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动力边界转换及其合理性验证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笙杰 迟明杰 +3 位作者 陈学良 陈苏 陈红娟 邢浩洁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71,共15页
繁琐复杂的静动力边界转换处理是进行静动力耦合模拟的关键步骤,为了研究黏弹性边界条件下传统静动力边界转换的合理性及其验证方法的适用性,本文首先根据弹性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验证静动力耦合模拟分析中静动力边界转换合理性的方法(... 繁琐复杂的静动力边界转换处理是进行静动力耦合模拟的关键步骤,为了研究黏弹性边界条件下传统静动力边界转换的合理性及其验证方法的适用性,本文首先根据弹性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验证静动力耦合模拟分析中静动力边界转换合理性的方法(参考解法);然后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并结合自行研发的适用于成层介质的黏弹性边界施加和等效节点力计算程序VBEA2.0,对多土层自由场静动力耦合模型和土-地下结构静动力耦合模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对参考解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究;最后使用本文提出的参考解法,对一种典型的未进行合理静动力边界转换的自由场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静动力边界转换产生振荡的原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于验证静动力边界转换合理性的参考解法,既适用于多土层自由场静动力耦合计算模型,又适用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动力耦合模型;静动力边界转换后产?生的振荡是静动力耦合计算模型静力不平衡所导致,一般是因为未合理施加边界反力或单元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力耦合模拟 静动力边界条件转换 黏弹性边界 叠加原理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yleigh波入射下建筑群-隧道群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中宪 王建旭 +1 位作者 金立国 陈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3-1164,共12页
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研究了Rayleigh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地上建筑群与邻近地铁隧道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系统响应规律与入射波的频率、建筑物的数量与高度、隧道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研究了Rayleigh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地上建筑群与邻近地铁隧道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系统响应规律与入射波的频率、建筑物的数量与高度、隧道数量和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参数分析表明:考虑不同因素影响后,地面运动幅值最大可放大约25%。当入射波频率较低时,地上建筑群结构顶部位移幅值会较单一建筑顶部位移幅值显著降低,这尤其体现在位于建筑群中部的建筑响应中,最大可降低约88%;当入射波频率较大时,这一现象变得不再明显。高频入射波作用下,地上建筑群与地铁隧道群的相互作用会使隧道衬砌产生较大环向应力,其峰值可较单一地上建筑的情况放大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RAYLEIGH波 间接边界元法 建筑群 衬砌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观测及其工程应用》专辑序言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叶飞 谢俊举 +1 位作者 李平 温卫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56,共2页
早在1958年,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奠基人刘恢先教授于《土木工程学报》发表的《论地震力》一文中将“强地震记录的积累”作为“地震力理论”研究的首要基础工作,把强震动观测比喻为支撑地震工程学科这个摩天大厦的四大支柱之一。正是在他的... 早在1958年,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奠基人刘恢先教授于《土木工程学报》发表的《论地震力》一文中将“强地震记录的积累”作为“地震力理论”研究的首要基础工作,把强震动观测比喻为支撑地震工程学科这个摩天大厦的四大支柱之一。正是在他的大力提倡下我国自1959起逐步开展强震动观测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这项业务的国家之一。实践证明,强震动观测的产出——强震动记录在抗震设计谱的标定与完善、结构地震反应输入、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建立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学 强震动观测 强震动记录 地震记录 抗震设计谱 刘恢先 地震力 土木工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