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Au的分析技术及最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鹏 门倩妮 +7 位作者 甘黎明 白金峰 王啸 井斌强 寇少磊 刘慧蓝 何涛 刘玖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3,共8页
矿石中Au通常以颗粒金或者晶格金的形式存在,在不同类型的金矿石中赋存状态不同,其特殊的延展性引起的颗粒效应对于Au样品的分析技术带来挑战,并且其制备流程要素繁多且不易控制,直接影响Au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矿石中金元素为研究... 矿石中Au通常以颗粒金或者晶格金的形式存在,在不同类型的金矿石中赋存状态不同,其特殊的延展性引起的颗粒效应对于Au样品的分析技术带来挑战,并且其制备流程要素繁多且不易控制,直接影响Au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矿石中金元素为研究对象,建立泡塑吸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Au的分析方法,针对样品测试流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提出基于灰色关联度-响应曲面法的最优化模型。讨论样品分析技术中焙烧、消解、富集和解脱等重要环节,确定焙烧方式、消解酸度、富集时间和硫脲浓度为优化要素,设计正交试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并进行极差确定,定性判断各优化要素的显著性。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曲面法原理制作显著水平表,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和二维等高线图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确定最优化模型参数焙烧方式、消解酸度、富集时间和硫脲浓度分别为阶梯式分段焙烧、10.58%、40.00 min、11.65 g·L^(-1)。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化模型条件下对金矿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制备测试,其方法检出限为0.021,测定下限为0.077,加标回收率为91.6%~104.5%,其正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GB/T 20899.2—2019质量控制要求;同时对陕西西秦岭地区和甘肃梅川地区外检样品进行方法验证比对,其相对偏差不超过10%且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表明该检测优化模型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依然准确可靠,具备正确性和科学性。该研究对于地质矿产实验室快速、准确、简便分析Au元素提出新方法,为检验检测领域中优化多目标参数组合的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的准确测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灰色关联度 响应曲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旬盆地南缘淋湘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薛仲凯 范堡程 +5 位作者 李航 王长明 高永宝 魏立勇 马承 孟五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8-1766,共19页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受近EW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下泥盆统西岔河组斑点状千枚岩和中泥盆统杨岭沟组灰岩夹千枚岩。由于对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致使对该矿床的成因存...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受近EW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下泥盆统西岔河组斑点状千枚岩和中泥盆统杨岭沟组灰岩夹千枚岩。由于对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致使对该矿床的成因存在热水沉积成因、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等多种观点,难以建立统一的成矿模式。本文以淋湘金矿床的黄铁矿和自然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电子探针、LA-ICP-MS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探讨金的赋存状态,限定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淋湘金矿床的金以裂隙金和包体金为主,少数以显微纳米金(Au 0)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中。Ⅱ成矿阶段硫同位素在16.28‰~17.84‰之间,平均值为16.91‰;Ⅲ成矿阶段硫同位素在15.19‰~15.68‰之间,平均值为15.51‰。这一特征与金龙山卡林型金矿床相似,成矿阶段具有地层硫特征,后期有岩浆硫的混入。从PyⅡ-Ⅲ阶段,Au、Ag、Cu、Pb、Zn、Pb、Bi等成矿元素均呈增加趋势,As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Co、Ni元素含量略有上升。PyII的Co/Ni比值差异较大,可能与黄铁矿后期变质重结晶有关;PyIII大部分Co/Ni比值大于1.00,表明其为热液成因黄铁矿。不同元素之间相关性具有较大差异,成矿流体为混合源,推测在主成矿阶段晚期可能遭受岩浆热液事件扰动。