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藏金沙江白格滑坡的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永双 巴仁基 +1 位作者 任三绍 李宗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7-1645,共9页
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是中国西藏继2000年易贡滑坡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滑坡事件。许多学者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监测预警等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对滑坡的地质成因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现场调查测绘和... 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是中国西藏继2000年易贡滑坡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滑坡事件。许多学者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监测预警等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对滑坡的地质成因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现场调查测绘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断裂作用控制斜坡岩体结构、水与蚀变软岩夹层作用促进结构面弱化、卸荷作用控制滑坡规模和失稳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金沙江构造缝合带混杂岩体岸坡在持续重力作用下的失稳机理,对金沙江沿岸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风险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缝合带混杂岩 卸荷作用 蚀变作用 早期识别 破坏模式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金沙江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永双 吴瑞安 +4 位作者 郭长宝 李向全 李雪 任三绍 李金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6-1751,共16页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不同规划建设阶段对应于不同的评价尺度要求,规划阶段适用区域廊带尺度,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可≤1:5万,目的是定性给出廊带安全性或适宜性;可研阶段适用关键区段尺度,以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1:1万~1:2.5万,目的是进一步厘定不良地质组合和重大地质风险,指导线路比选和优化;设计阶段适用工程场地尺度,聚焦具体的地质风险或工程岩体稳定性问题,基本比例尺1:2000,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专题分析研究进行专项评价。通常,随着地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对应地质安全等级从低到高;地质安全评价结果可根据地质风险等级与防治难度划分为安全、较安全、欠安全和不安全四个等级,目前技术条件下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地带应首先考虑避让。建议把地质安全评价纳入国家级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环节,并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安全 地质风险 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地质稳定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深切河谷区古滑坡:判识、特征、时代与演化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永双 刘筱怡 +2 位作者 吴瑞安 郭长宝 任三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5,共12页
青藏高原东缘是全球古滑坡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基于大量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年龄测试资料,总结了青藏高原东缘深切河谷区古滑坡的判识方法、主要发育特征、形成时代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古滑坡具有规模巨大、高位起动、物质组成和结构... 青藏高原东缘是全球古滑坡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基于大量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年龄测试资料,总结了青藏高原东缘深切河谷区古滑坡的判识方法、主要发育特征、形成时代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古滑坡具有规模巨大、高位起动、物质组成和结构复杂等特征,其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岩性组合和活动构造等因素关系密切。古滑坡在区域上受气候变化影响较明显,一般形成于河流强烈下切阶段,与河流阶地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数已发现的古滑坡与T 2阶地时代相当,时间跨度为40~10 ka,集中分布于30~20 ka。构造活动和地震造成古滑坡在不同区段的分布具有差异性,一般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密集发育,现今发现的古滑坡多为这种成因。这些认识对于科学认知古滑坡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未来巨灾风险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河流阶地 活动构造 遥感判识模型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