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7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舟曲县地震波影响下的岩石滑坡数值分析研究
1
作者 武震 张慧文 +1 位作者 吴俭俭 陈安安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924,共14页
在断层节理较为发育的岩石山体发生滑坡时,岩石块体是主要组成。岩石块体因具有较大的离散特征,相互间基本不具备黏性,所以容易发生滑移,尤其在地面振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远距离的运移。文章介绍了一种在二维模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 在断层节理较为发育的岩石山体发生滑坡时,岩石块体是主要组成。岩石块体因具有较大的离散特征,相互间基本不具备黏性,所以容易发生滑移,尤其在地面振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远距离的运移。文章介绍了一种在二维模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的基础上发展的三维模型,相比二维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滑坡介质的横向和纵向位移,可以界定整个滑坡的沉积区范围。模拟结果表明,加载地震波后块体滑坡运移距离显著提高,滑坡滑移区的最大横向距离也显著增加,而且滚动中的岩石更容易增加弹跳高度和距离。研究最后预测舟曲县局部敏感地区的岩石滑坡距离和沉积范围,并评价其危险程度。预测模拟结果表明,舟曲县附近山体的几个滑动面对县城的危险性较低,而靠近两河口中白龙江沿岸的几个滑坡面危险性较高。文章可为舟曲县周围的灾害点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加载 数值模拟 岩石滑坡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防液化抗滑桩研发与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董建华 杨博 +4 位作者 田文通 吴晓磊 何鹏飞 赵律华 连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4-1094,共11页
地震诱发液化滑坡灾害严重,为解决含可液化土层边坡的支护治理问题,基于“防抗结合”的理念,集主动“排水”和被动“抗滑”为一体,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液化抗滑桩。为检验新型抗滑桩的抗液化效果,基于黄河上游流域含可液化土层边坡的勘察资... 地震诱发液化滑坡灾害严重,为解决含可液化土层边坡的支护治理问题,基于“防抗结合”的理念,集主动“排水”和被动“抗滑”为一体,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液化抗滑桩。为检验新型抗滑桩的抗液化效果,基于黄河上游流域含可液化土层边坡的勘察资料,抽象概化含可液化土层的边坡模型,设计开展了新型抗滑桩和普通抗滑桩对比分析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得出了地震作用下不同类型抗滑桩支护可液化土层边坡的破坏模式和土体超孔压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抗滑桩支护含液化土层边坡破坏模式为地震诱发-液化层上覆土层水平甩出-液化土层底部坡面鼓包剪出-抗滑桩前土体流滑堆积;相较普通抗滑桩,新型防液化抗滑桩可快速有效消散桩周土体超孔压,能有效防止桩周土体液化,达到防液化的设计目标。研究结果验证了防液化抗滑桩的可靠性,对减轻地震液化滑坡灾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滑坡 新型防液化抗滑桩 超孔隙水压力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otstrap抽样下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地震人员死亡评估研究
3
作者 赵煜 魏毛毛 +2 位作者 孙艳萍 史一彤 陈文凯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0,共9页
选取1950-2022年中国内地地区历史震例数据信息,以极震区烈度、发震时间及人口密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三级场景,运用Bootstrap抽样方法对各场景下的历史震例进行扩充,进而采用贝叶斯估计给出不同场景下地震人员死亡变化分布函数,再根... 选取1950-2022年中国内地地区历史震例数据信息,以极震区烈度、发震时间及人口密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三级场景,运用Bootstrap抽样方法对各场景下的历史震例进行扩充,进而采用贝叶斯估计给出不同场景下地震人员死亡变化分布函数,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此分布函数进行截断分析,以明确地震人员死亡的不确定性变化范围及死亡率区间概率值,最后随机选取历史地震灾害事件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①各场景的死亡率均值及95%死亡率区间基本符合在极震区烈度相等并且人口密度条件下夜间死亡率大于白天死亡率的规律;②模型估计死亡人数区间能够较好覆盖实际上报的死亡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人员死亡 Bootstrap抽样 贝叶斯估计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近场活动断裂潜在地震变形研究
4
作者 亓绚薇 赖天文 +1 位作者 石玉成 梁庆国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0-699,共10页
麦积山石窟近场范围内发育有多条断裂,历史上尤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对麦积山石窟影响最大。为探究近场发震断层对麦积山石窟的影响,在分析西秦岭北缘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其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基础上,结合断层的弹性位错理论与三维有限元数... 麦积山石窟近场范围内发育有多条断裂,历史上尤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对麦积山石窟影响最大。为探究近场发震断层对麦积山石窟的影响,在分析西秦岭北缘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其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基础上,结合断层的弹性位错理论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宝鸡段为研究对象,研究7级和7.5级地震下断层左旋走滑活动时,麦积山石窟地区地表的位移与应变分布规律,分析麦积山石窟的潜在地震变形,讨论断裂尺度对地表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宝鸡断裂地震变形以水平剪切为主,垂直形变次要且局部化,高震级使位移和应变量值、范围显著提升。麦积山石窟地区的地震位移、正应变和剪应变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加,未来地震时石窟的东南方向位移最不利,剪应变为主要风险,可能导致岩体错动或局部剪切破坏。此外,断裂面尺度会影响计算结果,当断裂面深度达到15 km时,地表变形量趋于稳定,这一断裂面深度可作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宝鸡断裂地震模拟参考值。研究结果对麦积山石窟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西秦岭北缘断裂 形变场特征 地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场异常统计特征研究及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回溯性检验
