳矩心深度为7 km。综合精定位后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信息、S-P走时差、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探讨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孕震环境,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不是前震序列,而是一次普通的3~4级震群活动。地震序列在不同阶段的时空演化过程可能是由至少2条存在一定夹角的断层结构在高应力和区域的温泉地热活动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市震群 双差定位 CAP反演 地震活动性 流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的强震与火山相互作用
11
作者 姜金钟 王新 +2 位作者 范兴利 李永华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05-4013,共9页
强震活动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圈层能量交换的显著表现.新近观测研究表明:强震与火山活动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但人类对强震与火山的孕育环境和发生过程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山内部岩浆系统的认识还远远达不到预测强震触发火山喷发或岩... 强震活动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圈层能量交换的显著表现.新近观测研究表明:强震与火山活动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但人类对强震与火山的孕育环境和发生过程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山内部岩浆系统的认识还远远达不到预测强震触发火山喷发或岩浆扰动及火山流体引发强震活动的需求.中国大陆的长白山和腾冲火山区存在强震-火山相互作用的迹象,腾冲这一潜在的强震和火山活动危险区是开展强震-火山相互作用研究的理想场所.立足于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跨学科基础观测设施和相关科研项目,有望在腾冲火山区取得强震-火山关联性研究的新突破,为有效预防强震和火山灾害及热能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触发火山活动 火山流体引发强震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多变量决策树的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应急评估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仙富 杨志全 +3 位作者 罗伟东 王杰 田鹏 戴雨芡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在地震应急阶段,如何定量评估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是一项亟待完善的关键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以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及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为案例开展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应急评估模型的构建和... 在地震应急阶段,如何定量评估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是一项亟待完善的关键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以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及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为案例开展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应急评估模型的构建和检验。汶川研究区用来建立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多变量决策树的应急评估模型,并对模型作有效性评价,鲁甸和彝良研究区用来对所建模型开展相似区域外延适用性的评价。通过P值检验模型统计学的显著性,使用Kappa值评价模型推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汶川研究区的P值为2.52×10^(-203),Kappa系数为0.91。说明使用模型计算出的道路中断风险是地震滑坡道路是否中断的良好指标。鲁甸和彝良研究区的P值为9.7×10^(-107),Kappa系数为0.81。这表明在允许一定误差的情况下,本研究建立的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多变量决策树应急评估模型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类似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中断风险 地震滑坡 多变量决策树 应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把边江断裂带流域地貌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13
作者 田鹏 周青云 +2 位作者 白仙富 罗伟东 刘婧楠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8-907,共10页
把边江断裂位于滇西南地震多发区,为非边界断裂且历史上未曾发生过大地震,对其构造活动特征认识不足。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把边江断裂区域地形参数和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HI)值,探讨研究区地形地貌的主控因素,定量... 把边江断裂位于滇西南地震多发区,为非边界断裂且历史上未曾发生过大地震,对其构造活动特征认识不足。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把边江断裂区域地形参数和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HI)值,探讨研究区地形地貌的主控因素,定量分析把边江断裂带流域地貌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是区域地貌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地形起伏度和面积-高程积分(HI)值反映把边江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分段差异,北段活动性较强,中段相对最弱。断裂东西两侧HI值呈现“东高西低”的差异特征,指示东盘相对西盘构造抬升,反映断裂的逆断活动。研究认为把边江断裂活动特征主要为逆断兼右旋走滑,地貌参数对构造活动形成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边江断裂 地貌参数 面积-高程积分 构造活动 滇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大理、丽江地区穿斗式木结构山架抗震性能
14
作者 叶阳 杨健强 +4 位作者 明小娜 周洋 王杰 刘绍昌 高扬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大理、丽江地区木结构榫卯结构的配置情况以及二者结构上的差异。为了研究二者的抗震性能与受力特性,通过有限元软件对两个地区的典型穿斗式木结构山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模拟。结果表明:丽江地区穿斗式木结构山架抗...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大理、丽江地区木结构榫卯结构的配置情况以及二者结构上的差异。为了研究二者的抗震性能与受力特性,通过有限元软件对两个地区的典型穿斗式木结构山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模拟。结果表明:丽江地区穿斗式木结构山架抗震性能优于大理地区,两地木结构的薄弱点均在横向构件与纵向构件的榫卯节点处,榫卯节点的薄弱点位于榫头末端,二者的抗侧刚度均不高,易在水平荷载下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式木结构 抗震性能 大理 丽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五类木结构民居特征及震害总结
15
作者 叶阳 杨健强 +5 位作者 张方浩 明小娜 周洋 王杰 刘绍昌 高扬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26,共21页
云南省境内共有五种常见的木结构民居,不同木结构的抗震能力受风俗习惯、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及对往年地震中房屋震害的总结,展示了各类木结构的分布情况和结构特征,总结了各类木结构的震害特征,并对往年... 云南省境内共有五种常见的木结构民居,不同木结构的抗震能力受风俗习惯、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及对往年地震中房屋震害的总结,展示了各类木结构的分布情况和结构特征,总结了各类木结构的震害特征,并对往年地震中各类木结构的震害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结构震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在民房经济损失中占很大比例,木结构的抗震能力已无法满足现行抗震设防要求,木结构非承重构件极易在地震中损坏,木框架也难以抵御大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抗震 震害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西-乔后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震群和前震序列活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光明 欧阳鑫 +2 位作者 刘自凤 彭关灵 姜金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7,共16页
使用云南地震台网2009—2021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基于P波初动极性和S/P振幅比的HASH方法和最大似然法等,获取了维西—乔后断裂带及附近地区M_(L)≥4.0震群和前震序列精确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视应力和b值等... 使用云南地震台网2009—2021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基于P波初动极性和S/P振幅比的HASH方法和最大似然法等,获取了维西—乔后断裂带及附近地区M_(L)≥4.0震群和前震序列精确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视应力和b值等地震活动参数,对比分析了维西—乔后断裂带及其周边震群及前震序列的活动特征。结果显示:除前震序列频次呈现出反大森定律外,前震序列与普通震群在空间分布、震源机制一致性、视应力和b值等单一参数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前震序列同时具备震中优势分布方向与区域主要构造展布方向一致、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好、低b值等特征,建议综合使用时空演化特征、震群参数识别前震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序列 震群 重定位 震源机制一致性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