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CO_(2)等挥发分的逸失及CH_(4)的加入,表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综上所述,淋湘金矿床成因过程可总结为:随着大气降水和变质流体沿构造裂隙向上运移,该混合流体萃取地层中成矿物质,并在成矿有利部位因为流体不混溶作用导致成矿物质沉淀析出,而后期岩浆热液的加入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EPMA 微量元素 矿床成因 淋湘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碲金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葛战林 章永梅 +7 位作者 顾雪祥 范光 高永宝 郑艳荣 刘明 马承 魏立勇 郝迪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叶碲金矿[Pb_(3)(Pb,Sb)_(3)S_(6)](Au,Te)_(3)是一种极为罕见的Pb、Sb、Au硫碲化物,1845年以发现地特兰西瓦尼亚Nagyag地区(如今的罗马尼亚Sacarimb地区)正式命名为“nagyagite”,至今在我国尚未报道。北秦岭杨斜金矿床是陕西省近年来... 叶碲金矿[Pb_(3)(Pb,Sb)_(3)S_(6)](Au,Te)_(3)是一种极为罕见的Pb、Sb、Au硫碲化物,1845年以发现地特兰西瓦尼亚Nagyag地区(如今的罗马尼亚Sacarimb地区)正式命名为“nagyagite”,至今在我国尚未报道。北秦岭杨斜金矿床是陕西省近年来勘查的一处典型脉状金矿,本文以新识别的叶碲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相显微鉴定、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及元素面扫描等方法,查明我国首次发现的叶碲金矿矿物学特征,探讨叶碲金矿的成因及其与岩浆热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叶碲金矿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产于石英-细粒黄铁矿-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黄铁矿、闪锌矿、黝铜矿、碲铅矿及方铅矿等共生。化学组成为w(Pb)值为55.10%~56.61%、w(Sb)值为7.31%~7.67%、w(S)值为10.39%~11.63%、w(Au)值为10.42%~11.24%、w(Te)值为13.47%~14.21%,计算的平均化学式为[Pb3.00(Pb1.81Sb1.09)2.90S6.12](Au0.98Te1.95)2.93,属于化学成分稳定且接近理想组成的正常叶碲金矿,存在微量的Sb替代Pb、S替代Te。北秦岭杨斜叶碲金矿形成于中低温(160~200℃)、低硫逸度(–16.5<logfS_(2)<–14.0)和相对高碲逸度(–15.2<logfTe_(2)<–11.2)的富CO_(2)-H_(2)O-NaCl岩浆热液体系,成因可能与含金碲矿脉的富贱金属与Sb组分的再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碲金矿 电子探针 矿物学特征 杨斜金矿床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金矿石中硫
4
作者 赵林强 邓攀直 +6 位作者 门倩妮 何涛 王西 宋永涛 呼啸 王鹏 雷田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6-703,共8页
硫含量的高低对于金矿石中金、银、铜、铅、锌量的测定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国内外在金矿石中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硫没有标准分析方法,进而严重制约新一轮地质战略找矿行动的高效发展。应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金矿石中的硫量,坩埚空白、称... 硫含量的高低对于金矿石中金、银、铜、铅、锌量的测定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国内外在金矿石中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硫没有标准分析方法,进而严重制约新一轮地质战略找矿行动的高效发展。应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金矿石中的硫量,坩埚空白、称样量、助熔剂添加量和分析时间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硫量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以上因素对硫量测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影响及解决方案,明确坩埚空白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对样品的称重量、助熔剂的选择和加入量、分析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最终设定优化条件:空白坩埚经过1200℃的高温预处理,准确称取50 mg样品,0.5 g纯铁助熔剂、1.5 g钨粒助熔剂和分析时长45 s时,国家标准物质测定值的准确度最好。采用标准物质制备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7,线性拟合较好;采用金矿石国家标准物质对实验方法进行验证,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精密度小于2.2%,表明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矿石中的硫量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方法以其灵敏、准确、快速、环保等特性,成为金矿石中硫量分析的有效手段,填补了国内外在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矿石中硫量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快速测定金矿石中的硫含量以及新一轮的地质战略找矿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量 燃烧时间 金矿石 高频红外碳硫仪 助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电法勘探在辛家咀金矿含碳质岩系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贺景龙 寇少磊 +3 位作者 王占彬 刘基 杨伟 张翼翔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2,共13页
