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公茂盛 左占宣 +1 位作者 赵一男 贾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地震动工程特性由幅值、频谱与持时三大要素决定,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动对工程结构破坏作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等应全面考虑三个要素综合影响。目前来看:关于幅值及频谱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抗震设计与评估,但关于地... 地震动工程特性由幅值、频谱与持时三大要素决定,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动对工程结构破坏作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等应全面考虑三个要素综合影响。目前来看:关于幅值及频谱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抗震设计与评估,但关于地震动持时这一要素,国内外至今尚无明确的考虑方式和相应设计与评估技术,或考虑相对笼统。部分规范仅在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面做出了简单规定,尤其是用于确定地震荷载的抗震设计谱,几乎没有反映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影响,这远远不能满足性态及韧性等先进抗震方法对地震动作用的迫切需求。因此,关于地震动持时特性及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近期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回顾和评述了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地震动持时研究进行了展望,可供分析地震动工程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地震动特性 地震动持时 结构地震反应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烈度计记录的噪声水平评价:以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
2
作者 郭文轩 任叶飞 +4 位作者 姚鑫鑫 岸田忠大 江鹏 王宏伟 温瑞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3-320,共8页
在我国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中,烈度计被广泛使用。烈度计的频谱特征主要是通过检定实验室进行标定,但在破坏性地震中,烈度计响应特点缺少必要的研究分析。该文以2022年四川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对比分析了烈度计记录和强震仪记录... 在我国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中,烈度计被广泛使用。烈度计的频谱特征主要是通过检定实验室进行标定,但在破坏性地震中,烈度计响应特点缺少必要的研究分析。该文以2022年四川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对比分析了烈度计记录和强震仪记录在噪声水平、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高通滤波截止频率(f_(HP))取值以及有效周期范围(T_(max))方面的特点,综合评价了烈度计记录的频谱特征,分析了噪声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整个频域范围内,烈度计记录的SNR要比强震仪记录平均意义上低一个数量级,可以估计烈度计动态范围较强震仪大致低20 dB;烈度计记录的最佳f_(HP)取值相较于强震仪记录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竖直方向上;烈度计记录的最佳f_(HP)取值更大,反应谱T_(max)较传统强震仪记录在水平方向小1~2 s,在竖直方向小3 s左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合理应用烈度计记录,服务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计记录 信噪比(SNR) 高通滤波截止频率 有效周期范围 泸定6.8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福岛县两次复发地震强震动特征对比研究
3
作者 宋泉 周宝峰 +1 位作者 李春果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5-203,共9页
本文以2021年2月13日和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近海区域发生的M_(w)7.0和M_(w)7.3地震强震动数据为基础,从地震动的幅值、频谱、持时以及衰减关系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强震动特征,解释了复发性地震的相似性,研究表明:当周期大于0.8 s时,两个... 本文以2021年2月13日和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近海区域发生的M_(w)7.0和M_(w)7.3地震强震动数据为基础,从地震动的幅值、频谱、持时以及衰减关系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强震动特征,解释了复发性地震的相似性,研究表明:当周期大于0.8 s时,两个台站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低于设计谱数值,对于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小;随着场地和断层距的变化,同一台站在两次地震中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对应的周期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长周期部分,断层距较近的台站随着周期的增加反应谱下降的更快;两次地震中相应的PGA和PGV幅值呈对数线性关系;在等效卓越频率方面,2.0~4.0 Hz范围内的离散点相对较少,解释了结构破坏较轻的现象;两次地震持时的回归曲线趋势相同,衰减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地震 震害影响 反应谱 幅值 持时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实际工程场地的不同基本周期计算方法差异性研究
4
作者 李明睿 李瑞山 +1 位作者 袁晓铭 陈卓识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3,共8页
场地基本周期是表征场地动力特性最基本的指标,也是评价场地条件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计算场地基本周期的四种方法——子层周期求和法(规范法)、子层周期贡献系数法、简化Rayleigh法以及逐层单自由度法。收集并筛选了国内605组钻孔深... 场地基本周期是表征场地动力特性最基本的指标,也是评价场地条件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计算场地基本周期的四种方法——子层周期求和法(规范法)、子层周期贡献系数法、简化Rayleigh法以及逐层单自由度法。收集并筛选了国内605组钻孔深度达到工程基岩的剪切波速剖面资料,其中:Ⅰ类场地10个;Ⅱ类场地300个;Ⅲ类场地249个;Ⅳ类场地46个。以传递函数法结果为标准,对上述四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就不同方法的偏差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其统计结果,并剖析了各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场地的适宜性。主要结论:(1)我国规范所采用的子层周期求和法虽然在工程中方便使用,但计算结果普遍存在显著偏差,其偏差的平均值大于20%,最大偏差甚至接近50%。(2)简化Rayleigh法和逐层单自由度法相较于规范法计算精度均有大幅提高,二者偏差在5%以内的工况数占比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3)子层周期贡献系数法采用了加权累加的计算方式,继承了规范法便于操作的优点,并且计算精度为本文所选四种方法中最高,其最大偏差不超过10%,偏差在5%以内的工况数占比达到85%,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基本周期 简化计算方法 偏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日本福岛7.4级地震东北新干线震害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炜 黄勇 +2 位作者 尹明超 何静 蔡丽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共11页
