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断裂周边区域在汶川Ms8.0地震和芦山Ms7.0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对比研究
1
作者 周德敏 甘卫军 +3 位作者 李金平 陈为涛 丁晓光 梁诗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基于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多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5.12"汶川Ms8.0地震和"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强震都发生在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低值区"断层段;2)... 基于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多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5.12"汶川Ms8.0地震和"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强震都发生在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低值区"断层段;2)由于汶川Ms8.0地震对周边区域震后地壳变形的调整作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水平应变率明显增大,但对比周边区域,芦山Ms7.0地震发生位置为一个相对的"低值区",其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为30 nanostrain/a,而其南侧和北侧的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量值至少在60 nanostrain/a以上。其原因可能是即将发生大地震的孕震区域,其应力已处于岩石破裂的临界状态,岩石的弹性变形积累也已趋于极限状态,因此其地壳形变的增量或应变率将趋缓或保持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地壳形变 应变率场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震源扫描算法(SSA)研究列车源的运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文军 李丽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6-1151,共6页
用震源扫描算法(Source-Scanning Algorithm,SSA)对2004年5月山东兖州试验时地震仪记录到的列车产生的一次振动波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短暂时间段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列车运动所产生的鸟巢形波形的精细结构.通过分段分离的方法,... 用震源扫描算法(Source-Scanning Algorithm,SSA)对2004年5月山东兖州试验时地震仪记录到的列车产生的一次振动波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短暂时间段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列车运动所产生的鸟巢形波形的精细结构.通过分段分离的方法,我们得到了3张有关震源分布的图像,图像显示列车正在由NW往SE行走穿过本区.扫描结果表明,列车震源经过适当预处理可以当作许多分散的小震源来分别处理,也显示了SSA方法处理象列车这种无法识别震相的数据波形具有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扫描算法(SSA) “亮度”函数 列车震源 鸟巢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AR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任治坤 陈涛 +2 位作者 张会平 郑文俊 张培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6-1207,共12页
沿断裂带的大比例尺地貌填图是活动构造研究的重要基础。传统方法一般通过遥感、航片解译以及典型地点的实地测量进行详细填图。因此传统方法一般只能获得二维变形特征,或者局部的三维变形。激光雷达测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 沿断裂带的大比例尺地貌填图是活动构造研究的重要基础。传统方法一般通过遥感、航片解译以及典型地点的实地测量进行详细填图。因此传统方法一般只能获得二维变形特征,或者局部的三维变形。激光雷达测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优势为对地貌的高精度、全方位、三维直接测量,可以为活动构造研究提供沿整条断裂带的高精度地貌高程基础数据。基于LiDAR数据的量化分析是未来活动构造研究的趋势。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均已经开展沿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大规模机载LiDAR测量。与传统方法相比,LiDAR技术在森林覆盖区和城区的活动断裂填图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沿断裂位错测量上也更精准,更有效。并且震前与震后LiDAR数据对比也是研究同震变形特征、探索断裂发震模式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LiDAR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主要应用,介绍LiDAR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优势与前景。分析表明,激光雷达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势在必行,沿国内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机载LiDAR测量将成为未来国内活动断裂研究基础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测量(LiDAR) 活动构造 断裂 同震变形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布格重力异常研究郯庐断裂构造 被引量:33
4
作者 唐新功 陈永顺 唐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3-610,共8页
使用布格重力资料对郯庐断裂带的中段部分(沂沭断裂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莫霍面及地壳内界面均发生错断,断裂带两侧地壳各界面起伏平缓.该结果与前人的郯庐断裂带是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的认识相一致.在郯庐断裂带两... 使用布格重力资料对郯庐断裂带的中段部分(沂沭断裂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莫霍面及地壳内界面均发生错断,断裂带两侧地壳各界面起伏平缓.该结果与前人的郯庐断裂带是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的认识相一致.在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明显不同,西侧沉积层较薄,平均在5km以下;东侧多数在6km以上;在断裂带中央沉积物最薄,大约为3~4km.断裂带东侧莫霍面埋深浅,大约为33~34km;西侧莫霍面埋深明显增加,达到36~38km.反映了莫霍面深度在断裂带附近整体是向西增加的.郯庐断裂带在重力场分布中则表现为一条宽度较大的线性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重力 莫霍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九襄断裂对汉源烈度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平 薄景山 +2 位作者 袁一凡 肖瑞杰 刘红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5-1060,1073,共7页