秦岭地区辛家咀金矿位于陕西汉中“勉略宁金三角”地带西侧,区域金成矿潜力突出。但由于区内广泛分布含碳地层,对传统物化探手段均造成一定干扰。本次研究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及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电法勘探的应用,查明了辛家咀金... 秦岭地区辛家咀金矿位于陕西汉中“勉略宁金三角”地带西侧,区域金成矿潜力突出。但由于区内广泛分布含碳地层,对传统物化探手段均造成一定干扰。本次研究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及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电法勘探的应用,查明了辛家咀金矿控矿断裂深部形态特征,探索含碳地层金矿深部找矿预测技术方法组合,探讨成矿机制并总结赋矿标志。综合电法勘探可获得研究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从而对含碳岩系干扰下金矿深部赋存位置进行定位预测并形成赋矿标志,经深部工程验证取得区域找矿新发现,也对研究区成矿机制提出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辛家咀金矿 含碳地层 激发极化法 A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龙门山构造带辛家咀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来自流体包裹体与H-O同位素的证据
6
作者 寇少磊 刘基 +6 位作者 王占彬 张翼翔 纪冬平 田渊 潘元 陈灏 李磊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3-1208,共16页
辛家咀金矿床是近两年后龙门山构造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床,找矿潜力巨大。为了探明辛家咀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来源,在详实的野外调研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及H-O同位素分析。野... 辛家咀金矿床是近两年后龙门山构造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床,找矿潜力巨大。为了探明辛家咀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来源,在详实的野外调研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及H-O同位素分析。野外调研发现辛家咀金矿区存在4期面状构造,其中S_(0)为原始沉积层理,S_(1)-S_(3)对应三期不同的构造热液活动。根据脉体间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组构,辛家咀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对应三期构造面理,即Ⅰ.石英—黄铁矿阶段(S_(1));Ⅱ.石英—方解石—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_(2));Ⅲ.石英—碳酸盐阶段(S_(3))。镜下观察显示,该矿床中包裹体主要为富液两相(L_(H_(2)O)+V_(H_(2)O))和富气两相包裹体(V_(H_(2)O)+L_(H_(2)O))。测温结果显示,从第Ⅰ阶段到第Ⅲ阶段,成矿流体温度从323.4~403.2℃逐渐降低到188~191℃,盐度w(NaCl_(eq))从4.01%~10.11%逐渐降低到2.89%~4.01%,指示成矿热液为中温、低盐度的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第Ⅰ和第Ⅱ阶段流体包裹体气相和液相组成大部分是H_(2)O,第Ⅱ阶段中可见少量N_(2),表明成矿流体属NaCl-H_(2)O体系;成矿流体的δ^(18)OH_(2)O从15.03‰~20.03‰变化到11.79‰~19.43‰,δDH_(2)O从-72.3‰~-50.3‰变化到-82.4‰~-61.7‰,表明辛家咀金矿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后期成矿流体中有大气降水加入。蚀变矿化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低和水岩反应是辛家咀金矿床金沉淀的重要机制。此外,根据成矿流体特征估算成矿深度为5.57~8.69 km,龙门山构造带剥蚀深度<7 km,认为辛家咀金矿床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金沉淀机制 成矿深度 辛家咀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旬盆地南缘淋湘金矿床流体来源及其成因探讨:C-H-O-Fe同位素、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7
作者 薛仲凯 范堡程 +3 位作者 李航 高永宝 魏立勇 马承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31,共19页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关于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且对成矿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本研究选取Ⅱ-Ⅲ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和黄铁矿,分别进行了C-H-O同位素和Fe同位素分析,...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关于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且对成矿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本研究选取Ⅱ-Ⅲ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和黄铁矿,分别进行了C-H-O同位素和Fe同位素分析,并采集了仁河口-双河镇断裂两侧志留系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淋湘金矿床主成矿期δ^(13)CV-PDB值为-10.59‰~-9.22‰,δ^(18)O_(V-SMOW)值为14.06‰~15.57‰,δD水-SMOW值为-82.10‰~-68.30‰,δ^(18)O水值为4.52‰~8.97‰,表明成矿流体在运移中沿构造萃取地层成矿物质,并在成矿后期有深部岩浆的加入。