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中上游地质灾害高发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分区--以陕西省延川县为例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郑续
苗俊霞
+4 位作者
王东
杨柳
郭建军
孙萍萍
岳东霞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7,共9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合理布局的基础,功能分区能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两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延川县为研究范例,利用专家打分法和三维魔方法,基于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合理布局的基础,功能分区能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两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延川县为研究范例,利用专家打分法和三维魔方法,基于30m×30m栅格尺度开展了2018年延川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功能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因受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的约束和影响,延川县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呈现空间集聚效应,其中中等适宜性的区域面积占50%左右,高适宜和低适宜分别占27.16%、24.29%;该县国土开发约束最大的区域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空间格局一致,现有开发程度最大的区域主要为延川县城主城区大禹街道办、永坪镇北部以及文安驿镇的局部,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文安驿镇与永坪镇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功能分区显示该县城镇建设主导区、农业发展主导区和生态保护主导区各占研究区国土总面积的7.22%、48.38%、44.40%。研究结果可为延川县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县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三维魔方法
功能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双评价——以延安市延川县为例
被引量:
33
2
作者
张茂省
岳东霞
+5 位作者
孙萍萍
孟兴民
郭建军
王东
苗俊霞
郑续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9,共9页
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建库、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优化4个关键问题,以延安市延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短板-边际-风险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于负面清单...
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建库、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优化4个关键问题,以延安市延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短板-边际-风险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于负面清单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土地斑块为评价单元,完成了延川县的双评价.结果显示:延川县不可接受超载区和容许超载区总面积分别为34.8、42.5 km2,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14%、1.75%;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已处于不可接受承载力状态;国土空间'限制、约束、影响'三级不适宜区总面积为1 262.55 km2,占全县国土空间的66.28%.依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对延川县现有'三区三线'及相关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土地功能重新定位以及边界合并、调整与优化,形成了延川县新的'三区三线'边界和全类型国土空间的'一张蓝图',实现了空间上的'多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下水碳循环贡献评估——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3
作者
马洪云
刘江
+3 位作者
王化齐
李成柱
马红娜
李艳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48-7256,共9页
地下水是表层土壤碳库的重要碳排泄项,准确评估地下水碳循环量对区域碳均衡研究意义显著。评估地下水碳循环量首先需要确定地下水中的碳元素的来源,并分析碳迁移转化过程。以塔里木盆地主要支流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地下水主要溶质的水化...
地下水是表层土壤碳库的重要碳排泄项,准确评估地下水碳循环量对区域碳均衡研究意义显著。评估地下水碳循环量首先需要确定地下水中的碳元素的来源,并分析碳迁移转化过程。以塔里木盆地主要支流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地下水主要溶质的水化学来源及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的碳元素主要来源于水分入渗过程而非径流过程,即地下水碳主要来源于表层土壤碳库,而其他主要元素多来源于径流过程中的矿物溶解,这是判定地下水碳循环量能否视为碳汇的关键;在地下水径流过程中,随着溶解总固体(TDS)的增加,重碳酸根离子可能进一步转化为碳酸盐及游离二氧化碳,从而会降低高TDS地下水中的碳含量,这部分样本需要在评估方法中加以甄别。以此为基础,结合各片区地下水循环量,建立地下水碳汇评估方法并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7个主要支流地下水碳汇量约为151×10^(4)t/a(以碳计),这部分碳汇是表层土壤碳库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之一,其碳汇贡献较大,是陆地碳平衡的重要组成,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下水
水化学分析
碳循环
碳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中上游地质灾害高发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分区--以陕西省延川县为例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郑续
苗俊霞
王东
杨柳
郭建军
孙萍萍
岳东霞
机构
兰州大学
资源
环境
学院
中国
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
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
地质
调查
中心
/
陕西省
水资源
与环境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疏勒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水资源耦合机制及优化调控模拟研究”(416715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强震区地质灾害链预测评价与综合监测预警”(2017YFC1501005)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延川县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与区划”(DD20189270)-[2018]01-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黄河中上游重大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研究与示范”(lzujbky-2020-sp03)。
