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进展综述
1
作者 马星宇 王兰民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8,共23页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评估,区域尺度的地震滑坡评价及应用;隧道与地下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液化场地的地下结构;岩土隔震;面向结构保护和基于抗震超材料的创新地基相互作用概念;浅基础抗震设计中的挑战;面向建筑物和桥梁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与韧性应用;地震输入、场地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与对其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抗液化结构;场地响应谱分析的实践、知识和技术的现状与讨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岩土地震工程;土体非线性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观测与预测等。以期与读者全方位分享本届盛会该领域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岩土地震工程 场地响应 液化 土结相互作用 土工合成材料 土体非线性 地震滑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数据视角看地震工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旭川 吴开来 陈祎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6,共7页
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是地震工程领域的最大的盛会,参会人员数千人,论文集汇集了本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而2017年第16届会议的论文集收录论文数量达2130篇。为了从大量的会议论文中获得对地震工程领域的定量认识,本文用大数据分析的思路,对所... 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是地震工程领域的最大的盛会,参会人员数千人,论文集汇集了本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而2017年第16届会议的论文集收录论文数量达2130篇。为了从大量的会议论文中获得对地震工程领域的定量认识,本文用大数据分析的思路,对所有论文的标题进行搜索、统计与分析,建立不同国别、材料类别、部件或结构类别、力学性能指标、研究手段、灾种以及工程结构类型等条件下研究论文数量的分布情况,从一个侧面定量剖析了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科研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最后,进一步分析各项统计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出2010~2011年新西兰大地震后"低损伤"建筑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定量分析 地震工程 研究现状 低损伤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7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柴少峰 王兰民 +2 位作者 蒲小武 许世阳 马星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2-1344,共13页
第17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1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日本仙台召开。考虑新冠疫情,此次大会的举办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笔者线上参加了会议。论文简要介绍此次大会的概况,通过分析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内容,对岩土地震工程研究领... 第17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1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日本仙台召开。考虑新冠疫情,此次大会的举办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笔者线上参加了会议。论文简要介绍此次大会的概况,通过分析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内容,对岩土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砂土液化灾害、地震作用下斜坡破坏、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面破坏及场地地震安全、地面运动5个分会专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与国内同行分享本次大会在岩土地震工程及其我国有重大需求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岩土地震工程 新进展 斜坡破坏 土结相互作用 地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诱发大规模黄土液化流滑的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兰民 许世阳 +8 位作者 王平 王睿 车爱兰 周燕国 吴志坚 王谦 蒲小武 柴少峰 马星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3,共9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7°,东经102.79°,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在距震中约20 km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永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二级阶地黄土台塬地貌下引发了长2.5 km的大规模...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7°,东经102.79°,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在距震中约20 km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永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二级阶地黄土台塬地貌下引发了长2.5 km的大规模液化流滑灾害,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笔者在震后立即对该液化流滑灾害和地震动特征进行了现场联合调查,基于现场考察、无人机现场勘测、钻孔勘探、电法探测、参考历史同类灾害的前期研究成果等手段,初步查明了液化流滑的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该液化流滑是由于地震触发11 m深度以下地下水饱和的黄土层大面积液化,上覆土体随液化土体沿液化层带顺着2°~3.5°的缓斜坡方向流滑进入冲沟,然后,沿坡度为1.5°~5°的冲沟向下游继续流滑。在流滑过程中,液化土体中喷涌出的大量水与上覆土体中高含水率表层土中的水不断与流滑土体搅合揉搓使得流滑混合体在到达冲沟中下部的拦洪坝之前,已经演化为泥流。在遇到拦洪坝受阻漫溢到左右两岸的同时,泥流转而也进入了左侧另一条相邻冲沟一定距离,最终拦洪坝溃坝,泥流继续下泄到了金田村和草滩村,造成两村51户房屋被埋或冲毁,20余人死亡,泥流最终停止于两村下游约317 m处。并在结论中得到了评估与减轻此类灾害风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流滑 黄土地层 地震动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管隧道振动台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程新俊 景立平 +3 位作者 崔杰 梁海安 徐琨鹏 陈兴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7,共10页
为研究沉管隧道在饱和砂土场地中的地震反应规律,以某超长沉管隧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装配式柔性橡胶接头,开展了饱和砂土中的多段式沉管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沉管隧道模型由3节微粒混凝土管段和两节装配式柔性橡胶接头构成。试验通过孔... 为研究沉管隧道在饱和砂土场地中的地震反应规律,以某超长沉管隧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装配式柔性橡胶接头,开展了饱和砂土中的多段式沉管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沉管隧道模型由3节微粒混凝土管段和两节装配式柔性橡胶接头构成。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计、加速度计和应变片监测了地基的孔压、结构及其周围土层加速度和结构应变。试验结果表明:中小震时地基土并未液化,大震时模型表层地基土发生液化。地基土液化后,低频地震波对结构影响更大。结构与周围土体的加速度及其傅里叶谱形状吻合较好,结构加速度小于土体加速度,沉管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受地基土的影响较大。靠近接头监测点的加速度反应更大,管段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接头是沉管隧道抗震设计的关键部位,模型结构的中墙、侧墙与结构顶板节点为此类型隧道的不利位置。试验研究成果为隧道抗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隧道管段接头 地震反应机理 砂土液化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预测的改进算法——以水池和供水管网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晨雨 郭恩栋 +2 位作者 李玉芹 于天洋 李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189,共8页
