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端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及其地质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92
1
作者 武广 陈衍景 +3 位作者 孙丰月 李景春 李之彤 王希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910,共12页
大兴安岭北端的龙沟河、二十一站等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与斑岩型铜金矿化关系密切。这些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属橄榄玄粗岩系列。其SiO2含量介于61.37%~66.59... 大兴安岭北端的龙沟河、二十一站等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与斑岩型铜金矿化关系密切。这些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属橄榄玄粗岩系列。其SiO2含量介于61.37%~66.59%,A1203含量为15.35%~17,06%,MgO含量介于2.02%-3.47%,Mg^*指数高达44~59。(La/Yb)N介于16.85—81.73之间,δEu介于0.68~0.93,给出强分异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埃达克岩的特征一致。Ba、Sr和LREE强烈富集,Nb和Ta强亏损,Rb和Ti弱亏损;岩石Yb含量介于0.31—1.32μg,Y含量介于4.32—12.07μg/g,贫Yb低Y特征显著;Sr/Y介于67.74—220.60,高Sr低Y特征清楚。上述特征也与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由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分别于古生代末期和二叠纪-中侏罗世闭合,因此,所研究的埃达克岩应形成于中朝-蒙古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是碰撞造山带加厚下地壳拆沉-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晚侏罗世 碰撞地壳加厚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区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1
2
作者 鲍庆中 张长捷 +4 位作者 吴之理 王宏 李伟 桑家和 刘永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90-798,共9页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体均侵入了该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岩,侵入接触关系明确,红柱石角岩发育。测得前进场岩体和达青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80.8±3.6)Ma和(281.5±0.5)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乌兰陶勒盖正长花岗岩岩体获得了259Ma、羊角林高勒二长花岗岩为246~216Ma的U-Pb同位素年龄,说明在晚二叠世—三叠世又有一次侵入高峰。石炭—二叠纪裂谷发育时期,部分跨入三叠纪,先后有3次侵入高峰,即晚石炭世的石英闪长岩、早二叠世的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晚二叠世—三叠纪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晚古生代裂谷区 内蒙古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武广 李忠权 李之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7-461,共5页
海房沟组火山岩是辽西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成员,其岩石共生组合为粗安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英安岩,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火山岩系。火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海房沟组火山岩属埃达克质岩;这些火山岩的源岩较深,可... 海房沟组火山岩是辽西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成员,其岩石共生组合为粗安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英安岩,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火山岩系。火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海房沟组火山岩属埃达克质岩;这些火山岩的源岩较深,可能为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产物。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对探讨辽西地区火山岩浆起源、壳幔相互作用、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换及大规模断陷盆地群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下地壳 海房沟组 中侏罗统 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合屯-大康堡地区义县组火山-沉积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树旺 张立东 +6 位作者 郭胜哲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邢得和 丁秋红 郑月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四合屯 大康堡地区所出露的义县组火山 沉积岩可分为上、中、下 3个层位。下部层位是以玄武质、玄武安山岩质以及安山质火山岩类为主的基性、中基性火山 沉积岩 ;中部是以流纹质及英安质火山岩类为主的中酸性火山 沉积岩 ;而义县组... 四合屯 大康堡地区所出露的义县组火山 沉积岩可分为上、中、下 3个层位。下部层位是以玄武质、玄武安山岩质以及安山质火山岩类为主的基性、中基性火山 沉积岩 ;中部是以流纹质及英安质火山岩类为主的中酸性火山 沉积岩 ;而义县组的上部层位是以玄武岩、玄武玢岩为代表的基性火山岩。