文摘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合理布局的基础,功能分区能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两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延川县为研究范例,利用专家打分法和三维魔方法,基于30m×30m栅格尺度开展了2018年延川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功能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因受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的约束和影响,延川县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呈现空间集聚效应,其中中等适宜性的区域面积占50%左右,高适宜和低适宜分别占27.16%、24.29%;该县国土开发约束最大的区域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空间格局一致,现有开发程度最大的区域主要为延川县城主城区大禹街道办、永坪镇北部以及文安驿镇的局部,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文安驿镇与永坪镇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功能分区显示该县城镇建设主导区、农业发展主导区和生态保护主导区各占研究区国土总面积的7.22%、48.38%、44.40%。研究结果可为延川县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延川县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三维魔方法
功能分区
Keywords
Yanchuan County
land space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three-dimensional magic method
functional zone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双评价——以延安市延川县为例
被引量:
33
2
作者
张茂省
岳东霞
孙萍萍
孟兴民
郭建军
王东
苗俊霞
郑续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
地质
调查
中心
兰州大学
资源
环境
学院
兰州大学
地质
科学与矿产
资源
学院
中国
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
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项目(2018YFC1504700)
国家重点基金项目(41530640)
国家地质调查项目(DD20189270)
文摘
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建库、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优化4个关键问题,以延安市延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短板-边际-风险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于负面清单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土地斑块为评价单元,完成了延川县的双评价.结果显示:延川县不可接受超载区和容许超载区总面积分别为34.8、42.5 km2,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14%、1.75%;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已处于不可接受承载力状态;国土空间'限制、约束、影响'三级不适宜区总面积为1 262.55 km2,占全县国土空间的66.28%.依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对延川县现有'三区三线'及相关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土地功能重新定位以及边界合并、调整与优化,形成了延川县新的'三区三线'边界和全类型国土空间的'一张蓝图',实现了空间上的'多规合一'.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国土空间规划
Keywords
natural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roblem
resource-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suitability of land spatial development
rand spatial planning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下水碳循环贡献评估——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3
作者
马洪云
刘江
王化齐
李成柱
马红娜
李艳娥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
地质
调查
中心
(西北
地质
科技创新
中心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
地质
调查
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
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48-7256,共9页
基金
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项目(2022xjkk0300)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24SF-YBXM-562)。
文摘
地下水是表层土壤碳库的重要碳排泄项,准确评估地下水碳循环量对区域碳均衡研究意义显著。评估地下水碳循环量首先需要确定地下水中的碳元素的来源,并分析碳迁移转化过程。以塔里木盆地主要支流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地下水主要溶质的水化学来源及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的碳元素主要来源于水分入渗过程而非径流过程,即地下水碳主要来源于表层土壤碳库,而其他主要元素多来源于径流过程中的矿物溶解,这是判定地下水碳循环量能否视为碳汇的关键;在地下水径流过程中,随着溶解总固体(TDS)的增加,重碳酸根离子可能进一步转化为碳酸盐及游离二氧化碳,从而会降低高TDS地下水中的碳含量,这部分样本需要在评估方法中加以甄别。以此为基础,结合各片区地下水循环量,建立地下水碳汇评估方法并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7个主要支流地下水碳汇量约为151×10^(4)t/a(以碳计),这部分碳汇是表层土壤碳库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之一,其碳汇贡献较大,是陆地碳平衡的重要组成,不容忽视。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下水
水化学分析
碳循环
碳汇评估
Keywords
Tarim Basin
groundwater
geochemical analysis
carbon cycle
carbon sink assessment
分类号
P64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中上游地质灾害高发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分区--以陕西省延川县为例
郑续
苗俊霞
王东
杨柳
郭建军
孙萍萍
岳东霞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面向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双评价——以延安市延川县为例
张茂省
岳东霞
孙萍萍
孟兴民
郭建军
王东
苗俊霞
郑续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下水碳循环贡献评估——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马洪云
刘江
王化齐
李成柱
马红娜
李艳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