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下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热物理性质研究及其对岩石圈热结构的约束
1
作者 马玮宇 易丽 +6 位作者 王多君 张瑞鑫 韩珂楠 张瑞 魏靓 薛攀明 唐学武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9-622,共14页
高温高压下矿物和岩石的热导率与热扩散系数可以为地质过程的热演化历史模拟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是建立稳定状态下的深部圈层热结构的必要参数.本文选取下地壳中具备较高代表性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利用基于六面顶压机上的瞬态平面热源法... 高温高压下矿物和岩石的热导率与热扩散系数可以为地质过程的热演化历史模拟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是建立稳定状态下的深部圈层热结构的必要参数.本文选取下地壳中具备较高代表性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利用基于六面顶压机上的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系统,测量了其在0.5~1.5 GPa、300~973 K下的热导率与热扩散系数,结果发现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随温度增加而降低,随压力增加而升高,温度对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的影响远大于压力的影响.在固定压力下,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最大可达40%,在固定温度下,压力对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的影响最大可达23%.利用实验获得的数据,结合前人的高温高压数据与热岩石圈模型参数,计算了不同地表热流下华北克拉通不同区域的热岩石圈厚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石榴斜长角闪岩 热导率 热扩散系数 热岩石圈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温泉水文地球化学与地震短临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澍培 周晓成 +12 位作者 何苗 天娇 李静超 董金元 李营 颜玉聪 刘峰立 姚炳宇 王昱文 曾召君 陈曲菲 罗志鑫 吉庚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8,共12页
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可以提供很好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信息。通过采集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8个温泉出露点的水样进行水化分析,研究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关火山温泉有6种水化类型,分别是Na·Ca-HCO_(3... 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可以提供很好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信息。通过采集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8个温泉出露点的水样进行水化分析,研究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关火山温泉有6种水化类型,分别是Na·Ca-HCO_(3)、Na·Cl-HCO_(3)、Na-HCO_(3)、Ca-HCO_(3)、Na·Ca-SO_(4)·HCO_(3)和Na·Ca-Cl·SO_(4)型。(2)δ^(18)O和δD值分别为12.69%~-10.80‰和-89.2%~-81.5‰,表明研究区温泉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2.0~2.7 km。(3)温泉的热储温度在81.7℃~86.3℃,热循环深度为1.1~1.3 km,其热源主要是地热增温及岩浆热。(4)2020年云南绿春M_(L)4.4地震前,清平热水塘和西萨温泉的Na^(+)、Cl^(-)、SO_(4)^(2-)浓度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升高;2021年双柏M_(S)5.2地震前,清平、西萨、厄里3个连续监测点的Na^(+)、Cl^(-)、SO_(4)^(2-)短临前兆异常响应较为明显,表现为震前5~10 d离子浓度异常升高,震后离子浓度降低至平均值上下波动。(5)短临前兆异常主要原因是震前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变化,断裂带裂隙通透性改变,岩层渗透率增加,断裂带内的水循环发生变化,原有的水-岩反应平衡状态改变,温泉水各组分含量相应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 前兆异常 宁洱—通关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闪石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珂楠 易丽 +2 位作者 王多君 刘川江 张瑞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6-502,共17页
高温高压实验作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模拟地球深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演化.角闪石属于双链硅酸盐矿物,为地幔岩石圈的重要组成,广泛分布在海洋地壳、俯冲板块、变质... 高温高压实验作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模拟地球深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演化.角闪石属于双链硅酸盐矿物,为地幔岩石圈的重要组成,广泛分布在海洋地壳、俯冲板块、变质岩和火成岩中.作为俯冲带的重要含水矿物,角闪石的广泛分布和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对于理解俯冲带水含量以及水迁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俯冲带的地震活动、高电导率异常、地震波速异常和岩浆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对角闪石高温高压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角闪石具有非常复杂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征,由此也导致了不同角闪石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不同,包括脱水与脱氢反应中元素迁移的差异、角闪石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碱性元素(K+Na)和H_(2)O含量对热稳定的影响、不同空间群结构下的高压结构相变、原位条件下不同结晶方向的电导率异常、不同结晶学优选方位(CPO)下的波速异常等.