δ^(56)Fe值为-0.87~0.23,δ^(57)Fe值为-0.43~0.18,指示成矿早期阶段成矿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随后幔源物质加入成矿作用。裂变径迹结果显示磊石沟地区120~0 Ma以来经历3个阶段,南沙沟地区120~0 Ma以来经历4个阶段,与镇旬盆地金成矿关系密切的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持续至90 Ma左右,45 Ma左右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场响应到达仁河口-双河镇断裂。镇旬盆地总体剥蚀厚度为(4.98±0.33)km,矿体被剥蚀程度较弱,深部具备良好的金成矿条件和巨大的找矿潜力。结合前人对南秦岭构造演化的认识,笔者认为在三叠纪时期陆内造山演化阶段形成大量含Au变质流体,在陆内造山运动晚期,盆地基底演化为伸展环境或碰撞后挤压-伸展过渡环境,幔源物质和流体随岩浆在减压条件下沿深大断裂上涌到地壳浅部,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挥发分和少量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同位素 FE同位素 裂变径迹 成矿机制 淋湘金矿床 镇旬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紫阳-镇坪地区基性岩墙和碱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贾彬 吴欢欢 +5 位作者 魏立勇 张振 孟五一 郑鑫 刘宁波 李先晨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307,共17页
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红椿坝-曾家坝断裂带两侧出露一条由超基性、基性岩墙群和碱性火山岩组成的碱性岩浆岩带。笔者对紫阳-镇坪地区粗面质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4件粗面质火山岩成岩年龄为442~439Ma,为早志留世喷发,与... 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红椿坝-曾家坝断裂带两侧出露一条由超基性、基性岩墙群和碱性火山岩组成的碱性岩浆岩带。笔者对紫阳-镇坪地区粗面质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4件粗面质火山岩成岩年龄为442~439Ma,为早志留世喷发,与区内基性岩墙为同一时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对碱性粗面质火山岩及区内与其相伴出现的辉绿岩进行了全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粗面岩相对高Si(SiO_(2)含量为59.1%~65.4%),富碱(K_(2)O+Na_(2)O含量为8.40%~11.4%),低Ca(CaO含量为0.35%~1.89%)、Mg(MgO含量0.64%~3.31%)和Ti(TiO_(2)含量为0.74%~1.6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指示其经历了较高程度的演化。接近原始地幔的高Nb/U值(=39.9~112,平均为58.8)和Nb/Ta值(=15.7~43.9,平均为19.9),表明碱性粗面质火山岩和基性岩墙均有幔源属性。粗面质火山岩Nb/Th=10.5、Th/Yb=3.9、Nb/Ta=20.0、Th/U=5.7值与辉绿岩(分别为11.7、1.6、19.6、5.8)相近,指示它们为同源岩浆经历不同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综合区域上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背景,笔者认为紫阳-镇坪地区早古生代碱性火山岩与基性岩墙(脉)形成于大陆板内伸展构造背景下裂谷环境中,均来源于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初始岩浆,并经历不同程度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火山岩 锆石U-PB定年 粗面质火山岩 早志留世 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浅覆盖区萤石矿定位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诚 唐卫东 +4 位作者 杨凯 李含 贺景龙 姚川 李新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6,共13页
北山地区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萤石成矿带,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地处戈壁荒漠,受浅覆盖层影响,地表仅可观察到极少量露头,需开展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为区域成矿潜力及覆盖区下方矿脉赋存空间进行定位预测研究。以北山成矿带东段花石头山... 北山地区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萤石成矿带,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地处戈壁荒漠,受浅覆盖层影响,地表仅可观察到极少量露头,需开展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为区域成矿潜力及覆盖区下方矿脉赋存空间进行定位预测研究。以北山成矿带东段花石头山地区为示范,采用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及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探测,其中面积性激电和磁法工作可有效识别隐伏赋矿空间分布,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约束赋矿空间的矿化异常,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构建了隐伏萤石矿赋存位置深部结构模型,并通过工程验证方法组合的有效性。本研究建立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定位预测技术方法组合,可为北山成矿带及戈壁荒漠浅覆盖区萤石矿定位预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萤石矿 综合物探方法 戈壁荒漠 浅覆盖区 北山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盆梁金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及C-H-O-S-Pb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战林 顾雪祥 +5 位作者 章永梅 高永宝 郝迪 郑艳荣 刘明 王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7-898,共22页
