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地震重定位对马尼拉俯冲板片形态的约束 被引量:5
1
作者 任昱 赵明辉 +3 位作者 张佳政 吕作勇 庞新明 丘学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7-1937,共11页
将宽频带OBS用于海底天然地震长期观测,在国内尚处于实验阶段.2015年在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宽频带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试验.根据回收的1台海底地震仪(OBS04)与国际地震台网的718台陆地地震台站,共记录到7562个P波走时和5002... 将宽频带OBS用于海底天然地震长期观测,在国内尚处于实验阶段.2015年在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宽频带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试验.根据回收的1台海底地震仪(OBS04)与国际地震台网的718台陆地地震台站,共记录到7562个P波走时和5002个S波走时数据,利用Hyposat地震定位方法,对马尼拉俯冲带北部(119°E—123°E,19°N—22°N)在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264个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地震重定位的结果及定位误差分析表明,在海域布设的OBS04台站让地震观测的空间分布更为合理,提高了地震定位精度;重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更为集中,与地质构造吻合良好;浅部的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分布密集,与浅部断层发育有关;重定位后的4条震源深度投影剖面,从不同角度较好地约束了俯冲板片上边界的板片形态,板片倾角在浅部0~30 km区间约为10°~22°,随着深度的增加,俯冲板片逐渐变陡,在深度120~180 km处倾角约为41°~58°.该项研究为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板片形态提供了重要约束,而且为今后长期天然地震观测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 宽频带海底地震仪 马尼拉俯冲带 地震重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琼火山与华夏块体的远震P波走时成像 被引量:9
2
作者 吕作勇 丘学林 +1 位作者 马晓静 房立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69-4579,共11页
利用广东及邻省的地震台网共9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5年的256个远震波形数据,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的自适应迭代技术获得了18968个可靠的P波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而应用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利用广东及邻省的地震台网共9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5年的256个远震波形数据,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的自适应迭代技术获得了18968个可靠的P波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而应用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确定了雷琼火山与华夏块体深至450km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雷琼火山下方100~450km深度显示明显低速异常,该低速异常随深度增加向华夏块体下方扩展.研究认为该低速异常由海南地幔柱热物质上涌造成,雷琼火山为板内热点火山,这与已有体波成像及接收函数成像等结果一致.根据该低速异常的整体特征,推测海南地幔柱向北东方向倾斜,并可延伸至450km以下.华夏块体下方的低速异常,可能是由海南地幔柱热物质上涌过程中不断向北东方向侵蚀而造成.结果同时显示研究区大陆至海域的岩石圈厚度可能具有由厚变薄的过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火山 海南地幔柱 华夏块体 三维速度结构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二次协方差矩阵参数变化比法的环境振动下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立新 李雪艳 +1 位作者 姜慧 朱嘉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147,158,共6页
在白噪声环境激励下,结构加速度响应的自相关/互相关函数构成一个新的二次协方差(Co C)矩阵,组成这一协方差矩阵的元素经证明是结构模态参数(频率、振型、阻尼)的函数;与提取模态参数的一般损伤识别方法相比,二次协方差矩阵包含结构振... 在白噪声环境激励下,结构加速度响应的自相关/互相关函数构成一个新的二次协方差(Co C)矩阵,组成这一协方差矩阵的元素经证明是结构模态参数(频率、振型、阻尼)的函数;与提取模态参数的一般损伤识别方法相比,二次协方差矩阵包含结构振动的更多和更高阶模态信息。利用结构损伤前和损伤后的二次协方差(Co C)矩阵参数的变化比,对只基于振动输出的、环境振动下的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对一个七层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对不同噪声程度、不同损伤位置和程度的损伤结构进行损伤定位,再结合模型修正法,对结构损伤程度进行识别,展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二次协方差矩阵 环境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