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长宁MS6.0地震震区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与孕震环境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大虎 詹艳 +5 位作者 丁志峰 高家乙 吴萍萍 孟令媛 孙翔宇 张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35,共18页
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S6.0地震(28.34°N,104.90°E),四川盆地内部及边缘地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了国内外地震专家和学者们的密切关注.为了揭示长宁MS6.0震区的深部介... 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S6.0地震(28.34°N,104.90°E),四川盆地内部及边缘地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了国内外地震专家和学者们的密切关注.为了揭示长宁MS6.0震区的深部介质结构特征和孕震环境,综合解译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和展布特征,本文充分收集川东南宜宾长宁地震震区及其周边范围内由四川省数字测震台网、宜宾市地方测震台网以及2016年以后宜宾长宁地区新增小孔径流动地震台阵等共计35套观测地震设备2013年1月—2019年7月记录到的17305次地震的P波到时资料的数据,应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长宁震区及周边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并结合此次震后科考组在震区获取的三维大地电磁阵列测深和重力密集测量等最新观测资料,综合分析讨论了长宁震区速度结构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孕震环境及其地震危险性等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长宁震区及周边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震区沉积盖层的物性特征分异明显,双河场背斜褶皱北西侧的波速结构与其东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浅层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密切相关.重新定位后的长宁MS6.0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与震区上地壳介质速度结构存在密切关系,序列大体上沿着高低速异常分界线呈NW-SE向展布,并终止于白象岩—狮子滩背斜构造东段附近,长宁震区及周边介质速度结构的非均匀变化是控制主震及其序列空间展布的深部构造因素.三维P波速度结构还表明了长宁MS6.0震区双河场褶皱附近存在不一样的深浅构造背景,震区褶皱构造伴生断裂的复杂性可能破坏了盖层地层成层性,造成了介质物性界面的变化多样,从而导致深浅构造耦合存在明显的差异.长宁MS6.0地震震中位于速度结构发生变化的边界带附近,这种介质物性变化的边界带可能是中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有利部位.长宁MS6.0地震及其序列绝大部分发生在基底滑脱带之上,由于受到区域NE-SW向主压应力和经华蓥山构造带传递而来的NW-SE向的现今应力场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此次长宁6.0级地震的发生,而随后发生的珙县MS5.1、长宁MS5.3、珙县MS5.4和MS5.6地震以及大量中小地震事件均为长宁6.0级地震触发作用所致.P波速度结构还揭示了震区双河场褶皱以及该褶皱构造地表出露伴生的大地湾断层和NW向大佛崖断层两侧浅层速度结构特征各异,结合长宁—双河背斜与轴线方向一致的NW向伴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而褶皱东侧的伴生断裂走向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由此推断除了受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影响之外,长宁震区局部构造的差异性活动也较为突出,长宁—双河背斜构造区轴部构造及其伴生的断裂具备一定的发震能力和深部孕震背景,这可能也是长宁地震余震强度较大、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川东南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和潜在地震危险性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MS6.0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 深部构造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水位仪观测的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 被引量:17
2
作者 任佳 陈华静 +4 位作者 蒋翠荣 王松 温超 杨耀文 王长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338,共6页
利用LN-3型数字化水位仪的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获得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0S3~0S3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检测到2S1、1S2、1S3、2S5和2S6等5个谐频球型振荡,同时记录... 利用LN-3型数字化水位仪的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获得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0S3~0S3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检测到2S1、1S2、1S3、2S5和2S6等5个谐频球型振荡,同时记录到一些明显的振型的谱线分裂现象。用水位观测资料提取了0S3、0S4和2S1等3个振型的谱线分裂周期,虽然3个振型均只得到2个单峰,但地球自由振荡谱线分裂现象的检测为研究地球的深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研究表明,用数字化水位仪的观测资料可以提取到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水位仪 苏门答腊9.0级地震 地球自由振荡 球型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短临异常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陆明勇 牛安福 +1 位作者 陈兵 彭立国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本文对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华北地区MS≥5.0地震前的地下水位异常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了水位短临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震前水位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一定范围并沿活动断裂带展布,且不均匀... 本文对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华北地区MS≥5.0地震前的地下水位异常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了水位短临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震前水位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一定范围并沿活动断裂带展布,且不均匀;大部分地震的水位短期异常较临震异常多;震前水位短期异常向临震异常过度时,分布区向震源区收缩,但在震中距100km左右以内这种现象不明显;震级与短临异常展布范围、短期异常幅度有一定关系,而与临震时期异常大小的关系不明显;地震发震时间与异常的超前、持续以及等待时间有关;地震发生地点与异常分布特征有关,震中往往不在短临异常集中区的几何中心,而是在异常范围内的某一侧或异常迁移方向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下水位 短临异常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什6.2级地震的中期预测 被引量:7