金盆梁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勘查的一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尚不清楚。矿体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粉砂质板岩和钙质板岩中,以浸染状、脉状金锑矿化为主,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毒砂-黄铁矿-硅化阶段(Ⅰ)、石英-辉锑... 金盆梁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勘查的一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尚不清楚。矿体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粉砂质板岩和钙质板岩中,以浸染状、脉状金锑矿化为主,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毒砂-黄铁矿-硅化阶段(Ⅰ)、石英-辉锑矿-白铁矿±锑氧化物阶段(Ⅱ)和方解石-石英阶段(Ⅲ)。流体包裹体及C-H-O-S-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Ⅱ阶段主要为金锑矿化,以H_(2)O-NaCl两相包裹体占绝对优势,成矿流体属于中温(200~290℃)、低盐度(w(NaCl_(eq))为0~6.0%)、低密度(0.64~0.99 g/cm^(3))的H_(2)O-NaCl±CO_(2)体系,以循环大气降水为主。无矿化的Ⅲ阶段主要发育H_(2)O-NaCl两相包裹体,含少量CO_(2)-H_(2)O-NaCl±CH_(4)、纯CO_(2)±CH_(4)及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流体以中低温(140~280℃)、低盐度(w(NaCl_(eq))为2.0%~8.0%)、低密度(0.68~1.02 g/cm^(3))的富CO_(2)-H_(2)O-NaCl±CH_(4)体系为主,或存在少量高温、高盐度、高密度H_(2)O-NaCl体系的岩浆热液混入。硫化物δ^(34)S值为较大负值(−12.50‰~−10.20‰),Pb同位素组成具上地壳源铅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综合研究表明,金盆梁金矿的成因类型属于卡林型金矿,水-岩反应(围岩硫化作用)是金富集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流体包裹体 C-H-O-S-Pb同位素 金盆梁金矿床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东段花崖沟地区新发现一处具大型远景金矿床
11
作者 唐源壑 高永宝 +7 位作者 严康 魏立勇 李国英 杨可 郭文弟 杜宛鸽 石磊 张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1792,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花崖沟地区位于甘肃省两当县,大地构造上处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商丹缝合带南侧(图1a),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开展李子园-花崖沟一带金矿调查评价,新厘定了九条沟-八卦庙... 1研究目的(Objective)花崖沟地区位于甘肃省两当县,大地构造上处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商丹缝合带南侧(图1a),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开展李子园-花崖沟一带金矿调查评价,新厘定了九条沟-八卦庙金成矿新区,区内已发现庞家河、八卦庙、九条沟等大型-超大型金矿,找矿潜力巨大。该区中部发现花崖沟-大水沟矿化蚀变带,长15~20 km,宽50~200 m,新发现花崖沟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1处,具大型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矿产资源调查 秦岭东段 矿化蚀变带 找矿潜力 超大型金矿 八卦庙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岩浆—变质作用与金矿的成矿关系——以金山金矿为例
12
作者 李航 范堡程 薛仲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9-100,共2页
西秦岭成矿带以大规模的中生代区域变质地层为特征,中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使得西秦岭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已探明大型、超大型金矿床15处、中型31处、累计探明金储量超1000 t(冯益民等,2003;曾俊杰等,2021)。甘肃金山金矿... 西秦岭成矿带以大规模的中生代区域变质地层为特征,中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使得西秦岭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已探明大型、超大型金矿床15处、中型31处、累计探明金储量超1000 t(冯益民等,2003;曾俊杰等,2021)。甘肃金山金矿区位于西秦岭成矿带夏河—西和—凤县—黄柏塬成矿亚带,目前已探明金资源量已达24.56 t,属大型金矿床,资源潜力仍十分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机制 成矿物化条件 金山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硅、铝
