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11届国际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及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砂土液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38
1
作者 孙锐 袁晓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0,共6页
最近国际上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方面召开了两次重大学术会议,即2004年1月在美国Berkeley召开的第11届国际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学术会议(11thSDEE)以及和2004年8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3thWCEE),对这两次会议... 最近国际上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方面召开了两次重大学术会议,即2004年1月在美国Berkeley召开的第11届国际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学术会议(11thSDEE)以及和2004年8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3thWCEE),对这两次会议中有关砂土液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力求反映液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综述 11届国际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11^th SDEE) 13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13^th WC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 被引量:28
2
作者 蔡袁强 于玉贞 +2 位作者 袁晓铭 王军 郭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0,共22页
近年来,动力荷载引起的工程建设中的新问题给土动力学的研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提出新的挑战,从而推动其发展和完善。文章简要回顾了土工动力测试技术、土体的动力特性与本构关系、土体液化、土石坝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交通荷载引起的环... 近年来,动力荷载引起的工程建设中的新问题给土动力学的研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提出新的挑战,从而推动其发展和完善。文章简要回顾了土工动力测试技术、土体的动力特性与本构关系、土体液化、土石坝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交通荷载引起的环境振动及长期沉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一些需加强和深入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荷载 动力特性 动本构关系 土体液化 地震响应 交通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分布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孙柏涛 张桂欣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宏观掌握我国建筑物分布和抗震能力现状,震前对政府指导建设规划、建筑物抗震加固和民众提高防灾意识,震时指挥地震应急、损失评估等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在对我国各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开展大量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土地利... 宏观掌握我国建筑物分布和抗震能力现状,震前对政府指导建设规划、建筑物抗震加固和民众提高防灾意识,震时指挥地震应急、损失评估等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在对我国各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开展大量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土地利用、设防情况、人口密度和行政区划属性等因素与区域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相关性,建立中国大陆区域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分区分类方法;利用实际地震震害资料、震害预测资料及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方法,建立不同地区各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结合不同区域内所具有的各类建筑物存量,基于GIS软件平台,计算并绘制在基本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中国大陆地震灾害风险损失分布图。文中提出一套评估区域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损失较为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可为生命线地震灾害风险损失和人员伤亡分布等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能力 综合分区分类 抽样调查 地震易损性矩阵 地震灾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工程地质学之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陶夏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综述了中国地震工程地质学(亦称为地震岩土工程学)在过去50年中的发展。历史地震年表、中国地震目录、中国地震区划图和新中国地震烈度表等是本学科发展初期的里程碑。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两个学科分支:区域地震危险性评... 综述了中国地震工程地质学(亦称为地震岩土工程学)在过去50年中的发展。历史地震年表、中国地震目录、中国地震区划图和新中国地震烈度表等是本学科发展初期的里程碑。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两个学科分支:区域地震危险性评定(SHA)和场地抗震性能评价。1966—1976年的一系列强烈地震发生后,SHA和地震小区划的方法有了迅速改进,更深刻地认识了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中强地震动和场地失效的影响。若干“地震工程地质学”专著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形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岩土工程勘察等一系列规范的发布确保了本学科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总之,本学科对我国的建设和防御地震灾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地质学 地震危险性评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工程地震预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朱福祥 郭迅 +2 位作者 李山有 周正华 金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3期32-36,共5页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强震仪的功能大大加强,数字强震仪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预警能够实现。本文介绍了地震预警的传统方法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震预警理论和方法。以日本的UrEDAS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P波单台定位、定震级的...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强震仪的功能大大加强,数字强震仪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预警能够实现。本文介绍了地震预警的传统方法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震预警理论和方法。以日本的UrEDAS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P波单台定位、定震级的方法。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数字强震仪 单台定位 电子通讯技术 震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实践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龚天慧 龚强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7期38-40,共3页