薄层状的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及钙质页岩等作为火山活动间歇期的产物 ,常不同程度地发育于义县组火山熔岩或集块岩的底部。野外工作发现 :在义县组下部层位的沉凝灰岩层中发育有以鹦鹉嘴龙为主的古脊椎动物类化石 ;四合屯 大康堡一带富含有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属义县组火山 沉积岩系的中部层位。稀土元素分析表明 ,在相同层位的火山 沉积岩内 ,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和钙质页岩及其与火山熔岩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而不同层位间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还反映出 ,不同的义县组火山 沉积岩层位之间具有相似的物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火山-沉积岩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STER)——地质学家的最佳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江 付建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9-652,共4页
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大量可使用的遥感数据。在这些遥感数据中,ASTER具有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较宽的波谱范围,能满足对大多数矿物、岩石划分的需要。ASTER的多波段数据除了可以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之外,还可以利用... 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大量可使用的遥感数据。在这些遥感数据中,ASTER具有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较宽的波谱范围,能满足对大多数矿物、岩石划分的需要。ASTER的多波段数据除了可以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之外,还可以利用高光谱的岩矿信息识别与提取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更精确的矿物、岩石分类结果。利用GIS评价模型处理ASTER遥感解译的蚀变岩石信息,可以得到精确的遥感异常,从而指导找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高光谱 蚀变 岩石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中的壳源捕虏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6
作者 韩伟民 钟辉 +6 位作者 赵寒冬 宋亚芹 柳震 徐受民 马丽玲 赵焱 刘勇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06-210,共5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石中普遍含有壳源捕虏体和捕虏晶,并多赋存于火山集块、浮岩砾、火山渣等各级火山碎屑物及盾状台地的表皮相到内部相火山熔岩中。花岗岩质捕虏体一般大小为5~50cm,捕虏晶一般为0.2~5mm,成分以二长花岗岩为...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石中普遍含有壳源捕虏体和捕虏晶,并多赋存于火山集块、浮岩砾、火山渣等各级火山碎屑物及盾状台地的表皮相到内部相火山熔岩中。花岗岩质捕虏体一般大小为5~50cm,捕虏晶一般为0.2~5mm,成分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少见花岗闪长岩及黑云母英云闪长岩和少量砂岩捕虏体。石英、斜长石、少数钾长石捕虏晶见于各期火山碎屑(物)和熔岩中,其中以石英捕虏晶最为常见。壳源捕虏体中的代表性矿物及浅色玻璃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岩SiO2偏高是岩浆上涌喷发过程中捕获了大量壳源物质的结果。五大连池火山群富钾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长期保持均一,说明其岩浆直接来自EMⅠ型钾质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明显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 火山岩 壳源捕虏体 钾质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塔里木板块南华纪成冰事件及其地层对比 被引量:52
7
作者 高林志 郭宪璞 +4 位作者 丁孝忠 宗文明 高振家 张传恒 王自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57,共19页
"雪球地球"假说为全球新元古代冰碛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国地质学家根据新元古代冰碛岩全球各大洲发育的特点,并依据同位素年龄、δ13C/δ18O和Sr的比值和化学蚀变指数(CIA)为全球的新元古界划分出4个冰期,但国际上的4个... "雪球地球"假说为全球新元古代冰碛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国地质学家根据新元古代冰碛岩全球各大洲发育的特点,并依据同位素年龄、δ13C/δ18O和Sr的比值和化学蚀变指数(CIA)为全球的新元古界划分出4个冰期,但国际上的4个冰期的限定,是各大洲不同剖面冰期的集合。新元古代冰期事件周期变化视为早期生物复苏和早期动物分异的起点。由于国际埃迪卡拉系底界(GSSP)年龄,即成冰系顶界年龄确定后,使成冰系底界年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中国新疆塔里木板块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是目前世界各大陆中发育有4套连续的新元古代冰碛岩和多期火成岩事件的唯一剖面,它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备考全球冰期的同步性,以期建立全球新元古代冰碛岩标准剖面。本文报道了来自塔里木西南缘南华系波龙组的碎屑锆石年龄,有助于我们对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南华系时代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冰系 南华系 冰碛岩 塔里木板块 碎屑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票和义县地区义县组综合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宏 王五力 +1 位作者 李之彤 杨芳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66-777,共12页