为分析汶川地震中九襄断裂对汉源县高烈度异常的影响,基于对汉源县城震害的科学考察、场地勘察以及地震地质与地形图,建立了典型的二维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透射边界理论,分析了九襄断裂对汉源县城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分析汶川地震中九襄断裂对汉源县高烈度异常的影响,基于对汉源县城震害的科学考察、场地勘察以及地震地质与地形图,建立了典型的二维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透射边界理论,分析了九襄断裂对汉源县城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九襄隐伏断裂对汉源烈度异常有一定影响,对频段在4~8 Hz之间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显著,使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约增大9%;该频段与汉源县城部分建筑物的自振频率吻合,放大的地表地震动和共振效应加重了汉源县城的震害,是汉源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场地中的非发震隐伏断裂对地表地震动有一定放大效应,工程选址和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断裂 有限差分法 地震动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于海英 王栋 +7 位作者 杨永强 卢大伟 解全才 张明宇 周宝峰 江纹乡 程翔 杨剑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4期321-336,共16页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这次地震中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50多个台站获得了大于100gal的加速度记录,有46组三分量加...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这次地震中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50多个台站获得了大于100gal的加速度记录,有46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的断层距小于100km,使中国大陆近断层区域所获得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数量成倍增加。本文依据这批数据,对汶川大地震强震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此次地震断层附近地区的PGA衰减规律,并利用此规律模拟了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峰值,绘制了PGA分布图、竖向PGA与水平向PGA比值图;给出了汶川地震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反应谱、上盘效应、竖向效应、速度大脉冲效应等地震动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依据并供灾区重建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加速度记录 强震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沧口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玉贵 邓志辉 +9 位作者 尤惠川 黄永华 刘保华 楚全芝 丁志峰 唐方头 吴金龙 金秉福 秦小光 孟繁友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2期102-115,共14页
本文根据青岛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初查阶段第四纪地层分析、遥感影像解译、地球化学探测、地质地貌调查与探槽开挖、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探测、地质年代测定等获得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青岛沧口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第四... 本文根据青岛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初查阶段第四纪地层分析、遥感影像解译、地球化学探测、地质地貌调查与探槽开挖、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探测、地质年代测定等获得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青岛沧口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沧口断裂经历多期构造变动,是本区的重要断裂之一,它由多支断层组成,控制了中生代的火山活动、盆地沉积和岩浆侵入以及晚第四纪的盆地沉积、山体隆升和水系发育;第四纪以来,沧口断裂的主要活动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表现出中高角度向南东倾的逆冲活动特点,错断了上更新统底面1—6m,而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以走滑活动为主,垂直错距0.2—1.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地质构造 第四纪活动性 青岛 浅层地震勘探 槽探 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地区GPS时间序列中陆地水载荷形变干扰的GRACE分辨与剔除 被引量:30
8
作者 盛传贞 甘卫军 +2 位作者 梁诗明 陈为涛 肖根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52,共11页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云南西部地区的13个连续GPS观测站和法国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组Space Geodesy Research Group)的GRACE时变重力场资料,定量分析了该区域陆地水载荷所产生的非构造形变的量值和变化特点,探讨了利...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云南西部地区的13个连续GPS观测站和法国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组Space Geodesy Research Group)的GRACE时变重力场资料,定量分析了该区域陆地水载荷所产生的非构造形变的量值和变化特点,探讨了利用GRACE分辨和剔除GPS观测中陆地水负荷所引起的非构造形变干扰的依据和模型.