生命线工程对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功能维系起到重要作用,一旦遭到地震破坏,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诸多次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生命线工程的地震损失评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传统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预测的计算方法时常会带... 生命线工程对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功能维系起到重要作用,一旦遭到地震破坏,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诸多次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生命线工程的地震损失评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传统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预测的计算方法时常会带来的缺乏区分度的问题,利用线性插值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公式。并以水池和供水管网为例,进行了计算和比对。证明了改进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克服传统方法缺乏区分度的问题,对某一地震破坏等级对应的震害指数的变化导致预测结果展现出足够的区分度;足够简便,不会带来过多的运算量上升;没有引入新的概念,能够较好地融入现有震害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水池 供水管网 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改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黄土隧道围岩地震液化特征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7
作者 马为功 王兰民 +2 位作者 许世阳 李登科 柴少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71-176,共6页
以兰合铁路某在建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其黄土段开展了1∶20大比例尺饱和黄土围岩地震液化的系列振动台试验,揭示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隧道衬砌周围土体液化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隧道衬砌周围土体的液化势... 以兰合铁路某在建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其黄土段开展了1∶20大比例尺饱和黄土围岩地震液化的系列振动台试验,揭示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隧道衬砌周围土体液化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隧道衬砌周围土体的液化势,当遭遇地震荷载时,围岩会先于同一水平地层土体而产生液化;激励地震加速度a_(max)的较小时(a_(max)=1.0 m/s^(2)),同一水平高度靠近衬砌结构土体的动剪应力峰值ι_(d,maxt)、动孔隙水压力峰值d,U_(max)、和加速度峰值a_(p,max)都要比远离衬砌结构的大,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随着激励地震加速度a_(max)的增大至接近围岩液化阶段时,动孔隙水压力U_(d)的放大效应明显,而剪应力ι_(d,maxt)和加速度a_(p,max)的放大效应减小或者消失。同时上述结果中围岩土体加速度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前期相关数值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液化势 振动台试验 动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地震本地监测预警时延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习年生 王澜 +2 位作者 马莉 杨林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03,共10页
地震监测预警过程中产生的时延是我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时效性评价的关键性能指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架构,对信息处理及传输的环节进行了分项研究,分析了本地监测预警时延的构成、估算了每个环节的时延参数,通... 地震监测预警过程中产生的时延是我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时效性评价的关键性能指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架构,对信息处理及传输的环节进行了分项研究,分析了本地监测预警时延的构成、估算了每个环节的时延参数,通过在高速铁路现场搭建地震监测预警时延测试环境,测试得到了各个环节的时延特性。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地震本地监测预警时延主要取决于地震仪、监控单元和铁路局中心系统等3个信息处理环节;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这3个信息处理环节以及传输环节的最小时延分别为0.3s、0.1s、0.05s和0.03s;S波报警判别时延仍有改进缩小的可能;P波预警判别时延基本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 监测预警 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燃气管网的地震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学山 匙庆磊 +1 位作者 马树林 高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03,共9页
介绍了落球式全机械式地震自动关闭的燃气阀门以及永磁式全机械地震燃气阀门以及基于地震动参数控制的城市燃气管道地震安全控制系统技术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全面测试,获得了理想的结果。在唐山某小区率先安装了国内第一... 介绍了落球式全机械式地震自动关闭的燃气阀门以及永磁式全机械地震燃气阀门以及基于地震动参数控制的城市燃气管道地震安全控制系统技术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全面测试,获得了理想的结果。在唐山某小区率先安装了国内第一套燃气管网地震安全控制系统,该系统已安全运行了近4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网 地震安全控制 全机械式地震燃气阀门 自动关闭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4·20”地震单层砖柱工业厂房的震害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波 高永武 +2 位作者 陈洪富 刘国强 王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根据"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单层砖柱工业厂房量大面广、类型齐全,但震害情况却轻于农居砖混结构的特点,对单层工业厂房的分类和宏观震害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轻型钢架单层工业厂房、单层混凝土柱工业厂房和单层砖柱工... 根据"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单层砖柱工业厂房量大面广、类型齐全,但震害情况却轻于农居砖混结构的特点,对单层工业厂房的分类和宏观震害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轻型钢架单层工业厂房、单层混凝土柱工业厂房和单层砖柱工业厂房三种。随后根据地震现场科学考察的实测数据,对9度区双石镇和龙门乡的3个典型单层砖柱工业厂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给出了其震害现象、破坏机理及若干影响因素,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科学研究、恢复重建和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单层工业厂房 砖柱 震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式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轲 孙景江 +1 位作者 丁宝荣 刘仲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3,共9页