辽西北票、义县两地区的义县组层位对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两地区义县组典型剖面区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北票四合屯地区含鸟珍稀化石层位——尖山沟层及以下层位的义县组与义县地区义县组砖城子层及... 辽西北票、义县两地区的义县组层位对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两地区义县组典型剖面区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北票四合屯地区含鸟珍稀化石层位——尖山沟层及以下层位的义县组与义县地区义县组砖城子层及以下层位可比,而与义县地区义县组的其他层位不可比。这两个地区义县组关系的确定,对深入研究辽西地区义县组顶底时代、火山活动规模和强度以及沉积-古生态环境的横向变化等问题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综合对比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同位素年代学 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西部义县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胜哲 张立东 +6 位作者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邢德和 丁秋红 郑月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8期1-8,共8页
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以其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包括珍稀鸟类等)化石闻名于世。长期以来,人们对义县组的地层层序、化石层位、地层厚度以及地质时代均有不同认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笔者分析了义县组的火山作用和... 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以其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包括珍稀鸟类等)化石闻名于世。长期以来,人们对义县组的地层层序、化石层位、地层厚度以及地质时代均有不同认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笔者分析了义县组的火山作用和火山活动规律。认为义县组主要由下部基性—中基性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和上部酸性、偏碱性火山活动旋回组成,并对义县组进行了分段。发现了义县组的一系列火山机构,恢复了当时的古地貌和古地理特征;指出义县组的各化石层位分别处于同时期的两大古湖泊的不同部位,可以大致相互对比。论述了义县组的基底、盆地性质和地层厚度。义县组的时代有可能是早白垩世,义县组的底界可能是辽西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义县组 地层层序 中生代 火山-沉积地层 火山作用 地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义县地区黄花山角砾岩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宏 杨芳林 +6 位作者 张立君 李之彤 王五力 马兵 孙武国 郑少林 郑月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对辽西地区黄花山角砾岩层的研究表明 ,黄花山角砾岩是一套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类。黄花山角砾岩的形成大致可分为 2个阶段 :早期阶段以火山熔岩溢流和剧烈的火山爆发作用为主 ,不同地区形成了火山角砾岩 (火山碎屑岩 )或火山熔... 对辽西地区黄花山角砾岩层的研究表明 ,黄花山角砾岩是一套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类。黄花山角砾岩的形成大致可分为 2个阶段 :早期阶段以火山熔岩溢流和剧烈的火山爆发作用为主 ,不同地区形成了火山角砾岩 (火山碎屑岩 )或火山熔岩 ;晚期阶段 ,黄花山角砾岩成层性较好 ,以厚 中层为主 ,并且向上部韵律逐渐发育 ,表明这个时期渐变为以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了火山碎屑沉积岩。黄花山角砾岩层和义县晚期的酸性火山熔岩同是义县组的顶部层位 ,二者为同时异相关系(但不是过渡关系 )。黄花山角砾岩层的定位对正确认识义县组以及研究阜新 义县盆地的演化史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岩 时异相关系 岩层定位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延边缝合带的性质与东北亚构造 被引量:50
11
作者 唐克东 邵济安 +1 位作者 李景春 康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85-891,共7页
根据近年的新进展,讨论了延边缝合带的性质,认为它是晚侏罗世兴凯地块与龙岗-冠帽地块联合的增生缝合带,属于东北亚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中国东北与整个东北亚一样,中生代构造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内带是大陆(包... 根据近年的新进展,讨论了延边缝合带的性质,认为它是晚侏罗世兴凯地块与龙岗-冠帽地块联合的增生缝合带,属于东北亚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中国东北与整个东北亚一样,中生代构造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内带是大陆(包括大陆边缘)碎块的增生,外带主要是具有特提斯洋特征的洋壳和岛弧碎块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延边缝合带 晚侏罗世 逆冲推覆 特提斯洋 东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高勒地区石炭纪石英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90
12