5
作者 吴优 安张辉 +3 位作者 范莹莹 元丽华 林毅 刘培躍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00,共10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文章选取距震中300 km范围内的四个地电场观测站,在利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各台站主要频率成分的基础上,基于滑动相关性方法,对各地电场台站主要频率成分与其400 km范围...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文章选取距震中300 km范围内的四个地电场观测站,在利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各台站主要频率成分的基础上,基于滑动相关性方法,对各地电场台站主要频率成分与其400 km范围内地震事件的统计相关性异常特征进行计算,并结合积石山6.2级地震前、后60 d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变化对计算结果开展回溯性检验。研究表明:武威台、门源台和大武台地电场滑动结果相关性较好,当地震序列能量较大时,其与长周期地电场成分(24 h,12 h)相关性更高;地震序列能量较小时,则与短周期地电场成分(8 h,6 h)相关性更高。积石山地震前地电场低频成分(24 h,12 h)优势方位角异常出现时间与滑动相关性统计结果有很好的对应性,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固体潮汐周期性运动和孕震断层相互耦合作用有关。不同台站统计结果与优势方位角对比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震中距或者地电场信号传播路径不同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相关性统计 滑动相关性 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的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方法研究
6
作者 赵煜 王律钧 +2 位作者 孙艳萍 史一彤 陈文凯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为了准确快速评估地震人员死亡数量,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经验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的组合评估方法。首先利用我国部分省(区、市)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次数进行统计,划分出不同风险等级区域。然后分别使用刘金龙模型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 为了准确快速评估地震人员死亡数量,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经验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的组合评估方法。首先利用我国部分省(区、市)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次数进行统计,划分出不同风险等级区域。然后分别使用刘金龙模型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进行评估。最后采用并联方式将2个模型组合,使用网格搜索法寻找最优并联权重,构建人员死亡评估组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评估结果优于单一模型评估结果,经过分区划分的模型评估效果更优。该方法可以为地震应急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人员死亡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组合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输入时程随机数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李淑婷 邓津 +2 位作者 蒲小武 张晓阳 王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4,共12页
选取某实际工程场地剖面及其目标谱为基础,建立了5个场地经验模型,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不同随机相位的人造地震动时程作为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通过将地震动傅里叶谱与基岩反应谱进行对... 选取某实际工程场地剖面及其目标谱为基础,建立了5个场地经验模型,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不同随机相位的人造地震动时程作为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通过将地震动傅里叶谱与基岩反应谱进行对比,初步解释了地震动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关的拟合公式。结果表明:1)不同输入地震动随机数得到的峰值加速度整体呈正态分布。2)在满足反应谱变异系数均值加1倍标准差范围内时,每个概率水准取7组不同随机相位的基岩时程可基本满足要求。3)傅里叶谱主频段对应的反应谱幅值大小与地表峰值加速度基本呈正相关,可以解释峰值加速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震动 随机数 峰值加速度 土层地震反应 傅里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络互相关定位方法的积石山M_(S)6.2地震前超低频地震研究
8
作者 张晓阳 邓津 李淑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利用包络互相关方法对积石山M_(S)6.2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进行定位。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在较小范围内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增加或减少震源不同方位的台站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站在各个方位上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可以有效... 利用包络互相关方法对积石山M_(S)6.2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进行定位。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在较小范围内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增加或减少震源不同方位的台站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站在各个方位上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小定位误差。定位结果表明,积石山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分布方位和断层方向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超低频地震 地震定位 包络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震研究所发展的三段历史回顾