“千万工程”在引领土地综合整治迭代升级、赋能村庄规划编制、促进城乡生态协同治理、助力自然资源管理转型,推动共同富裕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土地整治 规划编制 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及技术助力“千万工程”实践综述
7
作者 龚强 龚天慧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95-97,102,共4页
空间地理信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助力“千万工程”的实施,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生态修复与治理等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希望加强研究,进一步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扩... 空间地理信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助力“千万工程”的实施,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生态修复与治理等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希望加强研究,进一步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扩大普及面,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测绘技术 千万工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理论的模拟地震动研究
8
作者 毕佳伟 李水龙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12期62-65,共4页
本文依据现阶段地震动模拟方法,阐述了基于工程理论的地震动模拟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存在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实际地震动记录,说明了三角级数法仍是现阶段的普遍方法,研究了相位谱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相位差谱分布模型,并提出未来研究的... 本文依据现阶段地震动模拟方法,阐述了基于工程理论的地震动模拟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存在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实际地震动记录,说明了三角级数法仍是现阶段的普遍方法,研究了相位谱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相位差谱分布模型,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三角级数法 强度非平稳性 相位差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系统与智能应急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86
9
作者 李山有 金星 +1 位作者 马强 宋晋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4期21-26,共6页
基于实时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地震预警和地震应急控制系统是近年来国际上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防震减灾手段,它不仅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降低重大工程次生灾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抢修提供依据。对地震预警的基本... 基于实时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地震预警和地震应急控制系统是近年来国际上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防震减灾手段,它不仅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降低重大工程次生灾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抢修提供依据。对地震预警的基本思想以及地震预警和应急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建设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系统 次生灾害 台网 应急 紧急救援 防震减灾 人员伤亡 抢修 控制系统 重大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39
10
作者 薄景山 李秀领 李山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2期11-15,共5页
简要回顾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岩土的组成特征和动力特性参数等对地震动的影响。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有关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 简要回顾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岩土的组成特征和动力特性参数等对地震动的影响。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有关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地震动 地形 地貌 岩土 组成特征 工程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中拟静力法的地震荷载施加方法研究 被引量:107
11
作者 刘如山 胡少卿 石宏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7-242,共6页