作者 鲍庆中 张长捷 +4 位作者 吴之理 王宏 李伟 桑家和 刘永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3,共9页
内蒙古东南部古生代造山带在石炭纪时期的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至今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锡林郭勒杂岩是该带内出露面积较大的前石炭纪强变形地质体,在这套杂岩两侧大面积分布石炭-二叠纪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杂岩中及其两侧... 内蒙古东南部古生代造山带在石炭纪时期的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至今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锡林郭勒杂岩是该带内出露面积较大的前石炭纪强变形地质体,在这套杂岩两侧大面积分布石炭-二叠纪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杂岩中及其两侧发现了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岩体或岩墙与其紧密伴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对其中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相分析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定,所得年龄为(313±5~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分析,其应形成于张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高勒地区 石炭纪 石英闪长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端洛古河东花岗岩的地球化学、SHRIMP 锆石 U-Pb 年龄和岩石成因 被引量:44
13
作者 武广 陈衍景 +3 位作者 赵振华 赵太平 李之彤 张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47,共15页
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县洛古河东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内部可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属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铀-铅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洛古河东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 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县洛古河东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内部可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属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铀-铅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洛古河东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其花岗斑岩体的锆石SHRIMP铀-铅年龄为129.8±2.2Ma。花岗岩的SiO_2含量介于68.03%~74-32%之间,Al_2O_3含量介于13.06%~14.55%之间,Na_2O/K_2O介于0.45~0.86之间,铝饱和指数为0.94~1.11,Mg~#指数介于18~42之间且多小于30。稀土元素总量为160.00×10^(-6)~235.15×10^(-6),δEu介于0.31~0.52,(La/Yb)_N介于8.99~17.87.为轻稀土富集型。岩体Sr含量低,介于118×10^(-6)~268×10^(-6)之间,而Y含量高,介于16.9×10^(-6)~26.1×10^(-6)之间,Sr/Y比值低,介于5.62~13.81之间,属低锶高钇型岩石。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中,Rb、Th、U、K、Zr、Hf和轻稀土元素(如La、Ce、Nd和Sm等)富集,Ba、Sr、P和Ti等元素强烈亏损,Nh和Ta具有中等-弱亏损。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属后碰撞花岗岩。岩体ε_(Nd)(t)值介于-3.45~-2.64,平均-3.01;亏损地幔Nd模式年龄介于969~1131Ma之间,平均1018Ma;锶初始比值(I_(Sr))介于0.702486~0.707269之间,平均0.705434;钾长石^(206)pb/^(204)Ph、^(207)Pb/^(204)Ph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5939~18.6721、15.6019~15.6058和38.4058~38.5249,平均值分别为18.6426、15.6035和38.4613;岩体中的钾长石氧同位素组成很低,δ^(18)O(‰)值介于-8.1~4.1之间,多为负值,表明洛古河东岩体为低^(18)O花岗岩。Nd、Sr、Pb和O同位素组成显示洛古河东岩体形成于含有较多幔源成分的源区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推测源区主要为Rodinia超大陆会聚过程中(中元古代一新元古代之交)形成的初生地壳。由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分别于古生代末期和二叠纪一中侏罗世闭合,因此大兴安岭北端早白垩世花岗岩应该形成于中朝-蒙古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古河东早白垩世花岗岩 锆石SHRIMP铀-铅年龄 元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走构油茶错、纳丁错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建峰 迟效国 +4 位作者 赵秀羽 赵芝 董春艳 黎广荣 赵院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59-3274,共16页