已有的研究对于角闪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在俯冲带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角闪石的高压脱水动力学、热物性和变形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高温高压 俯冲带 热稳定性 结构相变 脱水效应 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柱石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川江 韩珂楠 王多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1-753,共13页
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是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方向之一,模拟地球深部的温度和压力环境,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解释地震波数据、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重要途径。硬柱石是大洋冷俯冲带中的一种重要变质矿... 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是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方向之一,模拟地球深部的温度和压力环境,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解释地震波数据、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重要途径。硬柱石是大洋冷俯冲带中的一种重要变质矿物,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硬柱石高温高压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对硬柱石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包括硬柱石的热稳定性、压缩性、振动光谱性质以及物性参数等,指出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的方向。本文旨在让更多的学者对硬柱石的高温高压物理化学性质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柱石 高温高压 热稳定性 压缩性 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观非连续介质的应力波传播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良柱 陈美多 +3 位作者 谢雨珊 陆建华 王鹏飞 徐松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9,共12页
固体介质,如岩石、混凝土、贝壳和多孔材料等均具有细观非连续、宏观连续的特性,揭示这种细观非连续性对材料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对于材料设计、安全防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从广义Taylor公式出发,推导了分数阶定义下的非连续介质的一维... 固体介质,如岩石、混凝土、贝壳和多孔材料等均具有细观非连续、宏观连续的特性,揭示这种细观非连续性对材料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对于材料设计、安全防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从广义Taylor公式出发,推导了分数阶定义下的非连续介质的一维波动方程,引入等效分数阶简化了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控制方程的数值解,结果表明:控制方程中的等效分数阶阶数越小,计算得到的波形衰减的程度越大。为了验证方程的可靠性,并进一步研究非连续介质的波传播规律,在考虑多孔材料、岩石等介质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随机多孔介质模型。分析发现:多孔介质的波传播受到介质细观非连续程度、材料属性和输入波脉宽的影响,但对应的等效分数阶阶数只与介质细观非连续程度相关,因此,其可以作为评价非连续介质动态响应的一个依据。等效分数阶阶数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孔洞相对数量分布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其统计关系近似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多孔材料、贝壳等细观非连续介质的波动传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导数 细观非连续 波传播 有限差分 等效分数阶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密度黏弹性材料的波传播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毅 苗春贺 +2 位作者 徐松林 张金咏 王鹏飞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3,共11页
梯度密度黏弹性材料中波的传播比较复杂。为了研究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黏弹性响应特征,基于控制方程的Euler形式,利用Laplace变换,得到了这种材料中的波传播规律的一个理论公式;并据此分析了双层周期性黏弹性介质中的应力情况。选择具有... 梯度密度黏弹性材料中波的传播比较复杂。为了研究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黏弹性响应特征,基于控制方程的Euler形式,利用Laplace变换,得到了这种材料中的波传播规律的一个理论公式;并据此分析了双层周期性黏弹性介质中的应力情况。