9
作者 郭增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2-8,共7页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关键词 兰州地震研究所 历史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震研究所地电场预报地震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10
作者 赵和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地电场 异常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地震发震断层倾向争议讨论与相邻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平孜菲 葛伟鹏 +2 位作者 张波 朱俊文 曹曦予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491,共12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选取Sentine1-1A升、降轨SAR卫星影像,采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获取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长轴为NW—SE向,变形为正值,向卫星方向靠近...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选取Sentine1-1A升、降轨SAR卫星影像,采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获取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长轴为NW—SE向,变形为正值,向卫星方向靠近,揭示出地表抬升,升、降轨LOS向最大形变量分别为12 cm和9 cm。以升、降轨形变数据为约束,采用梯度下降法(SDM)反演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裂西南倾向和东北倾向断层模型均能较好地正拟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同震形变场观测值,反映出积石山地震为逆冲兼走滑型。为解决此次地震发震断层及倾向争议,重点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余震分布,推测其发震断层为一条走向NW—SE且倾向SW的隐伏断层,走向~148.4°,倾角52°,滑动角~130°,可能为积石山东缘断裂分支断层。同震库仑应力模型显示,临潭—宕昌断裂东段、冷龙岭断裂东段、海原断裂西段、拉脊山南缘断裂西段、贵德断裂等断层段位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ΔCFS)正、负跨界转换处,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积石山Ms6.2地震 同震形变场 SDM 断层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的地震裂缝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波 王爱国 +4 位作者 姚赟胜 何小龙 姚赛赛 朱俊文 蔡艺萌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在地表形成了大量的地震裂缝,但对地震裂缝的成因认识存在较多分歧。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强地震中地震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理,采用野外观测、统计分析、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方法,系统调查积石山地震形成的246条... 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在地表形成了大量的地震裂缝,但对地震裂缝的成因认识存在较多分歧。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强地震中地震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理,采用野外观测、统计分析、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方法,系统调查积石山地震形成的246条地震裂缝,总结其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研究显示: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在Ⅶ—Ⅷ度区内形成了大量的地震裂缝,总体可分为构造微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类,非构造裂缝又包括山脊重力裂缝、滑坡边缘裂缝和沟谷裂缝-沙土液化组合。构造微裂缝沿积石山东缘断裂发育,宽度为厘米~毫米(cm~mm)级,通过断层面、节理面等介质软弱部位,表现为构造对裂缝的控制作用,裂缝同时具有“趋弱”的特点,说明此类裂缝不是断层直接错动地表而形成。非构造裂缝主要发育在震中北侧的黄土丘陵和台塬-沟谷区,山脊(台塬)部位的裂缝规模大、延伸远,从山脊(台塬)向下经山坡至沟谷,裂缝宽度从分米(dm)级降低为毫米(mm)级。构造微裂缝经过约半年时间已基本自然愈合,非构造裂缝的愈合时间远长于构造微裂缝的愈合时间;一些滑坡边缘裂缝可能难以自然愈合而形成永久位移,而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的裂缝,需要人为修复。对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裂缝的分布、类型和成因机制的分析表明,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没有形成地表破裂带。对积石山地震的地震裂缝的综合研究对于地震次生灾害的研究、灾害损失减轻和地震构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裂缝 积石山地震 积石山东缘断裂 地震地质灾害 地表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震震源参数快速测定及地震灾情评估技术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墩 陈文凯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9-360,共2页