4
作者 薄万举 章思亚 +4 位作者 刘广余 杨国华 谢觉民 郭良迁 高福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0,共5页
介绍了利用地倾斜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网络工程GPS复测资料对新疆地区震情进行跟踪研究的基本依据、方法和过程,对2005年2月15日发生的乌什Ms6.2地震给出了较好的年度预测意见。
关键词 连续形变 GPS 乌什地震 跟踪研究 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东—黄海地块与日本南部地震活动相关性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建常 蒋海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8-368,共11页
对我国华北地区次级构造单元鲁东—黄海活动地块与日本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并利用随机变量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了鲁东-黄海地块与日本南部地区地震能量释放过程之间的关系.结... 对我国华北地区次级构造单元鲁东—黄海活动地块与日本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并利用随机变量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了鲁东-黄海地块与日本南部地区地震能量释放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鲁东—黄海地块4级以上地震活动与日本南部5级以上地震具有相关性和同步性,它们的应变能累积释放序列之间存在较好的同期相关关系.两个区域的应变能累积释放序列都属于一阶单整序列,即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具有一定置信度的单向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南部 鲁东-黄海地块 相关性 协整分析 因果关系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新西兰M_w6.1地震震源过程及强地面运动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孟令媛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01-1612,共12页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发生Mw6.1地震,震中位置43.58°S,172.70°E,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未知隐伏断层,为逆冲断层机制.地震已经造成163人遇难,Chri...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发生Mw6.1地震,震中位置43.58°S,172.70°E,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未知隐伏断层,为逆冲断层机制.地震已经造成163人遇难,Christchurch城内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距震中约1km的Heathcote Valley PrimarySchool(HVSC)台站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高达2.0g.针对新西兰Mw6.1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偏高这一现象,利用HVSC台站的强震观测记录,计算地震震源谱参数,应用Brune圆盘模型估算其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理论值,并建立动态复合震源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新西兰Mw6.1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偏高的主要原因为复杂震源破裂过程中有效应力降(动态应力降,Δσd)过高造成的.未来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距离城市较近的中小型地震的重视,防止地震对城市的加强型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Mw6.1地震 强震观测记录 有效应力降 强地面运动 动态复合震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范县M_L4.7级地震的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建林 李德庆 +2 位作者 秦建增 纪寿文 谢汝一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4期432-433,共2页
2006年4月9日,在河南省范县(35°40’N,115°24’E)发生ML4.7级地震,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河南省范县的王楼乡、辛庄乡以及濮阳县的濮城镇,震中烈度V度。地震的有感范围较大,南起山东省的曹县,北至河北省的大名,西起河... 2006年4月9日,在河南省范县(35°40’N,115°24’E)发生ML4.7级地震,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河南省范县的王楼乡、辛庄乡以及濮阳县的濮城镇,震中烈度V度。地震的有感范围较大,南起山东省的曹县,北至河北省的大名,西起河南省的濮阳县,东到山东省的郓城县,总面积大约10000余km^2。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使许多没有抗震性能的农村房屋和校舍遭到严重破坏,倒塌房屋236问,损坏房屋2000余问。同时地震还造成很多房屋严重受损,成为危房,直接经济损失达213万余元。这次地震在我国地震灾害上成为“小震成灾”的范例,从而引起了各级政府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一个4.7级的地震为何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破坏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级地震 河南省 农村房屋 直接经济损失 震中烈度 有感范围 人员伤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深部结构与反射地震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常青 冯杨洋 +2 位作者 瞿辰 范国玮 李恒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38-2053,共1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特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的复杂性制约了地震的破裂过程.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汶川地震前后采集的地震反射剖面等研究,在对龙门山北段汶川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结构和反射地震特征进行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特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的复杂性制约了地震的破裂过程.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汶川地震前后采集的地震反射剖面等研究,在对龙门山北段汶川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结构和反射地震特征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它对地表破裂过程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剖面上,断裂带表现为能量破碎、联系性差;频率剖面上显示整体剖面频率在5~45Hz,断裂带呈现频率低(15~26Hz)等特征.龙门山北段映秀—北川断裂在10km以上是一条倾向北西的高角度走滑兼逆冲性质的断裂,倾角50°~70°.它分割了西侧的轿子顶杂岩和东侧的唐王寨推覆体,错断了早期形成的逆冲岩片,从南到北总位移量由大变小.它高角度的几何形态约束了断裂以走滑为主兼逆冲分量的运动性质,降低了地表滑移量,影响了地震破裂过程以及余震沿断裂带两侧分布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深部结构 地震反射剖面 地震反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分层和重力作用对地震形变场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晁军 石耀霖 黄建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1-207,213,共8页
