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年M_(W)7.8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观测、机制与青藏高原中北部岩石圈流变:认识与挑战
1
作者 赵德政 屈春燕 +4 位作者 单新建 张国宏 李彦川 龚文瑜 宋小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4-816,I0002,共14页
2001年M_(W)7.8昆仑山地震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同震破裂产生的巨大应力扰动驱动控制着显著震后形变。二十年尺度的大地测量数据记录了地震后长时间、大范围、时空依赖的震后形变演化过程及差异,揭示了昆仑山... 2001年M_(W)7.8昆仑山地震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同震破裂产生的巨大应力扰动驱动控制着显著震后形变。二十年尺度的大地测量数据记录了地震后长时间、大范围、时空依赖的震后形变演化过程及差异,揭示了昆仑山地震破裂段复杂的断层分段震后运动学特征、分段摩擦性质差异和青藏高原中北部岩石圈流变性质/结构横向各向异性。本文简要回顾昆仑山地震后基于二十年尺度时序InSAR和GPS的震后形变观测方法和时空特征,特别是时空密集的InSAR观测,是该构造区震后GPS观测的重要补充及其不可替代的观测手段;总结大范围震后形变模拟方法及其揭示的震后运动过程、多种动力学机制及其关系。最后总结提出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20年研究取得的科学认识及尚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一方面要持续性地对东昆仑断裂带大范围地表形变进行观测研究;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震后形变模型,进一步深化对该断裂带地震周期形变、区域构造对周期形变控制作用、复杂断层运动时空演化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地震 震后形变 余滑 黏弹性松弛 岩石圈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多参量特征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扬锋 张超 +2 位作者 刘力强 潘一山 朱小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111,共7页
为有效提取岩土工程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岩体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基于岩样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有声发射、微震和电荷等多参量信号的异常变化特性,用多参量综合监测设备,同时监测岩石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多参量信号。结果表明:在... 为有效提取岩土工程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岩体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基于岩样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有声发射、微震和电荷等多参量信号的异常变化特性,用多参量综合监测设备,同时监测岩石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多参量信号。结果表明:在岩石循环加卸载的各个阶段,当载荷低于前一阶段最大载荷时,各通道多参量信号都较弱;而当载荷超过前一阶段最大载荷时,多参量信号迅速增多、增强,即岩石多参量信号的阶段性特征能反映岩石破坏信息及载荷状态。因此,对比分析多参量信号可较好地获得岩石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载 声发射 微震 电荷感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震区断层泥ESR定年的适应性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姚琪 陈汉林 +5 位作者 张微 叶建青 刘静伟 赵冬 牛佳文 廖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70,共9页
在杭州地区,根据系统采集的萧山—球川断裂、孝丰—三门湾断裂和昌化—普陀断裂的断层泥ESR年龄,以及地层的光释光年龄的统计分析表明,对同一断层同一段而言,断层泥ESR年龄大于地层光释光所给出的断层最后一次活动时代,并不能反映杭州... 在杭州地区,根据系统采集的萧山—球川断裂、孝丰—三门湾断裂和昌化—普陀断裂的断层泥ESR年龄,以及地层的光释光年龄的统计分析表明,对同一断层同一段而言,断层泥ESR年龄大于地层光释光所给出的断层最后一次活动时代,并不能反映杭州地区各个断裂最后一次活动时代,而是反映了断裂历次较强活动的历史.在距今100—58万年,各断裂均有活动;58—45万年断裂活动性减弱;45—20万年仅萧山—球川断裂活动;10万年以来杭州地区整体处于弱地震背景.以孝丰—三门湾断裂为界,萧山—球川断裂第四纪的活动具有鲜明的分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ESR测年 断层活动性 萧山-球川断裂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新生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金艳 鲁人齐 +6 位作者 张浩 李菊红 李丽梅 许汉刚 顾勤平 疏鹏 侯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30,I0002,共16页
本文基于SKUA-GOCAD三维建模软件平台的构造-地层实体建模流程,通过整合研究区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数据利用地质时间域坐标系转换和离散光滑插值(DSI)技术,并结合非定量化的地质基础利用地质网格功能建立了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新生界... 本文基于SKUA-GOCAD三维建模软件平台的构造-地层实体建模流程,通过整合研究区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数据利用地质时间域坐标系转换和离散光滑插值(DSI)技术,并结合非定量化的地质基础利用地质网格功能建立了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新生界的三维地质构造模型,该模型包括地表、第四系底部、新近系底部和基岩顶部等四个层面的地层模型和断层模型。该模型定量化地给出了研究区第四系、新近系底界的三维结构和特征,并刻画了主要活动断裂的三维空间分布,通过该模型可以更直观地显示研究区新生代地层单元和断裂的变化规律,对深入分析活动断裂带的沉积与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 地震反射剖面 地质剖面 钻孔 SKUA-GOCAD三维建模软件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北川河西岸断层、湟水断层活动性的钻探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萍 苏旭 +6 位作者 田勤俭 姬继法 王赞军 姚生海 李文巧 李智敏 张金龙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本文主要根据《西宁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跨断层钻探工作的初步结果,对西宁盆地河谷区两条主要的目标断层——北川河西岸断层、湟水断层的活动性予以阐述。通过对断层两侧钻孔岩芯的地层对比及年代学研究结果,建立跨断... 本文主要根据《西宁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跨断层钻探工作的初步结果,对西宁盆地河谷区两条主要的目标断层——北川河西岸断层、湟水断层的活动性予以阐述。通过对断层两侧钻孔岩芯的地层对比及年代学研究结果,建立跨断层柱状剖面,获得各地层层序主要界面的形成时代,并取得如下认识:北川河西岸断层在畜牧研究所场地并未断错到第四系覆盖层,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没有活动;湟水断层在彭家寨镇场地未断开第四系覆盖层,晚更新世晚期(约2万年)以来断层没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 断层活动性 跨断层钻探 光释光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