结果表明:滇西地区GPS坐标变化时间序列的垂向分量中,普遍包含有明显的年周期非构造形变波动,高值可达12mm,其中约42%源于陆地水迁徙变化所引起的负荷形变;通过主成份分析方法所获取的区域GPS共模误差与GRACE陆地水载荷形变序列的相关性高达0.87,若以GRACE扣除陆地水负荷形变,则滇西地区GPS网共模误差可消除约64%,且物理机制明确.然而,由于目前的GRACE只能有效分辨大约400km范围内陆地水载荷的整体变化,所以对于各GPS站点更加局部化的陆地水负荷非构造形变干扰,尚无法进行有效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地区 陆地水载荷形变 GPS时间序列 非构造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C++类封装Oracle调用接口实现地热前兆数据库的快速建库与访问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军 赵刚 +3 位作者 何案华 郭藐西 郭柏林 秦久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热前兆方法的发展,需要全面系统地对地热前兆方法加以认真研究,并应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地热前兆观测资料,建立起地热前兆数据库。使用C++语言,将Oracle调用接口封装成QEnvironment、QStatement、QDirectPathLoader和QOCIE...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热前兆方法的发展,需要全面系统地对地热前兆方法加以认真研究,并应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地热前兆观测资料,建立起地热前兆数据库。使用C++语言,将Oracle调用接口封装成QEnvironment、QStatement、QDirectPathLoader和QOCIExeption四个类,可实现地热前兆应用数据库的快速建库和访问,同时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前兆 数据库 OCI ORACLE C++ 直接路径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侵蚀相关的走滑断裂滑动速率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治坤 张竹琪 +1 位作者 陈涛 王伟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0-1028,共9页
断层滑动速率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测年技术不断发展和测年精度大幅度提高,全新世甚至千年尺度和百年尺度的年轻地质体的位错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断层滑动速率计算.用走滑断裂带... 断层滑动速率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测年技术不断发展和测年精度大幅度提高,全新世甚至千年尺度和百年尺度的年轻地质体的位错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断层滑动速率计算.用走滑断裂带上地质体实测年龄计算滑动速率,会受到2种因素影响:1)累积位移时间是否与所测地质体年代相符合;2)地质体位移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侵蚀.在利用全新世地质体计算断层滑动速率时,应将侧向侵蚀的影响剔除.因此,文中提出1种计算走滑断层滑动速率的新方法——差值法.走滑断层上河流阶地演化与断层位错分析表明,在阶地拔河高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阶地拔河高度与年龄按比例进行计算.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所计算滑动速率的精度,但是需要至少有3级不同阶地的拔河高度、年龄以及位错信息.若阶地拔河高度近似呈等差排列,即各级阶地上侧向侵蚀量近似相等的情况下,利用高-低阶地累积位错量之差与对应阶地年龄差来计算滑动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述2种因素对滑动速率的影响.应用差值法计算得到阿尔金与昆仑断裂的滑动速率为4.7~ 8.8mm/a,与前人获得的地质学滑动速率、测地学滑动速率、缩短速率以及强震复发周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断层滑动速率 侧向侵蚀 差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型显示的隐伏弯曲断层同震地表位移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竹琪 陈涛 +1 位作者 任治坤 王伟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2-460,共9页
余震精定位资料显示,芦山7.0级地震破裂面可能为弯曲程度较高的三维弯曲断层。相关研究显示,这种弯曲断层的位错方式和破裂面同震应力加卸载模式与普通平直断层有明显不同。文中采用无限半空间位错模型模拟显示,隐伏弯曲断层和平直逆断... 余震精定位资料显示,芦山7.0级地震破裂面可能为弯曲程度较高的三维弯曲断层。相关研究显示,这种弯曲断层的位错方式和破裂面同震应力加卸载模式与普通平直断层有明显不同。文中采用无限半空间位错模型模拟显示,隐伏弯曲断层和平直逆断层引起的地表位移特征相似,但是弯曲断层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更接近区域整体的地壳缩短方向,缩短方向水平位移的量明显高于同等规模的平直逆断层,因此能更好地传递断层上盘大范围物质的水平运动。相对于平直断层,弯曲断层下盘水平位移随距离衰减十分明显。同等规模的弯曲断层导致的同震地表抬升小于平直逆断层或左旋逆断层引起的同震抬升,但能造成更明显的地表下降。由于地震规模较小,GPS等低密度空间分布的形变观测可能无法有效分辨芦山地震震源结构是否为弯曲断层。对震源结构的细节研究,还有待于利用高空间密度和高分辨率的形变观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 0级地震 弯曲断层 隐伏断层 逆断层 地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震减灾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莅霞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7-58,共2页
重大建设项目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支持力度的增大,中国地震局及相关部门承担的重大建设项目逐渐增加。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对于真实记录项目建设过程,保证项目建设... 重大建设项目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支持力度的增大,中国地震局及相关部门承担的重大建设项目逐渐增加。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对于真实记录项目建设过程,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保障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积累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以及提高防震减灾档案工作整体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事业 项目档案管理 重大建设项目 档案管理水平 项目建设 中国地震局 支持力度 管理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