选择具有梯度密度特性的钛-硼化钛(Ti-TiB2)材料和碳纤维树脂材料,采用不同的叠合方向和方式,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加载装置进行了动态冲击实验,并用三波法对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数值Laplace逆变换方法,结合SHPB测得的入射波与透射波数据,使用推导的理论公式计算出理论解,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梯度钛-硼化钛材料由于内界面和叠层界面的存在,表现出一定的黏性特性;单层Ti-TiB2材料的计算结果和三波法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双层Ti-TiB2材料叠合后的计算结果与三波法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2)双层碳纤维树脂材料表现出较强的黏弹性特征,应力波的衰减幅度较大,三波法分析结果与该材料的冲击性能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可知,无论是细微观结构特征产生的黏性,还是材料本身的黏性,对材料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都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密度 黏弹性材料 多层材料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模型的牡蛎壳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良柱 陆建华 +2 位作者 苗春贺 王鹏飞 徐松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贝壳、牡蛎等天然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力学特性在材料设计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材料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对其力学行为的研究十分困难。近年来,分数阶模型在研究材料的力学特性上取得了成功,相比传统模型,分数阶模型可以更好地表... 贝壳、牡蛎等天然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力学特性在材料设计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材料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对其力学行为的研究十分困难。近年来,分数阶模型在研究材料的力学特性上取得了成功,相比传统模型,分数阶模型可以更好地表征复杂介质的应力或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从波传播理论出发,以分数阶模型作为材料本构,得到了复杂介质的波传播控制方程。通过Laplace变换得到了控制方程的解析解,并通过Laplace数值逆变换分析了波的衰减对分数阶模型中参量的敏感性,讨论了不同于材料弹性、黏性的材料“惯性”特性。接着,基于解析解和多种实验测试信号,给出了得到分数阶模型参数的拟合式子。以牡蛎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_(2)脉冲激光器进行小试样的冲击加载、应用两点激光干涉测速系统(laser interferometer velocimetry system,VISAR)对表面粒子的速度进行测量,得到了4种密度下不同厚度的牡蛎壳试样的粒子速度时程曲线,再结合上述理论方法分析得到了牡蛎壳试样的Abel模型和分数阶Maxwell模型的参数,模型参数反映了牡蛎壳试样的细微观结构特征。结果发现:牡蛎壳试样的密度越大,即在细微观上具有砖泥结构的珍珠层的占比越高,速度衰减越大,试样的黏性越大;这是由于CO_(2)激光脉冲器发射的激光波长与牡蛎壳试样珍珠层的砖泥结构间的缝隙尺寸相近,使得激光在冲击牡蛎壳试样中的珍珠层时发生较大的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导数 本构模型 牡蛎壳 脉冲激光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递进式凸轮加载的中等应变率实验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苗春贺 徐松林 +3 位作者 马昊 袁良柱 陆建华 王鹏飞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研制了一种可以实现多次加载的凸轮递进式中应变率压缩实验系统。该实验装置采用伺服电机驱动蓄能飞轮转动,后蓄能飞轮带动加载凸轮压缩加载杆的方法,实现对试样中应变率的压缩;同时在一级压缩即将结束时步进电机迅速推动蓄能飞轮贴近... 研制了一种可以实现多次加载的凸轮递进式中应变率压缩实验系统。该实验装置采用伺服电机驱动蓄能飞轮转动,后蓄能飞轮带动加载凸轮压缩加载杆的方法,实现对试样中应变率的压缩;同时在一级压缩即将结束时步进电机迅速推动蓄能飞轮贴近加载凸轮,实现多级压缩。试样的动态压缩载荷通过两侧杆上粘贴的应变片所记录的应变信号得到;试样变形过程通过激光干涉测速系统测得的试样两侧杆端的运动速度信号得到。以纸蜂窝试样为例,基于研制的中应变率实验系统,并结合高速摄影图片,研究了厚度10 mm、直径14.5 mm的纸蜂窝试样在应变率3.5 s^(−1)下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得到了单级压缩和两级压缩过程中纸蜂窝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变形过程,并讨论了该实验系统的可靠性。此实验系统可以实现多级递进式中应变率加载;纸蜂窝试样在中等应变率下的峰值强度和平台应力对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实验数据和低应变率下的准静态实验数据进行了较好地衔接;试样的失效模式主要为准弹性变形后的外壁屈曲和面内剪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应变率 纸蜂窝 力学性能 压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陶瓷组合结构的抗侵彻性能研究
9
作者 马昊 陈美多 +2 位作者 苗春贺 王鹏飞 徐松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0-168,共9页
为了满足陶瓷防护结构的轻量化、高韧性的要求,需要采用新型复合结构来提高其在抗侵彻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效率。设计了一种预应力型陶瓷组合结构,即应用弹簧施加预应力,将陶瓷、金属边框组合成防护基元,组合防护基元形成预应力陶瓷组合结... 为了满足陶瓷防护结构的轻量化、高韧性的要求,需要采用新型复合结构来提高其在抗侵彻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效率。设计了一种预应力型陶瓷组合结构,即应用弹簧施加预应力,将陶瓷、金属边框组合成防护基元,组合防护基元形成预应力陶瓷组合结构。由于进行相关试验比较困难,该文章使用ABAQUS软件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基于量纲分析方法设计了5种速度、5种预应力下组合结构的侵彻数值计算方案,研究预应力对于该组合结构抗侵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的增加,子弹的残余速度逐渐减小,新型防护结构的抗侵彻性能逐渐提升;并分析了惯性效应、强度效应、变形特性以及预应力相关的无量纲参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该结构在高速冲击下残余速度的表达式。该研究中预应力的引入对新型陶瓷防护结构抗侵彻性能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侵彻 预应力 陶瓷组合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观非均匀介质中的耦合波动传播