分析了地下结构横截面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拟静力计算方法的误差来源。从地震时一维土层反应应力入手,对拟静力法中有限元反应加速度法的地震荷载加载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有限元反应应力法。对某给定地质条件下的浅埋箱型地铁车站结构,用... 分析了地下结构横截面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拟静力计算方法的误差来源。从地震时一维土层反应应力入手,对拟静力法中有限元反应加速度法的地震荷载加载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有限元反应应力法。对某给定地质条件下的浅埋箱型地铁车站结构,用有限元反应应力法﹑反应位移法﹑有限元反应加速度法和有限元动力反应分析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反应应力法最接近有限元动力分析结果,是一个精度较高的实用性很强的拟静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抗震设计 拟静力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 动力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切波速对地震动影响及等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孙锐 袁晓铭 刘晓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7-1274,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动剪切模量比和剪切波速对地震动的影响问题,并以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影响为标准研究动剪切模量比变化与剪切波速变化间的对等关系,同时建立了等价关系式,分析中考虑了场地类别、场地遭遇地震强度和地震输入波型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动剪切模量比和剪切波速对地震动的影响问题,并以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影响为标准研究动剪切模量比变化与剪切波速变化间的对等关系,同时建立了等价关系式,分析中考虑了场地类别、场地遭遇地震强度和地震输入波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动剪切模量比误差和剪切波速误差对地震动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土体强非线性和软弱场地中影响更为强烈,实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剪切波速比真实值低时较比真实值高时对地表反应谱影响更大,三类场地0.1g地震输入时动剪切模量比6%误差或剪切波速25%误差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②对不同的场地类别、场地地震烈度和地震输入波情况,动剪切模量比单独变化与剪切波速单独变化对反应谱的影响都具有对等关系;③动剪切模量比误差对地震动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剪切波速误差,二者对地表反应谱的敏感性相差3~5倍,绝对误差相同时动剪切模量比降低情况下与剪切波速的敏感程度相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剪切模量比 剪切波速 地震动 对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RC薄壁空心墩抗剪强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治国 王东升 +1 位作者 郭迅 王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1-89,共9页
开展钢筋混凝土薄壁空心桥墩抗震问题的研究,对保证大型桥梁结构抗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设计2个矩形薄壁空心墩试件,分别进行定轴力和变轴力下的拟静力试验,发现试件前期破坏以弯曲和剪切开裂为主,其后发生混凝土压碎脱落,纵筋屈曲... 开展钢筋混凝土薄壁空心桥墩抗震问题的研究,对保证大型桥梁结构抗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设计2个矩形薄壁空心墩试件,分别进行定轴力和变轴力下的拟静力试验,发现试件前期破坏以弯曲和剪切开裂为主,其后发生混凝土压碎脱落,纵筋屈曲等现象;最终试件薄壁发生突然的失稳破坏,引起桥墩倒塌。基于薄壁空心墩试验结果对国内外主要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学者们提出的抗剪分析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欧洲Eurocode 8规范较为准确的计算了各试件抗剪强度或得到偏于保守的结果,可用于薄壁空心墩的抗剪设计;UCSD模型和Aschhiem模型高估了试件的抗剪能力,不适合于对薄壁空心桥墩的抗剪强度分析,而提出的改进的UCSD模型很好的预测了薄壁空心墩的抗剪强度。修正的压力场理论(Modified Compression Field Theory,MCFT)计算的薄壁空心墩抗剪强度最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空心墩 拟静力试验 抗剪强度 弯剪破坏 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浮放设备摆动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恩栋 王滔 +1 位作者 吴伟 胡煜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8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研究浮放设备在实际地震波输入下摆动反应特性.方法根据浮放设备摆动反应分析理论,分析了浮放设备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摆动的初始条件、发生倾倒的临界条件,给出了浮放设备在地震作用下摆动反应计算分析方法,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浮... 目的研究浮放设备在实际地震波输入下摆动反应特性.方法根据浮放设备摆动反应分析理论,分析了浮放设备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摆动的初始条件、发生倾倒的临界条件,给出了浮放设备在地震作用下摆动反应计算分析方法,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浮放设备地震摆动反应运动微分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进行了浮放设备地震摆动反应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浮放设备在真实地震波输入下摆动反应时程及计算结果.结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1)浮放设备宽高比越大,地震摇摆反应越小,反之则易于发生倾倒现象;(2)当浮放设备的宽高比相同时,浮放设备尺寸越小摆动反应越大,越容易倾倒,尺寸越大越稳定;(3)设备宽高比相同的情况下,设备尺寸越大发生倾倒用时越长;宽高比相对较小的设备,当尺寸较大时,发生倾倒所用时间也相对较长.结论由于输入了真实地震波,计算得出浮放设备反应时程及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放设备 滑移 摇摆 地震摆动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地震动工程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龙军 谢礼立 胡进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6-1111,共6页
为考察地下地震动的工程特性,选取美国加州强震观测计划(CSMIP)6个土工台阵的120条三分量地表和地下地震动为数据基础,分别对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幅值,规准反应谱,双规准反应谱,傅立叶谱,持时等工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考察地下地震动的工程特性,选取美国加州强震观测计划(CSMIP)6个土工台阵的120条三分量地表和地下地震动为数据基础,分别对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幅值,规准反应谱,双规准反应谱,傅立叶谱,持时等工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加速度幅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浅层的变化速度较快。规准反应谱明显受到场地条件和深度的影响。而不同场地不同深度不同分量方向的双规准反应谱之间差别甚小,双规准反应谱比规准反应谱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最后,讨论了土层/基岩场地上台阵地震动的傅立叶幅值谱和地震动持时沿深度变化的特点。本研究揭示了地下地震动的一些工程特性,可以为地下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地震动 幅值比 规准反应谱 双规准反应谱 傅立叶幅值谱 持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砂砾土液化分布及土性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振中 袁晓铭 +1 位作者 王维铭 孙锐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12-319,共8页