目前隐式方法是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然而隐式方法在强非线性分析中常常存在迭代不收敛的问题,并且刚度矩阵求解消耗的存储空间随结构自由度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求解高层建筑这种大规模问题中,极易遭遇计算瓶颈... 目前隐式方法是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然而隐式方法在强非线性分析中常常存在迭代不收敛的问题,并且刚度矩阵求解消耗的存储空间随结构自由度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求解高层建筑这种大规模问题中,极易遭遇计算瓶颈。显式分析方法直接求解解耦的方程组,不需要迭代。本文对隐式方法和显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显式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适用性。实例分析表明,从计算精度来讲,隐式方法和显式方法在稳定条件下都能得到较好的精度。从计算效率来讲,对于自由度较少的结构,隐式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对于自由度庞大的结构,显式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建议在进行自由度多的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采用显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计算精度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中烈度的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刘金龙 林均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119,共7页
系统总结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估算方法,以我国1990-2006年间造成人员伤亡的破坏性地震为数据样本,结合国内几次大地震的震害资料,找出了影响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经过函数拟合与回归分析,提出了一个以震中烈度为主要参数,以震级和人... 系统总结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估算方法,以我国1990-2006年间造成人员伤亡的破坏性地震为数据样本,结合国内几次大地震的震害资料,找出了影响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经过函数拟合与回归分析,提出了一个以震中烈度为主要参数,以震级和人口密度作为辅助参数进行修正的人员伤亡预测模型,并利用已有的地震实例进行了模型检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伤亡 评估方法 震中烈度 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单台站防误触发算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江汶乡 于海英 +1 位作者 赵晓芬 许思铭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1,共9页
利用单台站的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地震事件和干扰事件是地震预警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了基于波形特征参数的决策树方法来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单台抗干扰能力。为了研究电磁干扰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影响,进行了7种电磁干扰试验。使用... 利用单台站的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地震事件和干扰事件是地震预警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了基于波形特征参数的决策树方法来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单台抗干扰能力。为了研究电磁干扰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影响,进行了7种电磁干扰试验。使用事件触发后3 s内的波形数据提取5个特征(事件结束否、Speed、Sparse、Pration、对称性),用决策树建立了特征值和事件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使用了大量的强震记录和干扰记录(6359条强震记录、163条干扰记录)对训练后的决策树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率高,易转换成IF-THEN规则,能方便地写到计算机程序或专家系统中。该算法可以作为地震预警或报警系统的前端地震事件检测模块,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强震观测 防误触发 波形特征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台网测定台湾地震震级偏差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军 金星 郭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福建台网记录的台湾地区1257个地震的近震震级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台湾地区近震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在比较震级残差法和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后,选用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拟合得到福建台网适用于台湾地...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福建台网记录的台湾地区1257个地震的近震震级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台湾地区近震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在比较震级残差法和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后,选用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拟合得到福建台网适用于台湾地区的量规函数,并用震级残差法得到了相应的台站校正值和介质传播方向校正值。这不仅减小了近震震级的离散度,而且使闽台两地震级标度趋于一致。然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首台近震震级的校正,首台震级经过校正后可以快速测得偏差较小的近震震级,为地震预警震级的确定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偏差 量规函数 台站校正值 介质传播方向校正值 震级残差法 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累积绝对速度相关参数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进军 吴旺成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共8页
核电厂和一些重要的工程结构遭遇地震时,采用合理的地震动阈值作为报警和关停的,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结构破坏引起的风险。研究介绍了累积绝对速度(CAV)等相关变体参数的定义及其来源背景,论述了相关参数在地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选取集集... 核电厂和一些重要的工程结构遭遇地震时,采用合理的地震动阈值作为报警和关停的,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结构破坏引起的风险。研究介绍了累积绝对速度(CAV)等相关变体参数的定义及其来源背景,论述了相关参数在地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选取集集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地震动和烈度数据,探讨了CAV与结构破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峰值地震动加速度(PGA)和标准累积绝对速度(CAV STD)与烈度的相关性,以及表征结构初始破坏阈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CAV STD和PGA均与烈度有正相关性,不同的地震,同一烈度对应的平均PGA和平均CAV STD有较大差异,而且烈度7度区的PGA和CAV STD作为判别结构初始破坏的阈值的可靠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参数 累积绝对速度 烈度 地震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的动剪切模量非线性特性对地震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静 熊宏强 +1 位作者 公茂盛 袁晓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4,共7页