10
作者 陆建华 袁良柱 +3 位作者 谢雨珊 陈美多 王鹏飞 徐松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4,共15页
非均匀介质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针对细观非均匀介质的波动力学行为和非均匀性描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充满挑战。建立了反映细观非均匀材料压剪耦合特性的一般压剪耦合本构关系,提出了描述材料非均匀性的耦合系数,并建立了广义波动方... 非均匀介质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针对细观非均匀介质的波动力学行为和非均匀性描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充满挑战。建立了反映细观非均匀材料压剪耦合特性的一般压剪耦合本构关系,提出了描述材料非均匀性的耦合系数,并建立了广义波动方程。广义波动方程数值分析表明,耦合系数的正负、取值和组合与应力/应变张量共同影响耦合波动传播过程。作为算例,给出了一阶近似的压剪耦合参数确定的本构关系以及3个压剪耦合特征波速的表达式,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耦合压缩波和剪切波的传播过程。研究了4个非均匀性耦合系数对应力状态、耦合波速和波传播过程的影响。耦合压缩波速反映了剪切对压缩的耦合效应和体积压实效应2种机制的竞争,耦合剪切波速反映了压缩对剪切的耦合效应和介质持续畸变带来的剪切弱化效应2种机制的竞争。这些机制可通过压剪耦合参数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应用真三轴实验系统测量了花岗岩、由砂浆制成的模型材料、具有粗骨料的水泥砂浆制成的材料3种非均匀介质在不同压剪应力下的纵波波速。结果表明,体积压实效应普遍存在,而非均匀程度越高,材料伸缩的同时完成切向的畸变导致压缩波的速度显著降低,剪切对纵波波速的影响越占据主导。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整体趋势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非均匀材料的波速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提供物理机制方面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性 压剪耦合效应 广义波动方程 本构关系 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下混凝土试样应变率效应和惯性效应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良柱 苗春贺 +2 位作者 单俊芳 王鹏飞 徐松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7,共13页
结合混凝土试件的真三轴静载冲击实验结果,分别运用考虑应变率效应的Holmquist-Johnson-Cook(HJC)模型和考虑静水压效应的Drucker-Prager(DP)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探讨研究混凝土试样应变率效应和惯性效应的方法。在探究混凝土的应变率... 结合混凝土试件的真三轴静载冲击实验结果,分别运用考虑应变率效应的Holmquist-Johnson-Cook(HJC)模型和考虑静水压效应的Drucker-Prager(DP)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探讨研究混凝土试样应变率效应和惯性效应的方法。在探究混凝土的应变率效应和横向惯性效应的关系时,使用HJC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来拟合DP准则的各个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升高,混凝土的强度会提高,并且这种强度的提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第一应力不变量I_(1)的增大所导致的。因此,混凝土试件的应变率效应和横向惯性约束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理论和数值分析了冲击下试样内部的横向应力分布特征与应变率、静水压和试样尺寸的关系,结果发现:试样内部横向应力的幅值随着应变率、静水压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为了探讨横向惯性带来的强度提升效果,提出了一个有关冲击方向最大应力σ_(x)和等效应力σ_(e)的参数ξ,且ξ=(σ_(x)−σ_(e))/σ_(x)。此参数具有尺寸效应、应变率效应和静水压效应,但是此参数与应力三轴度的关系表现出应变率无关特性,可为应变率效应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混凝土 应变率效应 惯性效应 应力三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峰立 周晓成 +12 位作者 李营 何苗 天娇 李静超 董金元 颜玉聪 欧阳澍培 姚炳宇 王昱文 曾召君 陈曲菲 罗志鑫 吉庚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上布设10个测区,每个测区布设4条土壤气测量剖面,共640个测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CO_(2)、CH_(4)、H_(2)、Rn和Hg的浓度,分析了土壤气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讨论了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断层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上布设10个测区,每个测区布设4条土壤气测量剖面,共640个测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CO_(2)、CH_(4)、H_(2)、Rn和Hg的浓度,分析了土壤气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讨论了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断层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土壤气CO_(2)、CH_(4)、H_(2)、Rn和H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4%、12.0 ppm、5.3 ppm、13.53 kBq/m^(3)、11.29 ng/m^(3);(2)鲜水河断裂炉霍段、安宁河断裂冕宁—西昌段和则木河断裂上高土壤气浓度值表明,历史大地震离逝时间越短、近期小震活动性越强、滑动速率越高的断层,其裂隙发育程度越高,从而导致土壤气浓度也越高;(3)鲜水河断裂雪门坎段和小江断裂北段低土壤气浓度值表明,历史强震离逝越久、现今地震活动性越弱、滑动速率低的断层,其裂隙发育程度越低,从而导致土壤气体浓度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 地球化学 地震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ZrC梯度金属陶瓷的冲击响应行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雨珊 陆建华 +2 位作者 徐松林 舒在勤 张金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60,共13页
