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活动构造格架与变形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袁道阳 刘小凤 +2 位作者 郑文俊 刘小龙 刘百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632,共7页
兰州地区发育了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 ,东部地区主要为北西西向的马衔山—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 ,其新活动明显 ,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 ,112 5年兰州 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 兰州地区发育了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 ,东部地区主要为北西西向的马衔山—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 ,其新活动明显 ,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 ,112 5年兰州 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河口以西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和庄浪河断裂等一组北北西向的弧形逆冲断褶带 ,变形方式以逆断裂和断裂扩展褶皱为主 ,其新活动可能导致了 138年金城—陇西 6 34级地震、14 4 0年永登 6 14 级地震、苦水 5 12 级地震和 1995年永登 5 .8级地震的发生。兰州市区所在的兰州盆地则位于上述两组活动构造的交汇部位 ,其内同样发育了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具有成生联系的次级断裂 ,如刘家堡断裂、金城关断裂、雷坛河断裂及深沟桥断裂等 ,这些断裂具有孕育和发生中强震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新活动 8级地震 中强震 走滑 变形特征 构造带 断裂 弧形 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8年金城-陇西6(3/4)级地震的史料考证与发震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7
2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3 位作者 刘小凤 刘百篪 才树华 郑文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60,共9页
对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黄土滑坡分布及活动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 :在 138年地震中遭破坏的东汉金城郡郡治允吾县应在今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附近 ;陇西郡治狄道县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城。由此确定 138年地... 对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黄土滑坡分布及活动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 :在 138年地震中遭破坏的东汉金城郡郡治允吾县应在今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附近 ;陇西郡治狄道县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城。由此确定 138年地震的极震区位置大致在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的湟水、黄河交汇地带。该区也是黄土滑坡密集分布区 ,其中的大型滑坡应为地震滑坡。在构造上该区位于拉脊山北缘弧形逆冲断裂带的前缘。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部分地段为全新世活动 ,其向NE方向的逆冲推覆致使古近系泥岩和早更新世砾岩等发生了明显的挤压褶皱变形。石油勘探资料也证实拉脊山北缘弧形构造带前缘在深部存在隐伏的挤压逆冲断褶带。由此推断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的发生很可能与该逆断裂 -褶皱带的新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历史地震 地震构造 史料考证 地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兰高速公路沿线黄土场地震陷区判定与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峻 刘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6,65,共5页
采用DSD 160型电磁式振动三轴试验系统,通过对甘肃白银—兰州高速公路(国道109线)沿线黄土的震陷试验,探讨了该场地黄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震陷特性。利用黄土震陷灾害预测方法和该地区黄土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对该公路沿线黄土场地... 采用DSD 160型电磁式振动三轴试验系统,通过对甘肃白银—兰州高速公路(国道109线)沿线黄土的震陷试验,探讨了该场地黄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震陷特性。利用黄土震陷灾害预测方法和该地区黄土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对该公路沿线黄土场地的震陷区进行了判定和评价。这些研究结果可作为该高速公路工程进行抗震设计和地震变形分析的基本依据,对黄土地区其它工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场地 震陷区 判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近期几次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旭宙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玉门5.9级地震 民乐-山丹6.1级地震 岷县5.2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震损失评价所需的城市特征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中夏 王兰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已经在一些国家的民用领域得到应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来收集地震损失评价所需要的各类城市信息不仅高效和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而且它可以减少以往所必需的大量的代价高昂且费力的城市调查。基于在印度城市台拉登...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已经在一些国家的民用领域得到应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来收集地震损失评价所需要的各类城市信息不仅高效和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而且它可以减少以往所必需的大量的代价高昂且费力的城市调查。基于在印度城市台拉登所做的研究,讨论了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城市特征识别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简单论述了利用GIS/RS软件综合所得的数据以便用于地震损失评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遥感 地震损失评价 城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的几何图像与构造转换 被引量:228
6
作者 袁道阳 张培震 +5 位作者 刘百篪 甘卫军 毛凤英 王志才 郑文俊 郭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所在的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内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可以划分为主边界左旋剪切构造带、块内次级右旋剪切构造带和挤压会聚构造带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区域北东向构造应力作用下,块体发生了NE向的挤压缩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和... 青藏高原东北缘所在的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内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可以划分为主边界左旋剪切构造带、块内次级右旋剪切构造带和挤压会聚构造带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区域北东向构造应力作用下,块体发生了NE向的挤压缩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和向SEE方向的挤出等构造变形。在块体内部形成了挤压推覆构造、次级剪切构造、剪切压扁构造和弧形挤出构造等四种典型的构造转换方式,实现不同方向与不同性质活动构造之间的转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晚第四纪 活动构造 构造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结构失稳假说的湿陷性黄土体积应变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旭 陈龙珠 +1 位作者 王兰民 王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23-1028,共6页
针对黄土的湿陷变形问题,提出了一个微观结构模型,并由微观孔隙体积分布函数和黄土微结构的失稳判别条件,计算出土样中原状部分与扰动部分的体积比率;按复合体串联的力学模式推导出原状黄土的崩塌性体积-应变关系;计算实例与试验结果比... 针对黄土的湿陷变形问题,提出了一个微观结构模型,并由微观孔隙体积分布函数和黄土微结构的失稳判别条件,计算出土样中原状部分与扰动部分的体积比率;按复合体串联的力学模式推导出原状黄土的崩塌性体积-应变关系;计算实例与试验结果比较符合。尽管黄土的结构强度随含水量的不同而剧烈变化,但一些压缩试验表明:结构破坏阶段的压力范围在对数坐标中基本保持不变,且压缩曲线相互平行,这一现象用孔隙失稳的必要条件得到了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 微结构 稳定性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微结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19,50,共4页
本文通过电镜扫描分析手段,对Q3黄土试验场地土样微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旨在找出其规律性。同时,本文还介绍了黄土微结构的研究方法和要求。结合室内实验,对所获得的一系列黄土特性量化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揭示了微结... 本文通过电镜扫描分析手段,对Q3黄土试验场地土样微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旨在找出其规律性。同时,本文还介绍了黄土微结构的研究方法和要求。结合室内实验,对所获得的一系列黄土特性量化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揭示了微结构与黄土液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由统计值变异系数,能达到对黄土场地液化势起到相当程度确定性的目的,验证了利用微结构研究黄土结构变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变异系数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动力学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
9
作者 袁中夏 王兰民 李明勇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1,49,共5页
从数据分析和处理流程和功能模块设计方面讨论了应用VisualBasic进行土动力学数据处理系统开发时的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案,介绍了编制的土动力学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 黄土动力学 试验数据处理 可视化编程 VISUALBA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