通过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土的动剪切模量非线性特性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分析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以及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震和中震,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最大动剪... 通过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土的动剪切模量非线性特性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分析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以及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震和中震,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略有影响,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大震,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表加速度峰值影响较大,随着动剪切模量比和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增大,反应谱特征周期减小,地表加速度峰值增大,土层越厚其影响越大。二者对比结果表明,强震下土的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对地震动的影响程度要比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地震动的影响大得多,说明强震下土的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对土层地震反应会产生更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剪切模量 地震动 地表加速度峰值 反应谱 特征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的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宝荣 杜轲 +1 位作者 孙景江 骆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4,共9页
采用97次地震中800个强震动观测台站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及震后调查地震烈度作为基础数据,得到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PGA和PGV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对应关系,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出考虑不确定性的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关系研究。研究... 采用97次地震中800个强震动观测台站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及震后调查地震烈度作为基础数据,得到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PGA和PGV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对应关系,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出考虑不确定性的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og PGA和log PGV的频数分布图在数据多的情况下符合正态分布,进而给出了考虑不确定性的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概率公式,并给出了各个烈度下的参数拟合方法及结果。最后给出了新的考虑不确定性的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概率公式在烈度快速评估中的应用。根据贝叶斯公式可以由某一场地的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参数来估计其地震烈度的可能性,即概率大小。根据某地区所有台站点的地震烈度期望与标准差,可得到整个地区的地震烈度评估期望图和标准差图,并给出了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烈度评估的实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地震烈度 地震动参数 地震灾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强地震动观测及其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胡进军 刁红旗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综述了美国和日本海底强震观测系统,介绍了美国南加州近海海域海底地震观测系统(SEMS)和日本相模湾近海海域的实时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ETMC)的发展历程和海底强震记录数据库,总结了海底地震动特性及其与陆地地震动特性的差异、近海地... 综述了美国和日本海底强震观测系统,介绍了美国南加州近海海域海底地震观测系统(SEMS)和日本相模湾近海海域的实时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ETMC)的发展历程和海底强震记录数据库,总结了海底地震动特性及其与陆地地震动特性的差异、近海地震动衰减关系、海水对地震动的影响和海底强震数据在海洋工程抗震问题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我国海底地震动特性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最后对国、内外海底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强震仪 海底强地震动特性 海底地震观测系统 实时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岛礁场地地震稳定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进军 徐长琦 +1 位作者 谢礼立 李琼林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9-287,共9页
目前我国针对陆域地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技术体系,但对于海洋工程的抗震研究工作开展得不充分,尤其是海洋岛礁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尚属空白。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南海地区的迅速开发建设,有必要对南海岛礁... 目前我国针对陆域地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技术体系,但对于海洋工程的抗震研究工作开展得不充分,尤其是海洋岛礁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尚属空白。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南海地区的迅速开发建设,有必要对南海岛礁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抗震设计展开研究。介绍南海岛礁场地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性特征,通过比较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针对岛礁这一特殊工程地质体,提出岛礁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需要考虑的四个显著因素,包括(1)南海岛礁体的特殊地形;(2)南海岛礁特殊的岩土工程材料;(3)海水-岛礁体动力相互作用;(4)南海地区海底输入地震动的确定,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为分析地震作用下岛礁场地的稳定性、场地反应分析提供研究思路,同时为南海岛礁建设中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岛礁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软土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的概况 被引量:8
20
作者 乔峰 薄景山 +3 位作者 王亮 常晁瑜 张兆鹏 齐文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0-161,共12页
软土由于具有强度低、渗透性小、压缩性高、欠固结以及流变效应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特性,通常不被选做天然地基。但当软土以建筑环境或地基夹层存在时,对工程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在动力的作用下,软土表现特殊的力学行为,在地震作用有时会... 软土由于具有强度低、渗透性小、压缩性高、欠固结以及流变效应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特性,通常不被选做天然地基。但当软土以建筑环境或地基夹层存在时,对工程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在动力的作用下,软土表现特殊的力学行为,在地震作用有时会产生震陷;位于表层的软土放大效果显著;位于底层的软土有时具有隔震的作用。由于软土在动力学实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缺少软土场地的强震记录,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影响。简要介绍了软土的成因及工程特性;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以及剪切波速等动力学参数的特征,评述了软土动本构关系和地震反应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的问题。该项工作对从事软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动力特性 本构关系 地震响应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