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建造与生烃条件--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一 被引量:72
1
作者 卢进才 陈高潮 +2 位作者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1-826,共16页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晚二叠世为由南向北的下超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期为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在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厚度较大、有机碳(TOC)含量中等—较高、以Ⅱ类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演化主要受埋藏史的影响,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局部地区受华力西末期—燕山期侵入岩热接触的影响,或构造改造强烈的区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石炭系—二叠系 裂谷盆地 烃源岩 油气资源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储集条件--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二 被引量:11
2
作者 卢进才 陈高潮 +2 位作者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沉积相纵向演化与平面展布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的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砂砾岩的发育程度、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等均受阿拉善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沉... 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沉积相纵向演化与平面展布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的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砂砾岩的发育程度、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等均受阿拉善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沉积物源的控制。南部以阿拉善古陆为主要沉积物源,砂砾岩发育,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由南向北阿拉善古陆作为物源的影响逐渐降低,砂砾岩发育程度逐渐变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亦逐渐变差。以粘土矿物及其相对含量、自生矿物特征等为主要依据,对成岩作用阶段进行划分,多数剖面以中成岩A期为主,研究区北部、北山地区和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影响的雅干一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或岩浆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影响进入中成岩B期。碎屑岩储集层孔隙演化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多数以溶蚀孔(缝)为主,少数具有残余粒间孔,总体来看孔隙发育较差。除碎屑岩储集层外,各类碳酸盐岩、火山岩,以及华力西期风化壳的各类岩石均可能成为重要的储集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石炭系—二叠系 碎屑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溶蚀孔(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含油气前景 被引量:7
3
作者 魏仙样 卢进才 +1 位作者 魏建设 李玉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5-878,共14页
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生烃条件、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层系。研究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以浅海相—海陆交互相... 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生烃条件、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层系。研究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以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前黑山组—太原组发育多套暗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主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中等—较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烃源岩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层以碎屑岩为主,成岩作用强烈,原始粒间孔隙不发育,但不乏溶蚀孔隙较发育的中等—较好的碎屑岩储集层,而且碳酸盐岩也是区内重要的储集层类;中生界为区域盖层,石炭系—二叠系内部的砂泥岩组合构成纵向上的储盖组合;可形成内生连续式、上生下储式、潜山式等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的油气苗或钻井油气显示,为存在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石炭系—二叠系 烃源岩 生储盖组合 油气资源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阿木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姜亭 李玉宏 +2 位作者 陈高潮 魏建设 李金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2-942,共11页
分析了上石炭统小独山阶—下二叠统紫松阶阿木山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玄武岩类型、岩石特征、构造环境等进行了探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石炭纪—二叠纪盆地的基本性质。Zr/TiO2-Nb/Y、SiO2-TFeO/MgO和Zr-Y-Nb图解显示,玄武岩... 分析了上石炭统小独山阶—下二叠统紫松阶阿木山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玄武岩类型、岩石特征、构造环境等进行了探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石炭纪—二叠纪盆地的基本性质。Zr/TiO2-Nb/Y、SiO2-TFeO/MgO和Zr-Y-Nb图解显示,玄武岩类型主要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为右倾曲线,(La/Yb)N值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Gd/Lu)N值相对较低,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δEu在0.87~1.11之间,无明显Eu异常;N-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K2O、Rb、Ba、Th等不相容元素富集,Hf、Nb、Y等亏损。Zr-Zr/Y和Ta/Hf-Th/Hf构造环境图解表明,该玄武岩产于陆内裂谷,指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已进入了陆内演化阶段,为拉张作用下的陆内裂谷(裂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上石炭统小独山阶—下二叠统紫松阶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裂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中断裂带南北陆块基底、盖层沉积、岩浆岩对比研究--昆中断裂带构造意义的讨论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寒冰 李文渊 +4 位作者 董福辰 张照伟 谭文娟 高永宝 郭周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594,共14页
本文依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从昆中断裂带对南北两侧的基底变质岩系(包括变基性火山岩、变泥质岩)、表壳盖层沉积岩系、前寒武纪长英质火成侵入岩以及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的沉积建造、岩石类型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及所反映的... 本文依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从昆中断裂带对南北两侧的基底变质岩系(包括变基性火山岩、变泥质岩)、表壳盖层沉积岩系、前寒武纪长英质火成侵入岩以及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的沉积建造、岩石类型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及所反映的源岩物性的控制,系统对比讨论了昆中断裂带南北两侧基底陆块特征及昆中断裂带的构造属性。得出以昆中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陆块的大陆岩石圈,无论在表壳沉积岩系、中-下地壳和地幔的层性和物性结构及地球化学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从而提出昆仑造山带实际上是个两陆块碰撞复合陆缘造山带。在元古宇以前南北陆块并非属同一古陆块,或者说昆中断裂带为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真正分界或二者的拼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中断裂带 性质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韩伟 姜亭 +1 位作者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1-915,共5页
分析了额济纳旗及其邻区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的关系。根据镜质组反射率、包裹体均一温度、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得出研究区达到最大埋深时的古地温梯度,分析额济纳旗地区热演化史的信息,进一步研究了热演化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分析了额济纳旗及其邻区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的关系。根据镜质组反射率、包裹体均一温度、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得出研究区达到最大埋深时的古地温梯度,分析额济纳旗地区热演化史的信息,进一步研究了热演化与油气生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额济纳旗地区在白垩纪达到最大埋深,古地温梯度为4.1~5.5℃/100m。通过与邻区查干凹陷比较分析,认为额济纳旗地区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的地温梯度,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场的控制。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额济纳旗部分地区二叠系烃源岩在晚二叠世已进入油气生成期,生烃阶段以干气为主,在早白垩世热演化程度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地区 二叠纪 热演化史 古地温梯度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