由于大震震源破裂过程的复杂性及随机性,震后难以快速准确测定震级、发震断层空间展布和地震烈度,从而使第一时间准确评估地震灾情面临巨大挑战,导致现有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常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地震后各级政府和应急管... 由于大震震源破裂过程的复杂性及随机性,震后难以快速准确测定震级、发震断层空间展布和地震烈度,从而使第一时间准确评估地震灾情面临巨大挑战,导致现有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常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地震后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指挥和救援效率。针对大震震源破裂过程复杂、地震灾害评估难度大以及重灾区评估滞后的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墩教授和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陈文凯研究员联合团队,凭借在实时地震学、震源破裂过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历经多年技术攻关,研发出一套集成震级测定、地震断层空间展布测定、地震烈度快速评估及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等多项技术的大震震源参数快速测定及地震灾情评估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震研究所 震源参数 震源破裂过程 地震灾害 地震灾情评估 中国地震局 地震烈度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井下地电阻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叶青 王晓 +4 位作者 杜学彬 解滔 范晔 周振贵 刘高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9-683,共15页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在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电阻率台站观测环境干扰严重.为了抑制环境干扰,地电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研究.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井下地电阻率...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在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电阻率台站观测环境干扰严重.为了抑制环境干扰,地电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研究.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就井下观测对杂散电流和地表金属管线的抑制能力、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地电阻率与观测装置的关系及映震效能等问题进行了评估分析;阐述了井下地电阻率的观测优势:井下地电阻率能够很好地抑制地表异常体、季节性变化等引起的干扰,明显弱化地表杂散电流的影响,有效减小地电阻率年变化幅度和解决地表环境干扰日趋严重的问题.随着地震监测、预报从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的发展,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地电阻率 杂散电流 年变幅度 金属管线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美玲 李山有 +2 位作者 卢建旗 宋晋东 唐丽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0,共11页
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可描述地震动幅值的变化特征,主要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人工合成地震动。目前,国内工程最常用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是利用美国西部强震动记录统计得到的结果。本文以研究更适合我国大陆地区的强度包络... 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可描述地震动幅值的变化特征,主要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人工合成地震动。目前,国内工程最常用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是利用美国西部强震动记录统计得到的结果。本文以研究更适合我国大陆地区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及衰减关系为目标,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基岩场地强震动观测数据,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三段式强度包络函数模型,运用70%能量持时法确定上升段持时t1和平稳段持时ts,利用统计回归方法确定衰减因子c,最终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确定了我国基岩场地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参数及其衰减关系公式。通过与国内最常用的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对比发现,上升段持时t1与震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后者则与震级无关,下降段衰减因子c在远场普遍大于后者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时程 强度包络函数 中国大陆 强震动观测数据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道阳 贾亚会 +3 位作者 才树华 刘百篪 刘小龙 王永成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3,共7页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大致由 4条次级断裂段组成 .沿断裂带发现了多期古地震事件 ,其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其中东段的马衔山段可以确定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5850± 50 0aB .P .,2 0 60± 42 0aB .P ....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大致由 4条次级断裂段组成 .沿断裂带发现了多期古地震事件 ,其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其中东段的马衔山段可以确定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5850± 50 0aB .P .,2 0 60± 42 0aB .P .,复发间隔约 380 0a ;震级 7~ 7.5级左右 .中段的七道梁段发现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1 682 0± 80aB .P .,1 0 80 0± 1 40aB .P ..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可以确定一次古地震事件 ,其年代为 1 2 45± 560aB .P .,结合史料考证结果 ,认为就是 1 1 2 5年兰州 7级地震 .从古地震活动年代及复发间隔分析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段应为东段的马衔山段和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 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古地震 复发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速度的黄土边坡地震损伤分析
17
作者 王丽丽 王兰民 +1 位作者 王平 许世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1,共8页
