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土地沟–池沟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平
陈隽璐
+2 位作者
张越
孙少珍
郝晨羽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7,共18页
位于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山阳–柞水地区的侵入岩类在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新元古代(885~621 Ma)和中晚三叠—早白垩世(233~132 Ma)2个阶段,且后者多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燕山期造山活动的产物。该构造带内土地沟至池沟地区出露有部分与成...
位于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山阳–柞水地区的侵入岩类在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新元古代(885~621 Ma)和中晚三叠—早白垩世(233~132 Ma)2个阶段,且后者多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燕山期造山活动的产物。该构造带内土地沟至池沟地区出露有部分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小岩体,锆石LA–ICP 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144.4~158.8 Ma,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高Sr、低Y的特征。结合区域岩浆岩演化研究,可以认为土地沟–池沟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侵入岩类的形成可能与西太平洋活动应力作用以及区内的北西向构造系统约束具有密切关联。受此影响,以中南秦岭地区在后碰撞–后造山阶段拆沉和幔源物质上涌作用下,地壳物质发生重熔从而在山阳–柞水一带形成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丹俯冲增生杂岩带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岩浆演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平
高晓峰
+2 位作者
吕鹏瑞
朱小辉
陈隽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317,共35页
祁连山及邻区广泛出露有形成于不同时代、具有复杂成因类型的侵入岩类,它们记录了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构造带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年代学时空格架和岩石成因类型,祁连山-柴北缘地区的侵入岩浆...
祁连山及邻区广泛出露有形成于不同时代、具有复杂成因类型的侵入岩类,它们记录了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构造带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年代学时空格架和岩石成因类型,祁连山-柴北缘地区的侵入岩浆活动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前寒武纪(2.47 Ga~561 Ma)、早古生代—泥盆纪(517~360 Ma)、中晚二叠世—三叠纪(271~210Ma)。(1)前寒武纪花岗岩(2470~561 Ma)的形成记录了区内古老大陆的聚合、离散过程及北祁连洋的开启。(2)自前寒武纪末期洋盆打开以来,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在517~359 Ma形成有大量的侵入岩类,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地区自中泥盆世以来开始明显的显示出相对独立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其中,自517 Ma以后,祁连山地区形成有俯冲成因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埃达克质岩石和碱性花岗类,与区内同期火山岩一同构成弧盆系的火山-侵入岩组合;中南祁连在奥陶纪(452~444 Ma)和早志留世初(431 Ma)广泛形成的强过铝质S型碰撞成因花岗岩与晚奥陶世出现的磨拉石沉积建造,表明了祁连山碰撞造山事件发生于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52~431Ma)阶段;柴北缘地区可能于463 Ma左右已经开始进入碰撞-后碰撞造山阶段,略早于祁连山地区。440~425 Ma阶段,大量高Mg中性侵入岩和具有正εNd(t)、εHf(t)值同位素特征的埃达克质岩类,与430~420 Ma阶段的A型花岗岩,共同代表了中-南祁连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至泥盆纪,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岩浆作用显示相对独立的构造演化进程。祁连地区该阶段侵入岩浆活动开始急剧减弱,北祁连少量形成于409~402 Ma阶段的A型花岗岩、中南祁连386 Ma的辉绿岩岩墙和老君山组山间磨拉石的出现,为祁连山在中泥盆世开始由后碰撞造山转为陆内伸展作用的地质记录;柴北缘地区在402~367 Ma折返及后续造山过程中发育有高Sr、低Y型花岗岩,且几乎同期形成有少量板块拆离成因的A型花岗岩(413~391 Ma)。晚泥盆世牦牛山组陆相砾岩-裂谷系火山岩建造,及早—中泥盆世至晚二叠世宗务隆山南缘-隆务峡、兴海-赛什塘-苦海等地断续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可能与相对广泛的陆内裂解事件及宗务隆洋的形成、演化有关。(3)中晚二叠世—三叠纪(271~210 Ma),祁连山全区花岗岩浆活动仍较为微弱,但宗务隆构造带在中生代构成一期显著而特有的岩浆活动期。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花岗岩形成于宗务隆洋向南的俯冲环境,240~220 Ma阶段的花岗岩与西秦岭地区碰撞-后碰撞成因花岗岩显示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至215 Ma,宗务隆地区A型花岗岩的发现标志了宗务隆构造带及邻区已全部进入了陆内造山阶段,整个秦-祁整个地区主造山期已经结束。三叠纪以后(<201 Ma),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几乎无侵入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
宗务隆构造带
花岗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白沙河岩组锆石U-Pb年龄——对前寒武纪基底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猛
查显锋
+3 位作者
胡朝斌
高晓峰
李婷
姚志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7,共17页
对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片麻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范围为2400~410 Ma,峰值范围为1650~1400 Ma,其中存在少量新元古代(1.0~0.9 Ga)和早古生代(410M a)的变质锆石,从而...
