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铲形逆冲断层地震破裂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汶川地震研究中的启示 |
陶玮
胡才博
万永革
沈正康
王康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
2
|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
朱守彪
张培震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91
|
|
|
3
|
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断层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研究进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
李海兵
许志琴
马胜利
赵俊猛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4
|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三维断层模型Web展示原型系统 |
吴熙彦
鲁人齐
张金玉
孙晓
徐芳
陈桂华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5
|
龙门山断层地震周期及其动力学过程模拟研究 |
马林飞
陶玮
张永
曾明会
郑茜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6
|
基于连续-离散单元法的汶川地震动力学二维自发破裂全周期模拟研究 |
赵由佳
张国宏
张迎峰
单新建
屈春燕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7
|
隐伏逆断层破裂扩展特征的实验研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
代树红
马胜利
潘一山
何永年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
8
|
1999年集集地震前后台湾地区地应变率场的分布及其动力学成因 |
朱守彪
赵晓燕
刘杨
缪淼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9
|
土耳其帕扎尔哲克M7.8地震构造背景与地表破裂特征 |
李传友
张会平
李俊杰
俞晶星
任治坤
马字发
Murat Tamer
王世广
龚正
周晓成
徐岳仁
梁朋
|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同震形变场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 |
杨建文
金明培
李庆
黎朕灵
叶泵
李见
张迎峰
|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地质灾害和地表破裂 |
张博譞
钱黎
李涛
陈杰
许建红
姚远
房立华
谢超
陈建波
刘冠伸
胡宗凯
杨文心
张军龙
庞炜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5
|
|
|
12
|
华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动力学初步研究 |
刘峡
马瑾
傅容珊
杨国华
绍志刚
郑智江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0
|
|
|
13
|
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
朱守彪
张培震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
14
|
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4)--古地震定年技术的样品采集和事件年代分析 |
冉勇康
王虎
杨会丽
徐良鑫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4
|
|
|
15
|
2019年四川荣县—威远—资中地震区高精度地震目录构建与发震构造讨论 |
罗佳宏
徐锡伟
李海鸥
王启欣
鲁人齐
陈桂华
马文涛
|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失稳前断层加速协同化的实验室证据和地震实例 |
马瑾
郭彦双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4
|
|
|
17
|
地震非均匀度物理意义的实验研究 |
李志雄
马胜利
李圣强
李闽峰
路鹏
陈华静
王松
吴婷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
18
|
2021年阿克塞M_(S)5.5地震区形变特征及发震机制研究 |
邹小波
李兴坚
邵延秀
袁道阳
邱江涛
尹欣欣
寇俊阳
|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9
|
断陷湖盆中深层砂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三上亚段为例 |
穆晓亮
常少英
牛花朋
刘玲利
王孟修
|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0
|
容性高压脉冲放电系统及其在触发地震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
张智河
郭彦双
陈顺云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