本文对分布于藏北南羌塘地区的走构油茶错和纳丁错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两个地区火山岩主要由粗面玄武岩、橄榄粗安岩、安粗岩及粗面岩组成,具有从碱性系列火山岩到高钾钙碱性火山岩连续演化的特征... 本文对分布于藏北南羌塘地区的走构油茶错和纳丁错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两个地区火山岩主要由粗面玄武岩、橄榄粗安岩、安粗岩及粗面岩组成,具有从碱性系列火山岩到高钾钙碱性火山岩连续演化的特征。锆石U-Pb定年表明两个地区火山岩形成时代分别为34.64±0.55Ma和35.03±0.54Ma,另外在走构油茶错安粗岩和粗面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捕获锆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石ε_(Hf)(t)均为正值,但随SiO_2含量的增高,ε_(Hf)(t)有减小的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上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无或轻微Eu负异常,尤其是重稀土出现分馏,大多数样品(Sm/Yb)_N值介于6.30~8.25之间,表明原生岩浆起源于含有石榴石的弱亏损型软流圈地幔,中酸性岩浆所具有的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原生幔源岩浆经AFC作用形成的。始新世末期南羌塘地区的火山活动可能与向北俯冲的拉萨地块的岩石圈地幔断离造成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新生代火山岩 油茶 高钾钙碱性火山岩 同位素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意义 Tibetan Plateau norther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rea Cenozoic VOLCANICS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 羌塘地区 volcanic rocks 轻重稀土分馏 岩石圈地幔 软流圈上涌 地球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西乌珠穆沁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岩石地层和层序地层 被引量:39
15
作者 鲍庆中 张长捷 +5 位作者 吴之理 王宏 李伟 苏养正 桑家和 刘永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2-579,共8页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西乌珠穆沁旗-林西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学研究与重新归并划分,并进行了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及不整合面地层的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了测区各地层的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将石炭纪-二...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西乌珠穆沁旗-林西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学研究与重新归并划分,并进行了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及不整合面地层的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了测区各地层的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将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划分为3个沉积层序,建立了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格架。石炭纪-早二叠世本巴图组(CPb)、格根敖包组 (CPg)和阿木山组(CPa)三者为石炭纪-二叠纪西乌珠穆沁旗海槽同期异相地层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这几套地层的相互关系。寿山沟组(P1ss)地层呈超覆不整合覆于以前地层或地质体之上;大石寨组(P2ds)为达到最大海泛面时海(水)下火山喷发的产物;哲斯组(P2z)是海盆地萎缩期的沉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乌珠穆沁旗地区 内蒙古 晚石炭世-二叠纪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宁城盆地东南缘含道虎沟生物群岩石地层序列特征及时代归属 被引量:35
16
作者 柳永清 刘燕学 +4 位作者 李佩贤 张宏 张立君 李寅 夏浩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80-1187,共8页
宁城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完整、连续,但该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地质年代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含道虎沟生物群岩石地层剖面的发现和实测表明,研究区晚中生代地层序列从下至上由中侏罗世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晚侏罗世... 宁城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完整、连续,但该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地质年代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含道虎沟生物群岩石地层剖面的发现和实测表明,研究区晚中生代地层序列从下至上由中侏罗世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和早白垩世义县组组成。九龙山组—髫髻山组下部以沉积岩系为主,产道虎沟生物群,上部为中、基性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2Ma和164~165Ma。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地层序列既为土城子组平行不整合覆盖,而且二者又同时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含道虎沟生物群的晚中生代岩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早于热河生物群,为中侏罗世的产物,现暂将其统并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宁城盆地 道虎沟生物群 岩石地层序列 地质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火山岩^(40)Ar/^(39)Ar、K-Ar法年龄测定 被引量:69
