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持时会显著影响结构累积损伤和破坏水平,但目前抗震设计中,对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考虑不足。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损伤的影响,文中采用谱匹配并结合小波变换方法,从日本强震动数据库(K-NET)中匹配得到115条不同持时的地...地震动持时会显著影响结构累积损伤和破坏水平,但目前抗震设计中,对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考虑不足。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损伤的影响,文中采用谱匹配并结合小波变换方法,从日本强震动数据库(K-NET)中匹配得到115条不同持时的地震动记录,计算了2种恢复力模型下的地震动损伤谱,并综合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屈服强度折减系数和结构自振周期等因素对结构损伤谱的影响。然后,该文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PEER)选取了585条不同场地条件、具有不同持时的天然地震动记录,综合考虑地震动持时、屈服强度折减系数、结构恢复力模型以及场地条件影响,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建立了损伤谱预测模型计算公式。与已有预测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文中模型相对误差降低了40%以上,能够更好地预测考虑持时的地震动损伤谱,且具有更高精度。研究结果可为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的结构抗震设计和损伤评估等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地震动持时会显著影响结构累积损伤和破坏水平,但目前抗震设计中,对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考虑不足。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损伤的影响,文中采用谱匹配并结合小波变换方法,从日本强震动数据库(K-NET)中匹配得到115条不同持时的地震动记录,计算了2种恢复力模型下的地震动损伤谱,并综合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屈服强度折减系数和结构自振周期等因素对结构损伤谱的影响。然后,该文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PEER)选取了585条不同场地条件、具有不同持时的天然地震动记录,综合考虑地震动持时、屈服强度折减系数、结构恢复力模型以及场地条件影响,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建立了损伤谱预测模型计算公式。与已有预测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文中模型相对误差降低了40%以上,能够更好地预测考虑持时的地震动损伤谱,且具有更高精度。研究结果可为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的结构抗震设计和损伤评估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