对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片麻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范围为2400~410 Ma,峰值范围为1650~1400 Ma,其中存在少量新元古代(1.0~0.9 Ga)和早古生代(410M a)的变质锆石,从而限定了原岩的最早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指示片麻岩先后经历了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变质作用。片麻岩锆石含有大量早古生代变质的信息,考虑到片麻岩中的榴辉岩形成于早古生代(450~410 Ma),推测该地区片麻岩也经历了早古生代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片麻岩与榴辉岩为原地关系。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表明东昆仑早古生代可能存在1条上千千米的高压变质岩带,可能为俯冲折返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口群
白沙河岩组
锆石U-PB年龄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土地沟–池沟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平
陈隽璐
张越
孙少珍
郝晨羽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
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指挥
中心
西安
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陕西省矿产
地质
调查
中心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7,共1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秦岭祁连地区区域地质调查”(DD20230215)
“北方造山带重要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程”(DD20230005)
+2 种基金
“西北地区铜镍钴等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DD20230032)
“西北重大岩浆事件及其成矿作用和构造背景综合研究”(12120114020501)
“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估”(DD20211393)联合资助。
文摘
位于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山阳–柞水地区的侵入岩类在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新元古代(885~621 Ma)和中晚三叠—早白垩世(233~132 Ma)2个阶段,且后者多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燕山期造山活动的产物。该构造带内土地沟至池沟地区出露有部分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小岩体,锆石LA–ICP 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144.4~158.8 Ma,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高Sr、低Y的特征。结合区域岩浆岩演化研究,可以认为土地沟–池沟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侵入岩类的形成可能与西太平洋活动应力作用以及区内的北西向构造系统约束具有密切关联。受此影响,以中南秦岭地区在后碰撞–后造山阶段拆沉和幔源物质上涌作用下,地壳物质发生重熔从而在山阳–柞水一带形成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类。
关键词
商丹俯冲增生杂岩带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
岩石成因
Keywords
Shangdan subduction–accretion belt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magmatic activity
petrogenesis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岩浆演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平
高晓峰
吕鹏瑞
朱小辉
陈隽璐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
延安大学
陕西紫阳中志留统底界层型剖面野外科学观测
研究
站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317,共35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30005,DD20230032,12120114020501,DD20221691,DD30230028)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3-JC-YB-268,2023-JC-ZD-15,2022JM-1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2061)联合资助。
文摘