17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6 位作者 陈文 张长捷 郭胜哲 邢德和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7-435,共9页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直接覆盖义县组底砾岩的义县旋回第一亚旋回第一小旋回玄武岩的K-Ar年龄为(133.3±2.6)Ma、(133.6±2.6)Ma,激光微区40Ar/39Ar法给出的相关性很好的Ar-Ar等时线年龄为(132.9±4.5)Ma,第三、第四小旋回玄武岩样品40Ar/39Ar阶段升温获得平坦的年龄谱线,坪年龄分别为(130.6±0.5)Ma、(127.7±0.2)Ma;第二亚旋回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样品Ar-Ar等时线年龄为(126.1±1.7)Ma、(127.4±1.3)Ma,第三亚旋回火山岩全岩K-Ar年龄为(124.4±2.4)~(124.9±2.4)Ma。义县火山旋回发生的时间大致介于120~135Ma之间,义县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火山岩 早白垩世 辽宁 K-AR法 40Ar/^39A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 被引量:49
18
作者 王喜臣 王训练 +4 位作者 王琳 刘金英 夏斌 邓军 徐秀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加里东期的火山岛弧密切相关,并因海西期的岩浆活动进一步富集成超大型铜矿,在燕山运动时遭受改造。燕山期变形可分为两期,早期为陆内造山带发育及坍塌,构造线方向北东东,晚期为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在此...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加里东期的火山岛弧密切相关,并因海西期的岩浆活动进一步富集成超大型铜矿,在燕山运动时遭受改造。燕山期变形可分为两期,早期为陆内造山带发育及坍塌,构造线方向北东东,晚期为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铜山断裂的活动方式及对矿体的破坏。作为成矿期后的改造断裂,铜山断裂既切断了地质体、矿体和斑岩型矿化蚀变带,同时又起到了保护下盘矿体免遭剥蚀的重要作用。对铜山矿床成矿条件、特别是热液蚀变与铜山断裂“控矿”构造细节的配套研究表明:铜山矿区南部仍然隐伏着含矿蚀变环带的上盘,有矿体存在,为寻找超大型斑岩铜矿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事实证明:深入研究成矿构造控矿规律是行之有效的矿床预测工作基础,细致研究成矿期后构造运动是在已知矿区寻找新矿体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燕山期变形 铜山断裂 断失矿体 黑龙江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来自激光ICP-MS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宏 柳小明 +4 位作者 高山 张立君 李之彤 杨芳林 王献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是否存在及其与义县组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研究表明,凌源地区不仅存在张家口组,而且其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是不同构造层的产物;义县组的底部层位即为大王杖子层(尖山沟层)。激光ICPMS锆...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是否存在及其与义县组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研究表明,凌源地区不仅存在张家口组,而且其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是不同构造层的产物;义县组的底部层位即为大王杖子层(尖山沟层)。激光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地区张家口组火山岩顶界年龄为132.4~130.2Ma,前人得出该地区义县组底部层位(即大王杖子层)的形成时代为126~123Ma,反映该地区张家口组顶部与义县组底界之间存在约6Ma的时间间隔。此时间间隔内研究区不仅发生了构造格架的转换,也是辽西北票—义县地区幔源高镁火山岩的主体喷发期,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也在此时期达到高潮,翼北—辽西地区该时期之后发生了热河生物群大爆发,说明该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组 义县组 U—Pb年龄 辽西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西部义县组湖相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立东 郭胜哲 +6 位作者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邢德和 丁秋红 郑月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1-494,共4页
通过详细的区调工作,在四合屯、三百垄等地发现了一系列湖相枕状熔岩。研究表明,这些枕状熔岩产于同一地层层位——义县组二段,是珍稀化石沉积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它们除了代表一次灾变事件外,还反映出形成枕状熔岩的古湖泊接近最大湖泛... 通过详细的区调工作,在四合屯、三百垄等地发现了一系列湖相枕状熔岩。研究表明,这些枕状熔岩产于同一地层层位——义县组二段,是珍稀化石沉积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它们除了代表一次灾变事件外,还反映出形成枕状熔岩的古湖泊接近最大湖泛期,并巨水体较深。在这种环境下,生物快速繁衍。而强烈的火山作用使得大批生物死亡,形成了现今丰富的化石组合。这些枕状熔岩的发现对于准确确定珍稀动植物化石的形成时代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义县组 枕状熔岩 灾变事件 古湖泊 生物化石 中生代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