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干旱区植被盖度增加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
13
1
作者
尹立河
王晓勇
+4 位作者
黄金廷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贺帅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66-2073,共8页
随着西北旱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该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植被盖度不断增加。但植被冠层截留与蒸腾耗水加剧了包气带水分的亏空程度,减小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采用原位试验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区和裸土区不同深度土壤水势的变化规律。...
随着西北旱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该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植被盖度不断增加。但植被冠层截留与蒸腾耗水加剧了包气带水分的亏空程度,减小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采用原位试验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区和裸土区不同深度土壤水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蒸发和蒸腾的共同作用,植被覆盖区平均土壤水势(-74k Pa)远低于裸土区(-16k Pa),且变化剧烈,土壤水以向上运动为主。而裸土区土壤水势高,变化小,40cm以下土壤水向下运移,因此可以持续补给地下水。采用Hydrus-1D软件进行了长序列土壤水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植被盖度增加与地下水补给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裸土条件下,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介于82~333mm/a之间,平均值为197mm/a,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0.53。而在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地下水的补给量几乎为0。最后,从植被蒸腾耗水和冠层降水截留2个方面讨论了旱区植被盖度增加对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了旱区水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植被
盖度增加
地下水
补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最新进展——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应用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俊
尹立河
+1 位作者
侯光才
蒋小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当前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等环境压力,大尺度区域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在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创立、应用与发展50年之际,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区域地下水流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当前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等环境压力,大尺度区域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在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创立、应用与发展50年之际,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区域地下水流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等单位承办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应用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创始人Tóth教授以及来自13个国家的160多位水文地质专家从地下水流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将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笔者系统分析梳理了与会者的报告,归纳总结了国际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以期为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区域地下水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乌素沙地4种植物叶水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尹立河
黄金廷
+3 位作者
王晓勇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3,共7页
对毛乌素沙地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ang Y.Yang)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4种植物叶水势的月变化和日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冠层叶水势的差异进...
对毛乌素沙地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ang Y.Yang)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4种植物叶水势的月变化和日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冠层叶水势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4种植物叶水势与气候因子及树干液流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5月份至8月份,旱柳、小叶杨和北沙柳清晨(5:00)的叶水势波动不明显;但3种植物正午(13:00)的叶水势有一定差异,其中旱柳和小叶杨正午的叶水势差异不明显,而北沙柳7月份和8月份的叶水势则明显小于其5月份和6月份;总体上看,各月份3种植物正午的叶水势均明显小于清晨叶水势。供试4种植物的叶水势日变化曲线均以"单峰型"为主,最高值出现在5:00至6:00,最低值出现在12:00至16:00;日间北沙柳的平均叶水势最低,而其他3种植物的平均叶水势差异不明显,5月份和8月份,北沙柳的平均叶水势分别为-11.9和-17.1 MPa,而旱柳、小叶杨和沙蒿的平均叶水势分别为-6.2和-7.1、-7.7和-7.3、-6.8和-8.4 MPa;但夜间4种植物的平均叶水势无明显变化。4种植物日间均表现出树冠下层叶水势高、上层叶水势低的趋势,而夜间则树冠上层和下层的叶水势几乎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叶水势与气温、净辐射量以及树干液流速度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正相关,其中,不同月份4种植物的叶水势与净辐射量和树干液流速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不同植物叶水势的变化因种类、季节、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但总体上看净辐射量是影响4种植物叶水势变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小叶杨
北沙柳
沙蒿
叶水势变化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区植被盖度增加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
13
1
作者
尹立河
王晓勇
黄金廷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贺帅军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
地质
调查
中心
/
中国地质调查局
干旱
-
半
干旱
区
地下水
与生态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66-207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72228)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34204
12120113104100)
文摘
随着西北旱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该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植被盖度不断增加。但植被冠层截留与蒸腾耗水加剧了包气带水分的亏空程度,减小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采用原位试验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区和裸土区不同深度土壤水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蒸发和蒸腾的共同作用,植被覆盖区平均土壤水势(-74k Pa)远低于裸土区(-16k Pa),且变化剧烈,土壤水以向上运动为主。而裸土区土壤水势高,变化小,40cm以下土壤水向下运移,因此可以持续补给地下水。采用Hydrus-1D软件进行了长序列土壤水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植被盖度增加与地下水补给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裸土条件下,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介于82~333mm/a之间,平均值为197mm/a,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0.53。而在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地下水的补给量几乎为0。最后,从植被蒸腾耗水和冠层降水截留2个方面讨论了旱区植被盖度增加对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了旱区水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旱区
植被
盖度增加
地下水
补给
Keywords
arid regions
vegetation
coverage increase
groundwater
recharge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最新进展——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应用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俊
尹立河
侯光才
蒋小伟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
地质
调查
中心
中国
地质
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鄂尔多斯盆地海流兔河流域生态水文地质调查评价"(12120113104100)
文摘
当前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等环境压力,大尺度区域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在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创立、应用与发展50年之际,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区域地下水流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等单位承办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应用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创始人Tóth教授以及来自13个国家的160多位水文地质专家从地下水流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将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笔者系统分析梳理了与会者的报告,归纳总结了国际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以期为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区域地下水流
综述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review
分类号
P66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乌素沙地4种植物叶水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尹立河
黄金廷
王晓勇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222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34204
12120113104100)
文摘
对毛乌素沙地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ang Y.Yang)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4种植物叶水势的月变化和日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冠层叶水势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4种植物叶水势与气候因子及树干液流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5月份至8月份,旱柳、小叶杨和北沙柳清晨(5:00)的叶水势波动不明显;但3种植物正午(13:00)的叶水势有一定差异,其中旱柳和小叶杨正午的叶水势差异不明显,而北沙柳7月份和8月份的叶水势则明显小于其5月份和6月份;总体上看,各月份3种植物正午的叶水势均明显小于清晨叶水势。供试4种植物的叶水势日变化曲线均以"单峰型"为主,最高值出现在5:00至6:00,最低值出现在12:00至16:00;日间北沙柳的平均叶水势最低,而其他3种植物的平均叶水势差异不明显,5月份和8月份,北沙柳的平均叶水势分别为-11.9和-17.1 MPa,而旱柳、小叶杨和沙蒿的平均叶水势分别为-6.2和-7.1、-7.7和-7.3、-6.8和-8.4 MPa;但夜间4种植物的平均叶水势无明显变化。4种植物日间均表现出树冠下层叶水势高、上层叶水势低的趋势,而夜间则树冠上层和下层的叶水势几乎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叶水势与气温、净辐射量以及树干液流速度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正相关,其中,不同月份4种植物的叶水势与净辐射量和树干液流速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不同植物叶水势的变化因种类、季节、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但总体上看净辐射量是影响4种植物叶水势变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
关键词
旱柳
小叶杨
北沙柳
沙蒿
叶水势变化
气象因子
Keywords
Salix matsudana Koidz.
Populus simonii Carr.
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ang Y.Yang
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
change in leaf water potential
climatic factors
分类号
Q945.17 [生物学—植物学]
Q948.1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干旱区植被盖度增加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尹立河
王晓勇
黄金廷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贺帅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最新进展——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应用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张俊
尹立河
侯光才
蒋小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毛乌素沙地4种植物叶水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尹立河
黄金廷
王晓勇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