祁连山及邻区广泛出露有形成于不同时代、具有复杂成因类型的侵入岩类,它们记录了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构造带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年代学时空格架和岩石成因类型,祁连山-柴北缘地区的侵入岩浆活动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前寒武纪(2.47 Ga~561 Ma)、早古生代—泥盆纪(517~360 Ma)、中晚二叠世—三叠纪(271~210Ma)。(1)前寒武纪花岗岩(2470~561 Ma)的形成记录了区内古老大陆的聚合、离散过程及北祁连洋的开启。(2)自前寒武纪末期洋盆打开以来,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在517~359 Ma形成有大量的侵入岩类,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地区自中泥盆世以来开始明显的显示出相对独立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其中,自517 Ma以后,祁连山地区形成有俯冲成因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埃达克质岩石和碱性花岗类,与区内同期火山岩一同构成弧盆系的火山-侵入岩组合;中南祁连在奥陶纪(452~444 Ma)和早志留世初(431 Ma)广泛形成的强过铝质S型碰撞成因花岗岩与晚奥陶世出现的磨拉石沉积建造,表明了祁连山碰撞造山事件发生于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52~431Ma)阶段;柴北缘地区可能于463 Ma左右已经开始进入碰撞-后碰撞造山阶段,略早于祁连山地区。440~425 Ma阶段,大量高Mg中性侵入岩和具有正εNd(t)、εHf(t)值同位素特征的埃达克质岩类,与430~420 Ma阶段的A型花岗岩,共同代表了中-南祁连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至泥盆纪,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岩浆作用显示相对独立的构造演化进程。祁连地区该阶段侵入岩浆活动开始急剧减弱,北祁连少量形成于409~402 Ma阶段的A型花岗岩、中南祁连386 Ma的辉绿岩岩墙和老君山组山间磨拉石的出现,为祁连山在中泥盆世开始由后碰撞造山转为陆内伸展作用的地质记录;柴北缘地区在402~367 Ma折返及后续造山过程中发育有高Sr、低Y型花岗岩,且几乎同期形成有少量板块拆离成因的A型花岗岩(413~391 Ma)。晚泥盆世牦牛山组陆相砾岩-裂谷系火山岩建造,及早—中泥盆世至晚二叠世宗务隆山南缘-隆务峡、兴海-赛什塘-苦海等地断续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可能与相对广泛的陆内裂解事件及宗务隆洋的形成、演化有关。(3)中晚二叠世—三叠纪(271~210 Ma),祁连山全区花岗岩浆活动仍较为微弱,但宗务隆构造带在中生代构成一期显著而特有的岩浆活动期。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花岗岩形成于宗务隆洋向南的俯冲环境,240~220 Ma阶段的花岗岩与西秦岭地区碰撞-后碰撞成因花岗岩显示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至215 Ma,宗务隆地区A型花岗岩的发现标志了宗务隆构造带及邻区已全部进入了陆内造山阶段,整个秦-祁整个地区主造山期已经结束。三叠纪以后(<201 Ma),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几乎无侵入岩浆活动。
关键词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
宗务隆构造带
花岗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Keywords
Qilian mountains and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Zongwulong belt
granitic magmatism
tectonic evolution
分类号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白沙河岩组锆石U-Pb年龄——对前寒武纪基底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猛
查显锋
胡朝斌
高晓峰
李婷
姚志亮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西安
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7,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北克拉通西南缘豫西地区汝阳群微体化石研究》(批准号:41602005)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东昆仑成矿带木孜塔格铅锌铜金多金属矿调查评价区地质矿产调查》(编号:DD2016002)、《东天山昌吉—双沟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065)。
文摘
对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片麻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范围为2400~410 Ma,峰值范围为1650~1400 Ma,其中存在少量新元古代(1.0~0.9 Ga)和早古生代(410M a)的变质锆石,从而限定了原岩的最早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指示片麻岩先后经历了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变质作用。片麻岩锆石含有大量早古生代变质的信息,考虑到片麻岩中的榴辉岩形成于早古生代(450~410 Ma),推测该地区片麻岩也经历了早古生代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片麻岩与榴辉岩为原地关系。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表明东昆仑早古生代可能存在1条上千千米的高压变质岩带,可能为俯冲折返后的产物。
关键词
金水口群
白沙河岩组
锆石U-PB年龄
东昆仑
Keywords
Jinshuikou Group
Baishahe Formation
zircon U-Pb ages
East Kunlun
分类号
P53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土地沟–池沟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李平
陈隽璐
张越
孙少珍
郝晨羽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岩浆演化
李平
高晓峰
吕鹏瑞
朱小辉
陈隽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白沙河岩组锆石U-Pb年龄——对前寒武纪基底演化的约束
李猛
查显锋
胡朝斌
高晓峰
李婷
姚志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