弹性半无限空间模型程序(Okada)经常被用于计算同震形变,但该程序不能考虑岩石分层和重力作用对变形的影响,也无法考虑震后粘弹性变形。本文利用汪容江考虑分层、重力作用的粘弹性模型程序(PSGRN/PSCMP),讨论走滑和倾向滑动断层的几种情... 弹性半无限空间模型程序(Okada)经常被用于计算同震形变,但该程序不能考虑岩石分层和重力作用对变形的影响,也无法考虑震后粘弹性变形。本文利用汪容江考虑分层、重力作用的粘弹性模型程序(PSGRN/PSCMP),讨论走滑和倾向滑动断层的几种情况,并与Okada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力影响不大,分层作用的影响要大于重力作用的影响;考虑重力和分层可给出更好的结果;粘滞系数的大小对震后形变曲线的形态和幅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涉及震后形变的问题考虑粘滞性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重力 粘弹性 同震形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动仪研究中的五个地震学基本概念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锐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1-583,共13页
地动仪的研究涉及历史和科学的统一。古籍文字的主要部分是对测震现象的描述,研究的学术观点和模型尽可不同,但地震学基本概念和原则是需要遵循和坚持的,方能正确把握和解读史料。针对一些专业认识上的误解,本文以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和学... 地动仪的研究涉及历史和科学的统一。古籍文字的主要部分是对测震现象的描述,研究的学术观点和模型尽可不同,但地震学基本概念和原则是需要遵循和坚持的,方能正确把握和解读史料。针对一些专业认识上的误解,本文以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发展史实为依据作了必要的澄清和纠正,诸如地动仪的反应方向、对地震和非地震的不同反应、陇西地震的量化分析、地震学的实验检验、在地震科学史上的作用等。还对个别的脱离实际却被媒体高调宣传的模型实验,指出了其原则性失误。地动仪研究的重点并不局限于重建一个模型,更要探寻古人如何发现和利用了自然规律,学习和掌握地震学的基本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动仪 地震学 科学研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未来地震中各种类型建筑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率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卫平 鲁跃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4期62-63,72,共3页
地震房屋倒塌率CR和地震死亡率FR存在一定的关系,据此,本文研究计算得到了北京地区在未来地震中各类建筑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率FR。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建筑倒塌率 人员死亡率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亚东—东巧—葫芦湖”大陆裂谷带形成的深层动力过程 被引量:6
12
作者 滕吉文 宋鹏汉 +3 位作者 刘有山 张雪梅 马学英 闫雅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21-3339,共19页
正确理解亚东-东巧-葫芦湖构造带的形成与属性对深化认识青藏高原的地壳形变、物质运动的行为与轨迹和深层动力过程极为重要.通过较系统的多元要素分析和研究发现:(1)基于壳、幔结构的空间展布特征表明,这是一条在EW向拉张力系作用下的... 正确理解亚东-东巧-葫芦湖构造带的形成与属性对深化认识青藏高原的地壳形变、物质运动的行为与轨迹和深层动力过程极为重要.通过较系统的多元要素分析和研究发现:(1)基于壳、幔结构的空间展布特征表明,这是一条在EW向拉张力系作用下的陆内裂谷带;(2)强烈地震的活动与发生、大地热流异常值展布和地幔对流应力场研究证明,它是一条现今活动的大陆裂谷带;(3)该裂谷带的形成与演化乃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强烈交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结构 地震活动性 地热场特征 大陆裂谷 深层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坪铺水库地区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亮 周龙泉 +3 位作者 黄金水 焦明若 梁一婧 杨牧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8-764,共17页
利用紫坪铺水库7个库区地震台站和10个区域地震台站记录的2004年8月至2008年5月的地震震相观测报告,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方法,采用Simulps14软件对紫坪铺水库地区进行了小震精定位及速度结构反演。通过计算得到了紫坪铺水... 利用紫坪铺水库7个库区地震台站和10个区域地震台站记录的2004年8月至2008年5月的地震震相观测报告,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方法,采用Simulps14软件对紫坪铺水库地区进行了小震精定位及速度结构反演。通过计算得到了紫坪铺水库地区记录到的几乎所有地震的精定位结果,以及0km、3km、6km和10km几个层面上较好的P波速度和波速比分布情况。精定位结果显示,紫坪铺水库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虹口、玉堂镇和水磨3个地区。层析成像和波速比结果则较好地反映了紫坪铺地区受到水库渗水的影响范围及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的影响。整体上来讲,紫坪铺水库的西南端水库渗水作用最大深度≤8km,汶川主震深度上没有明显的P波低速异常,也没有明显的波速比高值异常,说明水的渗透作用并没有达到汶川主震位置深度,即水对汶川地震的发生没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小震精定位 速度结构 汶川地震 紫坪铺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本溪自流井水温观测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翠荣 任佳 +4 位作者 陈华静 王松 杨耀文 温超 王长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用本溪自流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采用直接计算功率谱密度的方式对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地震激发的球型自由振荡进行了提取,准确检测到了0S2~0S9低频基型球型振荡,并且还检测到了2个谐频球型振荡:1S2、1S3。用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提... 用本溪自流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采用直接计算功率谱密度的方式对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地震激发的球型自由振荡进行了提取,准确检测到了0S2~0S9低频基型球型振荡,并且还检测到了2个谐频球型振荡:1S2、1S3。用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提取了0S2、0S3、0S4共3个振型的分裂,虽然3个振型均只得到2个单峰,但地球自由振荡谱线分裂现象的检测为研究地球的深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研究表明,用本溪自流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可以提取到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这就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苏门答腊9.0级大地震 地球自由振荡 球型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