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质调查局黄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简介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双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为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黄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该工程围绕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为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黄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该工程围绕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等重大需求,以全面掌握变化条件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与支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导向,开展重点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组织实施黄河流域地下水统测监测、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水平衡分析,评价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中的关键性支撑和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调查 生态系统保护 水文地质调查 水资源状况 地下水资源评价 水平衡分析 黄河流域 国家重大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莱芜市幅1:50000水文地质图数据集 被引量:4
2
作者 吕琳 李伟 +3 位作者 刘元晴 王新峰 马雪梅 邓启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39-46,144-155,共9页
本数据集选取山东莱芜市幅1:50 000地形图空间数据库、莱芜市幅1:50 000地质图部分数据作为底图,采用本次水文地质调查取得的最新数据编制而成。除水文地质图外,数据集还包括机(民)井、泉、钻孔、水质分析及水量计算等数据表,主要分类... 本数据集选取山东莱芜市幅1:50 000地形图空间数据库、莱芜市幅1:50 000地质图部分数据作为底图,采用本次水文地质调查取得的最新数据编制而成。除水文地质图外,数据集还包括机(民)井、泉、钻孔、水质分析及水量计算等数据表,主要分类及数据量为机(民)井209个、泉14个、水库13个、长期监测点13处(监测数据936点次)、地下水水位及水量统测100点次、环境地质点6个、样品采集(全分析、同位素及岩石)90组等。本数据集主要使用MapGIS 6.7平台辅助制图,数据量约169MB,坐标系为CGCS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带)。数据集不仅用二维方式标注了关键水文地质信息,还在主图及部分镶图引入三维地势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数据集 1 000 莱芜市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取样点布设量化分配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颖智 蔡五田 +2 位作者 耿婷婷 张涛 张智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0,共7页
在区域尺度、有限样品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密度控制可以计算区域总样品数量,但取样点布设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性。目前,样点布设主要依赖技术人员经验,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如何科学布设取样点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科... 在区域尺度、有限样品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密度控制可以计算区域总样品数量,但取样点布设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性。目前,样点布设主要依赖技术人员经验,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如何科学布设取样点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科学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基于实际工作创建了“区域预分配、单元再优选”的解决方法。在区域上,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量化分配模型,以背景控制因素和潜在污染因素建立分配因子组合,运用指数标度量化定性因子、标度函数计算定量因子,通过矩阵运算获取每个分配单元的样品预分配数量;在单元内,按照分段控制、条件优选的方法提高取样点针对性和代表性。利用构建的分配方法,以拉萨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调查为案例进行了取样点布设分配应用,确定了各单元样品分配数量。结果表明:考虑背景控制和潜在污染的层次分析模型及量化计算平衡了拉萨河流域不同分配单元对样品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城关区面积小样品需求多、当雄县面积大样品需求少等问题;分段控制、条件优选的方法明确了分配单元内取样点选择依据。本方法的构建为地下水污染调查取样点布设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地下水 水质 污染 取样点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资源调查与勘查试采示范工程简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二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为支撑服务国家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进深部热能(干热岩)开发利用产业化,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干热岩资源调查与勘查试采示范工程”。工程第一阶段(2019-2021年)以实现干热岩试验性发电为目标,在干热岩成因机制、探测、钻探、储层... 为支撑服务国家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进深部热能(干热岩)开发利用产业化,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干热岩资源调查与勘查试采示范工程”。工程第一阶段(2019-2021年)以实现干热岩试验性发电为目标,在干热岩成因机制、探测、钻探、储层建造、监测、循环连通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成功实现干热岩试验性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清洁能源开发 示范工程 中国地质调查局 开发利用 支撑服务 产业化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地下水中痕量元素的条件选择 被引量:9