13
作者 张敏 甘黎明 +4 位作者 冯博鑫 门倩妮 王啸 廖彬膑 王鹏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6,共8页
铁矿石组分的构成和占比极其复杂,其中铁、硅和铝作为主要组分,其含量对于研究铁矿石的性质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于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准确测定铁矿石中的铁、硅和铝的含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使用熔融... 铁矿石组分的构成和占比极其复杂,其中铁、硅和铝作为主要组分,其含量对于研究铁矿石的性质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于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准确测定铁矿石中的铁、硅和铝的含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使用熔融制样技术,利用高温灼烧法去除铁矿石中氟、氯、硫以及碳,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建立标准曲线对铁矿石中的铁、硅和铝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考察最佳称样比例、脱模剂用量、熔融温度和熔融时间等条件,实验表明,称样比例为1∶8,用5滴脱模剂用量,在1150℃下熔融10 min的样品质地均匀、完整透明、光滑无气泡。对铁矿石国家一级标准标准物质GBW07822、GBW07824、GBW07827分别进行8次平行测定,计算铁、硅和铝量测定结果,其正确度(RE)为0.15%~1.4%,精密度为(RSD,n=8)0.080%~1.6%,两项结果均符合DZ/T 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方法用于铁矿石中铁、硅和铝量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制样 铁矿石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一号02D高光谱数据的甘肃北山前红泉地区蚀变矿物填图及特征分析
14
作者 何海洋 李士杰 +3 位作者 秦昊洋 刘小玉 王思琪 孙旭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5,共11页
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高光谱分辨率和广谱段覆盖,在地质找矿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该文以甘肃北山前红泉金矿为研究区,利用资源一号02D AHSI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自主研发的GeoAHSI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对金矿区的蚀变矿物进行填图和... 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高光谱分辨率和广谱段覆盖,在地质找矿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该文以甘肃北山前红泉金矿为研究区,利用资源一号02D AHSI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自主研发的GeoAHSI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对金矿区的蚀变矿物进行填图和成分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地面光谱测量技术对典型剖面的光谱数据进行验证,以评估高光谱矿物填图的可靠性。研究发现,前红泉金矿及其围岩中发育的主要蚀变矿物包括绢云母(低铝白云母、中铝白云母、高铝白云母和富铁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这些蚀变矿物的分布与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尤其是绢云母、绿泥石和绿帘石在韧性剪切带中的分布特征尤为显著,这一分布规律为区域找矿提供了重要的指示标志。此外,研究发现绢云母的2200 nm吸收特征和绿泥石的2250 nm吸收特征在矿体周围表现出明显的富硅(Si)和富铁(Fe)特征,这些特征与矿物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该研究通过增强弱光谱特征的识别能力,实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矿物识别与空间分布分析中的有效应用。这不仅为前红泉金矿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类似矿床的高光谱遥感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蚀变矿物填图 资源一号02D卫星 甘肃北山前红泉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青海拉郎麦钨矿成岩成矿年龄及成矿机制
15
作者 滕飞 高永宝 +6 位作者 寇少磊 张江伟 李金超 李侃 荆德龙 滕宇翔 吴欢欢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5-723,共19页
【研究目的】拉郎麦钨矿是东昆仑东段近年钨矿找矿的唯一重要新发现,其成矿时代与西段志留纪白干湖钨锡矿集区相近,研究其成矿机制对揭示区域钨锡成矿规律及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岩石... 【研究目的】拉郎麦钨矿是东昆仑东段近年钨矿找矿的唯一重要新发现,其成矿时代与西段志留纪白干湖钨锡矿集区相近,研究其成矿机制对揭示区域钨锡成矿规律及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Sr-Nd同位素测试及Sm-Nd同位素定年等方法,对拉郎麦钨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拉郎麦矿床钨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矿石矿物以白钨矿为主,脉石矿物包括石榴子石、绿帘石、透辉石、方解石等,属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二长花岗岩发育原生白云母和石榴子石,并具有高硅、富碱、富铝、贫镁和贫铁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并具明显负Eu异常,显示典型S型花岗岩特征。