分层梯度材料特定的梯度变化能有效增强材料性能。为研究梯度结构、冲击方向对分层梯度材料冲击响应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对Mo-ZrC分层梯度金属陶瓷进行了动态压缩实验,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讨论了梯度结构、... 分层梯度材料特定的梯度变化能有效增强材料性能。为研究梯度结构、冲击方向对分层梯度材料冲击响应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对Mo-ZrC分层梯度金属陶瓷进行了动态压缩实验,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讨论了梯度结构、冲击方向对金属陶瓷材料破坏模式的影响,利用Mori-Tanaka理论计算得到金属陶瓷等效性质,结合应力波理论研究波在分层梯度复合材料中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1)相同加载条件下,梯度结构对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破坏产物的完整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冲击过程中,样品响应可以分为压紧阶段、裂纹成核发展阶段和贯穿阶段,对于不同梯度结构和冲击方向,样品在加载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破坏时序和失效模式;(2)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跟踪分层梯度陶瓷的局部变形发展,分析发现局部增量达到临界状态后,局部变形发展转化为微裂纹的形成和累积,最终导致整体性破碎失效;(3)通过分层梯度材料一维应力波传播理论推导得到,改变冲击梯度方向对应力波透反射系数存在一定影响,不同梯度结构设计对改变冲击梯度方向敏感性不同,且存在极值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Mo-ZrC金属陶瓷 分层结构 应力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调整对石英玻璃珠低速冲击破碎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一平 苗春贺 +2 位作者 单俊芳 王鹏飞 徐松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58,共16页
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应用SHPB加载装置,分别使用钢制、铝制和有机玻璃制3种透射杆,对直径约7.90、11.80、15.61 mm 3种尺寸的石英玻璃珠进行了低速冲击实验。根据不同透射杆条件下的玻璃珠破碎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结合有限元软件计算... 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应用SHPB加载装置,分别使用钢制、铝制和有机玻璃制3种透射杆,对直径约7.90、11.80、15.61 mm 3种尺寸的石英玻璃珠进行了低速冲击实验。根据不同透射杆条件下的玻璃珠破碎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结合有限元软件计算玻璃珠在冲击作用下载荷的变化情况以及实验过程中玻璃珠的应变,探讨了应力调整对玻璃珠破碎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冲击条件作用下,改变透射杆的材料,会改变玻璃珠破碎过程中的载荷分布,即透射端边界波阻抗的改变会导致反射波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玻璃珠内部载荷发生变化;透射杆为铝材和有机玻璃材质时,玻璃珠在破碎过程中的载荷明显下降,在加载过程中伴随着垫块的变形,玻璃珠内部的应力调整时间变长;透射杆为钢杆时,玻璃珠的应变主要表现为两端最大,越靠近中间应变越小,对于透射杆为铝杆和有机玻璃杆的玻璃珠,透射端局部出现了卸载行为。采用有机玻璃透射杆之后,局部应力和变形降低的结果使得玻璃珠在经受较大的变形之后发生破碎,表明玻璃珠的破碎行为由局部变形和局部变形梯度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石英玻璃珠 临界破碎 应力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市土壤气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15
作者 刘峰立 欧阳澍培 +2 位作者 李营 周晓成 颜玉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1-88,共8页
该文对安徽铜陵市土壤气CO_(2)、Rn和Hg的浓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该地区的土壤气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铜陵市土壤气CO_(2)、Rn和Hg浓度的背景值分别为0.2%、4.5 kBq/m^(3)和7.7 ng/m^(3)。(2)研究区的土... 该文对安徽铜陵市土壤气CO_(2)、Rn和Hg的浓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该地区的土壤气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铜陵市土壤气CO_(2)、Rn和Hg浓度的背景值分别为0.2%、4.5 kBq/m^(3)和7.7 ng/m^(3)。(2)研究区的土壤气浓度整体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增大的趋势。在研究区东北部分土壤气CO_(2)的浓度达到了低窒息风险,氡污染程度达到了中度,其主要污染源是山间盆地沉积物局部富集的铀元素;在研究区的人口密集区出现了土壤气汞浓度较大的中度污染区,其主要污染源是燃煤、船舶运输、生活垃圾以及矿区的固体废物排放。研究结果对铜陵市的城市建设规划与污染防治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 环境 地球化学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