5
作者 刘金巍 刘雪松 +2 位作者 张涛 边超 范洵渝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氦气碰撞模式和内标法抑制ICP-MS测试地下水中痕量元素的多原子离子干扰和基体效应。探讨He流量、内标元素、宏量离子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87Re、208Pb响应值与He流量呈线性下降模型,其他离子为指数下降模型,He流量为2.5mL... 采用氦气碰撞模式和内标法抑制ICP-MS测试地下水中痕量元素的多原子离子干扰和基体效应。探讨He流量、内标元素、宏量离子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87Re、208Pb响应值与He流量呈线性下降模型,其他离子为指数下降模型,He流量为2.5mL/min^3.0mL/min时满足地下水质量分级测定要求;内标元素的响应因子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16.0μg/L以上时趋于稳定;酸度显著影响测定误差,选用较大质量数的内标元素和保持样品酸度的一致可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碰撞模式 内标法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营销策略在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晓敏 姚克荣 +3 位作者 苗斌 李杰 郭颖平 肖璐铭 《河北农机》 2018年第5期61-62,共2页
招生宣传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受人口出生率下降、高校扩招、民办院校兴起、国外高校涌入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招生遭遇瓶颈。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和自媒体营销策略深度融合,精确定位... 招生宣传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受人口出生率下降、高校扩招、民办院校兴起、国外高校涌入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招生遭遇瓶颈。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和自媒体营销策略深度融合,精确定位高职院校招生受众群体,借鉴微信等自媒体营销手段,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从不同方式、角度,满足不同招生受众群体的需求,突破高职院校招生瓶颈,逐步建立高职院校招生"大宣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自媒体 营销策略 高职院校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原盆地地下水咸化特征和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雨山 李戍 +3 位作者 李海学 程旭学 刘伟坡 张梦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7,57,共9页
地下水是海原盆地唯一的供水水源,近年来部分地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增高,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69组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对地下水补给来源和咸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地下水是海原盆地唯一的供水水源,近年来部分地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增高,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69组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对地下水补给来源和咸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TDS值198. 2~6 436. 4 mg/L,沿着地下水流向,咸化程度增加,水化学类型从基岩区的HCO3—Ca·Mg型演化至滞留—排泄区的SO4·Cl—Na·Mg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基岩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源—对地下水咸化贡献较小。溶滤作用具空间差异,基岩区和补给区以碳酸盐、硅酸盐风化为主,径流区和滞留—排泄区则为蒸发岩风化,硫酸盐是地下水中阳离子的主要来源。补给水、溶滤和蒸发对第四系地下水TDS的贡献比率分别为4. 8%~81. 2%、11. 9%~85. 9%、1. 7%~29. 5%,溶滤作用是控制海原盆地地下水咸化的首要因素。当地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岩泉水的综合利用,同时注意控制海原县和西安镇等地区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进一步咸化。另外,在微咸水分布区可引进地下水去除硫酸盐技术,提高微咸水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咸化 溶滤作用 蒸发 地下水补给 海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德盆地扎仓地热田水热蚀变矿物形成规律及钙华成因 被引量:6
8
作者 冯波 宋丹 +3 位作者 付雷 张森琦 陈明涛 姜振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142,共10页
分析热泉区水热蚀变矿物及钙华的分布特点和形成规律可以指示深部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进而揭示地热田演化过程中矿物的溶沉规律,对于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青海贵德盆地扎仓地热田为研究对象,采取该盆地内原位岩石样品... 分析热泉区水热蚀变矿物及钙华的分布特点和形成规律可以指示深部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进而揭示地热田演化过程中矿物的溶沉规律,对于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青海贵德盆地扎仓地热田为研究对象,采取该盆地内原位岩石样品与水样,在储层压力条件下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不同温度时补给水源与热储岩石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分析水岩作用后热储层矿物成分、反应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再利用TOUGHREACT软件模拟实验的化学反应过程,预测长时间尺度下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变规律,探究了该区水热蚀变矿物以及钙华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盆地内刚义泉水与地层岩石在水岩作用下会生成钙蒙脱石、绿泥石和伊利石,伊利石由钙蒙脱石转化而来,绿泥石则由云母类矿物蚀变产生或钾长石转化而来,并且温度对矿物的转化速率影响明显;②90℃、120℃、150℃这3种温度下10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绿泥石是反应初期的产物,其出现代表此处水岩作用尚未达到平衡;③温度对矿物的转化速率影响明显,温度越高钠长石沉淀越快,钾长石溶解速率越快,蒙脱石沉淀速率越快;④高含量的Ca^2+和HCO3^-是形成钙华的必要水化学条件,该区地表钙华为热成因钙华。