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县发生了M7.4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铁路基础设施破坏,而且导致了一辆行驶中的新干线列车脱轨。本文介绍了东北新干线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和应急功能恢复情况,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典型特征及启示。通过与2021... 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县发生了M7.4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铁路基础设施破坏,而且导致了一辆行驶中的新干线列车脱轨。本文介绍了东北新干线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和应急功能恢复情况,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典型特征及启示。通过与2021年福岛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震害情况进行比较,从强震特点、列车脱轨、土木结构损伤和电气设施损伤等几方面对该铁路系统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抗震韧性角度讨论了此次地震应急恢复时间,总结了日本铁路设施抗震的经验和对我国铁路设施抗震的启示。分析表明: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可能伴有轨道变形、墩柱开裂和横系梁开裂等震害现象,甚至出现列车脱轨。从震害现象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东日本大地震以来的维修加固措施是具有一定成效,但列车防脱轨系统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检验,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福岛地震 震害分析 轨道交通 铁路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区域高频地震动地形效应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田宇 梁富源 +1 位作者 马完君 谢志南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5,共10页
历次强震表明:局域起伏地形对由高频地震动起决定作用的震害存在显著影响。忽略场地浅表土层的影响,凸起地形场地震害高于凹陷地形。然而,由于地形效应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以及公认地形效应表征模型的缺失,已有的宽频带地震动模拟与预测... 历次强震表明:局域起伏地形对由高频地震动起决定作用的震害存在显著影响。忽略场地浅表土层的影响,凸起地形场地震害高于凹陷地形。然而,由于地形效应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以及公认地形效应表征模型的缺失,已有的宽频带地震动模拟与预测方法并未考虑高频地震动地形效应,这可能导致对地震动时程及参数的错误估计。为此,本文利用当前较具代表性的地形效应量化表征模型,初步分析了川滇区域高频地震动的地形效应。首先,给出了基于量化表征模型的区域高频地震动地形效应计算分析方案;其次,完整地阐述了该方案在川滇地区的应用,并结合漾濞地震震害考察结果初步验证了川滇高频地震动地形效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最后,讨论了分析结果的局限并给出其应用于宽频带地震动模拟与预测方法中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定量表征模型 川滇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头影响的综合管廊标准段地震响应分析
7
作者 甘霖 郭恩栋 +2 位作者 金宇航 刘智 严檬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9,221,共10页
地震是造成综合管廊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管廊一旦发生破坏,其产生的后果将比传统埋地管道复杂得多。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综合管廊接头形式,并对不同的接头形式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综合管廊标准段并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以及... 地震是造成综合管廊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管廊一旦发生破坏,其产生的后果将比传统埋地管道复杂得多。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综合管廊接头形式,并对不同的接头形式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综合管廊标准段并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以及土体本构模型,利用自编程序施加黏弹性人工边界以及等效节点力对不同接头形式下管廊及内部管道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纵向位移差,整体现浇结构的响应会高于预制拼装结构,且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响应的差异会进一步增大。两种接头形式下,管廊标准段在地震动作用下的损伤很小,仅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到0.4g及以上时会发生轻微损伤,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同一地震动作用下,小管径的管道应力水平会小于大管径的管道应力水平。同时采用橡胶止水带和预应力钢筋的接头形式会比仅采用橡胶止水带的接头形式更有利于降低廊内管道的应力水平。考虑到采用预应力钢筋连接的预制拼装结构会进一步提高廊内管道的安全水平,因此,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不仅要考虑接头的防水,还应该采用预应力筋对相邻节段连接,进一步提升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接头连接形式 管道 地震响应分析 黏弹性人工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政导则的水池震害评估模型研究
8
作者 戴晨曦 郭恩栋 +2 位作者 刘智 闫培雷 甘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300,共8页
历年以来,国内外学者根据供水设施中的水池基础调查数据的不同,提出了基于不同基础调查数据的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在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市政设施承灾体普查技术导则FXPC/ZJ G-01》以后,调查得到的水池的基础数据发生了变化,传... 历年以来,国内外学者根据供水设施中的水池基础调查数据的不同,提出了基于不同基础调查数据的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在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市政设施承灾体普查技术导则FXPC/ZJ G-01》以后,调查得到的水池的基础数据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生命线工程系统中水池的地震破坏评估方法所需的基础调查资料与现有的有所不同,不能满足现有评估方法的需求.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水池历史震害资料,结合水池基于震害资料的统计回归模型方法,建立了新的基于市政导则调查数据的水池的震害评估模型,并与实际震害结果和原模型进行比较判断其可靠性,从而实现了对基于技术导则对水池的地震破坏情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水池 地震灾害破坏风险评估 导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