全岩Sr-Nd同位素显示花岗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0.7470~0.7659)和较负的ε_(Nd)(t)值(-8.22~-6.05)。矽卡岩矿石中石榴子石及白钨矿的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8±4 Ma,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414±3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论】研究表明,志留纪东昆仑东段由于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了富钨的S型花岗质母岩浆,并在侵位后与碳酸盐岩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最终形成拉郎麦矽卡岩型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矽卡岩 成矿机制 S型花岗岩 志留纪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509道班西锂矿电气石矿物学及^(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16
作者 高永宝 吴欢欢 +5 位作者 李文渊 李侃 张江伟 Fred Jourdan 王子龙 李永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22,共16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之一,其成矿元素超常富集机制备受关注。前人对区内富锂锂辉石伟晶岩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受限于伟晶岩定年技术的制约,对于广泛出露的贫Li含电气石伟晶岩成因及其与富Li伟...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之一,其成矿元素超常富集机制备受关注。前人对区内富锂锂辉石伟晶岩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受限于伟晶岩定年技术的制约,对于广泛出露的贫Li含电气石伟晶岩成因及其与富Li伟晶岩的关系尚未开展系统的对比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区内509道班西超大型锂矿中的贫Li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电气石矿物学研究,并成功获得电气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结果显示:①贫Li伟晶岩为含石榴子石电气石伟晶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白云母、电气石及少量石榴子石组成。②贫Li伟晶岩中电气石为富FeO^(T)(11.19%~13.24%)、贫CaO(0.06%~0.29%)、MgO(0.02%~0.10%)和Na_(2)O(0.69%~1.12%)的黑电气石亚族,其成分主要受(^(X)□,Al)(Na,R^(2+))_(-1)元素置换对控制,与区内二云母花岗岩及锂辉石伟晶岩中电气石成分特征相似,属于典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电气石。③电气石^(40)Ar-^(39)Ar坪年龄为(229.8±0.4)Ma,指示贫Li伟晶岩与二云母花岗岩及富Li伟晶岩为同期岩浆-热液产物。结合伟晶岩空间分布及电气石成分演化特征,笔者认为贫Li伟晶岩代表演化早期贫稀有金属的熔体,富Li伟晶岩则是演化程度更高的富稀有金属岩浆热液产物,其中靠近岩体的伟晶岩中贫Li矿物(长石、石榴子石、电气石等)的结晶促进了稀有金属在残余熔/流体中的进一步富集,最终导致了岩体近端贫矿、远端富矿的伟晶岩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柳滩地区 509道班西 电气石 矿物成分 ^(40)Ar-^(39)Ar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熔-基体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硬岩型锂矿中锂和铷
17
作者 甘黎明 薛玉容 +1 位作者 黄云杰 王啸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7-1184,共8页
传统的锂矿分析法使用敞开式混酸消解体系,对于硬岩型锂矿,因其含有大量硅酸盐,需要用到大量的氢氟酸,会带来潜在的氟污染,且耗时长。碱熔法可有效打开硅酸盐,但碱熔试剂使用带来大量的基体元素,对锂铷的检测产生基体效应,很难通过调整... 传统的锂矿分析法使用敞开式混酸消解体系,对于硬岩型锂矿,因其含有大量硅酸盐,需要用到大量的氢氟酸,会带来潜在的氟污染,且耗时长。碱熔法可有效打开硅酸盐,但碱熔试剂使用带来大量的基体元素,对锂铷的检测产生基体效应,很难通过调整雾化气流速控制锂铷的测试准确度。为有效减小碱熔法带来的基体干扰,采用部分基体匹配法对锂矿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在标准溶液中加入20.0 g/L NaCl作为基体匹配剂,发现可以消除碱熔-ICP-OES测定锂矿中锂和铷的所有基体元素干扰。结果表明,锂在0.10~50.00 mg/L和铷在0.10~30.00 mg/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锂和铷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2.0和2.9 mg/kg,对锂矿国家标准物质GBW07152和GBW07153进行平行测定,锂和铷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n=8),对秦岭高岭沟一带某矿区8个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法相吻合。