结论认为,水热蚀变矿物的溶解沉淀规律说明了扎仓地热田自封闭系统的可能性;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未来使用酸性化学刺激改造热储层、开发深部地热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德盆地 扎仓地热田 钙华 水热蚀变 矿物 溶沉规律 室内实验 数值模拟 自封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临朐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巨芬 李伟 +2 位作者 冯庆达 吕琳 马雪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6,共9页
地质构造,特别是新构造对基岩地下水的赋存、分布规律起着控制作用,也是找水定井的关键。在临朐盆地水文地质调查及钻探成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解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选取部分典型实例,从地下水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侧... 地质构造,特别是新构造对基岩地下水的赋存、分布规律起着控制作用,也是找水定井的关键。在临朐盆地水文地质调查及钻探成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解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选取部分典型实例,从地下水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侧向补给径流条件、赋存空间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新构造运动对盆地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并归纳了研究区在新构造运动控制下发育的典型蓄水构造类型。得出结论:(1)临朐盆地地质背景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且具有多期性和多方向性活动特征,形成了盆地现代地貌格局和地质结构,从而控制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空间分布;(2)在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盆地西部、南部抬升,岩溶发育,成为地下水直接补给区,侧向径流补给构成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3)受构造活动强度、岩性结构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影响,五井断裂两侧碳酸盐岩裸露区为地下岩溶强径流带,岩石透水而不富水;五井-冶源段为地下岩溶强富水区;冶源水库以北、石佛堂-临朐断裂以东至盆地东部边界,为非可溶性层状岩类弱富水区;盆地东边界双山-李家庄断裂沿线为新生代玄武岩孔洞裂隙及古风化壳裂隙水较富水区;(4)临朐盆地发育4种典型蓄水构造类型,即,断裂带型、接触带型、水平层型、复合型等,其中,断裂带型蓄水构造为盆地主要蓄水构造类型,也成为研究区找水打井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 地下水 蓄水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伟坡 沙娜 +4 位作者 程旭学 王文祥 王雨山 李海学 张梦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87,共6页
在海原县采集地下水及泉水样品145组,采用Piper图解法、Gibbs半对数法、离子比例法等方法,对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南、西华山补给区至鸭儿涧排泄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 在海原县采集地下水及泉水样品145组,采用Piper图解法、Gibbs半对数法、离子比例法等方法,对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南、西华山补给区至鸭儿涧排泄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Mg渐变为HCO3·SO4-Ca·Mg、SO4·Cl-Na·Mg·Ca、SO4·Cl-Na·Mg,HCO3-、Ca^2+含量逐渐减少,SO4^2+、Cl^-、Na^+含量逐渐增多;干盐池为一断陷封闭盆地,水文地质单元相对独立,从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渐变为HCO3·SO4-Na·Mg、SO4·Cl-Na·Mg、Cl·SO4-Na·Mg;从补给区至径流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形成以溶滤作用为主,至径流区渐变为以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为主,排泄区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循环演化 形成机制 交替吸附 蒸发-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东辉 孙强 +1 位作者 朱术云 杨秀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4,44,共4页
根据岩石渗透率变化与岩石破坏过程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岩石渗透性能随应变的变化特点及渗透率-应变和渗透率-应力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岩石渗透率增长起始点与岩石的膨胀点近似对应,随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率可划分... 根据岩石渗透率变化与岩石破坏过程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岩石渗透性能随应变的变化特点及渗透率-应变和渗透率-应力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岩石渗透率增长起始点与岩石的膨胀点近似对应,随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率可划分为3个变化区间:压密区间、峰前屈服区间、峰后区间。岩石破坏过程变化主要是由尺度等级较小的微破裂的相互作用和生长最终形成主干断裂,进而形成贯通性的渗透通道。同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渗透性 渗透率-应变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平县太古界变质岩区地下水的赋存规律与电性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伟朋 卢放 +2 位作者 韩振 孟顺祥 龚冀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0-177,共8页