针对传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大震远场与小震近场边坡地震损伤时存在的破坏程度与峰值离散性显著问题,该文基于质点振动速度理论构建了黄土边坡损伤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边坡地震损伤演化过... 针对传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大震远场与小震近场边坡地震损伤时存在的破坏程度与峰值离散性显著问题,该文基于质点振动速度理论构建了黄土边坡损伤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边坡地震损伤演化过程中加速度与速度响应的耦合规律,揭示了动力参数与损伤状态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以加速度峰值为评价指标时,位于近场的黄土边坡坡顶计算烈度大于实际烈度。地震动速度与土体抗拉强度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具有典型场地放大效应的黄土边坡建议采用速度峰值作为破坏烈度的评价指标。结合GB/T 17742—2020《中国地震烈度表》,提出包含5级损伤状态的黄土边坡地震烈度评价体系,界定各损伤等级对应的速度阈值区间及典型破坏形态,建立边坡损伤程度-烈度-速度峰值-宏观震害的四元对应准则。研究成果为黄土地区边坡地震损伤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量化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黄土边坡 地震动速度 损伤分析 加速度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ELM的地震死亡人员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煜 韩旭昊 +2 位作者 孙艳萍 史一彤 陈文凯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2-750,共9页
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快速评估对于地震应急响应至关重要。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和建筑结构等多种因素对地震人员伤亡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针对中国内地按照分区开展地震死亡人员评估方法研究。为充分考虑地震对不同地区造成的差异性影响,根... 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快速评估对于地震应急响应至关重要。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和建筑结构等多种因素对地震人员伤亡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针对中国内地按照分区开展地震死亡人员评估方法研究。为充分考虑地震对不同地区造成的差异性影响,根据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建筑结构等情况,将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西南和东部三个区域,并按地震最大烈度对样本进行分类;然后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和自助采样法,根据每个特征的重要性排序选取震级、震区面积和人口密度三参数,建立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预测性能方面表现良好,在不同地区和烈度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泛化性,能够为地震应急响应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伤亡 评估模型 PSO-E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的地震人员死亡样本扩充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煜 李娅妮 +2 位作者 孙艳萍 史一彤 陈文凯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巨大且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震后快速准确评估死亡人员对地震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震例数量有限,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该文采用GAN对历史地震样本进行扩充,得到一个与原始数...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巨大且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震后快速准确评估死亡人员对地震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震例数量有限,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该文采用GAN对历史地震样本进行扩充,得到一个与原始数据集高度相似的增强数据集。为验证增强数据集的可靠性,对使用不同数据集为样本的经验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强数据集不仅对经验模型拟合效果有所增强,对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也有显著提升,样本量扩充后相比于扩充前,各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48.37%。因此,该文研究方案扩充得到的增强数据集可以作为原始样本的有效补充,是一种有效提高地震人员死亡模型精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死亡 生成对抗网络 小样本 样本扩充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破裂的科里奥利力的余震效应在中国大陆外的震例研究及普适性讨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安宁 郭增建 +2 位作者 任栋 赵乘程 张炜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7期86-90,共5页
对地震发生时快速错动的断层两盘产生的科里奥利力的研究做了简短回顾,以此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大陆外的部分震例,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及中亚土耳其地区发生的大地震的余震进行讨论,并简短讨论了地震破裂的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测余震强度用于全... 对地震发生时快速错动的断层两盘产生的科里奥利力的研究做了简短回顾,以此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大陆外的部分震例,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及中亚土耳其地区发生的大地震的余震进行讨论,并简短讨论了地震破裂的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测余震强度用于全球的普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裂 断层两盘 科里奥利力 余震效应 台湾地区 土耳其 普适性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