基体匹配法可有效解决基体元素带来的基体干扰,分析方法简便、快速、高效,满足锂矿中锂和铷的分析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 碱熔 基体匹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秦岭高植被覆盖深切割区矿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诚 李含 +4 位作者 郑艳荣 薛东旭 王路智 姚川 杨可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北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多金属资源产地,特别是近年来蟒岭岩体周缘作为北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矿集区之一,其成矿作用及控矿系统备受瞩目,但区内林木茂密地形切割严重,未系统开展过地球物理工作。笔者通过应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北秦岭蟒... 北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多金属资源产地,特别是近年来蟒岭岩体周缘作为北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矿集区之一,其成矿作用及控矿系统备受瞩目,但区内林木茂密地形切割严重,未系统开展过地球物理工作。笔者通过应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北秦岭蟒岭岩体南缘庙沟地区开展找矿预测,探索秦岭成矿带深切割、高植被覆盖区找矿预测技术方法组合。在工作区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等地球物理探测,综合物探方法联合解译了区域各地层间接触关系以及隐伏岩体侵位形成的推覆形态,对区域含矿断裂带形态展开研究,预测区域赋矿部位与成矿潜力,结合工程揭露结果总结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圈定有利成矿区,为今后该地区勘查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方法 找矿预测 蟒岭岩体南部 深切割 高植被覆盖区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锰矿石中14种元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娜 王啸 +3 位作者 孙莎 张威 杨晓辉 贺怡欣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53,共9页
锰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我国短缺性战略性关键矿产之一,准确分析锰矿石中各元素含量对新一轮战略找矿有重要意义。常规酸溶法无法将锰矿石完全溶解,碱熔法又会引入大量盐类,导致低含量Na、K等无法准确测定。采用偏硼酸锂-四硼酸锂混... 锰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我国短缺性战略性关键矿产之一,准确分析锰矿石中各元素含量对新一轮战略找矿有重要意义。常规酸溶法无法将锰矿石完全溶解,碱熔法又会引入大量盐类,导致低含量Na、K等无法准确测定。采用偏硼酸锂-四硼酸锂混合熔剂高温熔融,王水酸化浸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锰矿石中14种主次量元素。通过优化各元素分析谱线,对熔剂用量、熔样温度、熔样时间、酸的选择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1%~0.030%,标准物质测定值相对误差为0~3.25%,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11%~8.4%,均满足《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锰矿石样品中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石 战略性矿产 偏硼酸锂-四硼酸锂混合熔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多元素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模型对王水-氯酸钾消解-ICP-OES法测定锑矿石中锑的条件优化
20
作者 康栋 何涛 +3 位作者 甘黎明 冯博鑫 门倩妮 王鹏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锑是一种全球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快速准确测定锑矿中锑含量对锑矿的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锑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以氯酸钾加入量、溶解温度、提取液浓度为单因素... 锑是一种全球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快速准确测定锑矿中锑含量对锑矿的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锑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以氯酸钾加入量、溶解温度、提取液浓度为单因素,确定单因素变量分别为0.4~1.6 g、70~130℃、5%~35%;根据RSM中的Box-Behnken(BBD)设计,选择锑矿石测定值为响应值,建立三因素三水平面实验,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并判断其显著性,其中模型F=421.94、P<0.0001、模型的R^(2)=0.9982、R_(adj)^(2)=0.9958、CV(变异值)=1.49%、S/N(信噪比)=59.54,可以解释超过98%的响应值变化。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在氯酸钾加入量0.9 g、溶解温度100℃、提取液盐酸浓度为15%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最佳的测定效果。4个锑矿石标准物质测定结果相对误差是0.34%~0.89%,相对标准偏差(RSD)是0.54%~1.1%,满足岩石矿物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控制要求,表明基于RSM模型优化锑矿石中锑量测定的方法准确可靠。RSM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的展示,为分析化学方法优化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锑矿石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