阜平县太古界变质岩经历了多期变质深熔作用,以揉塑性片麻岩为主,地层致密柔韧,富水性差,找水难度较大。在地质调查、物探勘探及钻探验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变质岩区构造裂隙水、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层状裂隙水和接触型基岩... 阜平县太古界变质岩经历了多期变质深熔作用,以揉塑性片麻岩为主,地层致密柔韧,富水性差,找水难度较大。在地质调查、物探勘探及钻探验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变质岩区构造裂隙水、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层状裂隙水和接触型基岩裂隙水四种地下水类型的赋存规律及电性特征。结果表明: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在构造破碎带内;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分布普遍,水量小,一般沟谷风化壳与断裂叠加带富水性较大;层状裂隙水和接触型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硬脆-软塑岩性组合的接触带(面)上。在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上,构造裂隙水呈现为陡降低阻带曲线;与构造复合的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呈现为凹型低阻曲线;层状裂隙水面状分布,呈现为水平低阻曲线;岩脉接触型基岩裂隙水,呈现为条带状高阻+类断层低阻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地下水类型 赋存规律 电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梅江河河流作用对土壤元素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雪松 刘金巍 +2 位作者 魏建朋 张智印 边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9-72,76,共5页
为了研究河流冲洪积作用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配影响,基于赣江流域支流梅江河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方差检验,对梅江河沿岸土壤的23组元素和土壤酸碱度进行了分配特征的研究。研究发现:河流作用使得元素之间的相关关... 为了研究河流冲洪积作用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配影响,基于赣江流域支流梅江河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方差检验,对梅江河沿岸土壤的23组元素和土壤酸碱度进行了分配特征的研究。研究发现:河流作用使得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增强,整体区域元素分配以及河流沿岸元素分配均在完全独立变量—显著相关变量—高度相关变量这条关系上呈现一种递进的变化;其次河流作用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配起到一种集聚和混匀效应,这种效应与区域整体地质作用相比相对较弱。河流沿岸元素分配的特征是河流搬运堆积和人类活动影响共同形成的,其中河流作用是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元素分配 河流作用 梅江河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莲河流域下游水体222Rn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1 位作者 连晟 张梦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2,40,共6页
为揭示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以马莲河流域下游为例,应用氡同位素 222Rn示踪方法分析了不同水体 222Rn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并利用氡同位素梯度指示河水和地下水作用强度。结果表明:马莲... 为揭示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以马莲河流域下游为例,应用氡同位素 222Rn示踪方法分析了不同水体 222Rn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并利用氡同位素梯度指示河水和地下水作用强度。结果表明:马莲河下游不同水体 222Rn活度差异较大,表现为白垩系地下水>黄土地下水>第四系地下水>河水。岩性是控制地下水中 222Rn活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构造和氧化还原条件对其也有影响,河水 222Rn活度主要受地下水补给的影响。马莲河下游各段 222Rn同位素梯度分布表明R02—R03,R03—R04,R13—R14段地下水大量补给河水,其他区段地下水无补给或补给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 222Rn活度 分布特征 同位素梯度 马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试验影响半径的α读数和自然电位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放 刘伟朋 +1 位作者 胡文广 罗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3-169,共7页
确定潜水完整井单井抽水试验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对潜水资源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水文地质资料,使用库萨金公式粗略计算了顺平县某单井的影响半径,分析了该井的α读数和自然电位特征,并利用抽水试验的观测井资料验证了α读数和... 确定潜水完整井单井抽水试验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对潜水资源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水文地质资料,使用库萨金公式粗略计算了顺平县某单井的影响半径,分析了该井的α读数和自然电位特征,并利用抽水试验的观测井资料验证了α读数和自然电位与影响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α读数和自然电位与抽水试验影响半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两者在抽水井处出现最大值,而从抽水井向影响半径边缘处其值逐步下降,最后接近自然背景值;潜水完整井稳定抽水试验中常用的库萨金公式准确度较低,使用α读数和自然电位来获取影响半径,其结果可靠,在条件类似的中、细砂潜水含水层分布区具有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试验 影响半径 渗透系数 α读数 自然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