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球变暖问题,众多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的协定为后续碳排放和控制气温上升提供了新思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处理过度排放CO_(2)的方法之一。作为CO_(2)封存方法之一,咸...针对全球变暖问题,众多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的协定为后续碳排放和控制气温上升提供了新思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处理过度排放CO_(2)的方法之一。作为CO_(2)封存方法之一,咸水层封存具有储层分布广、与碳排放源匹配性好、封存潜力大、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本文从咸水层封存中的构造、毛细管、溶解和矿化封存这4种主要机理出发,从盖层地质条件、储层物性参数、CO_(2)纯度、封存操作4种主控因素入手,结合全球应用咸水层进行CO_(2)封存的工程项目案例,通过分析和对比全球咸水层封存项目实施的地质构造背景、封存过程、封存潜力以及环境监测方法等,总结适宜CO_(2)封存的地点和合适的监测机制,以期为中国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工作提供借鉴。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全球变暖问题,众多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的协定为后续碳排放和控制气温上升提供了新思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处理过度排放CO_(2)的方法之一。作为CO_(2)封存方法之一,咸水层封存具有储层分布广、与碳排放源匹配性好、封存潜力大、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本文从咸水层封存中的构造、毛细管、溶解和矿化封存这4种主要机理出发,从盖层地质条件、储层物性参数、CO_(2)纯度、封存操作4种主控因素入手,结合全球应用咸水层进行CO_(2)封存的工程项目案例,通过分析和对比全球咸水层封存项目实施的地质构造背景、封存过程、封存潜力以及环境监测方法等,总结适宜CO_(2)封存的地点和合适的监测机制,以期为中国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工作提供借鉴。
文摘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由陆相中、新生界和震旦系至中、下三叠统(青龙灰岩)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构成,高速碳酸盐岩地层对地震波形成强屏蔽作用,导致地震反射成像不清晰,因而目前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特征和结构认识还存在分歧.本文利用海洋可控源电磁(CSEM)探测技术对南黄海中部隆起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电阻率成像,分析与海水运动相关的电磁噪声特征,探讨海水运动对观测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海水运动造成的发射源方位变化可以解释电磁场振幅曲线的震荡现象.通过海洋CSEM数据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电阻率结构,电阻率结构和地震反射剖面具有一致性,浅部低阻与第四系和新近系未固结沉积层以及破碎带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部高阻可能揭示了海相碳酸岩盐地层的分布,结合地震、测井和电阻率反演结果,推测海相碳酸盐岩厚度超过6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