通过汶川8.0级地震液化震害调查以及对工程地质条件和土层剖面的分析,给出此次地震砂砾土液化的分布和规模,并通过典型液化场地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获取了地表喷出物与实际液化土类的关系以及液化砂砾土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 通过汶川8.0级地震液化震害调查以及对工程地质条件和土层剖面的分析,给出此次地震砂砾土液化的分布和规模,并通过典型液化场地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获取了地表喷出物与实际液化土类的关系以及液化砂砾土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砂砾土液化真实存在且占主导地位,为此次地震全部液化点的80%~85%。成都地区和德阳地区的液化土层基本上均为砂砾土,分布在5个条形区域,约占此次地震液化总数的75%。绵阳地区地层不均匀性较强,液化土类为砂土、砂砾土混合型,其中砂砾土液化占到该地区液化点的1/3~2/3,约占此次地震液化总数的5%~10%。此次地震中粉砂、细砂占地表喷出物半数以上的现象只是一种表象,地表喷出物与地下实际液化土层的成分差异显著。典型液化场地勘察测试表明,液化场地地层总体较为简单,层序结构基本一致。液化土层中颗粒级配曲线总体平缓,光滑程度差,不均匀系数较大,曲率系数较小,粒径跨度大且存在粒组缺失现象,各场地级配形态差别显著。现有标准贯入试验在砂砾场地上不可行,建议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同时现有基于砂土的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对砂砾土不适用,需另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土液化 地质条件 典型液化场地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地震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汤爱平 董莹 +1 位作者 文爱花 赵纪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3期26-32,共7页
介绍了欧美一些国家、地区、省、州减轻地震易损性和不可接受风险的能力,重点强调美国、法国等国家积累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为易受地震侵袭的国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震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欧美国家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T方法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之初步探讨 被引量:33
18
作者 公茂盛 谢礼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3期39-43,共5页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方法-HHT,讨论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简单介绍了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利用HHT处理了地震工程中常用ElCentro地震记录,得到了该记录的振幅-频率-时间分布特性,并将得到的边际谱与傅立叶...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方法-HHT,讨论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简单介绍了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利用HHT处理了地震工程中常用ElCentro地震记录,得到了该记录的振幅-频率-时间分布特性,并将得到的边际谱与傅立叶谱做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信号处理 希尔伯特-黄变换 时频分析 经验模态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震规范强震记录选取的初选条件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冀昆 温瑞智 任叶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9,共6页
合理的强震记录选取对于结构时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地震动特性是否符合要求是判断选取结果是否合理的先决条件。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地震分组与设防烈度的概念并无清晰对应的地震动参数指标,故工程及研究人员在实际选波过程... 合理的强震记录选取对于结构时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地震动特性是否符合要求是判断选取结果是否合理的先决条件。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地震分组与设防烈度的概念并无清晰对应的地震动参数指标,故工程及研究人员在实际选波过程中往往模糊了上述要求。利用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关系,首先给出了各设防烈度下震级的初选范围,进而针对远场的高烈度设防地区给出了距离初选范围,最后结合目前常用的国内外强震记录数据现状给出了场地类别筛选的建议。结论可为工程建筑依据抗震规范进行强震记录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记录选取 初选条件 设计地震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国新 李宏男 +1 位作者 赵真 伊庭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8年第6期993-998,共6页
目的为解决重要工程结构在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时合理选取地震动输入的问题.方法针对不同的工程结构,选择结构的特征周期作为结构特征参数,对不同的地震环境下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地震动时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震害经验相结合的技术途径,采用... 目的为解决重要工程结构在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时合理选取地震动输入的问题.方法针对不同的工程结构,选择结构的特征周期作为结构特征参数,对不同的地震环境下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地震动时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震害经验相结合的技术途径,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确定出对场址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地震震级,并由衰减关系求得震中距,实现具有理论依据的设定地震动确定过程.结果提出地震动时程的选取过程是一个设定地震的确定过程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与结构特性相关的设定地震.笔者建议的与结构特性相关设定地震方法更能体现对结构地震反应贡献较大的前q阶振型的自振周期的主要影响,全面展现不同工程结构在所面对的不同危险水平潜在地震威胁情况下的反应特点,提高结构的安全性.结论相同的结构在不同的地震环境下设定地震是不同的;而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结构的设定地震也是不同的.在确定结构不同地震危险水平下地震动影响时,应该根据具体的结构特点和地震环境确定合理的设定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定地震 反应谱 地震动时程 工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